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意識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意識。教師應利用課內外一切有利時機,讓學生明白,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頭腦中形成“原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個規(guī)矩”的意識,即形成“習慣意識”。
二、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小,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有很強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具、豐富多彩的活動、循循善誘的啟發(fā)、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主動學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增強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效果。
三、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質、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過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沒有養(yǎng)成,這就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要培養(yǎng)學生上課記筆記的習慣,就要教給學生怎樣抓重點、記難點等記筆記的方法;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好習慣,可把比較科學的讀書步驟編成口訣,讓學生熟記下來,切實照著做。“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學生一旦熟練掌握了好方法,就會將這些方法靈活運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便會逐漸養(yǎng)成。
四、教師在行動上要成為學生的楷模
小學生習慣未定,行為準則、習慣養(yǎng)成不僅需要教師的言傳,更需要教師的身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二行”。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不能只在口頭上提出一些要求,還要在行動上成為學生的楷模,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師寫教案整潔詳細,上課時板書整潔美觀一絲不茍,藏書都留下圈點劃記的痕跡,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盁o聲的示范是好的說服”,學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動上。因此,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我在平時板書時也特別注意這一點。從小開始,漸漸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導。
五、同伴之間互相幫助
學生與同伴的交互作用,對學生理解、掌握所學內容及能力、習慣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了解同學的學習習慣,既能發(fā)現同學習慣的不良,又能及時提醒、幫助、督促同學糾正不良習慣。如發(fā)現同學修改作業(yè)不認真,隨心所欲,有同伴給他指出比老師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ハ嗉m正時,學生如果把存在的問題和改正的措施等進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習慣,鞏固和提高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