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選擇題30分,每小題3分)
一、(12分)
1.下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A.寥落(liáo)桀驁不馴(ào)
立仆(pū)賃屋授課(lìn)
B.作揖(yī)干練堅決(ɡān)
解剖(pōu)長歌當哭(dānɡ)
C.蒞校(lì)屏息以待(pínɡ)
激亢(kànɡ)涕泗交流(sì)
D.鰥夫(ɡuān)屠戮婦嬰(lù)
山阿(ā)歸納演繹(yì)
【答案】A(B項干:ɡàn,當:dànɡ,C項屏:bǐnɡ,D項阿:ē)
2.下列字形全對的一項是()
A.深味悲涼 出離憤怒 隕身不恤 緋紅黎明
B.微漠悲哀 直面人生 槍彈攢射 欣然前往
C.廣有羽冀 黯然泣下 驚心動魄 浸漬人心
D.綠草如茵逆來順受高官顯宦深居揀出
【答案】B(A項隕—殞,C項冀—翼,D項揀—簡)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2015年12月10日零晨,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證書。懸壺濟世、為人類健康和福祉孜孜以求的科研勇者獲此殊榮,可謂實至名歸。
B.香格里拉古城被燒毀三分之一的慘景,還歷歷在目;擁有300年歷史的一座侗寨,轉(zhuǎn)瞬間又毀于一旦,令人慘不忍睹。
C.歐洲自行車貿(mào)易博覽會是歐洲新興的一個自行車展會,該展會發(fā)展迅速,被業(yè)內(nèi)人士普遍看好,已與科隆、米蘭展會分庭抗禮。
D.不管我國目前面臨的海洋權益斗爭形勢十分嚴峻,但我們要堅信,隨著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我國同周邊國家海洋權益爭議問題會得到圓滿解決。
【答案】A(實至名歸: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業(yè)績,相應的聲譽自然就隨之而來。B.“慘不忍睹”指悲慘得讓人不忍心看下去,形容極其悲慘。不能與“令人”搭配。C.分庭抗禮指雙方,而不是“三者”,應用“鼎足而立”。D.“不管”應改為“盡管”。)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記念劉和珍君》選自《華蓋集續(xù)編》,作者魯迅。魯迅先生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雜文作品,共有雜文集16本。另外還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詩集《朝花夕拾》。
B.巴金,現(xiàn)代小說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等,20世紀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園》《寒夜》等!峨S想錄》是他晚年創(chuàng)作的思想漫筆。
C.《記梁任公先生的演講》,題為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作者梁實秋,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D.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領袖,學者。有《飲冰室合集》。
【答案】A(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詩集是《野草》)
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多點“求異”思維
江曾培
、偌玖w林的《朗潤瑣言》,內(nèi)中不少論述富有獨到見解,甚至與一些學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辯駁詰難之詞。季先生主張學術上要“求異存同”。
、谠凇巴迸c“異”的關系上,人們習慣講的是“求同存異”,應當說,在處理國與國乃至人與人的關系上,作這樣的強調(diào)是對的。只有“求同存異”,才有互相合作與信賴的基礎。如果反過來,“求異存同”,專“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會把關系搞得很緊張,在國際有害于和平,在人際不利于和諧。不過,在學術研究上,倒是要反過來,像季先生所說,“求異存同”。因為,學術研究貴在出新,不宜陳陳相因,只是踏著前人的腳印走路,或按著別人的腔調(diào)吆喝,而是要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前進。這就要有“異”于前人和“異”于他人之處。否則,不過是雷同重復,談不上有什么意義。自然,“求異”并非完全排斥“同”,“異”也含有共同的知識和認識,遵循共同的原則和規(guī)律,不過,“異”卻是它的獨特價值所在。因而對學術研究來說,是要在“異”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異”。
、邸扒螽惔嫱钡闹螌W之道,歷來為學界有識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在其《明儒學案》中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jīng)生之業(yè)也。此編所列,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者于其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以水濟水,豈是學問!”這里強調(diào)“一本而萬殊”,不要“倚門傍戶、依樣葫蘆”,不要“以水濟水”,而要重視“一偏之見”、“相反之論”,“著眼理會”“其不同處”,正是強調(diào)學術研究應當“求異存同”。現(xiàn)代學者胡適、章士釗等針對喜“同”惡“異”的現(xiàn)象,認為“同固欣然,異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異”。學術研究就是要在“求異”中創(chuàng)新,在“求異”中發(fā)展。
、苤劣谖乃噭(chuàng)作則更應“求異”。因為,文藝創(chuàng)作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精神勞動,如果雷同重復,就會失去任何價值,是故“脫窠臼,創(chuàng)新意”,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首要品質(zhì)。清代的李笠翁在《閑情偶寄》中說:“東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為效顰于人,遂蒙千古之誚。”齊白石更告誡后人:“學我者活,似我者死。”巴爾扎克關于“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聰明人,第二個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話,也是說明文藝創(chuàng)作不能“嚼別人嚼過的饃”,要“求異”求新!半p百方針”是發(fā)展文化藝術的根本方針,要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關鍵是要有眾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眾多不同聲音的“家”在“鳴”,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聲,只有“同”,沒有“異”,也就不見什么“雙百方針”了。
