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反思
本文語言生動,將生活中極為普通的事物,描寫得充滿詩意和畫面感。整節(jié)課我做了以下思考和嘗試:1.注重語言的積累。
本文中要求識記的生字多以詞語的形式出現(xiàn),但較為分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將識字寫字教學穿插在課文學習中,并將易錯字詞比較分析,使學生加深記憶。本課朗讀的重點,在于讀好關(guān)鍵詞句。在課程開始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奇妙”;隨后,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讓學生明白世界的奇妙之處正在于“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在指導朗讀描寫天空的語句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朗讀,找出朗讀重點,為后面學習大地部分的內(nèi)容提供范例。學生在讀寫的學習體驗中,實現(xiàn)了語言的積累。
2.體現(xiàn)朗讀的層次感,由扶到放。
文章的自然段較多,但是每個自然段都很簡短,而且結(jié)構(gòu)清晰明朗,描寫天空和大地的層次類似。因此在指導朗讀時,重點指導天空這一部分,為學生提供遷移運用的范本;同時教給學生提取信息的方法,讓學生注意提煉關(guān)鍵詞句。在每朗讀時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朗讀重點。由指導朗讀,到抓關(guān)鍵詞句朗讀,再到小組比賽朗讀,每次朗讀目標明確、指示清晰,體現(xiàn)了朗讀的層次。
3.在感悟課文中,學會表達。
結(jié)合生活體驗,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而言,難點在于說出所選事物“有生命”的表現(xiàn)。在這里,我設(shè)置填空的方式幫助學生找到具體事物,并讓學生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奇妙之處。在課后“小練筆”中,分層幫助學生理解例句,先找出事物,再總結(jié)作者表達方式的技巧,幫助學生掌握表達的方法。
2.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反思
這是本課是英國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寫景的文章,文章通過具體描寫天空的繽紛色彩,奇妙形狀和大地上豐富的財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文章篇幅不長,但文質(zhì)兼美,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完整,描寫的細致生動,語言生動有趣,充滿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摯深厚,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美妙世界的熱愛。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熱愛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搜集自然界的圖片,欣賞圖片,然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段落、詞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依據(jù)作者描述的云彩形狀展開相像,學生說的很多,而且相像豐富,有的說像兇惡的老虎,有的說像一對深情相擁的母子。在這樣的想象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對作者的寫作方法掌握的較好,并從中感受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課教學時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去體會、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進行了拓展練習,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的奇妙事物,努力創(chuàng)設(shè)愉悅輕松的學校氛圍,讓學生升華對課文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去了解這個奇妙的世界,除了親自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更方便的途徑是閱讀別人寫下的書籍去獲得經(jīng)驗知識。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采用觀看大自然的畫面將學生帶入意境,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再采用學生自讀添空,教師引讀的方法練習朗讀的同時指導背誦積累詞匯,進行語言積累。采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配樂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三、不足之處
上這節(jié)課時,由于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學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沒有真正讀出作者所寫的美,沒有真正理解文章內(nèi)容。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也使學生的想象空間不足:朗讀時體驗感情不足:所顯示的美圖與學生朗讀配合不上。學生探索自然、尋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讀、說、聽的能力。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激發(fā)興趣,指導預習:
(1)讓學生提前對自然界進行觀察,并且和家長進行交流觀察體會。
。2)提前指導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查閱工具書,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搜集一些世界奇妙的圖片和相關(guān)文字。
2、談話導入,展示成果。首先和同學平等對話,對學生的預習情況表示信任和期待,請他們談?wù)剬Υ笞匀坏挠^察和發(fā)現(xiàn),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也可以結(jié)合展示資料加以說明。
3、指導朗讀、初步感知和學生探討以怎樣的形式讀課文,引導學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有不同的語氣,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須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放而有度,有層次的讀,讀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合作探究、了解寫法。學生經(jīng)認真聽——自讀——自悟——討論,完全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作者從兩個方面天空和大地分別展示了哪些財富,是怎樣抓住事物或景色特點來把事物寫生動、寫具體的。通過給課文中的“……”補白練習,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體會,學會和別人分享快樂。
5、練習鞏固課外延伸。關(guān)于作業(yè)設(shè)計,立足以讀到寫,以寫到用,首先組織學生采取多種形式讀,默讀到背誦后到積累下來,引導學生繼續(xù)探尋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
3.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選自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奇妙的世界”,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課文通過描繪天地中的各種事物,展現(xiàn)了世界之奇、之美,表達了作者對這奇妙世界的喜愛。
教學重點:能說出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天空、大地的奇妙的。
教學難點: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含義。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課前,我先讓學生搜集自然界的圖片,欣賞圖片,然后讓學生充分地讀,初步感悟。
