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中國經(jīng)典民間傳奇故事閱讀
在宋朝那*的年代,京城繁華的街市上,盜賊很多,他們的行蹤又十公隱秘,不容易被人發(fā)覺,因而也很難捕捉干凈。據(jù)說有這樣一件事,有個行商之人,平時愛敲陌生人的竹扛,有個盜賊一直尾隨著他,找到機會下了手,把他錢包里的錢都拿走了,還在里面留下一大把手紙,弄得那商人哭笑不得。
當時,有個姓趙的人在臨安當府尹,有一個賊仗著自己技高,每次在富豪人家偷了東西以后,必定用白粉在門墻上大寫“我來也”三個大字。雖然官府想方設(shè)法追捕,但好長時間仍捉不到!拔襾硪病钡拿曉谂R安京城里人人皆知,于是大家不說捉賊,而說要捉“我來也”。
有一天,官府里的吏卒送來一個賊,說這個人就是“我來也”。趙府尹急忙把他關(guān)進監(jiān)獄,連夜進行拷問。
這個人口緊得很,無論怎么用刑,都不承認自己是“我來也”,加上沒有抓到贓物贓怔,這個案子一直不好了結(jié)。但是將他關(guān)進來之后,外面就沒有發(fā)生“我來也”的偷竊案件。
一天,這個人突然對看守的獄卒說:“我的確曾經(jīng)做過賊,偷過人家錢財,但我不是‘我來也’,只是被你們誤捉關(guān)在這里。我也知道,你們沒捉到真正的‘我來也’,是不肯放我出去的。我只請求你好好地照顧我,我有不少銀子,會給你好處的。我的銀子現(xiàn)在藏在湖邊寶塔的第9層的靠東邊的夾墻里,你可以從那里拿出來!
獄卒心想,湖邊寶塔是游人眾多的熱鬧地方,這個賊大概墾在開我的玩笑,于是現(xiàn)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態(tài)。那賊說道:“你不用疑心,我關(guān)在這里,又走不了,要是騙了你,再找我算帳也不遲。你只要裝作到那里去做佛事,把塔中的佛燈點上一夜,你徹夜不離開湖邊寶塔,自然會有機會拿到那里的銀子!
獄卒的貪心壯了他的膽子,按照那賊說的辦法,到湖邊寶塔去燒香、求神拜佛,將佛燈點亮,到了夜間無人時,居然拿到了許多銀子,心中大喜。
第二天再到獄里來時候,偷偷地把準備好的酒肉,拿給那個賊吃。從此那賊與獄卒就親近起來了。
又過了幾天,那賊又對獄卒說:“我有一甕寶物,放在西湖邊侍郎橋下某處的水里,你可以去取出來。”
獄卒說:“那地方人多眼雜,怎么能從水里拿得出來呢?就是拿到了,也不好拿回家呵!
那賊又教他說:“要你家里的人用竹籮盛著一堆臟衣服到侍郎橋下去洗,趁人不太多時,故意讓衣服飄走,然后假裝下河撈衣服,順便偷偷地將甕子搬出來放到竹籮里,再用衣服蓋在上面,抬回家就行了!
獄卒又依計行事,這回得到的寶物比上回的銀子還要多。第二天,他帶著上好酒食到獄里款待那個賊。獄卒發(fā)了橫財,心中十分高興。
過了幾天,正好是那獄卒值夜班,過了二更時分,那賊悄悄對獄卒說:“我想悄悄出去一會兒,四更過了我就回來。我向你保證,絕不會連累你的。”
獄卒說:“那可不行呵,我實在擔當不起!”
