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測試卷#】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幸福的,雖然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只要努力解決這些困難后,你將會感覺到無比的輕松與快樂,所以我想讓大家和我一起進入學習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樂。®無憂考網(wǎng)搜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測試卷》,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篇一】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山頂洞人比北京人在用火方面進步的地方是()
A、使用天然火B(yǎng)、保存火種
C、照明、防寒D、人工取火
2、黃河流域原始農(nóng)耕時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3、我國歷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于()
A、公元前四五千年B、公元前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D、公元前771年
4、我國境內已知的早人類()
A、元謀人B、北京人
C、山頂洞人D、藍田人
5、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
A、黃帝時期B、堯時期
C、舜時期D、禹時期
6、西周的眾多諸侯,是通過()產(chǎn)生的
A、奴隸制B、世襲制
C、分封制D、禪讓制
7、堯舜禹時期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辦法是()
A、世襲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禪讓制
8、公元前1046年周國通過(),后滅亡商朝,建立周朝。
A、城濮之戰(zhàn)B、牧野之戰(zhàn)
C、馬陵之戰(zhàn)D、長平之戰(zhàn)
9、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
A、群居生活B、使用工具
C、制造工具D、會使用火
10、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是()
A、群居生活B、氏族
C、公社D、部落
二、列舉題(8分)
1、列舉我國原始農(nóng)耕時代二項世界性的貢獻?(4分)
、
2、列舉商周二件青銅器(4分)
三.填表題(12分)
朝代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暴君
夏禹陽城
商前1600年殷
西周前1046年周厲王
四、閱讀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中華開國五千年,神舟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
(1)、材料中“軒轅“是誰?(2分)
(2)、材料中“創(chuàng)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與哪個事件有關(2分)
(3)他們結成的聯(lián)盟,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形成哪個民族?(2分)
(4)后人尊稱他為什么?(2分)
(5)海外華人常常自豪地稱自己為什么?(2分)
【篇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請將答案寫在表格內)
1.據(jù)新考古發(fā)現(xiàn),在我國重慶巫山龍骨坡發(fā)現(xiàn)了巫山人。經(jīng)科學測定,巫山人距今約240萬—180萬年。這樣,我國人類歷史至少可以向前推進的年數(shù)是()
A、10萬年B、70萬年C、100萬年D、120萬年
2.假如有一天山頂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們可能會認為北京人()
A、會做項鏈,懂得愛美B、長相像猿,比較丑陋
C、會縫制衣服,比較文明D、用人工取火,比較先進
3.韓非子在描述遠古社會自然環(huán)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币虼耍湃诵枰氖()
A、學會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過著群居生活D、懂得用火驅趕野獸
4.暑假期間,小聰高興地參觀了陜西西安一處原始人類遺址,他拍下的照片,據(jù)此你推斷這個遺址應該是()
A、山頂洞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D、半坡遺址
5.我們知道“神農(nóng)嘗百草”、“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宮室、車船,平定蚩尤亂”,主要是依據(jù)()
A、推理B、考古C、想象D、傳說
6.俗話說:“水火無情”,在我國遠古時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好洪水。下列對他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他是禪讓制度下產(chǎn)生的后一位部落首領B、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國歷第一個國家的建立者D、他傳位于子,開創(chuàng)了“家天下”的歷史
7.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學習歷史。下面是小明復習夏、商、周更迭知識時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應填()
A、盤庚遷殷B、武王伐紂C、平王遷都D、西周滅亡
8.據(jù)史書記載,奄國(今山東曲阜)曾隨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長子伯禽于奄國
稱魯,并轄“殷民六族”!耙竺瘛敝()
A、夏人后裔B、商代遺民C、周朝百姓D、少數(shù)民族
9.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災害嚴重,使社會經(jīng)濟遭到破壞B、王朝后期國王昏庸*
C、爆發(fā)平民大起義D、少數(shù)民族入侵
10.春秋霸主中,勢力地處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君不包括誰?()
A、楚莊王B、晉文公C、吳王夫差D、越王勾踐
11.《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笨梢娭苄沼H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這些同姓親族受封時,周王會給予他們()
A、封號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D、人口和鐵犁
12.夏商西周時期高高在上的奴隸主為了統(tǒng)治廣大的平民和奴隸,采取的兩種主要手段是
、俦┝*②實行分封制③禮儀教化④實行宗法制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3.小明查閱成語詞典,找到下列成語①退避三舍②紙上談兵③朝秦暮楚④破釜沉舟,其中對研究春秋戰(zhàn)國歷史有幫助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14.據(jù)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有3次。同時魯國卻
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
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B、天子依附于諸侯
C、魯國主動與齊晉結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
15.在戰(zhàn)國時期,六國為了共同抗秦,南北之間進行聯(lián)合,稱為“合縱”,但終未能抵擋住秦國的進攻,秦打敗六國的主要原因是()新課標第一網(wǎng)
A、合縱家的才能不行B、連橫的策略更加靈活
C、秦國力量的強大D、各國都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團結一致
16.史書上記載春秋時期“公作則遲”,“分地則速”。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個體農(nóng)耕已經(jīng)取代了集體耕作B、奴隸消極殆工
C、土地被極少數(shù)人占有D、鐵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產(chǎn)效率大大提高
17.婦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這個故事早可能記載在()
A、龜甲或獸骨上B、竹簡或木牘上C、絲帛或麻布上D、宣紙上
18.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雄偉,紋飾古樸。下列青銅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大的青銅器()
19.下列事物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偾嚆~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鐵器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
