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選擇題,48分)
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3分)
1.【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有關物質(zhì)及其用途的描述,正確的是()
、貯l2O3(作耐火坩堝)②KAl(SO4)2•12H2O(作水的消毒劑)③Fe2O3(作黃色油漆和涂料)④NaHCO3(作食用堿)⑤鈉、鉀、鍶、鋇等化合物(作煙花的焰色)⑥Na2O2(作呼吸面具供氧劑)
A.①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全部
【答案】A
考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和用途。
2.【豐臺區(qū)2014-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下列物質(zhì)中,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是()
、貯l②Al2O3③Ca(OH)2④Al(OH)3⑤Na2CO3⑥NaHCO3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⑥D(zhuǎn).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Al、Al2O3、Al(OH)3、NaHCO3、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HS、(NH4)2S等,因此C正確。
考點: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
3.【濉溪縣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純堿和小蘇打都是白色晶體,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將它們區(qū)分開來,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分別放在炒鍋中加熱,觀察是否有殘留物
B.分別用干凈鐵絲蘸取樣品在煤氣爐的火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
C.將樣品溶解,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質(zhì)量的樣品,分別加入等體積的白醋,觀察反應的劇烈程度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純堿是Na2CO3,小蘇打是NaHCO3。純堿和小蘇打都是白色晶體,加熱后還是白色的,無法區(qū)別,A錯;純堿和小蘇打的焰色反應顏色都是黃色,不能區(qū)別,B錯;純堿和小蘇打都都可以和澄清石灰水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不能區(qū)別,C錯;小蘇打與醋酸反應比純堿劇烈,可以區(qū)別,D對。
考點:Na2CO3和NaHCO3的鑒別。
4.【太原五中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若在能溶解氧化鋁的溶液中,分別加入下列各組離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
B.NO3-、Ba2+、K+、Cl-
C.Al3+、Ba2+、Mg2+、HCO3-
D.NO3-、K+、SO32-、H+
【答案】B
考點:離子共存。
5.【臨川一中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把NaHCO3和Na2CO3.10H2O混合6.56克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中Na+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mol/L,若將等質(zhì)量的該混合物加熱至恒重,所得固體質(zhì)量為()
A.2.65gB.3.91gC.5.3gD.4.23g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混合物加熱至恒重,所得固體為碳酸鈉,Na+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L×0.1L=0.05mol,所以碳酸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0.025mol,質(zhì)量為2.65g,故A項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質(zhì)量守恒。
6.【海南省文昌中學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鐵與稀硫酸反應Fe+2H+==Fe3++H2↑
B.AlCl3溶液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Al3++OH-==Al(OH)3↓
C.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CO32-+2H+==CO2↑+H2O
D.氫氧化鋁與足量鹽酸反應Al(OH)3+3H+==Al3++3H2O
【答案】D
考點: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
7.【杭州地區(qū)(含周邊)重點中學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將某些化學知識用圖像表示,可以收到直觀、簡明的效果。下列圖象所表示的化學知識中,明顯不正確的是()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分散系按照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大小可分為溶液、膠體、濁液,當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大于100nm,該分散系為濁液,當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小于1nm,則該分散系為溶液,當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介于1nm和100nm之間,則該分散系為膠體,A項圖示中溶液與濁液錯誤,故A項錯誤;對于某電解質(zhì)的溶液,稀釋的倍數(shù)越大,則單位體積內(nèi)離子數(shù)目越少,電荷數(shù)目越少,則溶液導電能力減弱,故B項正確;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首先發(fā)生反應:CO32—+H+=HCO3—,無氣體產(chǎn)生,后發(fā)生反應:HCO3—+H+=H2O+CO2↑,產(chǎn)生氣體,故C項正確;向氯化鋁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Al3++3OH—=Al(OH)3↓,繼續(xù)滴加:沉淀溶解:Al(OH)3+OH—=AlO2—+H2O,故D項正確;本題選A。
考點:化學反應圖像問題。
8.【云南省玉溪一中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金屬鈉分別與下列溶液反應時,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產(chǎn)生的是()
A.HClB.NaClC.FeCl3D.Na2SO4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A中2Na+2HCl=2NaCl+H2↑,不符;金屬Na與鹽溶液反應時,先和水反應生成NaOH,溶質(zhì)再和NaOH反應,NaCl和Na2SO4與NaOH不反應,BD項不符,3NaOH+FeCl3=Fe(OH)3↓+3NaCl,C項符合,選C。
