【一】
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我的空中樓閣》(板書)作者李樂薇(板書)
一、說教材:
《我的空中樓閣》,入編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散文系列,體現(xiàn)了新教材新的特點:《我的空中樓閣》與《荷塘月色》、《我與地壇》都屬于抒情散文,主題上都兼?zhèn)湫撵`棲息之地,都富有象征性,有利于比較閱讀。教材這樣編排,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品味散文的語言,把握散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本文的語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如果說《荷搪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那么《我的空中樓閣》則是托物言志的典范。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鑒賞和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操。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jù)
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理論,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與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新大綱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入下:
1、用本文象征精神家園的“空中樓閣”來引導和熏陶學生,充分發(fā)揮散文的美育功能,從而使學生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2、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多角度寫景狀物技巧。
3、學習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
4、鑒賞詩化語言及精妙意境,領悟作者獨特感受。
5、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從中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即創(chuàng)新思維)。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教師若在處理教材上面面俱到,則會顯得淺而亂,所以有相對明確的教學重點就尤為重要。本文是一篇經(jīng)典美文,語言美(板書)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鑒賞和品味本文的語言美當做一個重點。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鄙⑽囊运赜械脑娗楫嬕獾恼Z言形式,無非就想寄予一種情感,揭示一個道理,說明一個態(tài)度等等。但這往往是文章深層的東西,需要去挖掘。本文也一樣,它使用了托物言志(板書)的手法,言了一個什么“志”是本文需要突破的難點。
四、教法方法及依據(jù)
1、高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所以我以討論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他們團隊合作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學時著重創(chuàng)設一種情感與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又陶冶情感,所以整個課堂貫穿著情境陶冶法。
3、本文語言富有詩的韻律之美,從培養(yǎng)學生語感角度出發(fā),故采用誦讀法。在重點品位文章語言時指導學生誦讀。
4、這篇文章的畫面感很強,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選擇了多媒體教學,出示適當?shù)膱D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通過形象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教具與課時安排
根據(jù)直觀、實用,增加課堂容量等原則制作好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導入應該簡潔,既要貼近學生,又要貼近文本,所以我采用的導入是:針對現(xiàn)在隆昌的購房熱和人們對內部裝潢的講究,提問:請問同學們你們構建過自己的小屋嗎?如果讓你自己選擇,你會把小屋造在哪里呢?
在學生暢談了自己理想的小屋后,結合第一單元內容小結,(也是對前一單元內容的復習):
這小屋可能在*筆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橋邊,也可能在舒婷浪漫的橡樹林里,在狄金森充滿*的籬笆那邊……等等。這小屋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今天,有一位臺灣作家李樂薇想給我們展示一下她的小屋,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著導游李樂薇,一起走進課文——我的空中樓閣。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聽課文的朗讀錄音,并用多媒體輔之以形象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初步領略作品的情趣美。
2、讓學生放聲朗讀,要求盡可能地根據(jù)自己的初步體驗,融入自己的情感,進入作者描繪的意境中去。
3、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問:為了突顯小屋的美,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去寫的?(因為本文層次清楚,學生基本上可以歸納、提煉出來,這樣做,目的在于,快速提煉課文的要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為下面的課堂重點服務。)
(三)直擊重點
針對課堂重點,我提的問題是:作者如何從各個方面突顯小屋的美?你覺得哪些描寫的語句特別的美,結合自身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這一問的目的是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擁抱文本,這里我采用的是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鑒賞散文語言的能力,以提高他們概括、歸納的水平。)但是學生的概括往往不夠全面和深入,這時需要再次體現(xiàn)老師“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字詞替換以及修辭方法的運用等方法品味語言,教給學生鑒賞散文語言的一些基本方法。具體指導過程(略)
至此,通過對語言的品位和誦讀,以及多媒體的展示,學生對文本的畫面美(板書),有了一定深度的體會,這是本文重點的落實,但學生對文章僅僅認識到這個層面還是不夠的,要真正理解本文,還必須了解寄予其中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文章,進入另一個層次,這就涉及到下一環(huán)節(jié)。
(四)、突破難點
為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討論題:這么美的小屋,那它真正存在嗎?作者把我的小屋說成是空中樓閣,是否有其它內涵呢?請結合課文內容和前面的分析進行討論。(這一討論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再擁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挖掘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這是讀懂本文的關鍵之一,也是閱讀的重要能力之一。)通過討論,學生馬上就豁然開朗了,“我的空中樓閣”寄予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對獨立人格的追求(板書),體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代文明的思考。這種寫法就叫托物言志。
(五)、課堂總結:
語言和畫面美的文章一旦賦予了深層的內涵(情趣美)(板書),文章也就更美了,就像一盤菜一樣,現(xiàn)在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無窮。想說不愛,那也難。
(六)、拓展延伸
為了鞏固學生對這節(jié)課所學內容,我設計了兩個練習題:
1、本文和《陋室銘》在立意和寫法上有什么異同?
2、本文和《荷塘月色》在語言上各有什么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語言美追求自由生活
我的空中樓閣畫面美托物言志
李樂薇情趣美追求獨立人格
依據(jù):用鏈條式圖示法,既直觀、簡潔,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二】
說教材
《荊軻刺秦王》是《戰(zhàn)國策》的名篇。課文記敘了荊軻刺秦王的過程,再現(xiàn)了荊軻獻圖和血染秦廷的壯烈場面,塑造了一個扶危濟困、助弱鋤強、視死如歸的俠士形象。
《荊軻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第二課的講讀課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對于學生了解先秦文學,體悟中華文化的精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文言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同時,根據(jù)本課人物形象個性化描寫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培養(yǎng)學生翻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質疑、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學習荊軻的忠義正直、英勇愛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教學難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說教法
文言文教學應重視感悟、熏陶和積累。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jù)此,本課教學主要采用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參照注解勾畫圈點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斬首行動”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常用的一種軍事手段,其核心是斬殺敵方高軍事指揮首腦,借以瓦解敵軍。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的美國就使用了這一手段。而戰(zhàn)國末期勢單力孤的燕國,使用過這一手段。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場面吧。本課以此導入,借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a.引導學生了解故事背景以及《戰(zhàn)國策》相關知識。b.指導學生朗讀,指導學生參照注釋,圈點、勾畫、思考,理解課文大意。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完成課后練習。以此突破教學重點。c.探究荊軻刺秦王的過程。了解行刺的緣由,認識荊軻“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借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理解人物的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深入理解,朗讀背誦
朗讀并背誦易水訣別一段,結合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探討景物描寫與音樂描寫的渲染悲壯氣氛的作用。探討課文中所展現(xiàn)的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充分體會人物的性格。
4.課堂小結
多角度的描寫,有利于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來。本文通過環(huán)境描寫、音樂描寫、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生動地刻畫了荊軻這一勇武、俠義、果敢、忠義的人物形象。
5.布置作業(yè)
搜集課文中的省略句并補足省略成分,根據(jù)課后練習,探究荊軻刺秦王的行為,正確評價荊軻的行刺。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行刺的緣由:“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行刺的準備:白衣冠——荊軻剛烈勇武
行刺的過程:“顧”“笑”“前”——超人的膽識和非凡的氣質行刺的結果: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