那個賊說:“我向來說話算數(shù),一定不會連累你的。即使我真的不回來,逃失了囚犯,你不過會被配到邊遠地區(qū)而已,可是我送給你的東西,足夠你維持一家生計,如果你一定不讓我出去,恐怕也不會安寧,以后你可不要后悔!”獄卒沒有辦法,只好打開刑具放他離開牢獄。
獄卒在獄里等呵等,正在憂愁懊惱的時候,聽見房檐上的瓦片發(fā)出輕輕的聲響,接著就見那賊一躍而下。獄卒這才放了心,又給那賊重新戴上刑具。
開亮打開獄門的時候,就聽到有家姓張的富戶來告狀說:“昨天夜里三更時分,家宅被盜,丟了東西,偷東西的人在院門上寫了‘我來也’三個字!备w府尹拍著書案說:“呵!幾乎錯判了這個案子,難怪那賊始終不承認呢!”于是府尹大人以“觸犯夜行禁例”的罪名,判以20大板,打了以后,將那賊趕出臨安府,并嚴令衙門吏卒繼續(xù)搜捕“我來也”。
獄卒回到家里,妻子告訴他說:“半夜里我聽見敲門的聲音,以為你回來了,急忙起來開門。門剛打開,只見一個人把兩個布袋了扔進門里就走了,我把袋子藏了起來了。”獄卒拿出袋子打開一看,里面都是金銀制成的各種器皿,有的還有個“張府”的字樣,這才明白那賊就是“我來也”,偷了張府的東西來報答自己,又為他自己開脫罪名。
“我來也”被驅(qū)逐以后,那獄卒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推托有病,辭去職務回到家里。以后,坐享“我來也”送給他的財物,一直到老不愁吃喝。
獄卒死去之后,他的兒子不能守住家業(yè),把這家里的錢財揮霍一空。有一次他喝醉了酒,把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我來也”的懸案才得以大白。
【篇2】中國經(jīng)典民間傳奇故事閱讀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省聊城縣住著一戶姓竇的人家。竇某中過武舉人,武藝非常高強。他有3個兒子,一個女兒,個個都很勇猛、敏捷。女兒就是我們這里說的竇小姑。
竇某曾經(jīng)給客商保鏢,用紅三角旗做記號,年年南來北往,很少出差錯,因此客商們都很信任他,愿意請他給自己的財貨保鏢。后來名聲越傳越遠,登門請求竇某保鏢的客商也越來越多。竇家父子忙不過來,就又請了許多會些武藝的伙計,在城東射書臺下開設(shè)了一座鏢局。那時候在北方省有很多的綠林好漢,但沒有一個不知道竇家的紅旗鏢是不可劫的。惟獨直隸省某寨的強盜頭子黃天狗,自恃自己力氣過人,嘍羅眾多,心中不服。竇家父子有時偶爾押鏢路過他的寨子,也小心提防,雙方從來沒在一起正式較量過。
一天,省城一位大官的仆人領(lǐng)著百多頭騾子,馱著十幾萬兩銀子,要到京城去。因為銀子的數(shù)量大,又要限期交納,仆人怕途中出差錯,就到竇家鏢局要求保鏢。正巧這天竇家父子都出去了,家中無人。仆人急得圍著床頭亂轉(zhuǎn),跺著腳一個勁地嘆氣:“這可怎么辦?這可怎么辦?”竇妻也沒有辦法,就想出來推辭。這時站在一旁的竇小姑說開了話:“要是路上失鏢,當然會壞我們竇家鏢局的好名聲,但要是求保鏢的來鏢局請求保鏢,我們不能接受,耽誤了客商的大事,同樣也會有損于我們竇家鏢局的名聲。”竇妻聽了這席話,更不知該怎樣辦才好。小姑又說:“母親大人不必心急,孩兒平日里曾跟著父親學過武藝,這次要是女扮男裝前去,我自信還能夠勝任此事!备]妻說:“我聽人家說某寨主十分兇惡,你父親都有些害怕,這一趟又必須經(jīng)過那地方,一個女孩子家,你能行嗎?”小姑堅定地點了點頭說:“不妨試一試!备]妻也實在想不出別的法子來,就同意了女兒的請求。于是小姑換上男子的衣服,拿上彈弓,牽出馬,趕著馱銀子的騾子朝京城出發(fā)了。
轉(zhuǎn)眼就走了六七天,快到某寨子的地界了。離寨子十幾里遠的地方有座大客店,小姑見天快黑了,就帶領(lǐng)眾人投店住宿。小姑坐在店外,馬弓往墻上一靠,拿著壺倒水喝。不一會兒,一個小孩用火柴點火,在小姑身邊玩耍。
她沒當回事,而那小孩卻趁小姑不留意的時候,偷偷地燒焦了她的弓弦就一溜煙地跑了。
第二天早晨起來,小姑他們吃完早餐,就催著馱銀兩的騾子繼續(xù)趕路了。