考點:考查Na的化學性質(zhì)。
9.【樂山市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把一定量的鐵粉放入氯化鐵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濃度恰好相等。則已反應的Fe3+和未反應的Fe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A.1∶1B.2∶1C.2∶3D.3∶2
【答案】C
考點: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的轉(zhuǎn)化。
10.【德州市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別向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B.分別向FeCl2、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中都立即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
C.等質(zhì)量的Al分別與過量的NaOH、HCl溶液反應,NaOH溶液中放出的多
D.向等物質(zhì)的量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別滴入足量的稀HC1,前者生成的CO2多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A、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和氫氧化鈣生成碳酸鈣沉淀,所以選A;B、氯化鐵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氯化亞鐵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白色沉淀,后變成灰綠色,后變成紅褐色,所以不選B;C、等質(zhì)量的鋁不管和氫氧化鈉還是和鹽酸反應生成等量的氫氣,所以不選C;D、等物質(zhì)的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不選D。
考點: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
11.【深圳市南山區(qū)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下列反應,其產(chǎn)物的顏色按紅色、紅褐色、淡黃色、藍色順序排列的是()
、俳饘兮c在純氧中燃燒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
、跢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無水硫酸銅放入醫(yī)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①金屬鈉在純氧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是淡黃色的;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的Fe(OH)2,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F(xiàn)e(OH)2會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Fe(OH)3,變?yōu)榧t褐色;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變成紅色;④無水硫酸銅放入醫(yī)用酒精中遇到酒精中的水變成藍色;故選B
考點: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
12.【東城區(qū)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下列關于Na2O2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淺黃色固體B.可用作供氧劑
C.與H2O反應時,H2O作還原劑D.與H2O反應時,放出熱量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時,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C項錯誤。
考點:過氧化鈉的性質(zhì)。
13.【成都市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下列實驗觀察記錄錯誤的是()
A.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振蕩,可觀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B.氯化鐵溶液加入過量的NaOH稀溶液,振蕩,可觀察到生成紅褐色沉淀
C.氯化鐵溶液加適量鐵粉,振蕩,溶液由黃棕色變成淺綠色
D.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充分振蕩,可觀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生成的Al(OH)3沉淀不溶于過量的氨水,正確;B、三氯化鐵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該紅褐色沉淀是氫氧化鐵沉淀,F(xiàn)eCl3+3NaOH=3NaCl+Fe(OH)3↓,正確;C、氯化鐵溶液加適量鐵粉,2Fe3++Fe=2Fe2+,含F(xiàn)e3+的溶液為黃棕色,含F(xiàn)e2+的溶液為淺綠色,正確;D、氨水呈堿性,亞鐵離子與之結(jié)合產(chǎn)生氫氧化亞鐵的白色沉淀,氫氧化亞鐵易被氧氣氧化生成氫氧化鐵,所以迅速轉(zhuǎn)為灰綠色,一會變?yōu)榧t褐色沉淀,錯誤。
考點:考查常見無機物間的反應及現(xiàn)象。
14.【江西省奉新縣第一中學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現(xiàn)有CuO、FeO、Fe2O3組成的混合物mg,向其中加入100mL1mol•L-1硫酸,恰好完全溶解,若mg該混合物在過量氫氣流中加熱充分反應,則冷卻后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為()
A.(m-0.8)gB.(m-1.2)gC.(m-1.6)gD.無法計算
【答案】C
考點:考查鐵、銅及化合物的計算。
15.【云南省蒙自一中2014—2015學年10月月考】右圖所示是某化學小組根據(jù)教材知識設計,說明Na2CO3與NaHCO3熱穩(wěn)定性的套管實驗。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甲為NaHCO3,乙為Na2CO3
B.要證明NaHCO3受熱能產(chǎn)生水,可在小試管內(nèi)放置沾有少量
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球
C.加熱不久就能看到A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整個實驗過程中A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證明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差,將碳酸氫鈉放在內(nèi)層小試管中,A正確;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水蒸汽,能使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yōu)樗{色,B正確;碳酸鈉的熱穩(wěn)定性強,加強熱也不會分解,故A處觀察不到石灰水變渾濁,故C錯誤D正確;答案選C.
