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一、通假字
、偻膺B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
、谛⒐葲](沒,通"歿",死亡)
、酆蠌木喗/約從離衡/于是從散約。◤,通"縱",指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
、菪懦季潢惱l何(通"呵",喝問)
、蘧笃疒淠爸校ň,通"崛",崛起)
、呲A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喟儆杏嗄暌樱ㄓ校"又")
、岱强褂诰艊畮熞玻ǹ,通"亢",高)
、馔袼暮#ㄕ瘢"震",震動)
二、古今異義
、儆谑乔厝斯笆侄∥骱又猓ㄓ谑,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凵綎|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
三、一詞多義
1.固
、贀藕蹋U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诰脊淌匾愿Q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廴缓筵`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點,屏障,名詞)
2.因
、僖蜻z策(沿襲,動詞)
②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③因河為池(憑借,依據,介詞)
3.亡
、偾責o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谧吠鲋鸨保ㄌ油,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隊)
、弁潭芏鲋T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賲瞧稹w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動詞)
、谇赜杏嗔Χ破浔祝╔X,動詞)
、勐亩屏希ńy(tǒng)治、控制,動詞)
5.兵
、佟w奢之倫制其兵/行*用兵之道(*隊,名詞)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①蒙故業(yè),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馬鞭子,名詞)
7.致
、僖灾绿煜轮浚ㄕ幸、招納,動詞)
、谥氯f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俨粣壅淦髦貙毞署堉兀ǖ,結構助詞)
、凇w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凵叹糁ㄋ,指秦孝公,代詞)
、芫壑剃枺ù"天下之兵",代詞)
9.及
、俜羌跋驎r之士(比得上,動詞)
、诩爸燎厥蓟剩ǖ剑鹊,介詞)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谧吠鲋鸨保〝”钡*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賰攘⒎ǘ龋ㄖ贫,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12.遺
、僖蜻z策(遺留下來,動詞)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動詞)
13.愛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
、趯捄穸鴲廴耍◥圩o,尊重,動詞。)
2.人教版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1.美輪美奐:用于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品。
2.相敬如賓(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于夫妻之間,不能用于朋友、同學、同事之間。
3.青梅竹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間。
4.休戚相關:只能用于人物之間,不能用于事物之間。
5.置若罔聞:不可用于視覺方面。
6.篳路藍縷:只能用來形容創(chuàng)業(yè)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7.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他東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級對下級。
10.絡繹不絕:用于人、馬、車、船。
11.揮灑自如:用于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于舉止風度。
12.豁然開朗: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滅:與痕跡、印象、功績、事業(yè)、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14.人老珠黃:只用于形容婦女。
15.巧奪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漸進:只用于學習、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緒,不能用于環(huán)境。
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9.神機妙算:形容預料準確,善于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20.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1.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2.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詩歌或文章優(yōu)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24.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25.別出心裁:形容構思、設計等獨創(chuàng)一格。
3.人教版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使工以藥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
3、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請辭決矣(決,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懾)
8、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
9、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10、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將軍豈有意乎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以
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6、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系或另提一事。
7、終已不顧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8、左右乃曰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wèi)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10、秦王購之金千斤古義:古代指金屬總稱,用于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后來指銀,文中指銅。今義:特指黃金。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1、進兵北略地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2、函封之名詞作動詞,用盒子裝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詞作動詞,上前
4、其人居遠形容詞作名詞,遠方
5、使使以聞大王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6、太子遲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遲
7、發(fā)盡上指冠名詞作狀語,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怪
9、箕踞以罵曰名詞作狀語,像箕一樣
四、文言特殊句式:
、倥袛嗑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谑÷跃
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欲與(之)俱(往)
、郾粍泳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艿寡b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將奈何(表疑問,怎么……。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
荊軻有所待(意為:有……的人、東西!八焙蟪8鷦釉~組成“所”字結構,作“有”的賓語。)
將軍豈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荊卿豈無意哉(表反問,難道……嗎。)
仆所以留者(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4.人教版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一、通假字
1、無能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說,與鄭人盟(悅)
4、失其所與,不知(智)
5、何厭之有(饜)
6、若不闕秦(缺)
二、古今異義(古/今)
1、貳于楚也(從屬二主、有二心/數(shù)詞二的大寫)
2、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兒子)
5、越國以鄙遠(邊遠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煩執(zhí)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離開、距離/到達)
8、微夫人之力(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駐扎)
2、越國以鄙遠(意動,以……為邊邑)
3、與鄭人盟(訂了盟約;建立同盟)
4、唯君圖之(計劃,考慮)
5、既東封鄭(使…成為疆界)
6、闕秦以利晉(使…得利)
(二)名詞作狀語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
2、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3、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到黃昏)
(三)動詞作名詞
1、君亦無所害(害處)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
(四)形容詞作名詞
1、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
(五)形容詞作動詞
1、因人之利而敝之(損害)
2、肆其西封(擴張、延伸)
(六)一般動詞的使動
1、燭之武退秦師(使….退卻)
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虧損)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燭之武)許之(主語)
2、(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
3、(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
4、夜縋(燭之武)而出(賓語)
5、敢以(之)煩執(zhí)事(賓語)
6、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
(二)倒裝句
1、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介賓短語后置或狀語后置)
2、且貳于楚也(于楚從屬──同上)
3、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同上)
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厭之有(有何厭──賓語前置)
(三)判斷句
1、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
2、以亂易整,不武。(否定判斷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要…,何必…)
2、夫晉,何厭之有?(….怎么….)
5.人教版高三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1、字音:
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悵(chàng)凄婉(wǎn)頹圮(pǐ)青荇(xǐng)浮藻(zǎo)長篙(gāo)漫溯(sù)斑斕(lán)笙(shēng)簫
2、詞義: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來走去,猶疑不決。
頹圮:坍塌,毀壞。
3、近義詞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層的難以溶解的物質,比喻凝聚,積累。
積淀:指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習俗、文化。
彷徨:猶疑不決的走來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
4、文學常識: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xiàn)代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fā)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