走了幾里路,突然從林子里沖出一群強盜,牽著騾子就跑。小姑一看知道遇上了強盜,連忙舉手拉弓,那彈子還沒射出,就聽“崩”的一聲,弓弦斷成了兩截。小姑仔細一看,方才明白昨天夜里小孩點火是有來頭的。小姑不敢多作久留,掉馬頭返身逃走。在離強盜稍微遠點的地方勒住了馬,剪下自己的長頭發(fā)接起了弓弦。用力試了試,果然還挺結(jié)實,于是小姑又策馬往前去。
到了某寨門前,見馱銀的騾子已經(jīng)有一半進了寨門。小姑大聲喝道:“大膽的強盜,你們也不看看老子是誰,竟敢來搶鏢銀,想來尋死嗎?”話音剛落,“撲通”一聲,一個強盜就被小姑射出的彈子擊倒在地。小姑連連拉弓,手中的彈丸還沒發(fā)盡,百步之內(nèi)已經(jīng)躺下了十具尸體。寨主黃天狗一看小姑果然身手不凡,知道自己不是對手,連忙搖頭說:“別打了,別打了!小子們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貴鏢,請不要怪罪。”說著又連忙回頭呵斥手下嘍羅退去。過了一會,天狗又湊上笑臉:“早就知道您要路過敝寨,特意讓手下準備薄酒一杯,不知英雄肯不肯賞臉光顧?”小姑心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干脆答應了黃天狗。小姑和黃天狗并排騎著馬進了寨門。馱銀子騾子以及隨行的仆役伙計等,都在寨外休息。臨走時,天狗還命令手下人就地供應飲食、草料。
小姑和黃天狗進了寨子,豐盛的酒席已經(jīng)備好。敬過三遍酒后,黃天狗不懷好意地用一把匕首叉起塊肉,站起身對小姑說:“敬您一點吃的,望您不要推辭。”他想趁小姑開口之機,順勢將匕首直刺她的咽喉。小姑只說了聲:“不敢當!本陀每诮幼∪鈮K。還沒等黃天狗用上力,小姑已把刀頭咬斷了半寸,這時正好有幾只燕子在屋梁上“吱吱喳喳”叫個不停,她用力一吐,“噗”的一聲,刀頭飛了出去,燕子立即掉了下來。黃天狗一看,嚇得出了身冷汗,連忙對小姑說:“虎父無犬子,確實如此!今天我差一點錯過機會,請您務必把我收在門下,做您的徒弟。”他又和小姑商量說:“你們家鏢局的紅旗,人家常常假冒,今后要是在旗上加上兩根白帶子,那樣燕、趙一帶的寨子,就沒人再敢攔劫了!闭f完,黃天狗叫手下哆羅把搶來的東西,全部奉還。小姑出了寨,見大官的仆人被嚇得半死,小姑只得讓人強把他扶上馬,好一同趕路。
這事過去一年后,綠林好漢才知道小姑是竇某的女兒,一個個嚇得目瞪口呆,說:“女兒都這樣厲害,父親和兒子就可想而知了!”從此,竇家鏢局更是名震天下了,人們常常把竇家鏢局旗上的白帶,開玩笑他說成是竇小姑的裹腳布。
【篇3】中國經(jīng)典民間傳奇故事閱讀
花石綱把東南一帶鬧得昏天黑地,出產(chǎn)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縣)地方,出產(chǎn)各種花石竹木,朱勔的應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當?shù)赜袀方臘,家里有個漆園。方臘平時靠這個園里的出產(chǎn),日子勉強過得去。自從朱勔辦了花石綱以后,方臘家也遭到勒索。方臘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當?shù)剞r(nóng)民兄弟受盡花石綱的苦,就決心把大家組織起來,造官府的反。
公元1120年的一天,幾百個苦大仇深的農(nóng)民聚集在方臘的漆園里,方臘激動地跟大家說:“國家好比一個家庭,如果一戶人家,小輩整年勞動,好容易掙了一點糧食布帛,卻被他們的父兄胡亂花費了。小輩稍為不稱他們的心,就挨他們鞭打。你們說這應該不應該?”
大伙兒齊聲回答說:“不應該!”
方臘又說:“那些做父兄的浪費還不算,又拿家里財物去向敵人討好求情,你們說該不該?”
大伙兒憤怒地回答說:“哪有這種理兒?”
方臘流著眼淚說:“現(xiàn)在官府賦稅勞役那么重,那些大官們還要敲榨勒索。老百姓好容易生產(chǎn)了些漆、紙,也被他們搜刮得精光。我們一年到頭勞苦,結(jié)果一家老小受凍挨餓,連一餐飽飯都吃不上,你們看怎么辦?”