考點:鈉的化合物的性質(zhì)
16.【華師一附中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將該粉末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有氣體X逸出,X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體積縮小(同溫、同壓下測定)有剩余氣體。若將原來混合粉末在空氣中用酒精燈加熱,也有氣體放出,且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質(zhì)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俜勰┲幸欢ㄓ蠳a2O、Na2O2、NaHCO3
、诜勰┲幸欢ú缓蠳a2CO3和NaCl
、鄯勰┲幸欢ú缓蠳a2O和NaCl
、軣o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考點: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斷。
第Ⅱ卷(非選擇題52分)
17.(8分)【資陽市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電子工業(yè)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蝕敷在絕緣板上的銅箔,制造印刷電路板。用FeCl3溶液做腐蝕液與Cu反應生成CuCl2和FeCl2。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印刷電路的廢腐蝕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及資源的浪費。通過下列流程可從該廢液中回收銅,并將鐵的化合物全部轉(zhuǎn)化為FeCl3溶液,作為腐蝕液原料循環(huán)使用。
、瘛⒉襟E②需加入的試劑A是(填化學式);
、颉⒉襟E③通入的氣體B是(填化學式),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答案】(1)2FeCl3+Cu=2FeCl2+CuCl2(2)(Ⅰ)HCl;(Ⅱ)Cl2;2Fe2++Cl2=2Fe3++2Cl-
考點:考查關于Fe元素的單質(zhì)及化合物的性質(zhì)的知識。
18.(14分)【深圳市南山區(qū)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Ⅰ、Na2O2與SO3(g)的反應類似于Na2O2與CO2(g)的反應,請寫出Na2O2與S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每2molNa2O2參加反應,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
、、某學生課外活動小組模擬呼吸面具中的反應原理,設計用下圖所示的儀器來制取氧氣并測量氧氣的體積。圖中量氣裝置E由甲乙兩根玻璃管組成,它們由橡皮管連通,并裝入適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氣用,乙管可上下移動調(diào)節(jié)液面高低。
實驗可供選用的藥品還有:稀硫酸、鹽酸、過氧化鈉、碳酸鈉、大理石、水。
請回答:
(1)圖中各裝置接口連接順序是:(填各接口的編號,其中連接膠管及夾持裝置均省略)
→→→⑥→⑦→→→
(2)裝置C中放入的反應物是和(填化學式)。
(3)裝置B的作用是。
(4)為了較準確測量氧氣的體積,除了必須檢查整個裝置的氣密性之外,在讀反應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讀數(shù)求其差值的過程中,應注意(填字母編號)。
a.視線與凹液面低處相平b.等待氣體恢復常溫才讀數(shù)
c.讀數(shù)時應上下移動乙管,使甲乙兩管液面相平d.讀數(shù)時不一定使甲乙兩管液面相平
(5)實驗測收集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VL,則參與反應的Na2O2的物質(zhì)的量為mol。
【答案】Ⅰ、2SO3+2Na2O2=2Na2SO4+O2(2分)2mol(2分)Ⅱ、(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2分)(2)大理石和鹽酸(2分)(3)吸收CO2中混有的HCl(2分)(4)abc(2分)(5)V/11.2mol(2分)
【解析】
試題分析:Ⅰ、Na2O2與CO2(g)的反應為2CO3+2Na2O2=2Na2CO3+O2,則Na2O2與SO3(g)的反應為2SO3+2Na2O2=2Na2SO4+O2,反應中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每反應2分子的Na2O2轉(zhuǎn)移的電子為2e—,則每2molNa2O2參加反應,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2mol。Ⅱ、C裝置中是制取CO2,那么選用的藥品為大理石和鹽酸、不能用碳酸鈉,反應太快,鹽酸有揮發(fā)性,故制得的CO2中混有HCl,除去HCl用B裝置,要長進短出,CO2在進入到D中與Na2O2反應產(chǎn)生O2,由于還有CO2沒有反應完,所以O2中混有CO2,除去O2中的CO2用裝置A,同樣要長進短出,從①得到的較純的O2,在通入到E裝置中測量O2的體積。