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jù)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夜幕降臨,我們一家人到草地上賞月。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聽奶奶講那月亮的傳說,聽著聽著我就不知不覺的睡了。我就做了一個夢,夢見我來到了月球,看見了廣寒宮,看到了嫦娥,我走進了廣寒宮,嫦娥說:你吃了...
篇二
已至中秋佳節(jié),我家都會聚在外婆家吃團圓飯,外婆也總是會做一大桌美味佳肴來招待我們。
很快,菜擺滿了桌子,大家圍繞著桌子坐滿一圈,吃著美味的飯菜,高興地交談著。是啊!除了過年大家都很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今天中秋節(jié)圓圓的月亮不正是想讓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嗎?
媽媽、阿姨和外婆格外高興地聊天,外公和爸爸、姨夫邊喝酒邊談論著什么,外公外婆也不時轉過頭來問我們幾個小輩一些學習方面的事情。而我和哥哥們拿著飲料站起來祝長輩們節(jié)日快樂,之后我們便不客氣地大吃特吃……
很快便只留下桌上一片狼藉。媽媽、阿姨和外婆收拾著餐桌,我們便來到了屋外。月亮不知何時已升上天空,把銀色的光輝灑在房頂、山上,恍如夢境。外公家在楊梅山后,所以十分寂靜。外公給我們一人發(fā)了一個包裝精致的月餅,我們吃著好吃的月餅,看著皎潔的明月,開心地笑了……
篇三
又到一次中秋節(jié),月亮圓的如月餅。皎潔的月光揮灑在晶瑩的玻璃窗上,倒映出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的團圓飯,爽朗的笑聲在夜幕中回蕩......每年一次的中秋節(jié)似乎成了我們中國華人最歡慶的節(jié)日之一,吃著金黃的月餅,賞著圓月,聊著家常,一起吃...
老天,太藍!大海,太咸!人生,太難!工作,太煩!和你,有緣!想你,失眠!見你,太遠!唉,這可讓我怎么辦?想你想得我吃不下筷子,咽不下碗!中秋節(jié)快樂!月圓年年相似,你我歲歲相盼。那滿天的清輝,遍地水銀,便是我們互傾的思念。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朝代:唐代作者:劉禹錫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做月餅,爺爺是個老紅軍……”今天是中秋節(jié),我情不自禁地哼出了這首歌。中秋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又叫團圓節(jié)。團圓節(jié)象征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