大伙兒聽到這里,都高聲嚷起來說:“請您下命令吧!我們聽您的。”
方臘受到農(nóng)民的擁護,就打起殺朱勔的旗號,發(fā)動起義。方臘擔任起義軍的統(tǒng)帥,自稱“圣公”。將士們帶著各色頭巾,作為標志。憤怒的起義將士,殺死那里的官吏,焚燒他們的住宅。青溪附近一帶的百姓都被官府害苦了,紛紛響應方臘起義軍。沒到十天,起義軍就聚集了幾萬人馬。
當?shù)毓佘妼㈩I(lǐng)派兵鎮(zhèn)壓,被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兩名宋將被殺死。起義軍乘勝攻進青溪縣,趕跑了那兒的縣官。接著,又接連打下了幾十座縣城,很快打到了杭州。
警報傳到東京,把宋徽宗嚇昏了。宋徽宗趕快派童貫帶領(lǐng)十五萬官軍到東南去鎮(zhèn)壓起義。
童貫到了蘇州,知道花石綱引起的民憤太大,立刻用宋徽宗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承認錯誤,并且撤銷了專辦花石綱的“應奉局”,把朱勔撤職。
東南的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綱,罷免了朱勔,總算出了一口氣。哪兒知道童貫正在這時候,加緊部署鎮(zhèn)壓起義的兵力呢。
童貫集中各路大軍進攻,方臘不得不退回青溪,據(jù)守在山谷深處的幫源洞堅持戰(zhàn)斗。官軍不知道山路,沒法進攻。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起義軍里出了*細,給官軍引路。官軍終于摸到幫源洞,方臘沒有防備,被俘虜了,沒多久,被押解到東京,慘遭殺害。
方臘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給北宋王朝一次沉重的打擊。這時候,在北方也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起義,起義領(lǐng)袖宋江等三十六人從河北起兵,在青州、齊州、濮州(都在今山省)流動作戰(zhàn),打得官軍心驚膽顫,一聽到他們打來就跑。
在山東梁山泊,也發(fā)生漁民起義。據(jù)說宋江的起義軍也到過梁山泊。后來民間流傳的“梁山泊好漢”“一百零八將”的故事,就是根據(jù)他們的事跡發(fā)展起來的。到了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小說家施耐庵把梁山泊農(nóng)民起義的傳說加工寫成長篇小說《水滸》(滸音hǔ),成功地塑造了林沖、魯智深、武松等許多梁山英雄好漢的藝術(shù)形象,成為我國文學優(yōu)秀長篇小說之一。
【篇4】中國經(jīng)典民間傳奇故事閱讀
宋太祖花了十三年工夫,滅了南方五國,接著,就出兵攻打北漢都城太原。北漢請遼朝出兵援助,宋軍吃了敗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趙匡義繼承皇位,這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決心完成統(tǒng)一北方的事業(yè),公元979年,他親自率領(lǐng)四路大軍圍攻北漢都城太原。遼軍又來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斷援兵要道。太原城在宋軍重重包圍之中,外無援兵,內(nèi)無糧草。北漢國主劉繼元沒法,只好投降。劉繼元手下有一名老將楊業(yè),也歸附宋朝。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yè)武藝高強,十分器重他,任命他做大將。
宋太宗滅了北漢,想乘勝攻打遼朝,收復北方失地。宋軍攻勢凌厲,北方有幾個州的遼朝守將紛紛投降。宋軍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市)。后來,遼朝派大將耶律休哥救援。雙方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城西)打上一仗,宋兵大敗,宋太宗乘了一輛驢車,逃回東京。
打那以后,遼軍不斷襲擊宋朝邊境。宋太宗十分擔心,就派楊業(yè)為代州刺史,扼守雁門關(guān)。
公元980年,遼朝派了十萬大軍攻打雁門關(guān)。那時候,楊業(yè)手下只有幾千人馬,兵力相差很大。楊業(yè)是個有經(jīng)驗的老將,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馬留在代州,自己帶領(lǐng)幾百名騎兵,悄悄地從小路繞到雁門關(guān)北面敵人后方。
