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共33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斗牛之間(dǒu)修葺(qí)雙棲(xī)外甥(shēng)
B.水波不興(xīn)先妣(bǐ)如晤(wù)篤厚(dù)
C.釃酒臨江(shī)垣墻(huán)泠然(lín)領銜(xián)
D.外強中干(gān)眷屬(juàn)艷羨(xiàn)鐫刻(juān)
2.選出下列字形正確的一項()
A.裊娜鑲邊垝垣義憤填膺B.斑駁訓鴿凋零婆娑起舞
C.淅瀝桑葚明月鐺窈窕淑女D.蒲葦玳瑁鴛鴦夜槌而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1)震驚全國的某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案公開審理是__________公開、公正和講原則的體現(xiàn)。
。2)一本只有幾十頁的小書,居然附有兩頁紙的_____________表;實在讓人咋舌。
。3)爺爺說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幫助過他的人。
A.法制勘誤心酸B.法制刊誤辛酸
C.法治勘誤辛酸D.法治刊誤心酸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
A.方博士到場時,整個大廳都坐滿了和顏悅色的大學生,大家都為有機會聆聽這位科學家的演講而興奮不已。
B.春秋時期列國紛紛稱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戰(zhàn)國時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魯?shù)刃木飨嗵岵⒄摿T了。
C.今年,中國電腦領域的大哥大——聯(lián)想集團收購了IBM筆記本計算機制造權,在國際信息產(chǎn)業(yè)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D.王老師在山村小學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撲在學生身上,他這種好為人師的精神深深打動了純樸的鄉(xiāng)親們。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研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借以探求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這個目標大得很。
B.閱讀的過程,應是不斷探究、不斷思考、不斷生疑的過程,這樣的閱讀才有收獲,有發(fā)現(xiàn),甚至有創(chuàng)造。
C.如果陳水扁執(zhí)意按其所謂“*”時間表,蓄意改變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和人民絕不會坐視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將部署導彈防御系統(tǒng)列為其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它對保衛(wèi)美國不受敵對國家導彈的打擊至關重要。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題。(每小題3分,共9分)
我國人才市場出現(xiàn)反向流動
中國人力資源專家認為,外企長期壟斷高級人力資本的局面被打破,與中國經(jīng)濟近些年來的迅猛發(fā)展密不可分。高級人才擇業(yè),不再惟外企和薪資職位是瞻,而更看重自身創(chuàng)業(yè)和企業(yè)的發(fā)展機遇。據(jù)專門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的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統(tǒng)計,2003年,面對較嚴重的就業(yè)壓力,中國內(nèi)地高級人才市場仍呈求大于供之勢,與周邊國家和地區(qū)較冷落的行情相比,可謂“一枝獨秀”。在外企需求增勢不減的大背景下,高級人才市場出現(xiàn)了三大變化:一是民營企業(yè)以空前力度介入高級人才市場;二是部分國有企業(yè)成為高級人才青睞的對象;三是一批留學生放棄海外中高級職位回國創(chuàng)業(yè),而一些僅有短期留學經(jīng)歷的“小海歸”則擇業(yè)難。
一批知名的民營企業(yè),主動進入中心城市尋覓高級人才,目標不再局限于技術研發(fā)、質(zhì)量檢驗、資產(chǎn)運作等專業(yè)崗位,而是拿出公司總裁、財務總監(jiān)、部門經(jīng)理等正職給外來賢才,這與民營企業(yè)通常由“自己人”掌控核心崗位的做法形成強烈反差。專家認為,經(jīng)歷了10~20年創(chuàng)業(yè),中國一些民營企業(yè)的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已臨近“退休”年齡,其第二代因年齡、能力、學業(yè)等因素尚不能順利接替,加之一些民企建立了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破除傳統(tǒng)的家族企業(yè)觀念,引進一線高級人才成為必然。對國有企業(yè)來說,過去招不來“金鳳凰”,主要是因為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復雜的人際關系等劣勢。但最新跡象表明,在汽車、電信、信息科技、房地產(chǎn)等一些發(fā)展迅速、市場前景好的行業(yè),國有企業(yè)的薪酬加上福利,開始接近外企的待遇水平,而事業(yè)上的創(chuàng)造空間更具吸引力。高速成長的中國經(jīng)濟和沿海城市日趨成熟的法制和文化環(huán)境為“海歸”帶來了三種可能:一是學成回國的可能性比以往都大;二是放棄已在海外奮斗來的高級職位,回國就業(yè)的吸引力提高;三是在大浪淘沙的人才市場中,“海歸”開始褪去往日的光環(huán),過硬的學歷資格和工作經(jīng)驗才是頂用的“通行證”。
6.對當前高級人才市場狀況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經(jīng)濟近些年的迅猛發(fā)展打破了外企長期壟斷高級人力資本的局面,但外企對高級人才的需求卻持續(xù)上升。
B.中國內(nèi)地人才市場的一個巨大變化,就是無論民營企業(yè)還是國營企業(yè),都開始高度重視高級人才的任用。
C.2003年,中國內(nèi)地人才市場仍呈求大于供之勢,而周邊國家和地區(qū)人才市場則出現(xiàn)了供大于求的尖銳矛盾。
D.高學歷高能力的留學生回國后受到青睞,其中一些人開始主動創(chuàng)業(yè),而一些留學期較短的“小海歸”則面臨就業(yè)的難題。
7.對國有企業(yè)在當前市場經(jīng)濟中的表現(xiàn),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前國有企業(yè)吸引高級人才的有力措施,就是拉近與外資企業(yè)的待遇水平,并為就業(yè)者提供更大的事業(yè)創(chuàng)造空間。
B.國有企業(yè)人才政策僵化,待遇低于外企,造成了優(yōu)秀人才的大量外流,為外企長期壟斷高級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
C.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復雜的人際關系等曾經(jīng)限制了國有企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在這些情況有所改觀,卻不會一下子根除。