、輰嶋H上,“求異存同”所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張揚。時下不少企業(yè)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都喜歡用一個口號,叫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強”,這里的“有”、“優(yōu)”、“強”,就是以“異”求發(fā)展,以“異”求提高。如此“求異”求變,正是當前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的體現(xiàn)。
、抟龅健扒螽惔嫱保皇恰扒笸娈悺,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規(guī)思維。莫泊桑說過:“應該時時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尋一條新的路。”他強調(diào)這是“制造新生命的法門”。人們熟知的司馬光砸缸和曹沖稱象的故事,就是求異思維閃光的產(chǎn)物。在學術研究和文藝創(chuàng)作中,要像季羨林先生所主張的那樣“求異存同”,發(fā)展“求異”思維,把努力的重點落在“求異”上。
5.下列關于“求異存同”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處理國與國乃至人與人的關系上應當“求同存異”,才有互相合作與信賴的基礎。
B.只有在學術研究和文藝創(chuàng)作中,才需要“求異存同”,以“異”求發(fā)展,以“異”求提高,以“異”求創(chuàng)新。
C.學術研究貴在出新,不宜陳陳相因,要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前進,這就要有“異”于前人和“異”于他人之處。
D.“求異”并非完全排斥“同”,“異”也含有共同的知識和認識,遵循共同的原則和規(guī)律,要在“異”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異”。
【答案】D(A.答非所問,本應談“求異存同”,卻大談“求同存異”。B.說法絕對,作者認為,“求異存同”所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張揚。C.理解片面,選項中只談“求異”的意義,忽略了“存同”的前提。)
6.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學界歷來信奉“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有人喜“同”惡“異”,有人“好同而不禁異”,黃宗羲、胡適、章士釗等學者都強調(diào)學術研究應當“求異存同”。
B.文藝創(chuàng)作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精神勞動,因而更應“求異”,不能雷同重復。
C.“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強”的口號,強調(diào)的是“求異”“求變”的創(chuàng)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規(guī)思維,發(fā)展求異思維,是“求異存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不二法門。
【答案】A(說法絕對。文中說,“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歷來為學界有識之士所信奉。而且,喜“同”惡“異”并非“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
7.從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季羨林在其《朗潤瑣言》中的不少論述與一般學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辯駁詰難之詞,說明季老學術上有主見,不人云亦云,他踐行的是“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
B.文藝創(chuàng)作貴在“脫窠臼,創(chuàng)新意”,因而一切模仿與借鑒都是“踏著前人的腳印走路,或按著別人的腔調(diào)吆喝”,沒有任何價值意義。
C.要實現(xiàn)文藝發(fā)展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這一“雙百方針”,關鍵在于“求異”求新。
D.齊白石的名言“學我者活,似我者死”強調(diào)的是,文藝創(chuàng)作不能“嚼別人嚼過的饃”,倡導活學活用、求異創(chuàng)新之風。
【答案】B(說法絕對。文藝創(chuàng)作中并不排除適當?shù)摹澳7隆迸c“借鑒”,只是不提倡“陳陳相因”“雷同重復”。)
三、(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nóng)。父和,能節(jié)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未彌月,河決內(nèi)黃,水暴至,母姚抱飛坐甕中,沖濤及岸得免,人異之。少負氣節(jié),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冢。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
七年,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踴疾驅(qū),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帝稱善,曰:“卿今議論極進!。
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愿與交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卻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飲,帝戒之曰:“卿異時到河朔,乃可飲。”遂絕不飲。帝初為飛營第,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睅熋啃萆,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習之。子云嘗習注坡,馬躓,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