遼兵向南進軍,一路上沒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后面響起一片喊殺聲,只見煙塵滾滾,一支騎兵從背后殺來,像猛虎沖進羊群一樣,亂砍猛殺。遼兵毫無防備,又弄不清后面來了多少人馬,個個心驚膽戰(zhàn),陣容大亂,哪兒還抵擋得了,紛紛向北逃竄。楊業(yè)帶兵追趕上去,殺傷大批遼兵,還殺死了一名遼朝貴族,活捉了一員遼將。
雁門關(guān)大捷以后,楊業(yè)威名遠揚。遼兵一看到“楊”字旗號,就嚇得不敢交鋒。人們給楊業(yè)起了個外號,叫做“楊無敵”。
楊業(yè)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邊防將領(lǐng)的妒忌。有人給宋太宗上奏章,說了楊業(yè)許多壞話。宋太宗正要依靠楊業(yè),不理睬那些誣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給楊業(yè)。楊業(yè)見宋太宗這樣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動。
過了幾年,遼景宗耶律賢死去,即位的遼圣宗耶律隆緒才十二歲,由他的母親蕭太后執(zhí)政。有個邊將向宋太宗上奏章,認為遼朝政局變動,正好趁這個機會收復燕云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這個意見。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進、潘美率領(lǐng)三路大軍北伐,并且派楊業(yè)做潘美的副將。
三路大軍分路進攻,旗開得勝。潘美、楊業(yè)的一路人馬出了雁門關(guān),很快就收復了四個州。但是曹彬率領(lǐng)的主力因為孤軍深入,后來被遼軍殺得大敗。宋太宗趕快命令各路宋軍撤退。
潘美、楊業(yè)接到命令,就領(lǐng)兵掩護四個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時候,遼軍已經(jīng)占領(lǐng)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寰音huán),兵勢很猛。楊業(yè)建議派兵佯攻,吸引住遼軍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護軍民撤退。
監(jiān)軍王侁(音shēn)反對楊業(yè)的意見,說:“我們帶了幾萬精兵,還怕他們?我看我們只管沿著雁門大路,大張旗鼓地行軍,也好讓敵人見了害怕!
楊業(yè)說:“現(xiàn)在敵強我弱,這樣干一定要失敗。”
王侁帶著嘲笑的口吻說:“楊將軍不是號稱無敵嗎?現(xiàn)在在敵人面前畏縮不戰(zhàn),是不是另有打算?”
這一句話把楊業(yè)激怒了。他說:“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現(xiàn)在時機不利,怕讓兵士們白白喪命。你們一定要打,我可以打頭陣。”
主將潘美也支持王侁的主張。楊業(yè)無可奈何,只好帶領(lǐng)手下人馬出發(fā)了。臨走的時候,他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個仗肯定要失敗。我本來想看準時機,痛擊敵人,報答國家,F(xiàn)在大家責備我避敵,我不得不先死!
接著,他指著前面的陳家峪(今山西朔縣南,峪音yù)對潘美說:“希望你們在這個谷口兩側(cè),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敗之后,退到這里,你們帶兵接應,兩面夾擊,也許有轉(zhuǎn)敗為勝的希望。”
楊業(yè)出兵沒有多遠,果然遭到遼軍的伏擊。楊業(yè)雖然英勇,但是遼兵像潮水一樣涌上來。楊業(yè)拼殺了一陣,抵擋不住,只好一邊打一邊后退,把遼軍引向陳家峪。
到了陳家峪,正是太陽下山的時候。楊業(yè)退到谷口,只見兩邊靜悄悄,連宋軍的影兒都沒有。潘美帶領(lǐng)的主力到哪兒去了呢?原來楊業(yè)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經(jīng)把人馬帶到陳家峪。等了一天,聽不到楊業(yè)的消息,王侁認為一定是遼兵退了。他怕讓楊業(yè)搶了頭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離開了陳家峪;等到他們聽到楊業(yè)兵敗,又往另外一條小道逃跑了。
楊業(yè)見約定的地點沒人接應,氣得直跺腳,只好帶領(lǐng)部下轉(zhuǎn)身跟追上來的遼兵展開搏斗,兵士們個個奮勇抵抗。但是遼軍越來越多,到了后來,楊業(yè)身邊只有一百多個兵士他含著淚,高聲向兵士說:“你們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這里,趕快突圍出去,也好讓朝廷得知我們的情況!