20.劉德華在電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學者,組織了對趙國進攻的反抗,以下哪點是符合他的觀點的?()
A、主張民貴君輕B、反對掠奪戰(zhàn)爭C、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D、主張政治改革
21.“失敗是成功之母”體現(xiàn)的是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
22.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翻譯了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并帶到歐洲,孔子學說開始西傳,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學院140所。當年傳教士翻譯的那本書是()
A、《離騷》B、《論語》C、《孫子兵法》D、《道德經(jīng)》
23.小明想要參觀我國歷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都城遺址,那么他應該去下列哪個地方()
A、河南安陽B、河南洛陽C、陜西咸陽D、河南登封
24.《華陽國志》記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笔钩啥计皆兂伞疤旄畤钡乃こ绦藿ㄕ呤()
A、李春B、鄭國C、魯班D、李冰
25.秦代磚文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踐此萬歲”。其中“海內皆臣”所反映的歷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遼闊,人口眾多B、法律嚴苛,覆蓋全國
C、國家一統(tǒng),中央集權D、交通發(fā)達,經(jīng)貿昌盛
二、材料題
26.“和諧”是人類發(fā)展的追求之一。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秦朝滅亡這一段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充滿著和諧與不和諧的因素。根據(jù)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務。(共12分)
步驟一:走進歷史,了解“和諧”內容。
(1)統(tǒng)治的和諧:原始社會末期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是什么?(2分)
(2)人與人的和諧:請依據(jù)課本內容,列舉這一段時間里出現(xiàn)的一對和諧的君臣。(2分)
(3)人與自然的和諧:戰(zhàn)國時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1分)
步驟二:反思歷史,認識不“和諧”音符
(4)統(tǒng)治的不和諧:列舉夏商西周時期的一位暴君。(1分)
(5)人與人的不和諧:夏商西周時期,奴隸生前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2分)
步驟三:關注現(xiàn)實,為“和諧”發(fā)展獻策
(6)請你從儒家和法家的立場,分別談談你認為如何才能構建和諧社會?(4分)
27.下面是中外歷史學家對一位重要的中國歷史人物的評價,閱讀材料后,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共11分)
(他)堪稱人類歷也許成功的哲學、道德和*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
——羅茲•墨菲《亞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動之外更注意于教育,開中國民間自由講學之第一聲!X穆《國史大綱》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學可以說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學,將人看作是平等的!m
(1)他是春秋時期的誰?(2分)
(2)作為偉大的思想家,他開創(chuàng)了哪個學派?(2分)他的思想主要由哪兩部分組成?(2分)
(3)作為教育家,他“開中國民間自由講學之第一聲”的具體行動是什么(2分)
(4)他突出體現(xiàn)“將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張是什么?(1分)
(5)他的思想在戰(zhàn)國時期是如何繼承和發(fā)展的?(2分)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3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薄渡叹龝
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玖Ρ緲I(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業(yè))及怠惰而致貧者,舉以為孥(奴隸)。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妒酚•商君列傳》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
——《資治通鑒》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說的?(2分)這句話反映了哪家學派的思想?(1分)
(2)變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實行?(2分)概況材料二反映了變法中哪些措施(4分)
(3)根據(jù)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2分)對我們做人有何啟示?(2分)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4分)
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薄畎
材料二:“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賈誼《過秦論》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誰?(2分)“諸侯”的產(chǎn)生與哪一制度有關?(2分)
(2)“秦王”能夠“掃六合”的條件有哪些?(6分)
(3)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難”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據(jù)所學知識指出“七廟隳”的根本原因。(2分)
【篇三】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火的使用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人
2.下面這些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一個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頭野獸
B.大家很高興,馬上鉆木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C.并將吃剩下的野獸肉放入陶罐內,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3.隨著適應、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類學會了種植莊稼,開始了原始農(nóng)耕生活。其中以水稻為主要種植作物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頂洞人
4.下列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偈褂霉轻樋p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種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艷麗的彩陶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5.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是因為()。
A.中國人善于想象B.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傳統(tǒng)
C.中華民族的銳意進取精神D.華夏族是由黃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6.領導人們治理洪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
A.炎帝B.黃帝C.舜D.禹
7.夏朝建立于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于()。
A.21世紀70年代B.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紀70年代D.20世紀70年代
8.長篇小說《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傳說大約發(fā)生在()。
A.黃帝時B.夏朝時C.商末周初D.春秋戰(zhàn)國
