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作文# #清明節(jié)做青團的作文1000字#】清明節(jié),煦風吹,陽光媚;楊柳青,花草萌;重養(yǎng)生,去踏青;親自然,身體健;挖野菜,無公害;心腦康,福成雙;朋友心,情意濃。小長假好心情!《清明節(jié)做青團的作文1000字》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清明節(jié)做青團的作文1000字篇一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句詩正是在幾百年前的今天,大詩人杜牧即興創(chuàng)作的。一提到清明節(jié),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種美食——青團。
在去買青團的路上,轉念一想:我吃了那么多次青團,這次我為什么不自己包一次青團呢?于是,我參加了一個關于青團的特別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先跟我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相傳在上千年前,晉文公與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見不符,介子推很生氣,就跑到山上去了。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這個人非常固執(zhí),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燒死在山上。晉文公非常后悔,下令在他的祭日里,所有人都不能生火。于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進米團中,并把豆沙塞入,這就是青團了。
接著,就是做青團了,我將艾草的汁拌入米團,使米團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團豆沙塞進去,向下一按,只聽“卟”的一聲,豆沙濺得我滿臉都是。用各種吃法吃掉這些豆沙后,我想:應該是豆沙放多了,應該少放一些。
我再次調好青團皮后,用小勺子輕輕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團的皮中,再把皮合起來,一個豆沙少得可憐的青團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滿意,因為豆沙實在太少了,都是皮,一點都不好吃,所以我又進入了嘗試階段,我包了各種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個一樣,把豆沙“還”給了我,還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總是太少。
終于,在不斷地嘗試中,我終于得到了最多而又不會“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號試驗品,口感很好。
慢!雖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顏色上,我與老師包出來的樣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師的青團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進去。我的青團卻是綠綠的,沒有那樣漂亮的顏色。再次經歷了一番嘗試,我終于得到了一個還比較好看的綠,勉強算得上“青”。
就這樣,我學會了做青團,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團,一股清香在我嘴里蕩漾。正是這股清香讓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戰(zhàn)場上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烈士永遠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這樣的一個節(jié)日里,青團讓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為我們現(xiàn)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與付出!
清明節(jié)做青團的作文1000字篇二
清明節(jié)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祭拜祖先和過世親人的日子。
到了清明節(jié),有一個傳統(tǒng)的糕點是這個節(jié)日里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清明團子。這個綠油油的團子我吃過好幾回了,只知道味道還可以,有甜餡和咸餡兩種,我是比較喜歡吃甜餡的那種。清明團子我問過媽媽做法,媽媽說她只知道是用艾草做材料,怎么做就不清楚了。今天清明小長假第一天休息,媽媽就帶我到外婆家去看外公外婆,到外婆家后就看到外婆在廚房忙活,我過去問候的時候看到外婆在那里柔面團,面團還是青色的,我就問外婆:“外婆好!你是在做清明團子嗎?”外婆開心地回答道:“昕妤來了,真聰明,一看就知道外婆在做什么。哈哈!”我得意的說道:“當然嘍!清明到了嘛!外婆,我跟你一起做吧?”“好啊。先去洗手!”外婆說。我擼起袖子就*顛*顛的去洗手了。洗完手來到外婆身邊,外婆指著一個個小面盆介紹道:“這個是盛切碎的艾草,這是糯米粉,這是水,這個是糖,這個是咸菜。”然后給我弄出來一些糯米粉加上一點水讓我先慢慢的揉,看我揉成面團的時候給我加了一些艾草,我在繼續(xù)慢慢的揉,慢慢的白色的面團變成了綠色的了,揉到整團面團都是綠色并且有點韌性的時候,外婆就告訴我這樣就好了,開始包餡了,就看著外婆在整團面團上扯下一塊,揉成條狀,然后扯下雞蛋大小的一塊,在掌心搓成球形,壓扁,用勺子將餡料放在中間,然后就像餃子一樣合攏或者直接再搓圓了也可以,這樣就完成了。
當然,它比餃子要大多了,哈哈!看完外婆的演示,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按照外婆的方式開始做起來,因為我喜歡吃甜的,所以先做一個甜餡的,起先到還比較順利,只是在最后因為餃子狀我弄不好就直接把它搓圓了,外婆直夸我聰明。接下來又做了一個咸菜餡的,搓成圓的就比較困難了,后來還是交給外婆完成的。再后來基本上甜的就都是我做了。等都做完以后,我們把它們都請進了一個大蒸籠里面,大概蒸了有15分鐘左右,蒸籠里飄出了陣陣清香。大概又過了10分鐘,外婆打開蒸籠蓋,就看到里面躺著一個一個綠油油的大餃子和大湯圓冒著熱氣,并且散發(fā)著陣陣讓人流哈喇子的香味。外婆給我盛了兩個圓的到碗里,我迫不及待的就要咬上一口,外婆制止了,說剛出鍋的很燙,等涼一點在吃,說的同時就把我的碗拿過去用嘴吹團子。這個時候,我看著外婆那慈祥的臉,我對著外婆說:“謝謝外婆!”外婆對著我微笑了一下就轉過頭繼續(xù)給我吹團子了。等到差不多了,外婆把碗給我,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外婆在邊上急道:“慢點,慢點,小心噎到!”我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二個塞到嘴里,咕噥著嘴模糊的說道:“沒事,沒事。再來兩個,太好吃了!”外婆笑呵呵的幫我又盛了兩個。
就這樣我既學會了做清明團子,又大飽了口福。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如果學會了,就自己動手試一試吧,我想,肯定比外面買來的要好吃的多,行動起來吧。
清明節(jié)做青團的作文1000字篇三
幾年前的四月,又值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在嶺南地區(qū),我們通常都會去掃墓,吃乳豬,而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區(qū),人們不僅會去掃墓,還會弄一種“美味”——青團,嶺南地區(qū)也叫“艾糍”。每逢過節(jié),我們都會去到奶奶家,而那年清明節(jié),又正趕上姑媽準備做青團,我這個吃貨自然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首先,把制作青團的原料: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餡還有最重要的艾草準備好。第一步,把艾草洗干凈,然后把艾草放入鍋內焯,加水,用攪拌機把艾草打成艾草汁,聞著這散發(fā)出來的清香,我們開始進行最關鍵的一步。
終于開始包青團了,首先把粉和艾草汁活成碧綠的面團,每次截取適量大小,攤開,放入豆沙餡,再包成拳頭大小,這樣,一個碧綠誘人的青團就大功告成啦~姑媽心靈手巧,飛速地包著青團,成品一個個大小均勻;而我包的青團則“一瘦一胖”,東倒西歪,心中默嘆姑媽的手藝,心里倏忽燃起了勝負欲,更加仔細認真地包青團,起初還是不大好看,但我越包越上手,很快掌握了門道,不知不覺包的越來越快,青團也越包越好看,不一會兒,一盤子的青團都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青團拿去蒸,青團散發(fā)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口水直流”。
經過不長時間的蒸制,青團終于蒸好了,我等不到青團完全涼透,八成涼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自己包的青團,一口下去,滿嘴都散發(fā)著“春天的味道”,青團不甜不膩,不黏牙,艾草的清香仿佛融入了豆沙餡中,散發(fā)出清淡悠長的味道,看著大家吃著我包的青團贊不絕口,我不僅享受著美味,更有一股幸福與自豪感。
長大后,我每年清明節(jié)都會吃青團,但無論是買的,還是別人送的,我再也沒有吃到過像那年那樣好吃的青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