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春到梅花山》課件
設計理念:以讀為本,讀中識字。在自主語文實踐中學會閱讀,培養(yǎng)語感,感受閱讀的樂趣。
設計流程:
一、看圖,逐步揭題
1、教師板書“梅花”后問:“見過梅花嗎?能描述一下嗎?”
2、點擊課件顯示梅花圖,學生觀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書“山”。
3、同學們讀讀“梅花山”,你能想帶些什么?
4、學生展開想象,自由談話。
5、春天到了,滿山的梅花開放了,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你們想去看一看嗎?(師生共同板書課題)
二、認讀課文,把握內容
1、先聽老師讀課文(配樂)請大家邊聽邊想象,聽后說一說你看到些什么。
2、生練讀課文
。1)你想跟老師一樣美美地讀課文?嗎生自由練讀。(出示讀書要求)
。2)小朋友在讀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哪些字比較難讀,請你再讀一讀,然后請會讀的小朋友做小老師來帶領大家讀。
。3)點擊課件,顯示生字:
盛晶瑩透涌寒還退盡挨片發(fā)休息歡
。4)這些生字娃娃我們都認識了,在課文中,這些生字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組成了詞語,請大家讀讀課文,用筆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點擊課件顯示生字)看生字,說詞語。(生說出詞語時,師點擊生字,顯示詞語,學生讀)
(5)讀課文時,你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需要提醒大家的?(學生提示后,小組間練讀)
。6)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聽錄音輕聲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讀中體驗
。ㄒ唬┲笇ёx課文第一小節(jié)。
1、“無窮想象讀中來”,讓我們在有滋有味的朗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梅花山中盡情地看一看,聞一聞,談一談吧!
2、品讀課文想象情景。
3、小組交流后匯報學習情況。
。1)看到了什么?從學生談話中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再次展開想像加深感受,如: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云彩。
A.讀這句話時,同學們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美景?
B.學生交流后,相互演示情景,動態(tài)地感受梅花親密無間盡情盛開的情景。
C.多媒體播放梅花盛開的場面,學生面對美景朗讀句子體驗感情。
(2)聞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相機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
A.陣陣清香撲面而來,置身其中你會說些什么?學生交流感受。
B.聞著這醉人的花香,如果讓你閉眼想象,你的眼前回出現(xiàn)什么情景?學生閉眼后想象后交流。
C.教師相機出示句子“一朵一朵梅花晶瑩透亮”,點撥學生抓住“晶瑩透亮”展開想象:清早花瓣上沾著小露珠,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會是什么樣的?再聞聞陽光中梅花的`香味,是什么樣的感受?飄到你的心里了嗎?
D.在梅花叢中,看著美麗的梅花,聞著淡淡的清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ǘ┲笇ёx第二小節(jié)。
人們喜歡梅花,一有空就到梅花山去踏青、賞美。到了休息日,人就了,請你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說說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那么多人。你到了梅花叢中,除了看到滿眼的梅花,還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賞梅的人們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花海人潮的熱鬧場面)
。ㄈ┵p讀全文,積累內化。
。1)我們隨作者到梅花山游覽了一番,你想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告訴別人嗎?
(2)在舒緩的輕音樂中,學生聽讀欣賞。
(3)你認為文章哪兒寫得精彩?把你欣賞的內容背一背。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春到梅花山》課件
教學目標:
1.學會“寒”、“挨”等5個生字,選擇其中的兩個指導書寫。
2.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講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體會梅花山上梅花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叫《梅花》的古詩,咱們一起來背一背。
2.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那不畏嚴寒的梅花(板書:梅花),在南京有一座種滿了梅花的山(板書:山),這就是梅花山。每年,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梅花就開放了(板書:春到),那景色非常迷人,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
3.今天我就去梅花山看一看,一起學習第4課,誰愿意來讀一讀課題?(學生讀課題,教師相機指導)
二、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想不想到梅花山走一走,看一看呢?(師配樂朗讀課文)
2.這么美的課文,小朋友想不想讀?那就趕緊坐端正輕輕地打開語文書,翻到27頁,自己借助拼音輕聲地讀一讀課文,尤其注意課前預習時圈出的生字、新詞的讀音和一些長句子的朗讀。
(1)學生自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2)讀完課文,誰來說一說,(指圖)你覺得春天的梅花山怎么樣?
教師引導:(指圖)是呀,看梅花多美啊,所以去看梅花的人……(很多),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三、講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讓我們一起去梅花山欣賞那美麗的梅花吧!(板書:梅花)
1.請小朋友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數(shù)一數(shù)這一段總共有幾句話,把你喜歡的一句多讀幾遍,過會兒老師請你讀給大家聽。
(1)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饋:第一自然段總共有幾句話?
2.(出示:第一句話“早春,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誰喜歡第一句,老師請你來讀一讀。(指名讀)
(1)讀了第一句話,你知道梅花是在什么時候開放的?(早春)
(2)對呀!春天剛到,梅花就開放了,像現(xiàn)在這個時候,就是“早春”。(課件“早春”變紅色)
(3)采訪一學生:這位小朋友,春天都已經(jīng)到了,你為什么還穿著棉衣呀?
(4)是啊!春天雖然已經(jīng)到了,可我們還是覺得有些冷,這股寒流還沒有完全走掉呢,這就是“寒氣還沒有退盡”。(課件“寒氣還沒有退盡”變紅色)
(5)(出示:詞卡“寒氣”)
①誰能來讀讀這個詞?(指名讀、齊讀)
②(課件:“寒”會意字圖片)老師這兒有一幅圖,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③小朋友,老師用紅色寫出來的這部分特別難寫,誰能來寫一寫?