9.河南殷墟遺址被列為2006年第三xx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你認為殷墟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主要是因為它向人們展現(xiàn)了哪個王朝的社會風貌()。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
10.《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是對哪個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A.堯舜時禪讓制B.夏朝的世襲制C.西周的分封制D.商朝的盤庚遷都
11.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鏟除商的殘余勢力B.保衛(wèi)鎬京
C.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D.鞏固統(tǒng)治
12.《論語》云:“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這則材料反映了什么歷史事實()。
A.晉文公稱霸B.齊桓公稱霸C.勾踐稱霸D.楚莊王稱霸
13.戰(zhàn)國初期,分晉的三家是()。
A.齊、楚、燕B.韓、趙、魏C.趙、魏、秦D.燕、韓、趙
14.商鞅變法實行后的秦國,一個農(nóng)民如果想獲得爵位,好的辦法是()。
A.多生產(chǎn)糧食布帛B.去經(jīng)商發(fā)財而得到政府的獎賞
C.去當兵在戰(zhàn)場上殺敵立功D.大力開墾荒地而得到政府的獎賞
15.在戰(zhàn)國后期的秦國,一個農(nóng)民如果想免除勞役和免受懲罰,好的辦法應該是()。
A.當兵立軍功B.不隱瞞犯法行為
C.合法經(jīng)商致富D.大量生產(chǎn)糧食和布帛
16.商鞅變法措施中,對當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響的是()。
A.允許土地私有B.重農(nóng)抑商C.實行“連坐法”D.推行縣制
17.今天漢字的淵源是()。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
18.觀察下圖,你認為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大的青銅器是()。
ABCD
19.下列哪一項是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
A.私學的興盛B.諸侯國的兼并戰(zhàn)爭
C社會的急劇變革D.士人的解放
20.下列關于孔子思想主張的描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仁”就是要愛人,理解體貼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禮”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yǎng)
C.主張以“德”教化人民,反對嚴酷的刑罰
D.主張實行“法治”,制定嚴酷的刑罰*人民的反抗21.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學說或來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
A.韓非B.孔子C.孟子D.老子
22.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黃河B.興修靈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
23.能代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的是()。
A.編鐘B.銅鐘C.古箏D.笛子
24.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頒布并開始執(zhí)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廢止,這一制度一共實施了多少年?()
A、43年B.44年C.45年D.46年
25.下列事物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青銅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鐵器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二、連線搭配(每個一分,共10分)
26、儒家無為而治27.問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愛非攻臥薪嘗膽晉楚爭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戰(zhàn)國
墨家用“刑罰”統(tǒng)治百家爭鳴孔子
兵家以禮治國因材施教吳越爭霸
三、材料閱讀
28、閱讀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遺跡十分集中;覡a堆積很厚,厚處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環(huán)境下,北京人只能過什么樣的生活?(2分)
(2)材料二證明了什么?它所證明的史實有什么意義?(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生活的一個什么重大變化?從什么時代開始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4分)
29.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
——《呂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跡是何人所做?(2分)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2分)
(3)他典型的故事是什么?(2分)
(4)除了治水,大禹還有哪些重要事跡。(2分)
30、閱讀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論語》
請回答:(10分)
(1)桓公在春秋時期先稱霸,請問他是哪一國的國君?(2分)
(2)桓公為什么能“霸諸侯,一匡天下”?(6分)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為中原霸主?(2分)
31.閱讀下列材料:(12分)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各當時
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
武也,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商君書•更法》
(1)文中的公孫鞅指的是誰?(1分)他在材料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1分)他舉了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1分)
(2)公孫鞅在誰的支持下進行了變法?(1分)他變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3)他的變法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DAADDBCBCDBB
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DDAACDADABC
二、連線搭配(每個一分,共10分)
26.儒家無為而治27.問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愛非攻臥薪嘗膽晉楚爭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戰(zhàn)國
墨家用“刑罰”統(tǒng)治百家爭鳴孔子
兵家以禮治國因材施教吳越爭霸
三、材料閱讀
28.(1)群居生活。(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燒烤食物、照明、御寒、驅趕野獸;鸬氖褂,提高了人類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fā)展和腦的進化。(4分)
(3)從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頂洞人。(4分)
29.(1)大禹(2分)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的方法。(2分)
(3)三過家門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國歷第一個國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貢,劃九州,筑九鼎。(2分)
30.(1)齊國。(2分)
(2)任用管仲為相。(2分)發(fā)展經(jīng)濟,改革內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會盟。(2分)
31.(1)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主張變法)。(1分)
湯、武也,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農(nóng)抑商;獎勵軍功;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嚴明法令。(5分)
(3)影響:是戰(zhàn)國時期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通過改革,使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