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于青少年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
網(wǎng)絡支配了大部分孩子的課余生活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這一點誰都知道,但仔細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從前靜態(tài)了很多。
打游戲、看電視,屏幕時間支配了孩子的課余生活。那些一天12個小時在戶外奔跑、攀爬、游泳的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對一些孩子來說,即使是校園健身房和體育課都成了他們不感興趣的事。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而這樣的情況讓很多的父母為此煩憂,不知道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改善孩子這樣的現(xiàn)狀。如果強力制止,很可能會物極必反;不加以制止,孩子未來會變成什么樣,不得而知。這成為很多父母心中不解的難題。
所以,有組織的團隊運動才能讓孩子們好好運動一場。他們能花上一整天來奔跑、運動,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健康、更有食欲、心情更好,同時也能學得更好。
2.關于青少年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
對于孩子來說,媽媽就是整個世界。能夠保證你的孩子長期愛學習,是因為你這個媽媽做得好,有本事,能玩住孩子,能維護孩子的天性,沒有摧毀孩子的學習天性。你就是好媽媽。
實際上,按照這個規(guī)律走的話,每個家長肯定能夠把孩子這種天生的能力張揚出來,你的孩子幾乎是一直愛學習的,甚至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要想讓孩子愛學習、注意力集中、不多動,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得到了保持,他就不會出現(xiàn)大的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想讓孩子學習好,愛上學習。有的爸爸媽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不愿意學習,對孩子看電視或者玩的時候總是呵斥:“你又不學習了?你就是不愛學習,去,讀書去!”于是,孩子就坐在書桌旁假裝自己在學習,然后腦子漫無目的地在漫游,總是在欺騙爸爸媽媽自己在看書。但是等長大以后,他就撕破了嘴臉,就以一種厭學的壞孩子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父母面前。因此他的學習始終提不上去,
還有另一種父母,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是希望孩子學習好,愛學習。但是在他們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總是采用積極鼓勵的方式,“兒子,馬上要上初中了,上初中課程就多了,爸爸媽媽希望你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認真聽講,一定要做到上課聽懂,作業(yè)能夠順利做完!課前要預習!你只要做到了這三關,你初中的學習就不會落下來!”。
爸爸也對孩子說:“兒子,爸爸跟你說,如果初中的時候,特別是前半學期的功課落下來了,那中學的六年就是災難!”明明說:“為什么呢?”“因為你的公式記不住,你做后面的題用到這個公式的時候你就卡殼了,就好比從我們家往北京走,如果中間的路都毀了,那你怎么可能走到北京呢?只有條條路都暢通,我們才可以到達北京。”
孩子明白之后,就會牢記了爸爸媽媽對自己說的經(jīng)驗:提前預習,上課的時候盡量聽懂,聽不懂的時候會勇敢地舉手發(fā)言,提問。做作業(yè)稍有不會的,就想辦法去問老師,怎么可能學習不好呢?這樣的孩子學習的勁頭越來越大,他從學習中得到無限的成就感。他愛學習,喜歡學習,在通往學習成功的路途中,他解決了一個問題,面對下一個問題的時候總是充滿斗志,充滿激情!
3.培養(yǎng)青少年學習興趣的方法
1、父母的榜樣作用。
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對孩子的大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
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的作業(yè)情況,并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3、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
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可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fā)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優(yōu)點、特長和成功,趁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
5、鼓勵表揚。
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點滴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會因成績不好而失去學習興趣。
6、設法提高孩子成績。
提高孩子成績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的主要有效的方法。家長應該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績。
7.尊重孩子的興趣。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入學開始,就千方百計想孩子學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長把孩子的雙休日、節(jié)假日都安排得滿滿的。事實,孩子多學點東西是好的,家長這個出發(fā)點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學呢?
4.培養(yǎng)青少年鋼琴學習興趣的方法
第一,給孩子聽不同情緒、體裁的歌曲
列寧說過“不懂音樂就不懂生活”,音樂是人類的第二種語言,它對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的影響,對于處在生長發(fā)育期的少年兒童十分重要。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聽不同體裁、情緒的簡單歌曲,使他們感受到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是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人們的喜怒哀樂,對此,我們可以適當給予講解。如《娃哈哈》表現(xiàn)了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活潑、歡樂的景象!对t頭繩》中爹爹給喜兒扎上新扯的二尺紅頭繩后,喜兒高興得唱起來。而《北風吹》則表現(xiàn)的是舊社會窮人的苦難生活。
第二,“玩”音樂
家長不能急于讓孩子坐在鋼琴前,那樣極有可能使孩子以后對練琴的枯燥乏味感到厭煩,從而排斥并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合著音樂的節(jié)拍做游戲,而拉近他們同音樂的距離,比如《丟手絹》《小兔子乖乖》《找朋友》等,這對于啟發(fā)他們表達內心情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好學的簡單樂器當玩具,如口琴、小鋼片琴、小鋼琴等,引導他們用這些玩具吹出或奏出自己喜愛的旋律,這樣就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與音樂建立了感情,音樂是他們的好朋友。
第三,帶孩子去聽音樂會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教他認識舞臺上的各種樂器,并注意聽各種樂器發(fā)出的不同音響。尤其多聽鋼琴音樂會,逐漸讓他熟悉鋼琴的聲音、喜歡鋼琴,使他產(chǎn)生要彈琴的渴望。我們可以讓他慢慢了解鋼琴這個“大玩具”也可以歌唱,可以奏出這么美的旋律,也可以表達我們內心的各種情緒,這是演奏者與聽者進行交流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