D.高速成長的國內(nèi)經(jīng)濟和日趨成熟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為國有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增強了企業(yè)的活力和吸引力。
8.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海歸”就業(yè)難的現(xiàn)狀不解決,容易助長拉關系、托人情上崗的不正之風。
B.中國內(nèi)陸沿海城市法制日趨成熟,文化環(huán)境優(yōu)越,對海歸者有著一定的吸引力。
C.高級人才不論在中國內(nèi)陸國營企業(yè)還是民營企業(yè),都有可以施展才能的機會。
D.中國內(nèi)陸正需要高級人才,海外高級人才來內(nèi)陸求職容易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9分,每小題3分)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年,封漢為廣平侯。明年春,圍蘇茂于廣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zhàn),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睗h乃勃然裹創(chuàng)而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旦日,齊鼓而進,建軍大潰。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jù)城而反。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長,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明年,賊率五萬余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即夜發(fā)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眾。十二年春,漢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帝戒漢曰:“但堅據(jù)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zhuǎn)營迫之,須其力廢,乃可擊也!睗h乘利進逼成都,阻江北為營,使劉尚將萬余人屯于江南。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痹t書未到,謝豐、袁吉將眾十許萬攻漢,使別將將萬余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漢乃召諸將厲之曰:“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敗之機,在此一舉!庇谑嵌鄻溽ζ欤篃熁鸩唤^,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明日,漢悉兵迎戰(zhàn),遂大破之。漢從征伐,諸將見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及薨,賜謚曰忠侯。
(選自《后漢書•吳漢傳》,有刪節(jié))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聽:準許
B.若不敢來,公轉(zhuǎn)營迫之迫:逼近
C.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壁:營壘
D,或多惶懼,失其常度度:考慮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吳漢激勵士氣的一組是(3分)()
①勃然裹創(chuàng)而起,椎牛饗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③軍士激怒,人倍其氣
、芨逸p冒進兵者斬⑤漢乘利進逼成都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漢從馬上摔落傷了膝蓋,撤回營帳。將領們提出,大敵當前,主帥因傷而臥,會使軍中產(chǎn)生恐懼心理,吳漢立刻接受了他們的意見。
B.吳漢面對五萬多敵人趁夜進攻、軍中驚恐混亂的情況,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堅臥不動。他的這一做法,一會兒便穩(wěn)定了隊伍。
C.吳漢沒有聽從皇帝告誡,以致落敗。他吸取教訓,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后,樹起許多旗幟,不熄煙火,蒙騙敵人,終于轉(zhuǎn)敗為勝。
D.吳漢具有樸實淳厚的品質(zhì),對家人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外出打仗時,妻兒曾經(jīng)在家購買田產(chǎn),吳漢回來后,責備了他們。
第Ⅱ卷(共117分)
四、(26分)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2)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
。3)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1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兩小題。(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注】①萼:花萼。這里指花瓣。
(1)詞中的“兩種”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
(2)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4分)
14.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盡上指冠。
。2)對酒當歌,_______________?譬如朝露,_______________。
(3)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駕一葉之扁舟,_______________。
。4)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手法)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fā)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人名)。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22分)
多事芭蕉
張瑞
中國的文人大多是喜歡梅竹蘭的,固然這些都是氣清晶瑩的東西,但用得濫了,反而匠氣,倒是芭蕉,逸氣里有著親切,家常里又帶點桀驁之感,反是更討人喜歡,有一點真率的東西在里面。
