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會理東西》
1.教材
本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整理物品的好處,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技能。日常生活中,物品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齊、美觀,使用時又方便。從小養(yǎng)成不亂放東西的習慣,長大后就不會丟三落四。本教材在生活技能上以整理物品入手是符合學生實際的,對其以后的生活與學習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2.學情
處于3~6歲年齡階段的孩子,心理過程的隨意性很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常常一件事沒做完又想著做另一件事,顯得做事雜亂無童,缺乏條理。同時,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在長輩的呵護下,更缺乏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識和能力。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小學低年級是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應加強指導,使行為落到實處。
3.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續(xù)編故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通過比賽,讓學生懂得整理的原則是方便、美觀。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學會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類放、用完東西放回原處、及時整理物品等。同時,通過兩次比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4.教法
游戲導入,揭示課題續(xù)編故事,明白道理討論交流,歸納方法
↓
指導行為
↓
聯(lián)系實際,整理講臺運用學具,模擬生活比比賽賽,評選標兵
↓
學會整理
5.學法
在教學中,通過比賽,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分自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做,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6.實施
本課我們打算用二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初步學會有條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懂得整理的原則是方便、美觀。在教學中,通過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來落實;顒右唬河螒驅耄沂菊n題
游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中,通過游戲,還能使使教師了解到學生整理東西的實際能力。同時,通過游戲評選出的小能手,也能在班中樹立起這方面的榜樣。
活動二:續(xù)編故事,明白道理
教材中冬冬的故事可能就曾發(fā)生在班中學生的身上,通過這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故事,可啟發(fā)學生該怎樣改正這個壞習慣。
活動三:討論交流,歸納方法
通過創(chuàng)設“幫助冬冬”這個情境,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使學生歸納并掌握整理東西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初步學會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類放、用完東西放回原處、及時整理物品等;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樣,也是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活動一:聯(lián)系實際,整理講臺
在課開始前,教師有意識將講臺弄亂,然后通過這一情境,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活動二:運用學具,模擬生活
通過擺放學具這一模擬生活的環(huán)節(jié),使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活動三:比比賽賽,評選標兵
整篇課文在游戲中開始,也在游戲中結束,激烈的游戲比賽,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篇二】
《我會打電話》
一、教材
活動天地(一)《我會打電話》是《品德與社會》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中的《活動天地》。學生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已經知道了當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難時如何獨自應對的方法,而且還掌握了一些正確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活動天地(一)《我會打電話》,學生們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應急電話號碼,并懂得不隨意撥打這些電話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二、。學情
生活中,學生們較多的是與自己的親朋好友打電話,了解的是父母單位、手機、家里等的電話號碼,卻很少涉及常用的應急電話號碼。因此本課教學十分有必要
三、說目標
我在原教參的“教學目標”上作了補充,加上了“不隨意撥打電話是一種文明行為”的要求,因此設定的目標為:
1、知道一些常用應急電話號碼和文明打電話的方法。
2、進行模擬打常用應急電話的練習,培養(yǎng)在緊急情況下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懂得不隨意撥打這些電話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四、說教法
我在本課教學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體教學法:為使本課教學更具體化、形象化,并為學生掌握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打好基礎,我在教學中將生動形象的媒體貫穿始終。
2、實踐體驗法:針對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還不夠強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動靜交替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通過實踐,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體驗成功的機會。
五、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參與學習法:我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限度地投入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成效
【篇三】
一、說教材
《讓我自己來吧》是浙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三個主題。本課由“我會打扮我自己”、“我會管好我自己”和“我來當個小幫手”三部分組成。其中“我會打扮我自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會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臺”是督促學生實踐并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記錄。實際上,一年級的學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經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了。本課的后以“我來當個小幫手”為主題,用編兒歌和模擬生活場景等形式,再次強化了學生積極主動為家服務的情感導向與能力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課前向學生和家長調查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現(xiàn)狀(見調查表),其中會整理書包是新生入學后第一個月要學會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學生已經能做到;另外自覺鍛煉身體,是《家校聯(lián)系冊》里的內容,根據(jù)批閱情況,學生的習慣也還不錯。這兩項在本課的教學中就省略。另外,根據(jù)調查,扣扣子學生全會;出門要關燈、玩具換著玩、轉告電話大部分的學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數(shù)的人都會理,而且是課堂上不易操作的;這幾部分內容也省略。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本課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愿意嘗試、自己動手。樂于為父母做事,并能體會到成就感。