(1)通過上述分析,儀器的連接順序為:⑤③④⑥⑦②①⑧。(2)裝置C中放入的反應物是大理石和鹽酸。(3)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4)在讀數(shù)時視線與凹液面低處相平;反應放熱,溫度較高,氣體受熱膨脹,為了更正確應該等待氣體恢復常溫才讀數(shù);讀數(shù)時應上下移動乙管,使甲乙兩管液面相平,保持壓強相等。選abc。(5)氧氣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VL,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V/22.4mol,根據(jù)反應2CO3+2Na2O2=2Na2CO3+O2,生成V/22.4mol的氧氣需要消耗Na2O2的物質(zhì)的量為:V/11.2mol。
考點:Na2O2的性質(zhì)、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zhuǎn)移的計算、實驗儀器的連接、裝置中各部分的作用、排液法測氣體體積時讀數(shù)方法。
19.(6分)【赤峰市寧城縣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某物質(zhì)可能含有炭粉、碳酸鈣、氧化銅、氧化鐵中的一種或幾種,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
(1)取樣品,加熱至高溫,產(chǎn)生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2)往冷卻后的固體殘渣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固體殘渣全部溶解,同時產(chǎn)生一種可燃性氣體。根據(jù)以上實驗推斷:該固體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以上各空填寫化學式)
【答案】C、Fe2O3,CuO,CaCO3。
考點: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及物質(zhì)的鑒別。
20.(12分)【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某Al2O3樣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u、Fe、Fe2O3雜質(zhì),F(xiàn)通過下列生產(chǎn)過程,從該樣品中提純Al2O3,并回收鐵紅。流程如下:
(1)操作①是_______,在實驗室進行該操作需要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___。
(2)試劑①是_________,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體①加入適量稀鹽酸,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達)。
(4)溶液③中鐵元素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用實驗證明: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③中通入某氣體,該氣體可以是__________(任寫一種的化學式),紅褐色固體制得鐵紅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過濾(1分)燒杯、漏斗、玻璃棒(1×3=3分)
(2)NaOH溶液(1分)Al2O3+2OH-=2AlO2-+H2O(2分)
(3)Fe2O3+6H+=2Fe3++3H2OFe+2H+=Fe2++H2↑Fe+2Fe3+=3Fe2+(1×3=分)
(4)Fe2+,(2分)取少量溶液,加入1滴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加入氯水,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鐵元素以Fe2+形式存在。(3分)
(5)O2或Cl2,(1分)2Fe(OH)3===Fe2O3+3H2O(2分)
考點:金屬化合物的分離。
21.(12分)【武漢二中2014-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向一定量MgCl2、AlCl3溶液中滴加常用試劑NaOH與鹽酸(t時刻之前滴加的試劑a,t時刻之后改滴試劑b),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y(mol)與試劑體積x(mL)間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試回答:
(1)AB段所表示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CD段所表示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若向B處生成的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a是______________,且c(a)∶c(b)=_______________
