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牛頓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提出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行星運動的規(guī)律
C.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
D.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chuàng)立表明牛頓運動定律是錯誤的
2.測速儀上裝有超聲波發(fā)射和接收裝置,如圖所示,B為測速儀,A為汽車,兩者相距335m,某時刻B發(fā)出超聲波,同時A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B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時,A、B相距355m.已知聲速為340m/s,則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A.20m/s2
B.10m/s2
C.5m/s2
D.無法計算
3.磁性車載支架(如圖甲)使用方便,它的原理是將一個引磁片貼在手機背面,再將引磁片對準支架的磁盤放置,手機就會被牢牢地吸附住(如圖乙)。下列關于手機(含引磁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汽車靜止時.手機共受三個力的作用
B.只要汽車向前加速的加速度大小合適,手機可能不受支架對它的摩擦力作用
C.當汽車以某一速度勻速運動時,支架對手機的作用力為零
D.汽車靜止時,支架對手機的作用力大小等于手機的重力大小
4.汽車沿平直公路以恒定功率p從靜止開始啟動,如圖所示,為牽引力F與速度v的關系,加速過程在圖中的T點結束,所用的時間t=8秒,經(jīng)歷的路程s=50米,8秒后汽車做勻速運動,若汽車所受阻力始終不變,則()
A汽車做勻速運動時的牽引力大小為2×105N,
B.汽車所受的阻力大小4×104N,
C.汽車的恒定功率為1.6×105W,
D.汽車的質(zhì)量為8×103kg
5.為了進一步探究課本中的迷你小實驗,某同學從圓珠筆中取出輕彈簧,將彈簧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套上筆帽,用力把筆帽往下壓后迅速放開,他觀察到筆帽被彈起并離開彈簧向上運動一段距離。不計空氣阻力,忽略筆帽與彈簧間的摩擦,在彈簧恢復原長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筆帽一直做加速運動
B.彈簧對筆帽的沖量和對桌面的沖量相同
C.彈簧對筆帽做的功和對桌面做的功相等
D.彈簧對筆帽的彈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筆帽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6.如圖所示,小球甲從A點水平拋出的同時小球乙從B點自由釋放,兩小球先后經(jīng)過C點時速度大小相等,方向間夾角為θ=45°。己知BC高h,不計空氣的阻力,由以上條件可知()
A.甲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
B.甲、乙小球到達C點所用時間之比為1:
C.A、B兩點的高度差為.
D.A、B兩點的水平距離為
7.“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fā)現(xiàn)了火星存在微生物的更多線索,進一步激發(fā)了人類探測火星的熱情。如果引力常量G己知,不考慮星球的自轉,則下列關于火星探測的說法正確的是()
A.火星探測器貼近火星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其所受合外力為零
B.若火星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一半,質(zhì)量約為地球質(zhì)量的十分之一,則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一定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C.火星探測器貼近火星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如果測得探測器的運行周期與密度,則可以計算火星質(zhì)量
D.火星探測器沿不同的圓軌道繞火星運動時,軌道半徑越大繞行周期越小
8.在兩等量異種電荷A和B形成的電場中,將另兩個等量異種試探電荷a、b用絕緣細桿連接后,放置在點電荷A和B的連線上,且關于連線的中點對稱,如圖所示,途中水平虛線為A和B連線的中垂線,F(xiàn)將試探電荷a、b連同絕緣細桿從圖示位置沿A、B連線的中垂線向右平移到無窮遠處,平移過程中兩試探電荷始終關于中垂線對稱。若規(guī)定A和B連線中點處電勢為零,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A和B連線上,b處的電勢大于零
B.a(chǎn)、b整體在A、B連線處具有的電勢能大于零
C.在水平移動a、b整體的過程中,靜電力對a、b整體做負功
D.在圖示位置將a、b整體繞絕緣細桿中點轉動900過程中,靜電力對a、b整體做負功
9.如圖所示,足夠長傳送帶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物塊a通過平行于傳送帶的輕繩跨過光滑輕滑輪,與木塊b相連,b的質(zhì)量為m,開始時a、b及傳送帶均靜止,且a不受傳送帶的摩擦力作用,現(xiàn)將傳送帶逆時針勻速轉動,則在b上升h高度(未與滑輪相碰)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塊a的質(zhì)量為
B.摩擦力對a做的功大于物塊a、b動能增加量之和
C.任意時刻,重力對a、b做功的瞬時功率大小不相等
D.摩擦力對a做的功等于物塊a、b構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的增加量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均結合能小的原子核結合成或分解成平均結合能大的原子核時一定放出核能
B.黑體輻射電磁波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只與黑體的溫度有關
C.按照玻爾理論,氫原子核外電子從半徑較小的軌道躍遷到半徑較大的軌道時,電子的動能減小,原子的能量也減小了
D.康普頓效應說明光具有能量,電子的衍射實驗說明粒子具有波動性.
