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 #初中描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括了諸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醫(yī)藥學、書法繪畫、民間藝術等眾多方面。通過寫作,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冻踔忻鑼懼袊鴤鹘y(tǒng)文化的作文》是®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分享。
1.初中描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一
中華,是一條金光閃閃的巨龍,她孕育了所有的炎黃子孫,而經(jīng)歷過千百年時間的洗禮后,又傳承給炎黃子孫許多精神上的文化!
愛國詩人陸游說“位卑未敢望憂國”。是啊,從古至今,有許多人,他們熱愛祖國,為祖國而奮斗。岳飛是一名抗金英雄,正是由他帶領的岳家軍,使金軍發(fā)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而詩人文天祥面對元軍寧死不屈,以身殉國,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他的偉大精神將永垂不朽!
孝悌友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更是一件首要的事。例如東漢時期的孝子黃香,他幫助父親料理家事,還在寒冷的夜晚用體溫溫暖父親冰冷的床。而黃香的孝行讓我在感動之余多了幾分敬佩。
當然,孝悌友愛很重要,尊師重教卻也不可缺少,老師教給我們知識,也幫我們養(yǎng)成使我們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偉大的領袖_是個極富感情的人,他很敬重他的老師徐特立,不僅請徐老吃飯,還送給徐老在當時很珍貴的呢子大衣和暖水瓶,正是_對徐老無微不至地關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講誠信,上學后,老師也要求我們誠實守信,不欺騙他人。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甚至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由此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
“中國信義媽媽”李雪英,她打工7年為兒子還債75萬!有人說她傻,兒子欠的債務,母親沒必要承擔。她卻堅定地說:“怎么可以欠人家的債呢?咱一定要還!“李雪英四處找工作,一干就是7年,她最終還清了欠款。她的事跡一經(jīng)傳出,便感動和影響了無數(shù)人!
“外甥有理打得舅”講得是包公的故事,他便是明禮守法的典范,他斷案時務求公正,不畏強權,不徇私情,包拯的從舅仗勢霸占田產,不僅被包拯沒收了田產,還被包拯打了一頓。所以,我們要積極學習他剛正不阿,執(zhí)法嚴明的精神!
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勤學勵志,歷史學家司馬光少時好學,他做了一個“警枕”,只要晚上讀書枕在“警枕”上一睡著,他就會馬上驚醒。還有西漢時的匡衡,鑿壁借光只為了讀書,那么微弱的燈光卻使匡衡讀得津津有味,我們現(xiàn)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難道不應該好好學習嗎?
我們應該讓這些沉淀在時空中的傳統(tǒng)文化重新復蘇,散發(fā)耀眼的光芒!讓我們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吧!
2.初中描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二
每一次指尖輕觸琴弦的觸動,每一次琴弓擦弦而過的輕顫,都帶動著人的心弦,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優(yōu)美而凄婉的故事,二胡,中華傳統(tǒng)文化,民族之樂!我與它緊密接觸,用心傳承!
就在我還在牙牙學語時,母親便為我?guī)砹硕@位朋友,我便開始練習二胡,可是漸漸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開始對它厭惡,避之不及,因為媽媽總催我練習,二胡也沒有好聽的聲音,拉起來手還很疼……
窗外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天陰沉沉的,壓得人仿佛喘不過氣來,我無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嘆了一口氣,心中十分煩躁,心想:什么《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么難拉,煩死了!這時樓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媽媽出門時說不讓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罷,重拾二胡,帶著萬分仇恨,拉了起來,刺耳的聲音,令我更加煩躁。
終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機,想到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影片,于是便抱著玩樂的心思打開電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陣飛鳥飛過,綠樹青山,一位佳人出現(xiàn),是那么的美麗,此時一陣婉轉的二胡聲響起,是那么的柔美輕快,我被帶入到音樂中。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無法喜結良緣時,那凄慘的幽悵的二胡聲,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臟,讓我難受的說不出話來。在梁山伯化為怨靈哭訴時,黃沙漫天,二胡聲也變得低沉憤怒,仿佛在批判控訴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惡。我一口氣看完了整個影片,意猶未盡,時而緩,時而急的二胡聲還在我的耳邊回旋,余音繞梁。我感到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傳統(tǒng)音樂,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傳承。
我輕輕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態(tài)與身姿,開始拉奏。一邊拉,我一邊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有歡快輕松,也有沉重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我仿佛與曲子融為了一體,二胡的琴弦時而顫動時而平緩,琴弓時而悠長,時而停頓,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個故事,訴說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也訴說著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著,直到最后一個音符落下時,我好像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華民族音樂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繹,用心傳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劃破,也再也不在意。我與二胡有了親密的接觸!
