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麥克白讀后感精選
《麥克白》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熟知,我就不詳講了。
麥克白先是一位曾經(jīng)屢建奇勛的英雄,可后來卻變成了一個殘酷的暴君是因為三個女巫和妻子的慫恿讓他產(chǎn)生虛榮貪心的想法,讓他殺死表兄(國王),由于蠱惑,讓他從一個善良的,想干出一番雄偉事業(yè)的人成為一個陰險,野心勃勃,無惡不作的壞人,他的野心驅(qū)使他做出罪惡的事,必然是罪惡,迷信和死亡,實在是悲劇!
這讓我聯(lián)想到他被襲,襲擊者肖傳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麥克白,原本有自己的事業(yè)不好好做,偏偏被報復心將自己的良心腐蝕,也是悲哀。
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qū)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篇二】麥克白讀后感精選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輝煌,在16世紀并未獲得殊榮,直至19世紀英國掀起浪漫主義狂瀾時,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而在莎士比亞傳奇般的一生中,有幾個作品是廣為人知的,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麥克白》與《李爾王》都是典型的政治悲劇,前者是自己使得自己喪心病狂;后者是使整個王國崩潰與個人的輕浮之中。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麥克白》的。
《麥克白》中,有一句經(jīng)典的臺詞:“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們的耳目欺騙;*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偽的笑容!丙溈税椎囊环捵屛腋械胶茉尞,前天還是征戰(zhàn)沙場所向披靡的爵士,現(xiàn)在就成了*詐的反賊,這么大的轉(zhuǎn)變,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因素的。
凡事都有不可預測的一面,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現(xiàn)在了面前,麥克白始終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想法,在權力的驅(qū)使下一步步地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有一個不可預測的外因,即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魂和巫婆。后來叱咤風云的麥克白正是聽取了他們的預言。且不說麥克白對預言的反應,巫婆與幽靈究竟居心何在?她們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作者莎士比亞在這里并未直接點明。我個人認為,巫婆和幽靈可能并非懷揣著善意,因為,一個人在不清楚前途是明是暗的時候,往往會更勇敢地走下去,無知者無畏嘛,而真正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反倒會適得其反,或樂極生悲或心灰意冷,至于對他人的影響,就只能從聽取者的內(nèi)心的角度來決定了。這些巫婆即使能預知未來,即使能通曉命運,但也無法預知人心。
出現(xiàn)了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nèi)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并沒有出現(xiàn)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并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為考特爵士,然后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yè),最后安然得度晚年。
如此說來,我們的麥克白反倒成為了波濤洶涌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他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麥克白因為沒有主見而失去了生命。
說來說去,都離不開“想法”,麥克白因為自己的想法失去了理智,他的夫人因為對權力的渴求操縱著麥克白的粉墨登場,歷的慈禧太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戴了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為了自己的想法而犧牲他人。
【篇三】麥克白讀后感精選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筆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形象”,他的性格具有雙重性和復雜性,他的靈魂原本有善與美的一面,然而在野心和不斷吞噬下,他善良的本性漸漸泯滅,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斷滋長的念頭。他一面作惡,一面恐懼、悔恨,但是野心還是占了上風,最終“正不壓邪”,導致了麥克白悲劇的命運。
《麥克白》情節(jié)較為簡單,作者卻不惜濃墨重彩,在劇本中使用大量的獨白來刻畫麥克白的心理活動,從而把筆鋒從殘忍的謀殺轉(zhuǎn)到“誅心”上來,通過對麥克白日夜飽受良心的譴責,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直至精神失常這一過程的描寫,揭露了人性的丑惡和陰暗,發(fā)人深省。莎士比亞善于運用意象烘托劇情。這出悲劇的主導意象是血和黑暗。麥克白在暗殺國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說:“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夠洗凈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望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闭麄劇本充滿著主人公內(nèi)心的恐懼和痛苦,籠罩著黑暗。然而光明終歸要沖破黑暗,善終歸要戰(zhàn)勝惡。正義的力量浩浩蕩蕩,最終*了暴君的統(tǒng)治。這個故事雖然情節(jié)悲慘,但結局卻較作者其他悲劇更讓人看到正義和希望。
莎士比亞運用高超的描寫手法,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墮落為惡魔的過程。麥克白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劇。每一幕獨白即是他內(nèi)心的斗爭,是善與惡的斗爭,是良心與野心的斗爭,是理智與自己的斗爭。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面對誘惑,我們良心的天平也會左右搖擺,內(nèi)心相矛盾的兩個“自我”也會斗爭,我們應該堅持善良的本性,做一個從善的人。
【篇四】麥克白讀后感精選
自19世紀起,《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即被公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御人侵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說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說他將進爵為王,但他并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后代要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wèi),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謶趾筒乱墒果溈税仔睦镌絹碓接泄,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jīng)有一些失常,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裊首的下場。
《麥克白》(1605)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全劇彌漫著一種陰鷙可怕的氣氛。莎士比亞通過對曾經(jīng)屢建奇勛的英雄麥克白變成一個殘忍暴君的過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對良知的侵蝕作用。由于女巫的蠱惑和夫人的影響,不乏善良本性的麥克白想干一番大事業(yè)的雄心蛻變成野心,而野心實現(xiàn)又導致了一連串新的犯罪,結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里,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nèi)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后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悲劇的深度。
【篇五】麥克白讀后感精選
讀完這本《麥克白》,我的腦海里思緒萬千,不知道該用什么心情來表白。
麥克白,一個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敵人的頭示眾,因此獲得了獎賞,在回去的路上聽信了三個巫婆的話,刺殺了哥哥,自己當上了皇帝。但他有一個下屬,他當時也被其中一個巫婆說到,因為那巫婆說他兒子能當上皇帝,便以吃飯為幌子,殺死了他,但他兒子卻逃了。
兩個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過了追殺,并出了國,尋求了幫助,而麥克白又找到了那個巫師幫他語言。后來兩個王子和麥克白的屬下的兒子打敗了麥克白,并割下他的頭示眾。像麥克白這種人,殺了那么多的人,手上沾滿了那么多的鮮血,卻不知悔改,哪怕千刀萬剮也死不足惜。他沒有一點人情味,連自己的哥哥都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在現(xiàn)在的這種生活里,有些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真是可恥。
希望不會再有這種人危害社會了,讓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