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中考滿分作文素材1500字#】不管是中考語文還是高考語文,作文都是人關(guān)注的,同時也是試卷中分值的一個項目。©無憂考網(wǎng)整理了中考滿分作文素材1500字供大家鑒賞。
誠信,折射你的靈魂_1500字
信用同時間一樣,失去了就再也不好挽回。
——題記
古人品德高尚的,對誠信者大加贊賞,價值尺度上的“一諾千金”,分量標準上的“一言九鼎”,俠士的“言出必踐”,以及修行者的“不打誑語”。
小信誠則大信立。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jié)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禍莫大于無信。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fā)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guān)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jié)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lǐng)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jié)果幽王*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小信誠則大信立,然而禍之大莫過于無信。一個“立木取信”,一個帝王無信,前者獲得天下百姓信任,變法成功,贏得國家盛世;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因此,凡間的因與果,守著信,得到永恒,身處天堂;棄了信步入荊棘,便是步入地獄。
誠信,折射你的靈魂。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我們覺得不值一提的小事,都將折射出內(nèi)心靈魂的崇高或卑劣。一位數(shù)學特級教師講:
學校當然不是真空,我們身邊缺少誠信的事也不少。
隨便撒謊,不新鮮;
抄人作業(yè),很普遍;
*,挺常見。
教育部竟然不得不把嚴肅考試紀律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以至于我們在重要的考試之前,都必須簽誠信保證書,要信誓旦旦地發(fā)個誓。
我們的誠信哪兒去了?
今天,做人還需不需要誠實?
依我來看,若是問到誠信,不少人都會想到“誠至金開”、“赤誠相待”、“一諾金”······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守著誠信不放?連誠信都守不住,心靈有缺,空有美貌,空有財富,空有地位,又有何用?一個連靈魂都不完整的人,還能做什么?更談何崇高?
我也曾違背誠信,但為了不在違背良心,我真誠地認識這一弊端。大多數(shù)人也曾這樣,畢竟這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領(lǐng)。
小學,我擔任組長。有一次,老師布置作業(yè)我不在場,因此,就沒有記下。晚上,有同學打電話告知我,但我很累,就沒有完成這項作業(yè)。第二天,老師問我為何沒完成作業(yè),我告訴他,昨天我并不知道有這項作業(yè)。
將實話憋在心里不難受嗎?很難受!真的!我但是覺得同學們看我的眼光都是不信任。
第二天下午,我?guī)е鳂I(yè)到老師那報道,并告訴他:“其實昨天有同學告訴過我,可我還是沒寫,對不起,老師!彼]有呵斥我,反而問我:“說出來,是不是好受些?”
是啊,說了實話,心里真的好受些了。
誠信可以放棄我們,但我們不可以放棄誠信。信用就如同時間一樣,失去了就再也難以挽留;和時間一樣,也能折射我們的靈魂。
因此,每每和學弟學妹談話時,我會告誡他們“要習慣于對自己誠實,對他人守信;對自己負責,對任何人都負責;這樣你將成為一個誠信的人,你擁有的或許是平凡的心靈,但它卻閃閃發(fā)光,將會是完美的靈魂!”
工匠精神_1500字
我們身邊有一種情懷叫做“工匠精神”,工匠,看似平凡,卻有著許多人不知道的秘密。
什么是工匠精神?在別人眼中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然而在我眼中,不止是精益求精,而是一種心態(tài),是堅持認真;堅持細致;少而精;不求利。工匠精神就是手藝人對自己作品的一種理念,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嚴謹,專注,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目前我們中國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工匠藝術(shù)這門技術(shù)活沒有太大的喜愛,他們更注重了現(xiàn)在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更注重利益,因此,我國大多數(shù)物質(zhì)文化也正在失傳,如:泥人,彈棉花,吹糖人,唐卡,景泰藍的制作,皮影戲等等。滿滿的都是童年的回憶,時代在發(fā)展,這些老手藝的藝術(shù)空間擠壓得越來越少了,這些老手藝隨著歲月遠去。在如今這個變化萬千的年代里,時代的車輪滾滾的向前走著,萬千改變中卻總是有一些東西歷久彌新,科技的進步,強烈的追求行物質(zhì)的*,讓人們的心不得不浮躁起來,但是依然還有著一批匠人們?yōu)槲覀儽A糁欠輬?zhí)著與傳承的精神!肮に嚤旧硎怯罒o止境的,所以才會有精益求精這個詞,也就是這個詞給制作的人挑戰(zhàn),”
“工匠”是指技藝精湛的手工藝人,他們不跟別人較勁,永遠只跟自己較勁,他們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所帶給他們的錢,他們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的執(zhí)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工匠用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在國家層面把“工匠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的佼佼者有日本,意大利,德國,瑞士等。