在畫里,芭蕉與梅蘭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與瓜瓜果果的東西頗為投緣。當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單是菜籃子里的瓜果,那是蘊涵著出塵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塵,也就越具有了禪意。我們看齊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濃墨地一勾一染,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簡單里的逸氣卻又不是人人可為的了。其實,芭蕉較之大白菜,仙氣本來更濃一些,這樣反倒不適合齊白石的筆墨了。齊白石的筆墨有點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東西,也是很士大夫氣的講究平和淡遠的東西,像個遺老似的。豐子愷是弘一大師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為懷、儒雅溫厚一類的人物。豐子愷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詩文書畫,但我真正喜歡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覺得詩倒仿佛天生是為畫而存在著的,是這樣一種渾然里漫溢著的禪意,沒有一絲一毫的刻意為之,較之佛性,更是空靈。這真是好,但仿佛,這樣的筆意,有點溫潤晶瑩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適合芭蕉的。倒是書法有個“以蕉代書”的人物,酣暢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種氣息。說的是那個“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龍蛇走”的瘋和尚懷素,于寺廟旁植蕉百畝,每每大醉之時,便于蕉葉上翻墨倒海,此時,山風嘯嘯,蕉葉滔滔,那些游走的線條,如天地間游走的精靈一般,自由灑脫,狂故不羈,嘯傲于塵世之上。
中國人的性情本多拘謹而內(nèi)斂,能張揚的本就不多,張揚又能張揚出點味道的就更少。當然,魏晉人是頗為張揚的,但觀之總讓人覺得有做戲的成分,不夠透徹。透徹的也不是全無,像劉伶,可惜越看就越讓人覺得像無賴。率性的文人讓人觀之可喜,無賴文人只讓人聞之可憎。倒是那個瘋和尚懷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兒破,帽兒破,芒鞋走天涯,像極了武俠里的異人,舞墨如潑,洋洋灑灑,又有著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種韻味。
不過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畫里,往往只有做陪襯的份兒,它們常常是要與櫻桃、枇杷這些明艷的水果為伍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要的是紅綠參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則一定要染出色來,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濃或淡的背景。
有次讀到一則小文,是講董橋的,題目是“紅了董橋,綠了芭蕉”,觀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瓏可愛。董橋的文字,本就像精靈古怪又通身靈慧,本是像極了櫻桃。董橋身上的那現(xiàn)代士大夫氣,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著,才算出味。
當然也有故作風雅的人物,用芭蕉來嬉戲,小情小調(diào)的,雖也綺麗,但到底脫不了小家子氣。比如清代那個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題了詩,與她的夫君玩笑!笆钦l多事種芭蕉,朝也瀟瀟、暮也瀟瀟。是君心事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痹诎沤渡项}詩,歷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創(chuàng),秋芙做了,只因為她是那種裊娜的人物,病懨懨地歪在床角,氣若游絲的樣子,但更多的還是紫陌深處的那種沉沉的沒落味道,過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愛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爸瘢,應是綠肥紅瘦!彼緛砭褪切母邭獍恋穆市匀宋铮豢上缓,后半生給弄得那么陰氣沉沉。她的愛蕉,倒還是早年的口味——個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讓歲月的塵掩了再掩,也還是要不時地露出來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內(nèi)那樣的幾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覺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氣的植物,也難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歡著。
15.作者說,芭蕉“不適合齊白石的筆墨”,豐子愷漫溢禪意的畫筆“也不適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6分)
16.第三段中說瘋和尚懷素“破衣袈裟……才正是芭蕉的那種韻味”。請說說你對“芭蕉的那種韻味”的理解。(4分)
17.作者通過聯(lián)想、比較,寫了不少與芭蕉有關聯(lián)的內(nèi)容。請結合全文,談談作者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為題。(6分)
18.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本文開篇以梅竹蘭與芭蕉作比較,接著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與芭蕉作類比,繼而又以芭蕉比照幾種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達對芭蕉品質(zhì)的贊美。
B.“山風嘯嘯,蕉葉滔滔,那些游走的線條,如天地間游走的精靈一般,自由灑脫,狂放不羈,嘯傲于塵世之上!边@里的比喻、擬人,生動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氣。
C.第四、五兩段都是寫芭蕉只能做陪襯,這與芭蕉桀騖狂放的性格形成極大的反差,在這鮮明的對比中,告訴人們,千萬不要像芭蕉那樣:心比天高,命如紙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別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詩詞句子,有力說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葉上題詩,李清照的“應是綠肥紅瘦”,直接表達了她對芭蕉的喜愛。
E.文章以說芭蕉討人喜歡是因為它有真率的特點開篇,以稱贊李清照“切切地喜歡著”芭蕉是因為她“本來就是心高氣傲的率性人物”結束,可謂首尾呼應。
六、語言表達(9分)
19.讀下面的材料,請根據(jù)材料續(xù)寫完整這段文字。(13字以內(nèi)。)(2分)
學術界一般認為,佛教是在東漢早期傳入中國的。東漢明帝時,印度人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佛經(jīng)到洛陽。自此,“白馬馱經(jīng)”成了佛教傳入中國的佐證。
楚文化研究專家、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正明向記者披露,湖北江陵戰(zhàn)國時期天星觀二號墓出土的“妙音鳥”是一個半人半鳥的造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只“妙音鳥”的兩個手掌是合在一起的,是佛教表示敬意的特有儀式。中國在佛教沒有流行以前,是沒有合掌這種致敬的!吧徎ǘ埂币埠芴貏e,它呈圓形,口沿外是一圈蓮花瓣,是仿照佛陀造塑像的蓮座造成的。蓮瓣造型與真實的蓮花大同小異,而在同時期的楚國乃至周代的其他諸侯的遺物上所能見到的花卉造型一律變形,以致品種難辨。另外,“蓮花豆”與佛陀造像的蓮座相比,花蕾、花瓣的形狀和數(shù)目均一樣。