1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長為L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質(zhì)量為m的滑塊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塊與木板間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現(xiàn)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滑塊上,當滑塊運動到木板右端時,木板在地面上移動的距離為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上述過程中,滑塊克服摩擦力做功為f(L+s)
B.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M越大,s越小
C.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F(xiàn)越大,滑塊到達木板右端所用時間越長
D.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F(xiàn)越大,滑塊與木板間產(chǎn)生的熱量越多
12.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長方體物塊放在水平放置的鋼板C上,物塊與鋼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由于光滑固定導槽A、B的控制,該物塊只能沿水平導槽運動。現(xiàn)使鋼板以速度v1向右勻速運動,同時用水平力F拉動物塊使其以速度v2(v2的方向與v1的方向垂直,沿y軸正方向)沿導槽勻速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拉力F的方向在第一象限,則其大小一定大于μmg
B.若拉力F的方向在第二象限,則其大小可能小于μmg
C.若拉力F的方向沿y軸正方向,則此時F有小值,其值為μmgv1v12+v22
D.若拉力F的方向沿y軸正方向,則此時F有小值,其值為μmgv2v12+v22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慣性是物體只有在勻速運動或靜止時才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B.物體的慣性是指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
C.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有慣性;受到外力作用時,不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因此無慣性
D.慣性是物體的屬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是否受力均無關
解析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均無關,故只有D正確。
答案D
2.物體A的質(zhì)量為10kg,物體B的質(zhì)量為20kg,A、B分別以20m/s和10m/s的速度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的慣性比B大
B.B的慣性比A大
C.A和B的慣性一樣大
D.不能確定A、B的慣性大小關系
解析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大小與速度大小無關,故B的慣性比A大,選項B正確,A、C、D都錯。
答案B
3.一個榔頭敲在一塊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對這一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榔頭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對榔頭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榔頭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頭能夠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沒有碎裂
C.榔頭和玻璃之間的作用力應該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頭能夠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沒有碎裂
D.因為不清楚玻璃和榔頭的其他受力情況,所以無法判斷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因為相同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效果往往不同,所以不能從效果上去比較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關系。由牛頓第三定律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大、反向,故選項C正確。
答案C
4.如圖1所示,物體在水平力F作用下壓在豎直墻上靜止不動,則()
A.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
B.力F就是物體對墻的壓力
C.力F的反作用力是墻壁對物體的支持力
D.墻壁對物體的彈力的反作用力是物體對墻壁的壓力
解析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性質(zhì)相同,選項A錯誤;力F與物體對墻的壓力是兩個不同的力,選項B錯誤;力F與墻壁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選項C錯誤;墻壁對物體的彈力與物體對墻壁的壓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選項D正確。
答案D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駛的轎車的慣性比靜止在貨運場的集裝箱貨車的慣性大
B.牛頓第一定律是根據(jù)理論推導出來的
C.在粗糙水平面上滾動的小球后會停下來是因為小球的慣性逐漸變?yōu)榱?/p>
D.物體的速度逐漸增大同時加速度逐漸減小是有可能的
解析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zhì)量是其量度,A、C錯誤;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在伽利略實驗的基礎上,加上理想化的推理得出的規(guī)律,B錯誤;物體可以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D正確。
答案D
6.如圖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名滑板運動員雙腳站在滑板上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滑行,在橫桿前起跳并越過桿,從而使人與滑板分別從桿的上下通過,假設人和滑板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各種阻力忽略不計,運動員能順利完成該動作,終仍能落在滑板上原來的位置。要使這個表演成功,在起跳的過程中()
A.運動員雙腳對滑板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
B.運動員對滑板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運動員的重力
C.跳起之前運動員只受兩個力作用
D.滑板對運動員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偏前
答案C
7.如圖3所示,甲運動員在球場上得到籃球之后,甲、乙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向同一方向奔跑,甲運動員要將球傳給乙運動員,不計空氣阻力,問他應將球向什么方向拋出()
A.拋出方向與奔跑方向相同,如圖中箭頭1所指的方向
B.拋出方向指向乙的前方,如圖中箭頭2所指的方向
C.拋出方向指向乙,如圖中箭頭3所指的方向
D.拋出方向指向乙的后方,如圖中箭頭4所指的方向
解析由于球在甲手中時與甲的速度相同,球拋出后由于慣性其水平速度仍與甲、乙奔跑的速度相同,因此甲只要向垂直奔跑方向扔出球,就能被乙接住,C項正確。
答案C
8.甲、乙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人,分別站在兩只完全相同的浮在平靜水面的船上,初速度為零,甲的力氣比乙的大,他們各自握緊繩子的一端,用力拉對方,兩人都與自己的船相對靜止,則()
