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描述為()
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②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巨行星
、叟c太陽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鄰④不屬于河外星系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與太陽輻射密切相關的是()
、俅髿猸h(huán)流②石油資源③火山爆發(fā)④地殼運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上圖為我國長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歷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逐月變化柱狀圖,讀圖完成3、4小題
3、如圖所示,平均太陽總輻射的季節(jié)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該地正午太陽高度月份卻不是平均太陽總輻射的月份,原因是()
A、.寒潮的影響B(tài)、臺風的影響C、梅雨的影響D、大氣污染的影響
5、太陽風暴襲擊地球時,可能造成的影響是()
、俚厍蚋鞯爻霈F(xiàn)極光現(xiàn)象②地球上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坌l(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將受到干擾④我國北方會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第xx屆亞運會于北京時間2010年11月12號晚8時在廣州舉行了盛大開幕式。據(jù)此回答6、7題
6、此時在美國紐約(740W)的華人華僑開始收看開幕式現(xiàn)場直播的當?shù)貢r間為(區(qū)時)()
A、12日9時B、12日7時C、12日19時D、12日21時
7、此時全球處于11月12日的理論范圍是()
A、一半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三D、全球
讀北極俯視公轉(zhuǎn)示意圖,回答8、9小題
8、圖中表示夏至日的點是()
A、①點B、②點C、③點D、④點
9、當?shù)厍蛟冖?-③之間運動時,我國會出現(xiàn)的節(jié)日是()
A、國慶節(jié)B、端午節(jié)C、七夕D、春節(jié)
右圖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①③是兩種假設
讀圖完成10、11小題
10、若移動軌跡是①,則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為()
A、66.5°B、26.5°C、63.5°D、69.5°
11、若移動軌跡是③,與②相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長城站將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B、地中海氣候的范圍將不會變化
C、北京新建居民樓的樓間距應縮小D、悉尼元旦的日出方位將是東北
我國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利用“立竿測影”的方法(如圖所示)測算當?shù)亟?jīng)緯度,
在3月21日11:44測得影長(s)與桿長(h)相等,且竿影為一天中最短。讀
圖完成12、13小題。
知)是()
A、北京時間、竿影長度B、竿影長度、竿影方位
C、竿影方位、北京時間D、白晝長度、太陽高度
13、該學?赡芪挥()
A、山東B、新疆C、云南D、吉林
14、橫波和縱波的共同之處包括()
、俣寄芡ㄟ^固體傳播②都能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
③傳播的速度相同④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物質(zhì)的性質(zhì)而變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地震波在地球內(nèi)部傳播時,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距離地面大約2900千米深度處橫波速度突然
降低為零,縱波速度也突然降低,這說明了()
A、地球內(nèi)部存在著巖漿B、該深度上下層次的溫度變化明顯
C、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的厚度不同D、該深度上下層次的物質(zhì)組成存在很大差異讀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7),回答16~17題:
16、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
A、由西向東逐漸增厚B、由北向南逐漸增厚
C、由東向西逐漸增厚D、由南向北逐漸增厚
17、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其0千米為()
A、海平面B、巖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D、軟流層中部
18、氣象諺語“露重見晴天”的說法。就此現(xiàn)象,下列敘
述正確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氣保溫作用強B、地面輻射強,地表降溫慢
C、空氣中水汽少,地表降溫慢D、大氣逆輻射弱,地表降溫快
讀大氣受熱過程圖,回答19-21題
19、使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順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②-④
20、影響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的作用是箭頭()
A、①B、②C、③D、④
21、青藏高原與同緯度地區(qū)相比太陽輻射強但氣溫低,
主要是由于()
A、大氣吸收①輻射少B、大氣吸收②輻射少C、地面吸收③輻射少
D、地面吸收④輻射少
22、以下四幅圖中,為南半球高空氣流的是(單位.百帕)
23、地面上不同地區(qū)的熱量差異會引起空氣流動。下列示意圖中符合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是
()
讀“氣壓帶風帶移動規(guī)律模式示意圖”,回答24~25題。
24、關于圖7
正確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氣流,干燥B、10°~20°盛行東北風,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風,濕潤D、30°~40°盛行下沉氣流,干燥
25、當氣壓帶、風帶位于圖7位置時()
A、印度半島吹西南風B、歐洲西海岸溫和少雨
C、亞洲大陸內(nèi)部寒冷干燥D、非洲熱帶草原進入干季
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稱為有效輻射。讀下圖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
1.關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的空間分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劇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劇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漸減少