(4)原混合液中,c(Al3+)∶c(Mg2+)∶c(Cl-)=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納米氧化鋁在陶瓷材料、電子工業(yè)、生物醫(yī)藥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它可通過硫酸鋁銨晶體熱分解得到。取4.53g硫酸鋁銨晶體【Al2(NH4)2(SO4)n•24H2O,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906】加熱分解,終剩余0.51gAl2O3固體。加熱過程中,固體質(zhì)量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試通過計算確定400℃剩余固體成分的化學式。(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Al(OH)3+OH-==AlO2-+2H2O;AlO2-+H++H2O==Al(OH)3↓;
(2)AlO2-+2H2O+CO2==Al(OH)3↓+HCO3-;(3)NaOH;1:1;(4)1:1:5;(5)Al2(NH4)2(SO4)4•H2O
考點:鎂鋁化合物的性質(zhì),氫氧化鋁的兩性。
一、選擇題
1、每摩爾物質(zhì)含有()。
A.6.02×1023個分子
B.6.02×1023個原子
C.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原子
D.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該物質(zhì)的粒子
2、下列說正確的是()。
A.物質(zhì)的量就是1摩爾物質(zhì)的質(zhì)量
B.1mol水中含有2mol氫和1mol氧
C.1mol氣態(tài)水比1mol液態(tài)水所含的分子數(shù)多
D.3molO2與2molH2O中原子數(shù)相等
3、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4g氮氣所含原子數(shù)為NA
B.1mol水中所含電子數(shù)為10NA
C.32gO2與32gO3所含原子數(shù)分別為2NA和3NA
D.0.5molNa2CO3與1.5molH2O所含氧原子數(shù)目均為1.5NA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6.02×1023個碳原子的質(zhì)量為1g
B.鈉原子的摩爾質(zhì)量為23g
C.HCl的摩爾質(zhì)量等于6.02×1023個HCl分子的質(zhì)量
D.Na2O2的摩爾質(zhì)量為78g/mol
5、在0.25molNa2O中,含有的氧離子數(shù)約為()。
A.1個B.0.25個C.1.5×1023個D.6.02×1023個
6、在一定量的NaHCO3中,氧原子與氫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A.1:1B.1:3C.3:1D.2:3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鈉的摩爾質(zhì)量是40g
B.1molNaOH的質(zhì)量是40g/mol
C.1gH2和1gN2所含分子數(shù)相等
D.等質(zhì)量的N2、CH4、CO、H2O中CH4所含分子數(shù)多
8、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0.4mol氯離子的是()。
A.0.4molKClO3B.4/30molFeCl3C.3/40molFeCl3D.0.1molKCl
9、下列表述或敘述中,正確的是()。
A.1mol氫B.3molH2C.2mol氫分子D.1molH
10、已知amolH2和bmolH2O中所含的原子個數(shù)相等,則a:b的值為()。
A.1:1B.1:3C.3:2D.任意比
11、一定量的氧氣中含有1mol電子,這些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
A.1molB.0.5molC.0.125molD.0.0625mol
12、已知3.2g某氣體中含有3.01×1022個分子,此氣體的摩爾質(zhì)量是()。
A.32g/molB.64C.64g/molD.4g
13、質(zhì)量比為1:2的H2SO4和H3PO4,氫原子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A.1:2B.1:3C.2:1D.3:4
14、相等物質(zhì)的量的CO和CO2相比較,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它們所含的分子數(shù)目之比為1∶1;②它們所含的O原子數(shù)目之比為1∶2;③它們所含的原子總數(shù)目之比為2∶3;④它們所含的C原子數(shù)目之比為1∶1;⑤它們所含的電子數(shù)目之比為7∶11
A.①②③④B.②和③C.④和⑤D.①②③④⑤
15、把0.5molNa和0.5molMg分別投入到過量的m1g水和m2g鹽酸中,分別得到溶液a和b。若m1=m2,則a與b的質(zhì)量關系是()。
A.ma>mbB.ma
16、足量的鎂、鋅、鐵與含等物質(zhì)的量HCl的稀鹽酸反應,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17.銅的摩爾質(zhì)量為Mg/mol,密度為dg/cm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kg銅所含原子的數(shù)目為dNA