張正明據(jù)此斷言,
20.根據(jù)上下文文意和標點,在句中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恼Z句。(4分)
思考,是_______________的鑰匙;思考,是穿破未知障礙的_______________;思考,_______________。一個人如果不思考,就不可能啟迪智慧,_______________,獲得成功。
21.運用聯(lián)想、想象,豐富下面的語句,其中要有一個比喻句或擬人句;只要保留原詞語的電(閃)、雷、雨(水)即可。(3分)
原句:悶熱的夜,令人窒息。忽然,電閃,雷鳴,雨水如注。
一、(12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吃穿用度(dù)度(dù)其位次敕(chì)造
B.間(jiàn)或一輪豆綠宮絳(tāo)盥(ɡuàn)手
C.人煙阜(fù)盛懵(měnɡ)懂頑童炮(pào)烙
D.鼻膩(nì)鵝脂咀(zǔ)嚼賞鑒悚(sù)然
【答案】B(A.度其位次:duó;C.炮:páo;D.咀:jǔ,悚:sǒnɡ。)
2.下列詞語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削肩細腰瘦削不堪冰雪削融
B.文彩精華豐富多彩沒精打彩
C.放誕無禮銜玉而誕垂誕三尺
D.標致人物紈袴膏粱聯(lián)綿不斷
【答案】D(A.冰雪削融—消;B.沒精打彩—采;C.垂誕三尺—涎)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猿意馬,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說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B.我不相信考試,但既然身在這個制度中,就得跟著規(guī)則玩。這就是生活,很多時候不因為你喜歡或那是對的,而是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只好跟著游戲規(guī)則走,并做到。
C.為力求傳文的準確、公允,她最初選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初稿殺青后,她不滿意,決定大幅度推倒重來,除用第三人稱敘事外,輔以第一人稱的感觸。
D.這條城際高速鐵路的建設難度較大,有關部門必須求田問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遷住宅的工作。
【答案】C(“殺青”古人寫書,先在竹簡的青皮上起草,以便于涂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寫在竹白上,叫做殺青。現(xiàn)借指著作完稿。A.心猿意馬:形容心里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當用“心無旁騖”;騖,追求;心思沒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專心致志。B.“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比喻情況總是在變化的,一時不順利也不必懊惱和悲觀。不合語境,應換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某個部門或圈子里,必須遵守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不能率性而為的。D.求田問舍,謀求購置田地房屋。指只知道置產(chǎn)業(yè),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從2008年6月1月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禁止使用、銷售、生產(chǎn)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B.“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張廢除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它的目的是要*封建專制,提倡科學民主的西方文化。
C.有專家認為,網(wǎng)絡是民意表達的窗口,但只要是匿名的,就會有情緒化的言論,必然導致侵犯、攻擊,網(wǎng)絡語言暴力必須引起重視。
D.今年1月19日,日本鐵路公司在東京八重洲北口試驗成功“發(fā)電地板”,這種神奇的地板能將乘客走路時產(chǎn)生的能量轉(zhuǎn)換成綠色能源。
【答案】D(A.語序不當,應為“生產(chǎn)、銷售、使用”;B.成分殘缺,可在“*封建專制”后加“統(tǒng)治”;C.不合邏輯,“只要……就……必然”措辭絕對化,可改為“……但因為是匿名的,往往會有情緒化的言論,很容易導致侵犯、攻擊……”。)
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diào)節(jié)功能
中國詩歌之所以能歷久而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種調(diào)節(jié)功能,其語言形式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隨著漢語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形成新的節(jié)奏。二二節(jié)奏的四言詩是詩歌的早期形式,隨著《詩經(jīng)》時代的結束而趨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詩,如曹操《短歌行》那樣的佳作實在不多。中國詩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節(jié)奏的五言和四三節(jié)奏的七言。四言詩一句分成均等的兩半,節(jié)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個音節(jié),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jié)奏活潑。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為中國詩歌的主要形式。為什么七言沒有繼續(xù)加長,發(fā)展為九言呢?我想這是因為一句詩七個音節(jié)已經(jīng)達到讀起來不至于呼吸急促的限度,加長到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這樣的詩行不容易建立起來。
在音節(jié)變化的同時,格律也在逐漸嚴密化。中國詩歌是從自由體(古詩)走向格律體(近體詩),但格律體確立之后自由體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體并存著,各有其特點。就一個詩人來說固然有的擅長自由體,有的擅長格律體,但兩方面的訓練都是具備的。在自由體與格律體之間始終沒有分成派別。它們互相補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國詩歌的繁榮發(fā)展。