A.甲先到中點B.乙先到中點
C.同時到中點D.無法判斷
解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并結合運動學公式易知選項C正確。
答案C
9.如圖4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放在質(zhì)量為M、傾角為θ的斜面體上,斜面體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物體使其沿斜面向下勻速運動,斜面體始終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Fcosθ
B.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為(M+m)g
C.物體對斜面體的摩擦力的大小為F
D.斜面體對物體的作用力豎直向上
解析由于斜面體和物體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將斜面體和物體看成一個整體,由受力情況可得: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Fcosθ,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大小為(M+m)g+Fsinθ,故A對,B錯;隔離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物體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F+mgsinθ,故C錯;將斜面體作為施力物體,則斜面體對物體的作用力即為物體受到的支持力與摩擦力的合力,由力的合成可知斜面體對物體的作用力與物體的重力和F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斜面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在豎直方向上,D錯。
答案A
10.關于物體運動狀態(tài)與所受外力的關系,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
B.物體受到不為零的合力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tài)要發(fā)生改變
C.物體受到的合力為零時,它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D.物體的運動方向與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解析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只要物體受力(所受合力不為零),它的運動狀態(tài)就一定會改變,A錯誤,B正確;物體不受力或所受合力為零,其運動狀態(tài)一定不變,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C錯誤;物體的運動方向與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不在一條直線上,D正確。
答案BD
11.我國有一種傳統(tǒng)的民族體育項目叫做“押加”,實際上相當于兩個人拔河,如果甲、乙兩人在“押加”比賽中,甲獲勝,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對乙的拉力大于乙對甲的拉力,所以甲獲勝
B.當甲把乙勻速拉過去時,甲對乙的拉力等于乙對甲的拉力
C.當甲把乙加速拉過去時,甲對乙的拉力大于乙對甲的拉力
D.甲對乙的拉力始終等于乙對甲的拉力,只是地面對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對乙的摩擦力,所以甲獲勝
解析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甲對乙的拉力與乙對甲的拉力大小相等,只是由于地面對甲、乙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實際上,甲獲勝的原因是甲、乙所受合力指向甲這一方。
答案BD
12.關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平靜的水面上,靜止著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人,人從靜止開始從小船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時,船向相反方向運動
B.汽車行駛時,通過排氣筒向后排出燃氣,從而獲得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動力
C.如圖6所示,是農(nóng)田灌溉用的自動噴水器,當水從彎管的噴嘴噴射出來時,彎管會自動轉向
D.軟體動物烏賊在水中經(jīng)過體側的孔將水吸入鰓腔,然后用力把水擠出體外,烏賊就會向相反方向游去
解析人從小船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時,要受到船給人的摩擦力,方向與人行走的方向相同,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知,人對小船也有一個摩擦力,其方向與人行走的方向相反,因此船將在這個摩擦力的作用下改變運動狀態(tài),向人行走的相反方向運動,所以選項A正確;汽車行駛時,通過排氣筒向后排出燃氣,雖然燃氣對排氣筒有反作用力,但畢竟很小,并不是汽車動力的來源,因此選項B錯誤;農(nóng)業(yè)灌溉用的自動噴水器,當水從彎管的噴嘴噴射出來時,彎管在水的反作用力的推動下會自動旋轉,大大增加了噴水的面積,選項C正確;烏賊通過身體側面的孔把水吸入鰓腔,然后用力把水經(jīng)過小孔壓出體外,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烏賊就獲得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從而向排水的相反方向游去,選項D正確。
答案ACD
13.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下面關于衛(wèi)星與火箭升空的情形敘述正確的是()
A.火箭尾部向下噴氣,噴出的氣體反過來對火箭產(chǎn)生一個反作用力,從而讓火箭獲得了向上的推力
B.火箭尾部噴出的氣體對空氣產(chǎn)生一個作用力,空氣的反作用力使火箭獲得飛行的動力
C.火箭飛出大氣層后,由于沒有了空氣,火箭雖然向后噴氣,但也無法獲得前進的動力
D.衛(wèi)星進入運行軌道之后,與地球之間仍然存在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解析火箭升空時,其尾部向下噴氣,火箭箭體與被噴出的氣體是一對相互作用的物體。火箭向下噴氣時,噴出的氣體對火箭產(chǎn)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為火箭上升的推動力。此動力并不是由周圍的空氣對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與是否飛出大氣層、是否存在空氣無關,B、C兩項錯誤,A項正確;火箭運載衛(wèi)星進入軌道之后,衛(wèi)星與地球之間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衛(wèi)星,衛(wèi)星吸引地球,這就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故D項正確。
答案AD
14.A、B、C三個物體如圖7所示放置,所有接觸面均不光滑。有一個水平力F作用在物體C上,使A、B、C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則()
A.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C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C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對A、B、C整體而言,地面對B、C的摩擦力方向皆向左。隔離B,由B勻速運動的受力條件可知,A對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則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B對A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同理可判斷C對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