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鳥正在飛往南方過冬的途中。天氣太冷了,小鳥凍僵了,從天上掉下來,跌在一大片農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時候,一只母牛走了過來,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牛屎堆里,發(fā)掘牛糞真是太溫暖了。牛糞讓它慢慢緩過勁兒來了!它躺在那兒,又暖和又開心,不久就開始高興地唱起歌來了。更多精彩日志請?zhí)砑樱浩呔哦涣帕,一只路過的貓聽到了小鳥的歌聲,走過來查個究竟。順著聲音,貓發(fā)現(xiàn)了躲在牛糞中的小鳥,非常敏捷地將它刨了出來,并將它給吃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
1、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敵人。
2、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出來的都是你的朋友。
3、而且,當你陷入深深的屎堆當中(身陷困境)的時候,閉上你的鳥嘴!
教導部屬到底該用斥責還是贊美?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怎么帶部屬,只能以你“自己的方式”來決定。
關鍵是,無論贊美或斥責都必須發(fā)自真心。你是否有心希望“讓部屬的成長達到極致”、“讓部屬在工作上做出扎實的成果”,只要坐標軸穩(wěn)固,不管采用斥責或贊美的方式,部屬都愿意追隨。
部屬的性情各有不同。有人愈罵愈堅強,有些人一點也罵不得。問題在于責罵的方式,是否必須因人而異、見機行事。
有些人認為,對所有部屬應該一視同仁,但是我的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每個人個性不同,應該視個人來調整做法。你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怎么面對上司或前輩。對個性纖細的人,態(tài)度自然跟著溫柔仔細,對于個性豪爽不拘小節(jié)的人,也會跟著大大咧咧起來。不論對朋友或兄弟,道理皆相同。所以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個性、性質、生活態(tài)度,以對方的方式來對待他,才是最容易的相處方式。
我想,斥責時,也必須配合對方的個性斥責。只不過,不可“袒護偏愛”。碰上自己喜歡的部屬態(tài)度溫和,對不中意的部屬就嚴厲要求,這種態(tài)度必須知所節(jié)制,因為周遭的人馬上就能察覺出你的偏袒偏心,而不再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