B.一個銅原子所占有的體積為(M/d)NAcm3
C.一個銅原子的質(zhì)量為M/NAg
D.1dm3銅所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dNA/M
18.已知32gX與40gY恰好完全反應,生成mgQ和9gH。在相同條件下,16gX和30gY混合反應生成0.25molQ及若干摩爾H。則物質(zhì)Q的摩爾質(zhì)量應是()。
A.63g/molB.122g/molC.126g/molD.163g/mol
19.在反應3Cl2+6NaOH=NaClO3+5NaCl+3H2O中,當有mgCl2被氧化時,被還原的氯氣是()。
A.3mgB.5mgC.6m/35.5molD.5m/71mol
二、填空題
1.摩爾是表示的單位,每摩爾物質(zhì)均含有個粒子。12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數(shù)約為個,1molH2O分子約含有個電子,9gH2O含有mol電子。
2.49g磷酸(H3PO4)中有molH3PO4分子,含有mol原子,與g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正鹽。
3.等質(zhì)量的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分別與過量的鹽酸反應時,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等物質(zhì)的量的碳酸鈉與碳酸氫鈉與過量的鹽酸反應時,消耗的HCl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比是。
4.NO2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a,NO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b,則N2O的摩爾質(zhì)量為(用a、b表示)。
三、計算題
1.已知一個氧原子的質(zhì)量為2.657×10-26kg,則多少克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要求根據(jù)氧原子的質(zhì)量進行推算)
2.與171gAl2(SO4)3中所含的SO42-數(shù)目相同的Na2SO4的質(zhì)量是多少?將171gAl2(SO4)3和142gNa2SO4混合,其混合物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是多少?
3.有CO與CO2的混合氣體共33.6L,其密度為1.726g/L,已知混合氣體共有9.03×1023個分子,則該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是多少?CO與CO2的分子個數(shù)比是多少?
4.在Al2(SO4)3和MgSO4組成的混合物中,Al3+與Mg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3,則在含有2molSO的混合物中,MgSO4的質(zhì)量是多少克?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D提示: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物質(zhì)的量研究的對象是各種微粒,包括原子、分子、離子、質(zhì)子、中子、電子等,所以A、B、C說法不完整,故D正確。
2.D提示:物質(zhì)的量是一定數(shù)目微粒的集體,與質(zhì)量是不同的物理量,所以A錯誤。用摩爾表示物質(zhì)的量時,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B選項中氫與氧表示的是元素種類,而不是粒子的種類,所以B錯誤。物質(zhì)的量是一定數(shù)目微粒的集體,而物質(zhì)微粒數(shù)目的多少與物質(zhì)的狀態(tài)無關,所以C選項中二者分子數(shù)目應相等。D選項中3molO2含6mol氧原子,2molH2O中含4mol氫原子和2mol氧原子,共6mol原子,所以D正確。
3.C提示: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gòu)成的,而一個氫原子含1個電子,一個氧原子含8個電子,所以一個水分子含10個電子,即1mol水中所含電子數(shù)為10mol,即10NA,所以B正確。
4.D提示:C選項中混淆了摩爾質(zhì)量與質(zhì)量這兩個概念,摩爾質(zhì)量與質(zhì)量意義不同,單位也不相同,質(zhì)量以g為單位,摩爾質(zhì)量以g/mol為單位,1mol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該物質(zhì)的摩爾質(zhì)量只是在數(shù)值上相等,選項C錯誤。
5.C
6.C
7.D提示:根據(jù)N=n×NA,即物質(zhì)的微粒個數(shù)之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C選項中1gH2和1gN2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0.5mol和1/28mol,所以分子數(shù)不相等。D選項中等質(zhì)量的N2、CH4、CO、H2O中,先假設質(zhì)量都為1g,則其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1/28mol、1/16mol、1/28mol、1/18mol,所以CH4的物質(zhì)的量大,其分子數(shù)多。
