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 #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重點總結(jié)#】學習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邊是付出,一邊是收獲,少付出少收獲,多付出多收獲,不勞必定無獲!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勤奮至關(guān)重要!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奮出天才,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它永遠激勵我們不斷追求、不斷探索。有書好好讀,有書趕快讀,讀書的時間不多。只要我們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為您整理的《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重點總結(jié)》,僅供大家參考。
1.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重點總結(jié)
圖形的初步認識
一、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1、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等都是立體圖形。此外棱柱、棱錐也是常見的立體圖形。
2、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都是平面圖形。
3、許多立體圖形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適當?shù)丶糸_,就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
二、點和線
1、經(jīng)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點C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MB,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類似的還有線段的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等。
4、把線段向一方無限延伸所形成的圖形叫做射線。
三、角
1、角是由兩條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的圖形。
2、繞著端點旋轉(zhuǎn)到角的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繞著端點旋轉(zhuǎn)到終邊和始邊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單位。
把一個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記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記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記作1″。
四、角的比較
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fā),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類似的,還有叫的三等分線。
五、余角和補角
1、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余角。
2、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3、等角的補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線
1、定義: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2、注意:
、糯咕是一條直線。
、凭哂写怪标P(guān)系的兩條直線所成的4個角都是90。
、谴怪笔窍嘟坏奶厥馇闆r。
、却怪钡挠浄ǎ篴⊥b,AB⊥CD。
3、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有無數(shù)條。
4、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5、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6、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7、有一個公共的頂點,有一條公共的邊,另外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4對鄰補角。
8、有公共的頂點,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有2對對頂角。對頂角相等。
七、平行線
1、在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
2、平行公理: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3、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4、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nèi)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nèi)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平行線的性質(zhì)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nèi)錯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nèi)角互補。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2.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重點總結(jié)
函數(shù)
1、各個待定系數(shù)表示的的意義。
2、熟練掌握各種函數(shù)解析式的求法,有幾個的待定系數(shù)就要幾個點值。
3、利用圖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組)的解,利用圖像性質(zhì)確定增減性。
4、兩個變量利用函數(shù)模型解實際問題,注意區(qū)別方程、函數(shù)、不等式模型解決不等領(lǐng)域的問題。
5、利用函數(shù)圖象進行分類(平行四邊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分類的求解方法。
6、與坐標軸交點坐標一定要會求。面積值的求解方法,距離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離之差值的求解方法。
7、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方法的運用,還應(yīng)注意結(jié)合圖像性質(zhì)解題。函數(shù)圖象與圖形結(jié)合學會從復(fù)雜圖形分解為簡單圖形的方法,圖形為圖像提供數(shù)據(jù)或者圖像為圖形提供數(shù)據(jù)。
8、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有:二次根式的被開方數(shù)是非負數(shù),分式的分母不為0,0指數(shù)底數(shù)不為0,其它都是全體實數(shù)。
3.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重點總結(jié)
【知識點】:
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和射線。
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沒有端點。讀作:直線AB或直線BA。
線段:不能向兩端無限延伸;有兩個端點。讀作:線段AB或線段BA。
射線: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有一個端點。讀作:射線AB(只有一種讀法,從端點讀起。)
