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高二年級命題作文三篇#】單純以“命題”出現(xiàn),前后沒有提示或#高中作文# #高二年級命題作文三篇#,這種形式,從字面上看限制較少,審題上沒有障礙,讓考生有相當寬泛的選材范圍。®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提供《高二年級命題作文三篇》,歡迎閱讀。
【篇一】
喜歡小四的淡淡憂傷,然后在他的游樂場里去讀懂這個季節(jié)的文字,可是他卻在刻下的幸福里去記憶憂傷。亦如在我的筆下明明很幸福卻要流露悲傷。有愛我的親人,有愛我的男孩,還有有愛我的朋友們。為什么還不知足反而吟嘆無謂的憂傷呢。原來當生活一如既往,有許多你愛和愛你的人生活在明亮的你的日子里,你會相信了小四的那句話,越來越深情的一句話,越明亮的地方,越是會產生最暗的陰影,因為太幸福所以太害怕失去它,不是憂傷只是太幸福了。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自己的圓圈里,在這個圓圈里有人會走出去,也會有人走進來,但真正能留下足跡的又有幾個呢。無所謂快樂,無所謂悲傷,無所謂分離或是相聚,當一切都變的淡然,所不同的是,總會有那幾個位置是注目的,它們之上是我最愛的人們,我知道無論斗轉星移還是環(huán)境的改變,不變的是那一群曾經(jīng)和我一起走過的人,現(xiàn)在仍愛護,惦念著我,在明天我會更幸福,因為會有他們從過去到未來會一直陪著我。
偶爾的小小幸福會讓我很快樂,而生活在生活的大大幸福里,我卻感到憂傷,總去哭訴著心中的憂慮與擔心,去用憂傷的文字去填充幸福的空間,只是太怕失去,太怕自己一覺醒來這是一個夢,然后無助的彷徨。直到有一天翻開曾經(jīng)的相冊,看到張章歡笑的臉,我才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純真和對生活的堅持現(xiàn)在依然那么真實。其實人都一樣,因為手中捧著美麗的水晶總是擔心它會摔碎,所以總小心翼翼的去呵護,去為它擔心,明明是一種幸福卻因此成為了一種負擔,這一切只是太幸福卻找錯了生活在幸福中的方法。抬頭東望,看到云后的太陽,陽光透過云層灑向大地,照亮了我也溫暖了我的文字。這一切不是憂傷,只是太幸福而已。
【篇二】
即使青蛙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若人只知效仿,卻失去了人應有的東西,就真的成為井底之蛙了。
當詩書禮儀的教條不再有效,當孔孟儒學的禁錮蕩然無存,你大刀闊斧地革新,堅定地昂首前進的時候,我告訴你,你遺失了最美好的東西,
你載著輕悠的小舟從唐古拉山流下,一流就是五千年,你是一個成熟而老練的水手,把這一柄世代傳襲的木漿,穩(wěn)穩(wěn)地駛過了五千年。而如今,當西方國家的文明傳過來的時候,你又在不知不覺中丟掉了它。于是,你把大漿換成了小漿,卻接過另一把更大的漿。
我們由淡漠變成了忽視,由忽視變成了忘記——忘記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有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一旦文化成了滑稽,傳統(tǒng)變成了忘記,那么文化就滅亡了。”文化的衰滅,就是一個民族靈魂的死亡。沒有了靈魂,又哪來的所謂生存?
但我們太容易忘記了。
我們忘記了汨羅河畔的那一襲長衫,那個高喊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老人;我們忘記了五柳樹下醉酒猖狂的酒鬼,那個汗滴菊花笑,抬眼望南山的隱士;我們忘記了那貴妃捧硯的狂徒,那個極目楚天舒的楚狂人;我們忘記了“高歌赤壁旁”的游客,那個扣弦而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漢;我們忘記了……
我們忘記了太多。于是生命之舟出現(xiàn)了理所應當?shù)霓D彎,我們前行的航線傾斜了,卻只知道去劃那不對稱的大漿。當臨近的小國把端午攫為己有,當儒學在那里升溫而我們還在優(yōu)雅地跳著華爾茲的時候,我們記起了,無可奈何的記起了……
但我們忘記的太久了,也太多了。我們只是在一陣陣寒流來襲時才開始攝取國學的溫度,只是在別人撿起我們扔掉的東西時才回頭說:“那是我的!眱H僅是為了收藏而不是傳承,那么我們手中的那只漿仍然是短小的。
人要有獨特的見解,不能只知效仿傳統(tǒng)文化如同一棵大樹的根,支撐著一個民族,保護好我們的根,保護好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們應該覺醒了,到蒹葭蒼蒼中打撈遺失已久的一襲長衫,劃起兩只大漿再續(xù)千百年不敗的神話。
【篇三】
我們熟知的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家—王羲之,他的筆法渾厚、堅韌,讓后世之人為之驚嘆。撥開那“入木三分”的表象,尋找那字跡后的心理本質,我們會發(fā)現(xiàn)王羲之前無古人的書法成就,都源于他的一顆恒心。
小時候,王羲之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練習書法。父親曾告訴他,只要你能將這幾十口大缸的清水用盡了,那你的書法就可以了。用盡“幾十口大缸”之水,那該是多么大的一個工程量!但王羲之并沒有為之退縮,直接答應了他的父親。春秋更替,年復一年,王羲之終于用完了幾十口大缸之水,他的書法工程也隨之竣工了。這足以讓我們看到王羲之的恒心有多么大。也就是這樣大的恒心,才讓王羲之在書法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恒心是建立在奮進的基礎上的。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他文化基礎差,學習很吃力,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才45分。校長要他退學,經(jīng)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一個學期。第二學期,童第周更加發(fā)憤學習。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園的路燈下面讀外語。夜里同學們都睡了,他又到路燈下面去看書。值班老師發(fā)現(xiàn)了,關上路燈,叫他進屋睡覺。他趁老師不注意,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面去學習。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趕上來了,各科成績都不錯,數(shù)學還考了100分。童第周看著成績單,心想:“一定要爭氣。我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jīng)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本瓦@樣,一顆恒心在奮進中培養(yǎng)出來。后來,童第周堅定自己的恒心,成為了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并在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
成語聞雞起舞中祖逖與劉琨,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他們的成功,源于堅定不移的精神,源于他們不移的恒心。
每個人都有恒心的潛力,但它是需要被激發(fā)才行的。牛頓在上學的時候,曾被班上的數(shù)學第一名的學生打了一頓,還指著他說,笨蛋,你永遠也不會超過我。從此以后,牛頓的學習熱情便被激發(fā)出來,并持之以恒,最終大大超過了他的那位同學。
人要想做好某件事情,沒有一顆堅定的恒心是不行的。擁有恒心,就是敢于向自己挑戰(zhàn);擁有恒心,就是不畏困難的勇敢;擁有恒心,就是百折不撓的精神;擁有恒心,就是向成功之岸奮進的船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