2.關于地面輻射和大氣逆輻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面輻射與下墊面性質(zhì)有關
B.地面溫度越高,地面輻射越弱
C.空氣溫度越低,大氣逆輻射越弱
D.空氣濕度大、云量多,大氣逆輻射強
解析:本題組考查等有效輻射線圖的閱讀和大氣熱力作用的相關知識。太陽輻射大部分以可見光的形式到達地面,使地面升溫,地面向外輻射能量,地面輻射一小部分到達宇宙空間,大部分被大氣吸收,大氣輻射一小部分到達宇宙空間,大部分以大氣逆輻射形式到達地面,補償了地面損失的熱量。這就是所謂的大氣的保溫效應。題中所說的有效輻射其實就是地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的差,這是地面真正損失的能量,也就是真正的地面輻射。第1題給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主要是通過讀圖提取信息。答案很簡單,甲處于2600與2700之間,乙也處于這兩個數(shù)之間,甲與乙差不多,可見A選項是錯誤的。丙處于1900與2000之間,因此由乙地向丙地急劇減少,由甲地向丙地也逐漸減少,由丙地向乙地逐漸增加,只有C項正確。第2題,要求學生理解地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的概念。地面輻射與下墊面性質(zhì)有關,海洋與陸地的比熱容不同,溫度變化不同,輻射強度不同。一般地面溫度越高,地面輻射越強,同樣空氣溫度越高,大氣逆輻射越強。因為地面輻射主要是長波輻射,容易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因此空氣濕度大、云量多,大氣逆輻射越強。因此不正確的是B選項。
答案:1.C2.B
下圖是某日08時和20時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第3題。
3.由08時到20時,圖中()
A.①地風向偏北,風力逐漸減弱
B.②地受高壓脊控制,天氣持續(xù)晴朗
C.低氣壓中心向東北方向移動并增強
D.氣旋中心附近暖鋒移動快于冷鋒
解析:選C。由題圖,由08時到20時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①地的海平面等壓線密度增大,表明該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應該逐漸增強,選項A錯誤。而②地在08時左右時,處于單一的暖氣團控制下,為晴朗天氣,但是在20時,②地已經(jīng)位于冷鋒鋒后,“冷鋒降水在鋒后”,②地為陰雨天氣,選項B錯誤。從兩圖中的低壓中心所處的經(jīng)緯度位置可以明顯看出,低氣壓中心向東北方向移動并且呈增強趨勢。08時時,圖中低壓中心氣壓值為1000百帕,并且等壓線相對較稀疏,而在20時,低壓中心的氣壓值為995百帕,并且相鄰的等壓線相對密度較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增強,風力大,選項C正確。從兩圖動態(tài)變化中很容易看出,圖中的冷鋒移動速度快于暖鋒,選項D錯誤。
下圖中箭頭表示風向,讀圖,完成4~5題。
4.B點所在氣壓帶是()
A.北半球極地高氣壓帶
B.南半球極地高氣壓帶
C.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D.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
5.下圖中和上圖中A處氣候特點最接近的是()
解析:第4題,由A點所在緯線上的點與地心連線和地軸的夾角以及圖示風向可知,A所在緯線為40°N,故B點所在氣壓帶為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第5題,A點為40°N,120°E,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A圖為溫帶季風氣候,B圖為地中海氣候,C圖為溫帶大陸性氣候,D圖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答案:4.C5.A
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判斷理由是_______。
(2)一般來說A地比B地降水量要________(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C氣流來自哪個氣壓帶?為什么C氣流與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氣流相對上升的緯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_____________。氣流相對下沉的緯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年吹C氣流的大陸西岸地區(qū),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常年受B氣流控制的大陸中部和西部地區(qū),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三圈環(huán)流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對天氣、氣候的影響。由題干可知:①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②風帶中風的方向與垂直氣流。解題的關鍵是理解三圈環(huán)流的過程,掌握近地面的風帶、氣壓帶分布及其變化影響。從圖示看,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氣壓帶已越過赤道至南半球。根據(jù)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季節(jié)位移的規(guī)律,可以判斷此時為北半球冬季。另外,從A、B兩地的氣流狀況來看,A從低緯流向高緯,是由溫度高處流向溫度低處,水汽因降溫而容易凝結(jié)。所以,一般來說,A地比B地降水多。C氣流來自暖熱的30°上空,屬于副熱帶高氣壓帶,至60°附近與來自極地的寒冷氣流相遇,因暖輕而爬升。從圖示看,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qū)主要有赤道地區(qū)和南北緯60°附近地區(qū),兩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氣溫高,氣流對流旺盛;南北緯60°因不同性質(zhì)的氣流相遇形成極鋒,暖空氣被迫抬升。氣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兩地多陰雨天氣。盛行下沉氣流的地區(qū)主要是極地和南北緯30°附近地區(qū),兩地氣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極地因氣溫低,空氣冷重而下沉;南北緯30°則因空氣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氣流下沉,氣溫升高,水汽不易凝結(jié),天氣晴朗。
答案:(1)冬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南移
(2)多A處(西風帶)氣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運動中空氣冷卻,有利于水汽的凝結(jié)、降水的產(chǎn)生;而B地(信風帶)氣流流向低緯度,氣溫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結(jié)和降水
(3)副熱帶高氣壓帶。C氣流暖而輕,遇到來自高緯度的冷而重的D氣流,被迫抬升。
(4)南北緯60°赤道地區(qū)低多陰雨天氣南北緯30°
極地地區(qū)高多晴朗天氣
(5)終年溫和濕潤終年炎熱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