善以少擊眾。欲有所舉,盡召諸統(tǒng)制與謀,謀定而后戰(zhàn),故有勝無敗。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嘗問用兵之術,飛曰:“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每調(diào)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耗敝極矣!鼻G湖平,募民營田,又為屯田,歲省漕運之半。帝手書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事賜之。飛跋其后,獨指操為*賊而鄙之,尤檜所惡也。李寶自楚來歸,韓世忠留之,寶痛哭愿歸飛。世忠以書來諗,飛復曰:“均為國家,何分彼此?”世忠嘆服。好賢禮士,覽經(jīng)史,雅歌投壺,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然忠憤激烈,議論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禍。
(選自《宋史·岳飛傳》,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比行百里始奮迅比:等到
B.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息:休息
C.課將士注坡跳壕課:督促
D.世忠以書來諗諗:告知
【答案】B(息:喘息。)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學射于周同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馬躓,怒而鞭之槍榆枋而止
C.敵未滅,何以家為大王來何操
D.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答案】C(兩個“何”字都當“什么”講。A.于:①向,或跟,介詞,②對于,介詞。B.而:①表修飾關系,可譯為“地”。②表承接關系,可譯為“就”。D.其:①表祈使語氣;②表反問語氣。)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字里行間中滲透著對岳飛人品的贊譽。開頭在簡述其家世之后,說岳飛不僅好學有氣節(jié),還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如對教過他的老師周同終生不忘。
B.岳飛天生力量大。十幾歲時,岳飛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飛從嚴治軍,包括嚴格訓練、嚴肅紀律,士兵只要奪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繩綁草料,就立刻斬首。
D.在與宋高宗的問答中,岳飛侃侃而談,通過馬的飲食與行走,兩相對比,說明“負重致遠”之才,必須具備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馬,太過講究“精潔”,也會招致滅亡。
【答案】D(“既使……滅亡”不對。)
參考譯文: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代務農(nóng)。其父岳和,常節(jié)省糧食周濟窮人。鄉(xiāng)人耕種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他從不去強迫人家還債。岳飛出生時,有大雁般的鳥,在屋頂上飛鳴,其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岳飛出生不足一月,黃河決堤,洪水暴至,岳母抱著他坐進一個大缸,隨水流漂到對岸得以活命,鄉(xiāng)人都為此感到驚異。年少時的岳飛就有志向,不太愛講話,家里雖窮但他勤奮好學,特別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天生力量大,不到二十歲,岳飛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周同學習射箭,盡其所學,可以左右開弓。周同死后,岳飛每縫夏歷每月初一和十五到周同墓前祭奠。岳和認為兒子為人仗義,就對他說:“如果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你定然會為國、為正義而獻身吧?”
紹興七年,岳飛面君,宋高宗從容地問:“你是否得到良馬?”岳飛答復說:“我本來有兩匹良馬。它們每天要吃潔凈的小豆數(shù)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凈良好的食料或飲料,它們寧可挨餓而不承受。裝上鞍甲,騎著它起跑,初時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馳奮進。從中午跑到黃昏,還可以多跑兩百里。此時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氣,也不出汗,展現(xiàn)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這是因為它們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充沛卻不逞一時之勇。它們是跑遠路的良駒。】墒,不幸的是,它們在歷次戰(zhàn)役中已相繼死了。目前我所騎的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糧食只有數(shù)升,對食料從不挑剔,對飲用的水也不作選擇。拉住韁繩還未坐穩(wěn),就跳躍起來迅速奔跑,剛剛百里,就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要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攝取的食物雖少卻容易飽和,喜愛逞強但卻外強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馬而已!”皇帝稱贊他說的好,說:“你今天的議論有很大進步!
岳飛十分孝順,母親留在黃河以北地區(qū),他派人去探望母親,并且把母親迎接歸來。他的母親有很難治愈的疾病,要喂藥一定要親自來。他的母親過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飯三天。他的家里沒有姬妾陪侍。吳玠向來佩服岳飛,想要和他結交,便裝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給岳飛。岳飛說:“現(xiàn)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時候還因憂心天下而沒睡,怎么會是我們當大將的人享受安樂的時候?”岳飛推辭不肯接受,吳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飛年輕時候喜歡大量喝酒,皇帝告誡他說:“你在某天到達河朔的時候,才可以痛快喝酒!痹里w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開始的時候想為岳飛建造府邸,岳飛推辭說:“敵人還沒有被消滅,怎么能夠建立自己的府邸呢?”有的人問天下什么時候太平,岳飛說:“文臣不貪愛錢,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飛的部隊每次安營扎寨的時候,(他)命令將士下陡坡跳戰(zhàn)壕,將士們都穿著厚重的鎧甲練習。(岳飛的)兒子岳云曾經(jīng)練習下陡坡,馬失蹄了,(岳飛)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的人,(岳飛)立刻斬殺了他來遵循(法令)。士兵們晚上休息,百姓開了自家的門愿意接納他們,沒有敢進入的兵卒。(岳飛部隊的)軍號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笔勘屑膊。(岳飛)親自為他們調(diào)藥;各個將士到遠方戍邊,(岳飛)派遣妻子問候慰勞他們的家屬;死于戰(zhàn)事的士兵,(岳飛)為他們哭泣而且養(yǎng)育他們的孤兒,或者把兒子和他們的女兒婚配。大凡有頒獎犒賞,平均分配給軍官小吏,一點都沒有私心。