2.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去體會、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自己發(fā)現(xiàn)的奇妙事物,讓學生升華對課文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了解這個奇妙的世界。
二、成功之處
本課教學,我大的成功之處是讓學生充分朗讀,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展開想象,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回憶看到的云彩形狀,展開想象,學生想象很豐富,有的想到童話故事,有人想到后羿射日………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展開,從而為后面突破本課難點對“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理解做鋪墊。
三、不足之處
本課教學,學生較為緊張,課堂氛圍不夠活躍,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部分學生沒有真正讀出作者所寫的美,沒有真正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生探索自然、尋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
四、改進措施
學生上公開課、錄課時緊張是很正常的反應(yīng),作為老師,我們應(yīng)該做的就是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因為這是課堂氛圍活躍的前提,更是學生思維迸發(fā)的前提。消除學生課堂緊張的方法有很多,如:課前良好的溝通、課上老師語言的引導、評價語的鼓勵……下次錄課時,我要從這些方面入手,讓學生消除緊張心理,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讓課堂富有實效。
4.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反思
《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反思本文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彼得·西摩。本課則是一篇短小精美、條理清晰、語言生動的散文,通過具體描寫天空中的繽紛色彩、奇妙形狀和大地上豐富的財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美妙世界的熱愛。全文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先總寫這個世界很奇妙,再具體從“天空”和“大地”兩個方面進行描寫,每個方面分別都有一個總起句,并且結(jié)構(gòu)相似。后又總寫我們這個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們?nèi)プ屑毺剿。文章首尾呼?yīng),使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表達得更加強烈。
本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文中描寫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長見的事物,學生十分熟悉,但平時卻不一定留心觀察這些事物的特點,因而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作者向我們描述天空中的繽紛色彩,奇妙形狀和大地上豐富財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詞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依據(jù)作者描述云彩形狀展開想象,描述還有那些形狀,學生說的很多,而且氣氛很活躍,學生想象也很豐富,有的說像駿馬在草原上奔馳,有的說象羊在低頭吃草………在這樣的氣氛氛圍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對作者的寫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較好,并從中感受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成功之處:
本課教學,首先展示圖片,引導解題。再在自學的基礎(chǔ)上,解決生字新詞。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文本的奇妙。隨后梳理文章脈絡(luò),掌握文章行文順序,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這樣學生對文本有個清晰的感知和概括。所以這些都是為了掃清文章的閱讀障礙,打好字詞基礎(chǔ)。設(shè)計扎實有效,充分放手給學生自主解決字詞,訓練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各個學習活動的推進,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些設(shè)計都完全針對學生的疑問之處,毫無疑問,這是本堂課成功的地方。
不足之處:
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完成教學任務(wù),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想象體會,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因為課程時間有限,學生還未能充分朗讀出世界的奇妙。在學生入情入境配樂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這方面的教學還是有待提高的。
5.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反思
學習《我們奇妙的世界》一課,讓我認識到: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是很重要的。帶著我對文本的理解,走進課堂,和學生一起感受世界的奇妙,也是很奇妙的……課堂上先圍繞“這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個關(guān)鍵句,從填空和大地兩個方面寫出了世界的神奇。
無論是“天空”一段,還是“大地”一段,都是以時間為線索來寫的。教學時,我教學生用圈畫的方法,找到“天空”和“大地”兩部分內(nèi)容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短語,厘清作者的表達順序。接著引導學生了解每個時間段里寫了哪些事物,每一個事物的特點是什么。
在“天空”部分的教學,考慮到學生可能無法一下子感受到文中“太陽、云彩、雨點等生活中常見事物有什么奇妙之處。我先引導學生理解這些事物都是和“天空”相關(guān)的,都是作者從“我們看見”這個角度寫的。作者看到同一個事物在一天里有什么變化呢?比如,“太陽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過對比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正是太陽、云彩、雨點這些魔術(shù)師不斷地變著戲法,才讓“天空”這個無邊無際的舞臺充滿了奇妙,課文就是通過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變化來寫天空的。
在“大地”部分的教學,我引導學生在找到所寫的事物后,從“我們能看到”這些事物分別有什么特點入手,概括出植物在生長,水果顏色各異,冬天水會結(jié)冰等,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些平常所見,為什么能稱其為“奇妙”。聯(lián)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還是妙在變化一四季的輪回。課文擇取了眾多的事物,通過春、夏、秋、冬4個季節(jié)來寫大地,展現(xiàn)了大地的奇妙與生命力。
本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學生,在學習了文章之后更加覺得世界是奇妙的。
在學生體會了天空和大地“有生命”后,根據(jù)課后練習第二題的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對學生而言,此處的難點不是缺少具體的事物,而是怎么說出所選事物“有生命”的表現(xiàn)。于是我啟發(fā)學生借鑒課文進行表達,如流動的小溪、鳴叫的蟬、不斷跳動的秒針、被壓在路面上的鋪路石、被風吹動的風車……
在課后“小練筆”要求學生從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發(fā)現(xiàn),再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