是。 疤旖荡笕斡谒谷我病,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有義務去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也不例外,與二胡的一次緊密接觸讓我理解了傳承的真正含義,無論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艱險,我都會堅持下去,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3.初中描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三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后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庇纸(jīng)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經(jīng)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yǎng)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個“知音”里,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毕M苡幸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弦,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么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tǒng)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fā)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范,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yè),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于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里。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并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4.初中描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四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獨特魅力,總那么使人著迷,吸引了無數(shù)的人:詩詞讀著儒雅,昆曲聽得沉醉,對聯(lián)用得巧妙……我們都有責任傳承屬于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而我與傳統(tǒng)文化的緊密接觸,是一段在淡墨濃墨,點染河山中的難忘故事。
七歲那年,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國畫。爺爺對國畫情有獨鐘,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國畫。我那時不懂事,總覺得畫畫這種東西誰還不會?便總想掙脫爺爺?shù)拇笫帧叭我馔秊椤。爺爺也不惱,依舊慈祥溫和地告訴我:國畫的精髓便是靜和謙,每一筆都是靜與動的中和。我那時當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許多,在爺爺蒼老與溫暖的手中,體會著運筆的溫和與緩急,靜下心來。
后來,我長大了些,爺爺更蒼老了,而他與我最難忘的聯(lián)系,仍是國畫。爺爺八十大壽時,我親自畫了一幅紅海棠送他?粗枪P墨,我才發(fā)現(xiàn)國畫的紅是隆重而不輕浮的,綠是沉靜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紅海棠靜綻芳華。這幅畫裝裱后一直放在爺爺?shù)呐P室里,將莊重與沉靜的魂帶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靈。
小學將畢業(yè),我仍成長著,國畫也算我的一技之長了。一次藝術節(jié)我報了國畫,卻因沒有時間,直接將過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卻并未得獎。爺爺聽后教訓我:國畫雖古,也是有人格的,不準被人侵犯它的尊嚴。再好的畫技,若沒有認真的靈魂作支撐,便是黔驢技窮,也不尊重自己。我在這一次教訓中領悟,國畫也有作為高雅藝術的尊嚴,從此我不再輕慢,在任何事上都認真對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爺爺過世的消息卻突然傳來,讓我?guī)捉乃。我獨自坐在屋子里,看著墻上掛滿的我成長的痕跡,它們都有爺爺愛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靜靜綻放的海棠,此刻它定還將美留于筆紙,靜靜展現(xiàn)它的美吧?它隨時都是孤獨的俠客,人間的仙子,它的情懷揮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爺爺?shù)挠靡猓瑖嫷拿朗怯篮愕,它用愛感染我,于筆墨間教我謙和,教我沉靜,教我莊重,教我正直。這些,都在將我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內外兼修的中國人!經(jīng)歷人生滄桑的爺爺,明白這筆墨丹青的真諦,而我,也通過這明白了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不論何時,我都應將國畫的魂,將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魂傳承下去,因為這,也是每一個有愛有靈魂的中國人的心愿……
世事變遷,唯有一個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傳承下去。也許丹青背后無關你我他,無關發(fā)生了什么,總能讓我們受真善美的熏陶,自發(fā)做些什么。這就是我與國畫,與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
5.初中描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五
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是五千年歷史長河沉淀的最耀眼的明珠。它們久經(jīng)打磨而更加韻味悠長。行走在過去和現(xiàn)在,我從地上拾起一顆美麗的珍寶——詩詞。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便在媽媽的影響下接觸了唐詩。它們比兒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樂更加婉轉動聽。手捧一本《唐詩三百首》,我喜歡指尖劃過書頁上帶有淡淡墨香的詩句,喜歡從唇間輕輕吟出兩句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我與詩詞的緣分,大概就是那時結下的。
現(xiàn)在,我仍然喜歡詩詞,那份最初的,純粹的愛。學業(yè)壓力漸漸增大,我讀詩、寫詩的時間少了,我便愈加珍惜地品味我與它一起的時光。
獨坐床邊,拿起一本詩詞翻閱。比起詩,我更喜歡詞,因為律詩雖然工整,但總給我一種束縛感,而且相似的句式與詞相比,略顯乏味。特別喜歡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詞,婉轉柔美,淡淡的,淡淡的,引起千絲萬縷的愁緒!捌嗥鄳K慘戚戚”幾個疊字就傾盡心頭所有的愁,“載不動,許多愁”,愁重舟輕,舴艋舟都載不動的愁,這痛苦該多大,哀愁該多深。±钋逭盏脑~多是傷感的,這與她的經(jīng)歷密切相關。她國破家亡的悲傷,通過哀婉凄苦的詩句直抵人心。多數(shù)時候,我讀詩并不完全懂其中之意,但這并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像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不需多言,一切盡在不言中。對于唐詩,我最喜歡的一是那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雖然后來得知作者的人品與詩句不符不免失望,但對詩本身仍十分喜愛。二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些詩句引起了我內心深處的感動與震撼,又難以言表;蛟S我與詩詞就是這樣,一切盡在不言中,心靈的感觸勝過了千言萬語。
詩詞,是無比美麗動人的,它是一種情感的美麗載體。把它傳承下去,不僅僅是這樣一種形式的學習,而是學會如何用最美的方式表述內心的情感。我有時有了靈感,便常常寫些詩保留下來。往后再看時,回味無窮。我們都應傳承這種美好的文化,讓它們永久在歷史長河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