(岳飛)擅長用少數(shù)人攻擊很多人。(他)想要有所舉動的時候,就全部招集各個統(tǒng)制來一起謀劃,決定了計謀以后再戰(zhàn)斗,所以只有勝利沒有失敗。他突然遇到敵人的時候,就按兵不動。所以敵人說他們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睆埧≡(jīng)問(他)用兵之術,(他)說:“仁義、智慧、信心、勇氣、嚴格,缺少一樣都不可以!(他)調(diào)配軍糧,一定會皺著眉頭說:“東南地區(qū)的民力,消耗凋敝的很嚴重!鼻G湖平定,招募農(nóng)民經(jīng)營田地,又作為屯田,每年節(jié)省一半的漕運;实塾H手書寫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跡賞賜給他。岳飛在文章后題跋,單單指出曹操是*賊所以鄙視他,特別被秦檜所討厭。李寶從楚地來歸順,韓世忠留下他,李寶痛哭著要歸順岳飛,韓世忠用書信來告訴(岳飛),岳飛答復說:“都是為了國家,何必分你我呢?”韓世忠贊嘆佩服。岳飛尊重賢能禮遇士人,瀏覽經(jīng)史典籍,平時唱唱雅詩,玩玩投壺游戲,謙遜謹慎得像個讀書人。岳飛每次辭謝立功后朝廷給他加官時,一定說:“這是將士們貢獻的力量,我岳飛又有什么功勞呢?”但是忠心悲憤(太)激烈,發(fā)表議論保持正直,談論問題都沒有給人留余地,終于因為這點惹了禍患。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攬轡未安,踴踴疾驅(qū),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吳玠素服飛,愿與交歡,飾名姝遺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飛跋其后,獨指操為*賊而鄙之,尤檜所惡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拉住韁繩還未坐穩(wěn),就跳躍起來迅速奔跑,剛剛百里,就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要死了一樣。(2)吳玠向來佩服岳飛,想要和他結交,便裝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給岳飛。(3)岳飛在文章后題跋,單單指出曹操是*賊所以鄙視他,特別被秦檜所討厭。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8分)
駱谷晚望
韓綜
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
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
【注】韓綜于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后被都將石載順等驅(qū)逐,此后失官,此為失官還鄉(xiāng)時所作。
(1)“秦川如畫渭如絲”一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說“嶺花多是斷腸枝”“無理而妙”。請具體賞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秦川沃野千里渭水東流如白練的錦山秀水的美麗畫面。
(2)“嶺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無所謂斷腸枝,而作者卻說它斷腸,此是“無理”,而“嶺花斷腸”只是因為作者是個斷腸人,深刻地傳達作者對失官還鄉(xiāng)時的郁結。
13.補寫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長風破浪會有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仰天大笑出門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答案】(1)直掛云帆濟滄海
(2)我輩豈是蓬蒿人
(3)白日放歌須縱酒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自行車后座上的婚禮
邱長海
三叔從老家來省城幫兒子籌備國慶節(jié)舉行的婚禮,看著兒子為找不到加長林肯或凱迪拉克作婚車而唉聲嘆氣,他次欲言又止。這一晚,皓月當空,父子對飲。
1981年,魯南山區(qū),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飄香。三叔的爹,我的爺爺忙著張羅第三個兒子的婚事。那時候,爺爺當了村主任,后一個兒子的婚禮當然要辦得風風光光。這天一擦黑兒,爺爺就提著兩瓶蘭陵大曲,揣著兩盒孔府煙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進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進村原來叫水洼洼莊,改革開放后靠養(yǎng)魚致了富,改名前進村,去年買了臺手扶拖拉機,更是聞名方圓幾十里。爺爺剛開口,就被對方堵了回來。國慶節(jié)日子旺,拖拉機早被鄉(xiāng)長的公子結婚定下了!耙,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著墻根的一輛獨輪車說,“咱也就配這檔次。”爺爺臉一紅,二話沒說,拎起桌上的兩瓶酒抬腿就走。
爺爺?shù)郊視r,兩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兒子招呼過來父子對飲,那晚,皓月當空。
1953年秋天,爺爺娶奶奶的時候,換了身干凈衣服空著手就進了岳母家的門,回來時,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婦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腳實在走不動了,爺爺就向路邊收莊稼的老鄉(xiāng)借了輛獨輪車,一邊是黃澄澄的玉米,一邊是腮上紅撲撲的奶奶。車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浪漫的婚禮進行曲,引著他們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爺爺說這些時,一臉的甜蜜,聽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時分,爺爺滿身大汗進了家門。院子里多了一輛嶄新的大金鹿自行車。那時候,大金鹿還是個稀罕東西,不亞于今天誰家買了輛小轎車。全村人都羨慕得不行,就連母親、二嬸也看得眼睛放光,據(jù)說回家后鬧了好幾天。
眼看婚期將近,三叔抓緊時間練車。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見三叔在村西的麥場里賣力地演練——對他來說,將要馱回的豈止是新媳婦,更是自己一輩子的幸福!