從深層考察,詩歌的發(fā)展乃是性情與聲色兩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從重性情到重聲色,是中國詩歌史的第一個轉(zhuǎn)變,這個轉(zhuǎn)變發(fā)生在晉宋之際,具體地說是在陶謝之間。這恰好也正是近體詩的各種技巧被自覺加以運用的時候。明代的陸時雍說:“詩至于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體制一變,便覺聲色俱開。謝康樂鬼斧默運,其梓慶之乎!本唧w地說,這個轉(zhuǎn)變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從重寫意轉(zhuǎn)到重摹象,從啟示性的語言轉(zhuǎn)向?qū)憣嵭缘恼Z言!段男牡颀•明詩篇》說:“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敝赋隽宿D(zhuǎn)變后的狀況。從陶到謝的轉(zhuǎn)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正如沈德潛所說:“詩至于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一轉(zhuǎn)關也。”(《說詩晬語》)重聲色的階段從南朝的宋延續(xù)到初唐,一方面豐富了表現(xiàn)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嚴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與聲色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遂達到了詩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與聲色的統(tǒng)一畢竟不能維持多久。盛唐半個世紀一過,二者便又開始分離。重性情的,聲色不足;求聲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統(tǒng)一的詩作雖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統(tǒng)一維持一個時代的再也沒有了。中國詩歌史總的看來是輝煌燦爛的,但其頂峰也不過只有這么一個盛唐,半個世紀而已。
5.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隨著人們對《詩經(jīng)》興趣的降低,《詩經(jīng)》的時代結束了,人們由此感覺到二二節(jié)奏的四言詩越來越僵化。
B.中國詩歌沒有從五言七言發(fā)展成九言,是因為五言七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jié)奏更為活潑。
C.明代的陸時雍和《文心雕龍•明詩篇》都指出了兩代詩風的嬗遞發(fā)生在陶淵明和謝靈運之間。
D.晉宋之間,詩歌轉(zhuǎn)變主要表現(xiàn)在從重寫意到重摹象,從啟示性語言轉(zhuǎn)向?qū)憣嵭哉Z言兩個方面。
【答案】D(A.“對《詩經(jīng)》興趣的降低”理解有誤,B.原因是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C.《文心雕龍•明詩篇》只指出轉(zhuǎn)變后的狀況。)
6.下列對中國詩歌性情與聲色之間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宋之際,中國詩歌發(fā)生了第一次轉(zhuǎn)變,從重性情轉(zhuǎn)向重聲色。
B.盛唐時,性情與聲色的完美統(tǒng)一,使中國詩歌達到了發(fā)展的頂峰。
C.詩歌在盛唐之前,重聲色,輕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輕聲色。
D.盛唐半個世紀一過,能以性情與聲色的統(tǒng)一維持一個時代的現(xiàn)象再也沒有過。
【答案】C(盛唐之后聲色和性情是顧此失彼的,輕重沒有明確的對應。)
7.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詩歌能歷久不衰,是因為人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總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調(diào)節(jié)的狀態(tài)。
B.中國詩歌的發(fā)展是從自由體走向格律體,后來出現(xiàn)各種技巧被自覺運用的重聲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C.古詩與近體詩的長期并存,說明在中國詩歌對詩歌語言形式層面的追求意義不大。
D.從詩歌的發(fā)展來看,性情與聲色兩者只有完美統(tǒng)一起來,才能真正成就詩歌的燦爛輝煌。
【答案】C(不能因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對語言形式追求而產(chǎn)生的二者互補共同促進中國詩歌繁榮發(fā)展的意義。)
三、(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題。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chǎn)。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庇谑羌磳⒋苿ν姵。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于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底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
王夢見一兒,眉間廣尺,言欲報仇。王即購之千金。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陀蟹暾撸^:“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眱涸唬骸靶疑!”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客曰:“不負子也!庇谑鞘似。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于湯鑊煮之!蓖跞缙溲。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瞋目大怒?驮唬骸按藘侯^不爛,愿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蓖跫磁R之。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墮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別。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
(選自《搜神記》)
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大怒,使相之相:審看
B.王即購之千金購:懸賞征求,重金收買
C.客曰:“不負子也!必摚汗钾
D.愿王自往臨視之臨:面臨
【答案】D(臨:從高處往低處看。這里可譯為“接近”。)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以弱抗暴精神的一組是()
、偃找顾加麍蟪
、诿奸g廣尺,言欲報仇
、劭陀蟹暾,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軆涸唬骸靶疑酰 奔醋载,兩手捧頭及劍奉之
、菘驮唬骸按四擞率款^也,當于湯鑊煮之!
、蘅鸵嘧詳M己頭,頭復墮湯中
A.②③⑤B.②④⑤
C.①④⑥D(zhuǎn).①③⑥
【答案】C(②⑤間接表現(xiàn)以弱抗暴;③俠客不知赤比甚悲的原因。)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干將、莫邪為楚王鑄劍,鑄了三年才鑄成。楚王對此大怒,殺了干將。
B.莫邪的兒子長大后,母親以實情告之。赤比遵父囑得劍,日夜思報父仇。