補充:
畫直線。
過一點可畫無數(shù)條直線;過兩個能畫一條直線;過三點,如果三點在一條線上,經(jīng)過三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如果這三點不在一條線上,那么經(jīng)過三點不能畫出直線。
明確兩點之間的'距離,線段比曲線、折線要短。
直線、射線可以無限延長。因為直線沒有端點,射線只有一個端點,所以不可以測量,沒有具體的長度。如:直線長4厘米。是錯誤的。只有線段才能有具體的長度。
4.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重點總結(jié)
一、幾何圖形
幾何學:數(shù)學中以空間形式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叫做幾何學。
從實物中抽象出的各種圖形統(tǒng)稱為幾何圖形。幾何圖形可分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各個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的幾何圖形叫做立體圖形,各個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的幾何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1、幾何圖形的投影問題
每一種幾何體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它,可以得到不同的簡單平面幾何圖形。實際上投影所得到的簡單平面幾何圖形是被投影幾何體可遮擋視線的部分在平面內(nèi)所留下的影子。
2、立體圖形的展開問題
將立體圖形的表面適當剪開。
一、點、線、面、體
1、點、線、面、體的概念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由平面和曲成圍成一個幾何體。
2、點、線、面和體之間的關(guān)系
(1)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2)體是由面組成、面與面相交成線、線與線相交成點;
二、線段、射線、直線
1、線段、射線、直線的定義
(1)線段:線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條有兩個端點的崩直了的線。線段可以量出長度。(2)射線:將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線,射線有一個端點。射線無法量出長度。(3)直線:將線段向兩個方向無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線,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無法量出長度。概念剖析:①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
、凇熬段可以量出長度”,即線段有明確的長度,“射線和直線都無法量出其長度”,即射線和直線既沒有明確的長度,
也沒有射線與射線、直線與直線、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長短比較之說;
③線段只有長短之分,而沒有大小之別,射線和直線既沒有長短之分,也沒有大小之別;
2、線段、射線、直線的表示方法
(1)線段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一是用兩個端點來表示,二是用一個小寫的英文字母來表示。
(2)射線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種:用端點和射線上的另一個點來表示,端點要寫在前面。
(3)直線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一是用直線上的兩個點來表示,二是用一個小寫的英文字母來表示。
概念剖析:①將線段的兩個端點位置顛倒,得到的新線段與原來的線段是同一線段,即線段AB與線段BA是同一線段;
、趯⒈硎旧渚的兩個點位置顛倒,得到的新射線與原來的射線不是同一射線,即射線AB與射線BA不是同一射線,因為它們的端點和方向不同;
、蹖⒈硎局本的兩個點位置顛倒,得到的新直線與原來的直線是同一直線,即直線AB與直線BA是同一直線;④識別圖中線段的條數(shù)要把握一點:只要有一個端點不相同,就是不同的線段;⑤識別圖中射線的條數(shù)要把握兩點:端點和方向缺一不可;
5.初一數(shù)學上冊期中考試重點總結(jié)
整式的加減
一、代數(shù)式
1、用運算符號把數(shù)或表示數(shù)的字母連結(jié)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數(shù)式。單獨的一個數(shù)或字母也是代數(shù)式。
2、用數(shù)值代替代數(shù)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數(shù)式里的運算關(guān)系計算得出的結(jié)果,叫做代數(shù)式的值。
二、整式
1、單項式:
(1)由數(shù)和字母的乘積組成的代數(shù)式叫做單項式。
(2)單項式中的數(shù)字因數(shù)叫做這個單項式的系數(shù)。
(3)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shù)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shù)。
2、多項式
(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2)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
(3)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shù)項。
3、升冪排列與降冪排列
(1)把多項式按x的指數(shù)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叫做降冪排列。
(2)把多項式按x的指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叫做升冪排列。
三、整式的加減
1、整式加減的理論根據(jù)是:去括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法則,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號法則:如果括號前是“十”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不變符號;如果括號前是“一”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一”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2、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
(1)合并同類項的概念: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2)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所得結(jié)果作為系數(shù),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
(3)合并同類項步驟:
a.準確的找出同類項。
b.逆用分配律,把同類項的系數(shù)加在一起(用小括號),字母和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
c.寫出合并后的結(jié)果。
(4)在掌握合并同類項時注意:
a.如果兩個同類項的系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合并同類項后,結(jié)果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項。
c.只要不再有同類項,就是結(jié)果(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
說明:合并同類項的關(guān)鍵是正確判斷同類項。
3、幾個整式相加減的一般步驟:
(1)列出代數(shù)式:用括號把每個整式括起來,再用加減號連接。
(2)按去括號法則去括號。
(3)合并同類項。
4、代數(shù)式求值的一般步驟:
(1)代數(shù)式化簡
(2)代入計算
(3)對于某些特殊的代數(shù)式,可采用“整體代入”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