有了這輛自行車,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鮑魚,一家人頓時多了底氣;有了這輛自行車,就好似一場演出來了名角兒,全村的人們都盼著好戲開演。
萬眾矚目的日子終于來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紅花與三叔年輕的笑臉相映生輝。
三叔瀟灑地跨上自行車,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親隊伍。三叔第看到屬于自己的新媳婦——他們是媒妁之言,這之前,兩人只在鄰村的露天電影場見過一面,卻從來沒有說過話。
三嬸在村里小姐妹們羨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車后座,一時間,嗩吶叫得歡。在我們魯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規(guī)矩,其中一條就是:新娘不說話,新郎不回頭。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風得意車輪急,三叔腳底生風,很快就把送親的隊伍甩在后邊,三嬸也不能說話。
三嬸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嬸心疼累得滿頭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車,幫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頭看,根本不知道三嬸下了車,也不知道她還沒坐上來,就騎著空車走了。直到進了村,才發(fā)現(xiàn)壞了,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掉頭回去找新媳婦。
新媳婦根本沒有回娘家——她哪里丟得起這個人哪!大家找來找去,終于在那段上坡路邊還沒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悶氣的三嬸。
當然,婚禮照常舉行,鄉(xiāng)親們喜酒照喝,只不過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話。
三叔說這些時,一臉的幸福,聽得兒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兒子把父母的故事說給未婚妻聽,她聽得淚光閃爍,一臉的神往。恰好他們看到報紙上登著一家婚慶公司推出了自行車婚禮的消息。兩人眼前一亮,手牽手走進那家婚慶公司,就像父輩一樣,他們打算在這座城市里,舉行一個萬眾矚目的自行車后座上的婚禮。
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里,獨輪車、自行車上的婚禮帶給我們的幸福感,是林肯、凱迪拉克帶不來的。
14.下列對小說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小說題目“自行車后座上的婚禮”指的是兩場婚禮,含蓄地概括了小說的主要事件,又暗示這兩場不同的婚禮同樣萬眾矚目。
B.“聽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聽得兒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應,前者寫出“三叔”的感動,后者暗示了“兒子”情感和想法的變化。
C.末段的議論不僅呼應了首段的議論,使小說結構顯得緊湊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說主旨,既含啟發(fā)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
D.在“三叔”的敘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爺爺”的故事,使小說的情節(jié)新穎獨特,不僅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而且強化了主旨。
E.這篇小說的語言樸實而生動,極具魯南山區(qū)的地方生活色彩,讓讀者備感自然和親切,并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般產(chǎn)生情感共鳴。
【答案】DB(A.小說中“萬眾矚目”有夸張意,而選項中的表意屬于寫實;題目還有吸引讀者的作用。C.首段是敘事而非議論。E.“極具魯南山區(qū)的地方色彩”的是小說中寫到的魯南生活習俗,“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般”的說法言過其實。)
15.小說兩次寫到“皓月當空”,分別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前表現(xiàn)月色明亮的環(huán)境特點,推動對飲談話的情節(jié);②后渲染輕松的氣氛,暗示事情出現(xiàn)轉(zhuǎn)機。
16.小說中的“三叔”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理解父親,關心兒子;②憨厚樸實,善于引導;③對幸福的含義有自己的理解。
17.小說講述了三代人的三個婚禮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與當時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有關。你認為物質(zhì)生活條件和“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結合小說和現(xiàn)實生活,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觀點一: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
觀點二: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并不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觀點三: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有時會破壞幸福感。
觀點四:幸福感與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與否沒有必然聯(lián)系。
示例:觀點四:幸福感與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與否沒有必然聯(lián)系。①幸福感來自多方面,有物質(zhì)方面的,有精神方面的,當人感受到人生價值實現(xiàn)時,就會形成精神上的滿足和幸福感。②文中爺爺和三叔婚禮時的幸福感并不全來自物質(zhì)上的滿足,也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精神上的一種自我肯定。③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有了車子、房子、票子,但沒有一種自我價值的認可,或沒有奮斗后的收獲,也體味不到幸福。所以我們要努力多獲得精神上的幸福感。
