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節(jié)有哪些傳說故事
1、元宵是楚昭王意欲復興國家的美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中經(jīng)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nèi)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鬃诱f:“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
楚昭王聽說后,不禁喜出望外。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意圖國家的復興。由于于這種美食形狀是圓形的,又因始于浮萍果,人們便將這種正月十五吃的美食稱為“浮園子”,又叫做“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美滿吉祥、和睦幸福,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后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形成了習俗。
2、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故事
這個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guān):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fā)現(xiàn)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jié),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shè)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的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jīng)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jié)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jié)。
2.元宵節(jié)的來歷
傳說在很久之前,兇禽猛獸是非常的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于是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氣,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chǎn)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的心地很善良,不忍心看到無辜的百姓們受難,于是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類。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
當時的人類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以后,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jié)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然后就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的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內(nèi)心非常的開心。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chǎn),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
3.元宵節(jié)各地的習俗活動
1、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jié)日不是春節(jié),而是元宵節(jié)。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jié)日的一大原因。傳統(tǒng)的老北京元宵節(jié)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
2、河北省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jié)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shù)奇葩。贊皇縣元宵節(jié)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xiàn)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jié),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镲等。永平府元宵節(jié),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jié)以卜休咎,稱“結(jié)羊腸”。
3、安徽省
古城鳳陽縣,蕩秋千、挑燈籠、撂火把等民間習俗,成了元宵佳節(jié)的三大習俗。鳳陽民間有“元宵節(jié)蕩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說法。每逢元宵佳節(jié),最讓孩子們動心的還是“挑燈籠”。各種花燈早在幾天前就紛紛“搶早”上市,造型各異的花燈將府城鎮(zhèn)夜晚裝點一新。撂火把是一種青少年集體活動。在鳳陽農(nóng)村,留心的孩子都會早早有意識地收集、準備著一些廢舊掃帚、刷把,以備元宵節(jié)撂火把。
4、山西省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jié)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宵節(jié)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jié)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jié)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游 行。從十四到十六,連續(xù)三天各縣區(qū)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里來。
5、山東省
開展游藝活動是元宵節(jié)的重要內(nèi)容。雜耍的形式各種各樣,獅子舞、龍燈舞、高蹺、旱船、花棍、秧歌、趕毛驢……應有盡有,內(nèi)容以戲曲為主。曲阜城周圍村村玩龍燈,每個村的龍燈都要到孔府中表演?赘}垷舻牡胤皆诙T里大堂前,平時不得入內(nèi)的孔府,這時也準許外人入內(nèi)看耍龍燈。耍龍燈時,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在一旁燃放焰火。
4.元宵節(jié)湯圓的其他吃法
一、油炸湯圓
熱油下鍋,燒火要均勻,元宵下鍋后輕輕翻動幾遍,直至元宵全部虛脹,即可撈出撒上糖食用。如果是生“湯圓”,可將“湯圓”先粘上雞蛋清,再放進鍋里炸。這樣炸出來的“湯圓”有雞蛋香味。炸時要不斷翻動,以免炸得不透不勻。
二、拔絲湯圓
先用食油抹光鍋底,再放白糖和適量水用文火化成稠糊狀,當冒大泡呈黃色后,將炸好的元宵入鍋,與糖糊攪拌拔絲,迅速出鍋,趁熱食用。
三、穿衣湯圓
芝麻炒熟研末,放入稠糖糊中。把炸好的元宵放入糖糊中滾沾均勻后上盤,要逐個擺開。
四、酒醉湯圓
將特制的小元宵煮熟后盛入碗中,再將煮沸后的甜酒澆入,打入雞蛋花更佳。席開上桌,甜酸軟滑,酒香醉人。
五、酒鍋湯圓
待鍋內(nèi)清水燒開后,將湯圓下鍋,湯圓浮起時,加入白糖,連湯一起倒入已備好燒酒的酒鍋內(nèi),將酒鍋端于桌上,再將鍋內(nèi)酒點燃。
5.元宵節(jié)作文
今天是元宵節(jié),聽說晚上會有扭秧歌表演,我們便早早地來到了小廣場上,雖然時間很早,但已經(jīng)聚集了非常多的人。各色各樣的燈也陸續(xù)亮了起來,我一下子被鯉魚燈吸引住了,它張著大大的嘴,翹著五顏六色的尾巴,還有一身金光閃閃的魚鱗,就像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還有金燦燦的葫蘆燈,有兩米多高,上面貼著“!弊;最漂亮的就是用一串串小彩燈連成的走廊了,五光十色,耀眼奪目,把漆黑的夜晚,點綴的仿佛白晝,人們都忙著拍照留念。
一陣鑼鼓聲傳來,人們紛紛從小廣場聚集到馬路兩旁的人行道上,翹首望去,森經(jīng)局秧歌隊緩緩走來,他們身上穿著紅色的衣服,頭上戴著美麗的花兒,腰上系著綠色的綢帶,步伐一致,在有節(jié)奏的鼓樂聲中變換著隊形。在隊伍的后面,是唐僧師徒四人,“孫悟空”揮舞著金光閃閃的金箍棒,沖著人群擠眉弄眼;豬八戒”挺著大肚子,扛著九齒釘耙,扭著肥胖的身子,搖搖擺擺地走著;緊跟在后面的是“熊大”、“熊二”和“光頭強”,“熊二”不時地拍著光頭強的腦袋,惹來觀眾們的一陣歡笑;最精彩的,就是十八道溝高蹺隊了,她們身穿艷麗的服裝,腳踩六七十厘米的高蹺,和著鼓點走得又平又穩(wěn)。觀眾看了,個個拍手叫好。
街道上燈火通明,天空中煙花綻放,人們歡歌笑語,今年的元宵節(jié)可真熱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