兵士們聽了這些話,再看看楊業(yè)浴血奮戰(zhàn)的情景,感動得都流下熱淚,沒有一個愿意離開楊業(yè)。最后,兵士都戰(zhàn)死了,楊業(yè)的兒子楊延玉和部將王貴也犧牲了。楊業(yè)身上受了十幾處傷,渾身是血,還來回沖殺,殺傷了幾百名敵人。不料一支箭飛來,正射中他的戰(zhàn)馬,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來。遼兵乘機圍了上來,把他俘虜了。
楊業(yè)被俘以后,遼將勸他投降。他抬起頭嘆了口氣說:“我楊業(yè)本來想消滅敵人,報答國家。沒想到被*臣陷害,落得全軍覆沒。哪還有臉活在世上呢?”他在遼營里,絕食了三天三夜,就犧牲了。
楊業(yè)戰(zhàn)死的消息傳到東京,朝廷上下都為他哀痛嘆息。宋太宗喪失了一名勇將,自然也感到難過,把潘美降職處分,王侁革職查辦。
楊業(yè)死后,他的后代繼承他父親的事業(yè),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在保衛(wèi)宋朝邊境的戰(zhàn)爭中都立了功。他們一家的英勇事跡受到人們的傳誦和贊美,民間流傳的楊家將故事,就是根據(jù)他們的事跡發(fā)展起來的。
【篇5】中國經(jīng)典民間傳奇故事閱讀
從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這樣一來,宦官的權(quán)力就更大了,連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的手里,還有誰敢跟他們作對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兒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薦的舉人到京都應試。有一個舉人叫做劉蕡(音fén),在試卷里公開反對宦官掌權(quán),認為要國家安定,應該排斥宦官,把政權(quán)交給宰相,把兵權(quán)交給將帥。
這份考卷落在幾個考官手里,考官們傳來傳去地看,贊不絕口,覺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說理精辟,是篇難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決定錄取的時候,誰也不敢表示態(tài)度,因為錄取了劉蕡,得罪了宦官,他們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結(jié)果,跟劉蕡一起來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劉蕡卻落了選。劉蕡是大家公認的杰出人才,這次因為說了些正直話落選,大家都覺得委屈了他。中選的舉人說:“劉蕡落選,我們倒中了榜,太叫人慚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縱之下過日子,自己也很氣惱,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場病,急于找醫(yī)生。正好宦官頭子李守澄手下有個官員叫做鄭注,精通醫(yī)道。王守澄把他推薦給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藥,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來。唐文宗很高興,召見鄭注,發(fā)現(xiàn)鄭注口齒伶俐,像是個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為御史大人。
鄭注有個朋友李訓,原是個很不得志的小官員,聽到鄭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帶了一些禮物求見鄭注。鄭注正好想找個幫手,就請王守澄把李訓推薦給文宗。李訓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來,竟被提升為宰相。
李訓、鄭注兩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訴他們。他們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權(quán)。他們打聽到王守澄手下有個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請文宗封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帶領(lǐng)一部分禁衛(wèi)軍。
接著,李訓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權(quán)。王守澄失了兵權(quán),就容易擺布了。最后,唐文宗給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殺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來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訓經(jīng)過一番策劃,聯(lián)絡(luò)了禁衛(wèi)軍將軍韓約,決定動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時候,韓約上殿啟奏,說禁衛(wèi)軍大廳后院的一棵石榴樹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來,封建王朝是最講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認為是好兆頭。李訓當即帶領(lǐng)文武百官向文宗慶賀,還請?zhí)莆淖谟H自到后院觀賞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訓先去察看。李訓裝模作樣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轉(zhuǎn)回來說:“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請陛下派人復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帶領(lǐng)宦官去觀看。仇士良叫韓約陪著一起去。韓約走到門邊,神情緊張,臉色也發(fā)白了。仇士良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覺得奇怪,問韓約說:“韓將軍,您怎么啦?”
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的布幕。仇士良發(fā)現(xiàn)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驚,連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訓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衛(wèi)士趕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們已經(jīng)把文宗搶在手里,把他拉進軟轎,抬起就走。
李訓趕上去,拉住文宗的轎子不放,一個宦官搶前一步,朝李訓劈胸一拳,把他*在地。仇士良趁機扶著文宗的軟轎,進內(nèi)宮去了。
李訓預謀失敗,只好從小吏身上討了一件便衣,化裝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宮,大規(guī)模逮捕一些參加預謀的官員,把他們?nèi)細⒑Α@钣枛|奔西逃,走投無路,在路上被殺。鄭注正從鳳翔帶兵進京,得到消息,想退回鳳翔,也被監(jiān)軍的宦官殺死。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殺宦官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后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歷把這個事件稱為“甘露之變”。
從這個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嚴密監(jiān)視起來,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過。過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這就是唐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