中邪一樣瘋狂搶購日本馬桶和紙尿褲的中國人,不是我們中國人不愛國,確實人家日本的產(chǎn)品質(zhì)量過硬,更加注重了人性化的設(shè)計,自己用著舒服,給孩子用著又放心。就因為我國的產(chǎn)品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中國人才會不惜花高價從國外購買。意大利的“高級制定”象征了對嚴謹和完美的追求,呈現(xiàn)了意大利人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敬意。德國良好的工匠需要對他們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shù)為藝術(shù),他們擅長的領(lǐng)域成為了專業(yè)精神的代表。瑞士制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制造產(chǎn)品的態(tài)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與這些國家形成鮮明對比是,中國很多企業(yè)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僅僅是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從而減少了對產(chǎn)品的質(zhì)量的追求,沒有追求完美和極致的意識。
《論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一句話中概括了匠人精神的第一要素。匠人精神的第二要素是堅持不懈。其實我們中國人的工匠精神是存在的,只是需要的人太少了,太過于小眾化,但是還是有一些人憑借著對藝術(shù)品的熱愛和執(zhí)著的精神在某些領(lǐng)域里做著一名認真的工匠,傳遞著我們的精神。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到“提升消費品品質(zhì)”時,強調(diào)了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边@是“工匠精神”這一概念第一次出現(xiàn)在治國安邦的文件之中,顯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訴求,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共識,所以在我看來,“工匠精神”中的“工匠”指的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精神”就起要以此工藝作為一種意識和思維?傊,工匠精神是一種專長,也是一種意識,一種值得我們深思和愛護的共識。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著“小小”的匠人,她就是我們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當你走在干凈,寬敞的大街上時,當你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時,我們就應該想到這舒適,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就是我們偉大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當天剛蒙蒙亮時勤勞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手拿掃帚,撮子,來到空無一人的大街上,賣力地掃起街道,她們把街道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角落都掃得干干凈凈,把原本骯臟不堪的大街收拾的井井有條。一天,我看見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認真的清掃著街道,一位二十多歲的輕年人從超市出來,他望望四周沒有垃圾桶,就把手中的飲料瓶和一張傳單扔在地上,旁邊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見了,什么也沒說,只是彎下腰把地上的飲料瓶和傳單拾起來,放在自己手中撮子里,然后繼續(xù)清掃著大街。當你在不經(jīng)意間隨地扔下垃圾時,請想想那些默默無聞,甘愿奉獻勤勞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吧!她們用雙手,為全市人民創(chuàng)造了舒適的環(huán)境,她們把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繼續(xù)傳遞蔓延著,我將會永遠記住你們,“最美的人!
我們應該傳承工匠精神,顯示非凡的自己,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徑寸之距_600字
玉,置于為飾。鐵,置于為器。木,置于為梁。線,置于為衣。明奇巧人王叔遠,徑寸之木為天下。古工匠祖師魯班,以徑寸之木為鵲。徑寸之距以成大事。徑寸之距以能為人。為工匠者,以徑寸之距創(chuàng)己境界。非心縝密者斷不能行其事。
雕玉者,手持一鐫刀,一美玉。自古就有名句“玉不琢不成器”。玉在古時亦被視為”國之重器“故雕玉者時常被人給予厚望。鐫刀行于美玉之上。所過之處留下道道紋路。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雕玉者控鐫刀必如控其手指般靈活。斷不能心有旁騖。然則,玉廢。人失。必將淪為眾矢之的。故每個雕玉者必心如針細。因他們知曉,對玉來說徑寸之距猶如千里之堤斷不能愧于蟻穴。
鍛器者,手持一鐵錘,一炙鐵。今來細想,如若沒有他們,今鐵怎會被我們?nèi)绱藨蒙踔劣跓o處不在。鍛器者必然得心細如針,力大如牛。粗中帶細,剛?cè)岵J熘鸷蚺c料之質(zhì)地。尤以重火候,火候的徑寸之距將直接導致器之牢固,利鈍。若把握不好然則料廢,信失,兵敗。
據(jù)木者,手持一利據(jù)。必要心神合一。以目測其長短。因木置于房屋。故據(jù)木者必得經(jīng)驗豐富,心如明鏡。徑寸之距把握不好,日后房屋必將倒塌,無數(shù)布衣將死于其手中。故,據(jù)木者如若不注重徑寸之距,必將遭人唾棄,遺臭萬年。
制衣者,手持一銀針,一線。往往稱其心靈手巧。因制衣者需通繪畫,且得心細,手巧。如若不然萬丈綾羅毀于一旦。損失不可估量。
綜上所述眾行眾業(yè),其都為工匠。只是手法不同,制成物品不同。但精神如出一轍。其必得心靈手巧,心神合一,心如針細。徑寸之距,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