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知識點
長方形:周長C=(a+b)dux2
面積S=ab(其中a,b為長和寬)
正方形:
周長zhiC=4a
面積S=a×a(其中a為邊長)
1、已知長方dao形的長和寬求長方形的周長,可直接用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2、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求正方形的周長,可直接用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3、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求長方形的寬:
寬=(周長-長×2)÷2
寬=周長÷2-長
長方形的性質(zhì):
。1)兩條對角線相等
(2)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
。3)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4)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5)四個角都是直角
(6)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
。7)具有不穩(wěn)定性(易變形)
。8)長方形對角線=√(a2+b2)
。9)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得到的四邊形是菱形。
【篇二】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教學反思
經(jīng)過近《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學習,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發(fā)生了運用上的混淆,學生對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很不理解,為什么一個簡單的推理對學生來說卻是這么難,引起了我的思考。第一層次是基本練習,理清概念。從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區(qū)分周長和面積。
第二層次是對比練習,感知規(guī)律。通過觀察、計算兩組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第三層次是深化練習,發(fā)展思維。這一層次的教學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主要讓學生借助直觀,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中設計了“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長的小棒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觀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這些活動提供了蘊涵本課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思維的現(xiàn)實客體,學生通過活動獲得了這方面的感性活動經(jīng)驗。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總結(jié)。這就是把蘊涵在活動中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思維揭示、抽取出來,提高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例如:面積一定時,周長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周長一定時,面積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感知周長和面積兩個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這是學生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滲透了變與不變的數(shù)學思想。
深切的體悟必定來自親身實踐,但親身實踐未必自然會有深切的體悟,針對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況,教師在這一層次教學中必須適時引導,而且必須導在數(shù)學思維上。例如:“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完長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細觀察表格,有什么發(fā)現(xiàn)?“仔細觀察周長都是16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已經(jīng)有所感悟、發(fā)現(xiàn),但無法用語言表達或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這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啟發(f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感悟到這個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guī)律:如“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懊娣e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大”。
學生經(jīng)歷了“動手操作——抽象思維”這一過程,頭腦中不僅有了“擺”這一過程,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維能力。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從學習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層次是拓展應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智力大挑戰(zhàn),要求幫助爺爺用籬笆圍菜地,怎樣圍使菜地的面積大?學生動手設計、比較分析或直接運用所學知識得出:圍成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積大。
【篇三】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練習題
1、長方形操場長60米,是寬的3倍,沿操場走三圈是多少米?2、一個長方形的的菜園,寬為16米,面積為320平方米,這個菜園的周長是多少米?
3、一個正方形池塘,小明繞它走一圈正好是800米,這個池塘的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公頃?
4、一輛自行車沿一個長方形綠地騎一圈要3分鐘,如果自行車的速度是250米/分,自行車沿這個長方形綠地騎3圈,騎了多少米?
5、一根鐵絲長80厘米,做成一個正方形的鐵絲框,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6、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64米,寬為8米,求這個長方形的長?
7、一個長方形的長是20厘米,寬是15厘米,如果長和寬各增加5厘米,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8、一塊長方形的土地,寬是8米,長比寬的2倍還多3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9、一根鐵絲可以圍成一個邊長為20厘米的正方形,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寬為18厘米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
10、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可以剪成多少張邊長為5厘米的正方形紙?
11、人行道長180米,寬3米,要在上面鋪石磚,如果每鋪9平方米需要6元,鋪完這條人行道一共需要多少錢?
12、一根鐵絲可以圍成一個長7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如果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13、小胖家有一個正方形的天井,周長是40米,其中一半用來種植花草,天井里種的花草的面積是多少?
14、小丁丁家的廚房地面是一個長為8米,寬為3米的長方形,如果鋪上邊長為5分米的正方形大理石地磚,共需要多少塊?
15、把2張長4cm,寬3cm的長方形拼成新的長方形,你能拼出幾種?先畫一畫,再分別求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16、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如果把它們的長連在一起,拼成一個新的長方形,周長比原來增加10厘米;如果把它們的寬連在一起,拼成一個新的長方形,周長比原來增加16厘米。求原來長方形的面積。
17、把兩個邊長是4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18、用16根1厘米長的小棒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9、有一塊長方形菜地,它較長的一條邊靠著墻,長20米,用籬笆將這個菜地圍起來要40米。這個菜地的面積是多少?
20、一個周長是24厘米的長方形,正好對折剪開成兩個正方形,這兩個正方形周長的和是32厘米,原來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