2、行為與習慣:培養(yǎng)學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基本學習習慣。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識與技能:懂得系鞋帶、刷牙、整理學習用具的小要領,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讓學生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努力使家變得更可愛,更溫暖。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學教法:
本教案設計力求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通過競賽、評判、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教學游戲、討論等各種兒童樂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們則在徒手操、個別示范中學習;在評比、鼓勵中糾正;在競賽、唱兒歌中鞏固;在表演中體驗、提高。整堂課安排了五個活動,體現(xiàn)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五、活動過程
活動一:置身好孩子樂園
課上,將學生分六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間留空。教師帶鳥的頭飾飛來:小朋友們好,我是從好孩子果園里飛來的一只快樂鳥。秋天到了,果園里桂花飄香,黃澄澄、金燦燦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從那里捎來了一些,專門獎勵給積極參與,認真聽課的好孩子。你們準備好了嗎?(教師拿出獎品)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創(chuàng)設美麗又輕松的氛圍,為一年級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提供方便,同時讓一年級的學生覺得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級的孩子對自己的缺點往往容易忽略,而對別人的缺點卻看得很清楚,所以通過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時要爸爸媽媽為她穿衣服的錄像,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從心底里發(fā)出:爸爸媽媽,讓我自己來吧的呼聲,以此引出課題。
活動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過課前的調查,一年級學生會穿衣的占大多數(shù),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是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以小組進行穿衣比賽,評出每小組的優(yōu)勝選手一名,在采訪優(yōu)勝選手時,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優(yōu)勝選手戴上成熟的紅蘋果頭飾,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優(yōu)勝選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蘋果的形式,鼓勵并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二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系鞋帶,課本當中安排的是“系鞋帶、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這里做了兩個改變,一是扣扣子省略,因為調查時發(fā)現(xiàn)所有孩子都會扣;二是將課本系鞋帶的穿鞋帶步驟省略,因為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就光光系鞋帶,會的只有22人,占半數(shù),平時自己系鞋帶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帶的方法過多又復雜,一節(jié)課中既要學會系鞋帶還要學會穿鞋帶,要求過高。所以本環(huán)節(jié)只選取單純的系鞋帶為知識技能訓練目標。通過小組內選出系鞋帶小能手,讓他們介紹不同種的系鞋帶的方法,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來掌握系鞋帶的要領。運用可愛的水果貼圖(自制吸鐵石),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活動的設計打破了課堂里單一、師生相對立的空間關系,課堂中有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個學生發(fā)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師生互動,彼此融合,課堂變得更加活潑。
活動三;照鏡子
這一活動通過兩兩照鏡子的游戲,即一人做動作一人當鏡子的游戲(模仿他的動作),在學習簡潔易懂的兒歌中,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儀表,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鏡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師也是我們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還可以正言行。
活動四:自己的事爭著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已經掌握的本領。如何在活動過程中體現(xiàn)榜樣示范的作用?在這一活動中,在教室里設計一棵樹,樹上長著各種各樣不同顏色的果子,果子后面分別寫著:“你會獨立作業(yè)嗎”“你會梳頭嗎”“你會刷牙嗎”“做完作業(yè)后自己會理桌子嗎”等一些調查中主要存在的又是孩子經常要面臨的問題。通過讓不同小組對于這個問題特別能干的孩子來摘果子,并做一做,介紹介紹自己的經驗。讓這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得到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受到鼓勵,其余小朋友在羨慕中進步,顯示一種榜樣示范作用。既能面向全體,又能因材施教。在這個活動中,也讓孩子們動一動,做一做刷牙的徒手操,唱一唱、跳一跳《我有一雙小小手》,在動動、做做、唱唱、跳跳中讓孩子掌握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增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父母的情感意識,
活動五:幫助爸媽做事
本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也由身邊的榜樣入手,讓兩名學生演一演《媽媽回來后》,其他學生說一說: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位小朋友是媽媽的小幫手?并且夸夸這丙位孩子。
本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怎么做:
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會怎么做?
b、媽媽做好飯了,你會怎么做?
c、媽媽要去洗衣服,你會怎么做?
d、爺爺在家悶得慌,爸爸媽媽工作又很忙,你會怎么做?
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現(xiàn),體現(xiàn)學習內容從生活中來。第二環(huán)節(jié)將學學到的知識又回到生活中去。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交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使師雙向互動,彼此融洽,課堂變得更加活潑,并能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
小結、導行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知道,我們雖然是做自己的作業(yè)、幫媽媽拿碗筷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加起來會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可愛,更溫暖。
習慣養(yǎng)成不是一節(jié)課就能完成的,所以課堂的后讓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選擇項目填入表格,在平時的生活中,讓父母來評一評。將課堂的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努力做父母的小幫手,在現(xiàn)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學生的行為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