六、(15分)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恰當?shù)囊唤M是(4分)()
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禮、義、仁、智、信”,其本質(zhì)核心是“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
、偈怪袊饨ㄉ鐣靡跃S系、變革與發(fā)展
②以“仁”來塑造社會、教化人生
③正是這樣一種核心價值觀及其所形成的種種具體價值范疇
、茉谥袊饨ㄎ幕校叭省笔且环N道德規(guī)范
⑤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
、薷且环N社會理想,同時還是一種政治綱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⑤④⑥③①
19.下面是電子商務新模式——O2O運作模式圖(O2O即OnlineToOffline,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在了一起,讓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請把這個運作模式圖寫成一段話,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費者在商品官方商城了解消費服務并進行線上下單,商城將訂單發(fā)送給線下實體店,消費者選擇近的實體店提貨并體驗商家服務,通過商城反饋分享消費服務體會。
20.仿照畫線句的示例,在橫線處再續(xù)寫兩個句子。要求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人們常用“后悔”這個詞,為什么不是“中悔”呢?考試作弊的學生,常在記過處分之時,才幡然悔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昂蠡凇庇袝r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有時能吸取教訓,痛改前非;有時卻只得悔之晚矣,抱憾終身。所以有時還是“中悔”比較好。
【答案】貪污腐敗的官員,要在獲罪判刑之后,才悔過自新;醉酒駕駛的司機,總在車毀人亡之際,才追悔莫及。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走向無數(shù)個考場。學生時代,考場檢驗的是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工作中,考場檢驗的是我們的熱情和成就;集體中,考場檢驗的是我們的團結意識;親友面前,考場檢驗的是我們的愛心;困難面前,考場檢驗的是我們的膽識和鎮(zhèn)定;是非面前,考場檢驗的是我們的善惡觀念與立場選擇……
請以“考場”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
【佳作賞讀】
懸一彎人生之月溫一壺人生之酒
梁敏
是鐵,就必須經(jīng)歷烈焰的炙烤,才能鍛造無堅不摧的寶劍;是石,就必須經(jīng)歷波濤的拍擊,才能打磨得棱角分明;是蚌,就必須經(jīng)歷鉆心的苦痛,才能孕育出光彩奪目的珍珠。
人生正如考場,面臨各種考驗,我們應該遞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高杉之頌
你,一個小小的史官,屈身在一間幽暗的囚室中,經(jīng)受宮刑卻不倒下,你身上流的是激情澎湃的血液,胸中跳的是堅強不屈的心臟。在幾十年如一日的痛苦中,你完成了驚世杰作,萬世景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你人生滿意的答卷。
一代偉人,你宛如高杉般直通云霄,高大、健壯,你透過樹縫告訴我:在人生的考場上,需要堅韌和不懈。
黃菊之歌
菊之隱士,你遠離官場的傾軋,有了“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寫意,不在乎名利的你,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適。
一代隱士,你猶如黃菊般高貴、脫俗,你在花叢中告訴我:在人生的考場上,需要堅定和淡泊。
梅花之詩
你,手執(zhí)酒壺,漫步于梅花遍地的庭院,發(fā)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慨嘆。你也曾經(jīng)在宦途上迷惘過,但深思熟慮之后,在人生的分岔口上你邁出了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遠離喧囂的山水。
一代詩仙,你猶如梅花般高潔、清幽,你透過一縷梅香告訴我:在人生的考場上,需要謹慎和無悔。
懸一彎人生之月,在墨藍的天際上悄然游蕩,如銀的月光鋪陳一地的成功;溫一壺人生之酒,在溫潤的月華中肆意暢飲,晶瑩的水珠灑落一身的滿意。
【點評】文章以排比開篇,引出觀點,照應話題。接著以四個小標題的形式列舉了司馬遷、陶淵明、李白三個人物的事例,既有力地回應了首段的觀點,又使得全文結構清晰、條理分明。語言上,綜合運用了對偶、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辭,流暢自然,很有文采。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
新時代的國風與家風
戴兆國
馮友蘭在《貞元六書》中曾論及中國的國風。他在談論抗戰(zhàn)的時候,指出中國面對日本的侵略,保持著“退而不潰”的態(tài)勢。在局部上中國面臨著失敗,但是永未被敵人所破。無論是軍隊還是人民都是如此。中國之所以能夠保持這樣的組織力,在于中國人的道德力。這種道德力構成了中國的國風。因為中國的國風蘊含著強大的道德力,所以中國注定立于不敗之地。
具體而言,中國的國風既有儒家墨家的嚴肅,又有道家的超脫。儒家和墨家的嚴肅表現(xiàn)在對家國和各種民間組織的信心。中國人走到哪里都能夠以中國人的方式結合在一起,不被外邦人欺凌,這是儒家和墨家的積極精神。道家的超脫又能夠讓中國人在許多事情上放得下,滿不在乎。積極的嚴肅的精神是負責任的擔當,超脫則是能夠放下的擔當。這樣的國風幾千年延續(xù)下來,形成強大的民族心理和堅韌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國人能夠面對任何艱難困厄,而不至于消沉。這樣的國風促使中國人取得了抗戰(zhàn)的勝利,也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更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