C.為躲避追捕,赤比逃入山中,遇見一位愿為其報仇的人,便決然舍命相托。
D.俠客誘使楚王來到煮赤比頭的湯鑊前并將其殺死,自己也獻出了生命。
【答案】A(本題考查文言文綜合分析能力,涉及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①篩選文中的信息;②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A.楚王不是怪干將鑄劍時間久了,而是發(fā)現(xiàn)干將鑄了雌雄雙劍,卻只給他雌劍而不見雄劍,這才殺掉了干將。)
參考譯文:
楚國干將、莫邪(夫婦二人)替楚王鑄劍,(花了)三年(工夫)才完成。楚王發(fā)怒了,想要殺掉他們。鑄有雌雄兩把劍。干將的妻子懷身孕要生產(chǎn)了。丈夫?qū)λf:“我給楚王鑄劍,三年才成功。楚王發(fā)火了,我去,(楚王)一定殺掉(我)。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孩子)長大后,(就)告訴他:‘出門看南山,松樹長在石頭上,劍就在松樹背面。’”于是就拿著雌劍去見楚王。楚王十分氣憤,就派人審看。(原來)劍本有兩把,一雄一雌。雌劍帶來了,雄劍卻沒帶來,楚王大怒,就把干將殺掉了。
莫邪生下的兒子名叫赤比,赤比長大成人,就問自己的母親說:“我的父親在哪里?”母親說:“你父親給楚王鑄劍,三年才成功,楚王發(fā)怒,把他殺了。(他)離家時囑咐我:‘告訴你的兒子,(讓兒子)出門望著南山,松樹長在石頭上,劍就在松樹背面!庇谑莾鹤映鑫蓍T往南看,不見有山,只看見堂前有一根松木檐柱立在石礎上面,就用斧劈開柱子的背面,(果然)得到了一把劍,(于是他)日思夜想為父報仇。
楚王夢見一個青年男子,兩條眉之間寬一尺,說要報仇。楚王就重賞千金捉拿他。赤比聽了,(趕緊)逃走,逃進山里邊走邊悲歌。碰到一位俠客,俠客說:“你年紀輕輕的,怎么哭得這么傷心?”(赤比)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想報仇!”俠客說:“聽說楚王用千金購買你的腦袋。請把你的腦袋和劍都交給我,(我)替你報仇!背啾日f:“太好了!”于是他就割下自己的頭,雙手捧著腦袋和劍一并奉上。尸體僵硬地站立。俠客說:“(我決)不辜負你!庇谑浅啾鹊氖聿诺瓜。
俠客提著赤比的腦袋去見楚王,楚王大喜。俠客說:“這是勇士的頭,應當用開水大鍋煮!背蹙桶粗鴤b客的話辦了。(赤比的頭)煮了三天三夜也煮不爛。頭在滾熱的水里跳出水面,瞪著眼睛十分憤怒。俠客說:“這男子頭煮不爛,希望大王親自到鍋邊察看,這樣一定能煮爛了!背蹙蜕锨巴伬锟础b客用劍向楚王的頭砍去,楚王的腦袋隨著劍勢掉進開水里。俠客也砍掉自己的頭,頭也掉進開水里。三個腦袋一起煮爛了,不能識別。于是(只好)把鍋里的湯分成三份埋葬,所以通稱“三王墓”。如今(這墓)就在汝南北宜春縣境內(nèi)。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勣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鞫之。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君入此甕!迸d惶恐叩頭伏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俊臣就尋取了一口大甕來,按照周興的辦法用炭火把甕圍起來。
、诂F(xiàn)在有宮里的訴狀追究老兄,就請老兄鉆進這甕里吧。
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鷓鴣天
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①行穿竹,卷罷《黃庭》②臥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③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注】①玉瀣:美酒。②《黃庭》:道家經(jīng)典。③元:同“原”。
(1)這首詞上闋描寫了哪些生活畫面?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的最后兩句“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有何深意?它在詞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寫了詩人讀書、飲酒、竹林漫步、臥榻看山等生活畫面,表明詩人喜歡過一種不問世事、超然物外的隱逸生活。
(2)這兩句詩表面是說本來知道上天另有一種心腸,不把英雄衰老當一回事,實則是對統(tǒng)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懣。在語意上與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在感情上飽含譏諷和悲憤,動人心魄。
1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的原文。(任選3題)(5分)
(1)三歲為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詩經(jīng)•氓》)
(2)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賈誼《過秦論》)
(3)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答案】(1)靡室勞矣夙興夜寐(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3)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4)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五、(22分)
閱讀下文,完成14~17題。
叩訪地壇
陶曉躍
(1)我是在一個黃昏走進地壇的。聽說地壇,是因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史鐵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突然殘廢了雙腿,他用雙手把輪椅搖進地壇,也把自己搖進了一個“生”的高度。記得初讀這篇文章,就很有些淚意,而今來到北京,自然也就想去實地讀一讀地壇。
(2)眼前的地壇,牌樓華麗,亭廊勾連,水榭相連。走在朱紅高墻的影子里,走在綠坪環(huán)繞的石徑上,滿眼都是排列整飭的樹。樹,一律呈現(xiàn)出青春的模樣,一律散發(fā)出青春的氣息,即使是偶爾出現(xiàn)的一兩棵勉強能用“古”字修飾的柏樹,枝葉間也似乎溢滿著燦爛的笑。
(3)這就是地壇?我有些茫然。那“茂盛得自在坦蕩”的野草荒藤不見了,那“滿園彌漫的沉靜光!币膊恢[匿到什么角落;哪里去找那條鋪滿了雜亂落葉的歪斜小徑,哪里又能尋得那片跌落著陽光和月色的枯葉?
(4)徜徉于地壇,這棵樹下,獨自靜坐著一個看書的中年女子,夕陽的余暉穿透層層樹葉灑落在她的頭上,也點染在她的書上。一本書、一抹陽光,還有一瓶礦泉水便伴隨著屬于她的一段或優(yōu)美或感傷的時光。那棵樹下,圍集著幾個鶴發(fā)老人,一臺簡陋的錄音機,就把一段京劇唱得起起伏伏。那種地道的京味,蕩漾在園子里,也逗得樹上的灰喜鵲飛起飛落。
(5)最引人注目的該是那一對拍婚紗照外景的新人,潔白的禮服猶如輕盈的云彩從園子的這邊飄到園子的那邊。新娘不停地擺出種種嫵媚的姿態(tài),將自己滿臉洋溢的幸福定格在地壇的草木上,地壇的亭閣里。
(6)這就是當年承受了史鐵生所有“苦難”的地壇?這就是當年史鐵生最終又讓“苦難”下跪在自己沒有了知覺的雙腳下的地壇?可那些休整的蜂兒何在?思索的螞蟻何在?那些祈禱的瓢蟲爬向了何處?蛻變的蟬兒又藏在了什么地方?那在一瞬間轟然墜地創(chuàng)造生命輝煌的露珠還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芒嗎?