、茉鯓硬拍軐懞眠@個“寒”字呢?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在田字格里寫個“寒”!獛煼秾懼笇
、莠F(xiàn)在大家打開習字冊描一個“寒”,寫一個“寒”。
、蕖昂本褪抢涞囊馑,小朋友想一想,你還能給“寒”找哪些詞語朋友?
(6)梅花是在早春,寒氣還沒有退盡的時候開放的。誰能來讀好這句話?
滿山的梅花都開了,到處都是——梅花可真多啊!(板書:多)
3.(出示:第二句話“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引讀:“那盛開的梅花……”
(1)(出示:梅花“挨”圖片)小朋友,看,這枝頭的梅花多美啊!它們開得怎么樣?
①(拿詞卡“挨著”)是呀!這梅花開得可真多呀!一朵“挨著”一朵,(師走到一生旁)看,老師和你靠得多近呀!我“挨著”你,也就是你……
②(課件“你挨著我,我挨著你”變紅色)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嗎?還可以加上你們的動作呢!
(指名同桌表演讀;全班表演讀:這枝頭的梅花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緊緊挨在一起,大家非常開心!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片片彩云”:枝頭的梅花一朵挨著一朵,可多了。這是一棵樹上的梅花,那許許多多棵梅花樹在一起,又會是怎樣一幅情境呢?
、(出示:“片片彩云”組圖)咱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②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指圖)小朋友,你們看,這里一片全是紅的,像“紅云”,那里一片都是白色的,就像“白云”,有的時候是紅云和白云交織在一起,多美啊!就像“藍天下的……”
④(出示:詞卡“片片彩云”)(指名讀、指導書寫、齊讀)
⑤此時此刻,你來到梅花山上,你會對這些“像片片彩云”的梅花說些什么呢?(板書:美)
(3)指導朗讀句二:你能來讀好這句話嗎?
4.(出示:第三句話“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當我們走近這些梅花,又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1)指名讀:誰來讀讀這句話?
(2)這么晶瑩透亮的梅花,小朋友們想不想看一看?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課件:梅花特寫組圖)你瞧!多美的梅花啊!美在顏色,美在形狀,每一朵都是那么迷人。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透明的一般,這就是“晶瑩透亮”。
、谡l能來美美地讀讀這個詞?
(3)走近看,多美的梅花啊!湊上去用鼻子聞一聞,你聞到了什么?——是呀,這是淡淡的清香!(板書:香)指導朗讀。
5.小結。
(1)出示三句話,指導學生朗讀,并配樂。
(2)讀了這一段,你能把這個句子說完整嗎?(出示:“春天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
四、鞏固總結。
1.梅花山上的梅花不僅多,而且又美又香,人們會怎樣呢?
(板書:人們——)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2.鞏固生字詞:這節(jié)課,我們去美麗的梅花山游玩了一番,還認識了許多的生字新詞,你還記得嗎?(開火車讀詞、齊讀)
3.指導書寫“挨”:我們不僅要學會生字,還要來把它寫漂亮呢!
五、作業(yè)布置:
1.寫生字。
2.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
《春到梅花山》是一篇寫景文,第一段寫了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段寫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教學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借助課文中的插圖,緊扣詞句,指導孩子們邊想邊讀,比較容易入境入情,讀來生動而有感情。難的倒是后一句比喻句“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也許有人認為一年級不需要講得多么透徹,但是個人覺得對語言的理解,有必要從小從點滴開始感悟。
我是這樣講解的:你們從哪里看得出“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剛開始,他們不明白,只是重復讀這一句中心句。他們心里大概在想,課文中說喜愛啊!不過,也有能夠明白我意思的,小年齡的操丹感悟能力特別強,馬上就說了“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涌動著看花的人流!蔽易穯枺骸斑@句話哪里可以看出人們喜愛梅花?”操丹語塞了。這句要理解的確有點難度,我不為難她了,便開始帶著他們分析。我板書了“涌”,指名讀,并想想什么意思?孩子們大多都知道“涌”與水有關,我補充說道:“一般的水緩緩地流動,等到水特別多,特別急時就叫涌動。所以,從這個‘涌’字我們可以看出,人就像洪水一樣多,涌了過來,人多,也就證明了人們喜愛梅花!闭n文中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人多,孩子們一下找到了“人流”,我在黑板上畫了“水流”,說“水源源不斷地往前流,就形成了水流。那么,人不斷往前走,像水一樣,就叫——”孩子們馬上應聲到“人流”。課文寫的多好啊,看花的人像海洋里的水一樣多,怪不得課文要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梅花山怎么會成為海洋了呢?”我故意問道。很多孩子陷入了沉思,有幾個腦筋靈活的馬上喊出來了“梅花山上的人像海洋里的水一樣多!
“歡樂的海洋是什么意思?”我引導孩子們看插圖上,想象一下,欣賞梅花的人們一定會?——有說有笑,看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看到如此美麗動人的梅花,人們都笑開了花,梅花歡樂地盛開著,人們歡笑著,所以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是一句比喻句,要給一年級的孩子們講透本體、喻體,那太難了,但是,如果就這樣似懂非懂讀過,似乎也說不過去,為什么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講解一下的,哪怕只有幾個孩子聽得明白。
在我們蘇教版的語文課文中,很多文章寫得都很美,除了指導孩子們朗讀好以外,細細咀嚼一下,品一品詞意,讀懂句子,讀透文本,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