8.B提示:KClO3是由鉀離子與氯酸根離子形成的離子化合物,其中不含氯離子。
9.BD提示:物質(zhì)的量對應的微粒要具體,且要用化學語言。
10.C
11.D
12.C提示:根據(jù)n=N÷NA,所以n=3.01×1022÷6.02×1023mol-1=0.05mol再由M=m÷n=3.2g÷0.05mol=64g/mol
13.B提示:H2SO4和H3PO4的摩爾質(zhì)量都是98g/mol。根據(jù)n=m/M知,當摩爾質(zhì)量相等時,其質(zhì)量比就等于其物質(zhì)的量之比,所以H2SO4和H3PO4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也為1:2,而1molH2SO4中含2mol的氫原子,1molH3PO4中含3mol的氫原子,所以其氫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2:6=1:3。
14.D
15.C提示:由于水和鹽酸均過量,所以放出氫氣的量要根據(jù)金屬單質(zhì)來算。根據(jù)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Cl=MgCl2+H2↑可求得ma=mb。
16.D提示:鎂、鋅、鐵的金屬活動性依次減弱,因此與鹽酸反應的速率也依次減小,反映在圖象中斜線的斜率也依次減小。由于金屬是足量的,金屬與鹽酸反應會隨著鹽酸逐漸耗盡而反應停止,因此,終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取決于鹽酸的質(zhì)量。因為與含等質(zhì)量HCl的鹽酸反應,所以終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
17.C提示:1kg銅物質(zhì)的量為1000/Mmol,所以含原子數(shù)為1000NA/M,故A錯。1mol銅的體積是M/d,1個銅原子所占有的體積為(M/d)/NAcm3,所以B錯。1mol銅的質(zhì)量為Mg,含NA個銅原子,1個銅原子的質(zhì)量為M/NAg,即C正確。1dm3銅的質(zhì)量是1000dg,銅的物質(zhì)的量為1000d/Mmol,所以含原子數(shù)目為1000dNA/M,即D錯。
18.C提示:由“32gX與40gY恰好完全反應,生成mgQ和9gH”和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32g+40g=m+9g,即m=63。32gX與40gY恰好反應生成63gQ,則16gX能與20gY反應生成31.5gQ,可見,Y過量。又因為生成的Q為0.25mol,即得M=m/n=31.5g/0.25mol=126g/mol。
19.BD
二、填空題
1.物質(zhì)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6.02×1023、6.02×1024、5
2.0.5、4、60
3.42:53、2:1、1:1
4.(3b-a)g/mol
提示:NO2在組成上比NO多一個氧原子,所以(a-b)為氧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由于NO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b,則N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b-(a-b)]=(2b-a),所以N2O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2b-a)+(a-b)]=(3b-a)。
三、計算題
1.32g
提示:因為1個氧分子含2個氧原子,1molO2約含6.02×1023個氧分子,所以有:2.657×10-26kg×2×6.02×1023=31.99×10-3kg=32.0g。
2.213g、208.67g/mol
解析:(1)n[Al2(SO4)3]=m/M=171g÷342g/mol=0.5mol
n(SO42-)=3×n[Al2(SO4)3]=3×0.5mol=1.5mol
m(Na2SO4)=1.5mol×142g/mol=213g
(2)n[Al2(SO4)3]=m/M=171g÷342g/mol=0.5mol
n(Na2SO4)=m/M=142g÷142g/mol=1mol
M(平均)==(171g+142g)÷(0.5mol+1mol)=208.67g/mol
3.38.67g/mol;1:2
提示:m(總)=1.726g/L×33.6L=58g
n(總)=N÷NA=9.03×1023÷6.02×1023mol-1=1.5mol
M(平均)=m(總)÷n(總)=58g÷1.5mol=38.67g/mol
又因為m(總)=[28n(CO)+44n(CO2)]g、n(總)=[n(CO)+n(CO2)]mol
所以有:M(平均)=m(總)÷n(總)=[28n(CO)+44n(CO2)]÷[n(CO)+n(CO2)]mol=38.67g/mol
解得:n(CO):n(CO2)=1:2
4.1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