(7)我問地壇,也問自己。我知道我內(nèi)心深處的地壇不停地抵觸著眼前的地壇,我也知道那是因了我浸沉在史鐵生筆下的地壇太久,乃至難以自拔。
(8)突然,我看到了園中的一個土丘,上面滿是錯雜的古木,似乎還保留著古園中的原始風韻。我想,這該是園中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地方。我有點沖動地循著小路走上了山岡。
(9)也許,當年史鐵生就是坐在這個土丘下,“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關于生等等最簡單也最深奧的道理。
(10)這種追思,不是山高地遠的闊論,而是直接指向了生命的內(nèi)核。史鐵生用一種豁達和平和打量“死”,也就對“生”有了一種特別的理解。“活著”,就是一種價值;“活著”,就是生命的一種意義所在,或是苦難,或是堅韌,或是其他的一切形態(tài)。即使是蟲鳥,即使是草木,它們自身都在唱著“活著”的歌,這歌,是誰也無法用什么既定的觀念丈量它的價值的。
(11)眼前的古木肯定見證了當年深陷在輪椅中的史鐵生的形象,否則它怎么會綠得如此蒼幽而深遠。追隨著它充滿思想意味的枝椏指引的方向,我走進了地壇的方澤壇,也就是當年皇家祭祀地神的地方。
(12)印象中這般特殊的祭拜之地,一定充滿了肅默和神秘。一定會有碩大的青銅方鼎,一定會有圓形的青銅香爐,而那黑色的神秘也一定會在那方鼎中、香爐里裊裊升騰,飄向四面遠方的大地。
(13)可我卻什么都沒能看到:我看到的只是拜臺上搭成的一個碩大的舞臺。舞臺的背景是人工畫的一個月亮,四周高聳的是極具現(xiàn)代意味的燈光架。一打聽,原來這舞臺是為在地壇公園舉行的“北京民族文化藝術博覽園”搭建的。原來那四周充塞著的剪紙、風箏、皮影、泥人等等具有民族風情的攤位,那沿著石板路鋪開的各地的熊啊、毛猴呀之類的工藝品,都是直奔著這一主題而來。
(14)走在那攤位的夾縫之間,流溢的燈花閃爍在我和那些貼肩搭背的人群的臉上,在那些洋溢著歡笑的臉上,我讀出了有關地壇的多重意蘊:皇家的地壇太神秘,它只與神對話;史鐵生的地壇又過于文人化,它只局限在某一個精神的領域:而對于普通的人流而言,地壇只是一個映襯大眾生活的靜物。
(15)于是,我釋然。
14.文章第(7)段中“內(nèi)心深處的地壇”和“眼前的地壇”在文中的意義各指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內(nèi)心深處的地壇”是指作者因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而烙印在腦海深處的關于生命底蘊的思索的精神領域(或答“精神載體”)。
②“眼前的地壇”既指作者目前所看到的牌樓華麗、亭廊勾連、水榭相連,綠坪環(huán)繞石徑、樹木排列整飭且一律散發(fā)出青春氣息的地壇,也指映襯了大眾恬靜幸福生活的同作者腦海中的地壇風格迥異的地壇。(本題重點考查對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理解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從(1)-(7)段可以分析出,“內(nèi)心深處的地壇”指的是史鐵生筆下的那個作為精神載體的地壇,“眼前的地壇”則是指作者眼前所看到的地壇,而眼前的地壇可以從(2)(4)(5)段及尾段整合得出。)
15.你怎樣理解第(9)段中“關于死,關于生等等最簡單也最深奧的道理”一句的內(nèi)涵?(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因為死、生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人“活著”,就是一種價值;“活著”,就是生命的一種苦難或堅韌,或是其他的一切形態(tài)的意義所在,所以對死生內(nèi)涵的思考(追思),是最簡單的。
、谟忠驗閷λ郎鷥(nèi)涵的思考(追思),直接指向了生命的內(nèi)核,須用一種豁達和平和打量,才能對“生”有特別的理解;人們無法用既定的觀念丈量它的價值,所以這問題又是最深奧的。
16.文章第(14)段中的“對于普通的人流而言,地壇只是一個映襯大眾生活的靜物”,結合文中相關內(nèi)容概括本文所寫的普通人流的大眾生活。(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年女子在樹下靜坐看書②幾位鶴發(fā)老人在樹下唱京劇③一對新人在地壇拍婚紗照的外景④百姓參加(直奔)“北京民族文化藝術博覽園”的活動。(太粗略地答:“恬靜的、悠閑的、幸福生活”)(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本題需結合(4)(5)(13)(14)段相關內(nèi)容思考、作答。)
17.這篇散文為什么要以“叩訪地壇”為題?(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篇散文以“叩訪地壇”為題,一是它貫穿全文的內(nèi)容:從探訪緣由,到實際拜訪;從探訪所見,到深沉思考等等,都與它密切相關。二是結構上便于引發(fā)作者對地壇的多重意蘊探索,并表達出作者對地壇的虔誠之心、敬(景)仰之情。
六、(15分)
18.請對下面信息進行整合,給“綠色食品”下一個定義。(4分)
要求:注意所給信息之間的邏輯性,可適當增減詞語,但不能刪除信息點。
、倬G色食品是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類食品。
②綠色食品是指無污染的安全的食品。
、劬G色食品必須經(jīng)過專門機構認定。
、芫G色食品必須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
⑤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產(chǎn)方式生產(chǎn)的食品。
、蘧G色食品上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
綠色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的、按照特定生產(chǎn)方式生產(chǎn)的、經(jīng)專門機構認定的、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類食品。(整合思路:遵循原則——生產(chǎn)方式——認定——標志——綜合特性。如邏輯順序顛倒要酌情扣分)