面對激烈競爭的時代,中國人在傳統(tǒng)國風的感召下,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一個令全世界都為之動容的新的時代。當然,維系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國風,我們還需要建設優(yōu)良的家風。在當前的文化建設中,國風的形成必然依賴于家風的建設。
家庭是社會的為基本的細胞。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任何時代的家庭都需要一種普遍的家庭道德。傳統(tǒng)中國人所提倡的孝老愛親的家庭道德就是這一類。孝親是家庭內(nèi)部成員之間的道德要求,是維系家庭和諧的紐帶。在孝親之外,家庭成員還要將孝親的美德擴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國家。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國家,忠于同時代人的美好事業(yè),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道德。古人雖有忠孝不能兩全的說法,但是,只要每一個人在家庭中盡到孝親,在社會上盡到忠誠的職責,兩者就可以得到統(tǒng)一。因為這是家風為基本的要求。一個孝老愛親的人多半也是有利于社會的人,一個忠誠于民族和國家事業(yè)的人多半是大孝于家庭之人。家風的為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形成優(yōu)良國風的基礎。
時代變遷帶來了家庭結構的改變,家風自然也就會發(fā)生變化。新時代的家風自然要脫去傳統(tǒng)社會封建家長制度下的壓迫和苛責。隨著現(xiàn)代中國大家族制度的解體,“三從四德”之類的傳統(tǒng)家風就不再適應時代,而要代之以民主、平等、和諧的家風。傳統(tǒng)家庭依靠家長的權威加以管理,現(xiàn)代家庭則依賴于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彼此平等交流,共同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中的長輩和晚輩、平輩之間需要保持平等對話的關系,在家庭具體事務上要具體協(xié)商。目前中國家庭中為重要的是對老年人的關心和對孩子的教育。不要讓老人空巢,不要讓孩子留守,這是當前家庭為重要的職責,也是好的家風的為突出的標志?赡苡腥藭f,外出打工、工作繁忙、工作特殊等都會導致一些無法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困難。但是,我們應該深知,一個總是不完滿的家庭,往往就是有缺陷的家庭,就是家風有問題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沒有好的家風,就會失去對家庭道德的遵守,就可能給家庭成員的發(fā)展帶來負面的影響,也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古人說:“家和萬事興!碑敿彝コ霈F(xiàn)了問題,當家風不醇正,一個人的事業(yè)也是不完美的。我們與其追求一種破碎的“成功”事業(yè),做一個不完整的“成功”人士,還不如堅守一份家庭的溫暖,為社會貢獻一個安寧的港灣。當一個個家在平靜中度過歲月,作為大家的國也就會穩(wěn)定如初。
家風影響國風,國風也影響甚至決定家風。家風是從社會各個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風。當人人走出家庭,帶著家的溫暖,裝著家的期盼,懷著家的未來,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才智,一個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國家就一定能夠建成。國風中的道德力能夠影響家風,家風中的道德力也能夠影響國風。當國家政風清明、學風向上、文風大振,民風一定醇美,家風也就會醇正。光明清正的國風,醇美和諧的家風,應該是我們盼望的時代之風。
(選自2014年2月13日《中國文化報》,有刪改)
1.關于“中國的國風”,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國風蘊含著強大的道德力,所以抗戰(zhàn)時中國軍民能夠保持組織力,中國注定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B.中國的國風既有儒家墨家的嚴肅,又有道家的超脫,二者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國民勇于負責任的擔當精神。
C.中國人能夠面對任何艱難困厄而不至于消沉,與幾千年延續(xù)下的國風所形成的強大民族心理和堅韌的民族性格密切相關。
D.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中國人創(chuàng)造出一個令全世界都為之動容的新的時代,這與傳統(tǒng)國風的感召密不可分。
思路解析:B項,積極的嚴肅的精神是負責任的擔當,超脫則是能放下的擔當。
答案:B
2.對新時代的“家風”建設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時代的家風建設需要對傳統(tǒng)的家庭道德加以繼承,中國人所提倡的孝老愛親就是一種重要的家庭道德。
B.新時代的家風要脫去封建家長制度下的壓迫和苛責,要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和彼此平等交流建設。
C.目前好的家風為突出的標志是對老年人的關心和對孩子的教育,不讓老人空巢,不讓孩子留守。
D.沒有好的家風,就會失去對家庭道德的遵守,不僅可能影響家庭成員的發(fā)展,也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思路解析:A項,新時代的家風建設繼承的應是普遍的家庭道德,而不是傳統(tǒng)的家庭道德。文中也沒提“重要”。
答案:A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風的形成依賴于家風的建設,國風中的道德力也能夠影響家風,前者正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B.一個人在家中盡孝,在社會上盡忠,這是家風為基本的要求,而這一要求恰恰是形成優(yōu)良國風的基礎。
C.外出打工、工作繁忙、工作特殊等使一些家庭無法照顧老人和孩子,從而導致家庭有缺陷,家風有問題。
D.作者認為,能堅守一份家庭的溫暖,為社會貢獻一個安寧的港灣,比追求一種破碎的“成功”事業(yè)重要。
思路解析:C項,強加因果。
答案:C
二、課內(nèi)文本閱讀(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題。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wǎng)。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yī)院里呻吟。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4.作者在前文說“我實在無話可說”,而在這里卻說“我還有要說的話”,作者要說什么話?請簡要概括。(3分)