19.為下面一則新聞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6個字。(5分)
人民日報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廖文根)26日17時33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號衛(wèi)星發(fā)出指令,開始實施第二次變軌。這是衛(wèi)星的第一次近地點變軌。11分鐘后,遠望三號測量船傳來消息,衛(wèi)星變軌成功。
變軌前,北京飛控中心對軌道參數(shù)及控制參數(shù)進行了精確計算,隨后向在太空飛行了3圈、處于近地點的“嫦娥”一號衛(wèi)星發(fā)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衛(wèi)星主發(fā)動機準時點火,使衛(wèi)星進入24小時周期軌道,遠地點高度由5萬多公里提高到7萬多公里。這次變軌為衛(wèi)星在預定時間到達設計的地月轉(zhuǎn)移入口點創(chuàng)造了條件。
“嫦娥”一號衛(wèi)星在24小時軌道上運行3圈后,將實施第二次近地點變軌,使衛(wèi)星進入48小時軌道。這次變軌控制預計在10月29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嫦娥”一號衛(wèi)星成功實施第二次變軌
(擬寫新聞標題,應該從新聞#高一# #高一年級語文下冊測評模擬試題#部分獲取信息,即從“26日17時33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號衛(wèi)星發(fā)出指令,開始實施第二次變軌。這是衛(wèi)星的第一次近地點變軌。11分鐘后,遠望三號測量船傳來消息,衛(wèi)星變軌成功”獲取信息。信息要點要包括“對象”和“怎么了”。)
20.在下面橫線處,續(xù)寫兩個字數(shù)相等的語句。(6分)
有這樣一種朋友,也許相隔萬水千山,也許分別十年八載,世事變幻,滄海桑田,永遠不變的是彼此心中的那份默契與牽念。所以我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兩緣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本題考查語句連貫的能力!八浴币辉~標明要續(xù)寫的內(nèi)容是由前文總結而來的!跋喔羧f水千山”“分別十年八載”“永遠不變”是續(xù)寫內(nèi)容的信息點。)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奧林匹克精神為逐漸變得鎮(zhèn)靜和自信的青年所崇尚。隨著昔日古代文明力量的逐漸衰退,鎮(zhèn)靜和自信成為古代文明更寶貴的支撐;它們也將成為即將在暴風雨中誕生的未來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F(xiàn)在,鎮(zhèn)靜和自信卻不是我們的天然伙伴。人自幼就開始擔驚受怕,恐懼終身伴隨著他……根除恐懼的真正良藥是自信而不是勇氣。自信總是與它的姐妹鎮(zhèn)靜相輔相成。
(選自《語文讀本》第一冊顧拜旦《奧林匹克精神》)
這段話對你有哪些啟發(fā)?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以“自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經(jīng)歷、體驗、感悟等。
要求:感情真摯;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立意探索】這是個話題作文,審題難度不大,最明顯的立意是以彰顯自信為中心,道出“自信和鎮(zhèn)定”的關系,即正確理解“根除恐懼的真正良藥是自信而不是勇氣。自信總是與它的姐妹鎮(zhèn)靜相輔相成”的含意,但不可偏離話題而只寫“鎮(zhèn)定”,應以“自信”為主。當然,圍繞“自信”,選擇其他角度來論述也可,比如論述“自信和勇氣”的關系,“自信和自卑”的關系。
【佳作賞讀】
自信,方能燃起生命之火
自信,人生不可缺少的動力。沒有自信,成功遠在天涯;擁有自信,你已成功了一半。
——題記
從前的我自卑,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于是陪伴我的只有那顆孤獨的心。冰封的心被自卑占據(jù)著,陽光灑不進,甘泉潤不透。
看,對面過來一個好漂亮的女孩子,一身粉紅色的連衣裙,一頭清爽飄逸的秀發(fā),好美。看看自己過時的上衣,打著補丁的褲子,和蓬亂的頭發(fā),一股莫名的滋味涌上心頭,好羨慕別人,但又好自卑。
每當看到別人手捧面包,細細品味的時候,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鏝頭,莫名的滋味又涌上心頭,好渴望但又好自卑。
每當看到同學們手捧整潔的試卷,炫耀那鮮紅的分數(shù)時,再看看自己的試卷,好嫉妒但又好自卑。
……
何時我才能擺脫心中的惡魔——自卑,何時我才能如蛹變蝶飛?
看陶淵明,一貧如洗,但仍樂觀向上;看李世民,隨父打天下,困難重重,仍堅持不懈;看朱元璋,從乞丐變?yōu)橐淮鳎瑲v經(jīng)種種艱辛,但仍未放棄……
看雨后的小草,慘淡無比,但仍挺直身軀;看茫茫沙漠中的白楊,被狂風襲擊,但仍屹立不倒;看高山頂上,荒無人煙,但青松仍矗立于山巔之上……
我,一個比海倫•凱勒幸運,比桑蘭幸福的人,為何要被自卑圍困?我要自信!
我努力了,我成功了,曾經(jīng)那個自卑的我已不復存在,如今我陽光燦爛。我學會了微笑,學會了面對。
微笑是自信的表現(xiàn),誰說它沒有眼淚,它只是把眼淚裝點成詩。漫漫人生,受約束的是心情,不受約束的是生命,打開生命的天窗,人生沒有雨天。
請揚起自信的風帆,不要因山高路遠而感嘆,不要灰心,因為它是衰弱的化身;不要死心,因為它是失敗的化身;要學會擁有自信,因為它是成功的關鍵。
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莫讓美好年華付水東流,莫讓人生留有悔恨。把自卑留給昨天,讓信心照亮未來!
自信,方可燃起生命之火。
【點評】
本文緊緊圍繞題目,道出只有除去自卑的心理,找回自信,才可以燃起生命之火。作者選用事例,論述觀點,角度恰當適宜。在論證方法上或采用排比,或舉例,或比喻,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也彰顯了作者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