思路解析:“我還有要說的話”,在這段文字中起過渡作用,引出下文對段祺瑞執(zhí)政府屠殺愛國學生的事實真相的揭露。
參考答案:作者要揭露屠殺真相,說明這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要說學生的“沉勇而友愛”。
5.文中畫橫線的語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含義是什么?(3分)
思路解析:從這句話中的“偉績”“武功”等詞可以看出,這句話采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這幾縷血痕”指代這次屠殺。這句話是對殺人者的揭露與嘲諷。
參考答案:這句話用了反語、借代的修辭手法!皞タ儭笔侵笢缃^人性的劣跡;“武功”是指兇殘野蠻的暴行!皫卓|血痕”借代段祺瑞執(zhí)政府充當?shù)蹏髁x走狗對愛國學生的血腥屠殺,“抹殺”則指制造這次慘案的段祺瑞執(zhí)政府的卑劣兇殘比“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和“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段祺瑞執(zhí)政府的憤怒、憎恨和嘲諷。
6.節(jié)選部分的第二段在句式表達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其作用是什么?(4分)
思路解析:節(jié)選部分的第二段多采用短句,一字乃至幾字就一停頓。句式的選用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密切相關,可以從抒發(fā)情感的角度思考解答。
參考答案:這段文字多采用簡短的語句,有力地抒發(fā)了作者對烈士死難的悲痛之情,給人以哽咽之感。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題。
懷李叔同先生(節(jié)選)
豐子愷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歲的時候,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里見到李叔同先生,即后來的弘一法師。那時我是預科生,他是我們的音樂教師。我們上他的音樂課時,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嚴肅。搖過預備鈴,我們走向音樂教室,推門進去,先吃一驚: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講臺上。以為先生總要遲到而嘴里隨便唱著、喊著或笑著、罵著而推門進去的同學,吃驚更是不小。他們的唱聲、喊聲、笑聲、罵聲以門檻為界限而忽然消滅。接著是低著頭,紅著臉,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抬起頭來看看,看見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著整潔的黑布馬褂,露出在講桌上,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嚴的表情。扁平而闊的嘴唇兩端常有深渦,顯示和藹的表情。這副相貌,用“溫而厲”三個字來描寫,大概差不多了。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鋼琴衣解開著,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只時表,閃閃的金光直射到我們的眼中。黑板(是上下兩塊可以推動的)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nèi)所應寫的東西(兩塊都寫好,上塊蓋著下塊,用下塊時把上塊推開)。在這樣布置的講臺上,李先生端坐著。坐到上課鈴響出(后來我們知道他這脾氣,上音樂課必早到。故上課鈴響時,同學早已到齊),他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課就開始了。這樣地上課,空氣嚴肅得很。
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一個人上音樂時吐痰在地板上,以為李先生看不見的,其實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后,他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這位某某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而嚴肅的聲音向這某某同學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被蛘:“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闭f過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背鰜淼娜舜蠖寄樕习l(fā)紅。又有下音樂課,后出去的人把門一拉,碰得太重,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他走了數(shù)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門來,滿面和氣地叫他轉(zhuǎn)來。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進教室來。進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向他和氣地說:“下次走出教室,輕輕地關門。”就對他一鞠躬,送他出門,自己輕輕地把門關了。
李先生用這樣的態(tài)度來教我們音樂,因此我們上音樂課時,覺得比上其他一切課更嚴肅。同時對于音樂教師李叔同先生,比對其他教師更敬仰。那時的學校,首重的是所謂“英、國、算”,即英文、國文和算學。在別的學校里,這三門功課的教師有權威;而在我們這師范學校里,音樂教師有權威,因為他是李叔同先生。
李叔同先生為什么能有這種權威呢?不僅為了他學問好,不僅為了他音樂好,主要的還是為了他態(tài)度認真。李先生一生的大特點是認真。他對于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
7.第一段中說“推門進去,先吃一驚”,又說“吃驚更是不小”,作者為什么反復寫“吃驚”?(5分)
思路解析:根據(jù)語境來看,“先吃一驚”“吃驚更是不小”的原因是李先生出乎意料地早已端坐在講臺上。作者反復強調(diào)“吃驚”實際是為突出李叔同先生的形象,為后文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