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作文# #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精選10篇)#】寫作文,要切記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全文要圍繞這個中心來寫。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準備的《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歡迎您的借鑒。
1.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一
春節(jié),充滿著迎新的喜慶;清明節(jié),寄托著對故人的哀思;母親節(jié),使我懂得感激與報恩;而乞巧節(jié)這天,讓我感受到愛情的美好和家人相聚的可貴。
乞巧節(jié)這一天,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聽老人們說:以前有一個叫牛郎的男子,都二十多歲了,卻還是單身一人。一天,與他相依為命的老牛突然說話了,老牛告訴牛郎:“你在乞巧節(jié)這天,去村頭的河岸邊,拿走一件粉紅色的紗衣,你就能找到一位賢惠又漂亮的老婆。”牛郎就照著老牛說的話做了,果真遇到了一位漂亮的仙女。兩人一見鐘情,就結(jié)成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幾年,還生了一對兒女?墒呛镁安婚L,七仙女逗留人間的消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就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回天上,眼看牛郎就要追到七仙女了,王母娘娘卻在牛郎和織女的中間劃了一條銀河,硬生生地把他們給分開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在七月初七這天見面,這還多虧喜鵲們幫的忙。真是別多恨少奈何天!
在夜深人靜的七夕節(jié)晚上,青蛙唱起了歡快的歌兒,蟋蟀也賣力地彈奏著,螨蟲、甲殼蟲吱吱的聲音也特別地明顯。好多動物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誠心誠意地為牛郎織女的相會歡呼雀躍。
傳說這一天,你如果靜悄悄地躲在葡萄架下,屏息凝神地傾聽,或許還能隱隱約約聽到牛郎織女鵲橋上說的甜言蜜語呢!不過那要到夜里十二點以后才能去聽,我現(xiàn)在還小,我一個人是不敢那么晚站在葡萄架下的。我只好暗暗祈禱:“七月初七的鐘聲,你慢一點兒走,你讓牛郎織女多相聚一會兒,讓他們多說說心里話吧!”
七月初七這一天的夜晚,我們閩南的大姑娘們,會用圣米飯誠心誠意地祭拜織女神,據(jù)說祭拜是為了向織女神乞求賜予她一雙靈巧的手,也賜予她一樁美滿的婚姻。還有我們家鄉(xiāng)的姑娘們?yōu)榱蓑炞C自己是否得到織女的神力,就會準備一個裝滿水的大碗和一些大小不一的針,放在碗里投影。如果針的影子又細又長,說明你的手已經(jīng)得到神力了;如果針沉在碗底,說明你的手是又笨又蠢的。只好乖乖繼續(xù)虛心學習了。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多么希望牛郎織女他們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永遠生活在一起;又多么希望我們?nèi)碎g的少年兒童能夠珍惜爸爸媽媽在身邊陪伴的那份親情!
2.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二
記憶中也有這樣一句美麗的詩,“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七夕的美麗在于那個感人的傳說,那份不顧一切沖破阻礙的堅貞的愛情?|縷云彩隨風變幻出各種巧妙的形態(tài),流星在不斷地傳遞著牛郎和織女平日不得相會的遺憾。而在秋風白露時節(jié),他們在夜空中靜靜地渡過遼闊的天河相會了,在這難得的相會中,他們之間的柔情蜜意勝過人間無數(shù)次相會.他們的愛情,好似長長流水,綿綿不斷,一年的相見又如同明日里的幽夢。他們怎么忍心回望鵲橋歸路,再度分離呢?但轉(zhuǎn)念又想,只要兩人的感情始終不渝、天長地久,又何須朝朝暮暮相守在一起呢?
有些人為了時尚而愛,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大呼小叫“為愛而生”,“死了都要愛”?蓞s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愛,還自以為愛得感天動地,天荒地老。再沒有人躲在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再沒有人陶醉于牛郎織女愛情的美麗當中,也再沒有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忠貞思念。七夕已經(jīng)逐漸被他們遺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情人節(jié)的狂潮。年輕人追求物質(zhì)上的愛情表現(xiàn)方式,以為只要有情人節(jié)的玫瑰與巧克力就可以使愛情永駐。在他們心中,七夕的故事已經(jīng)落伍了,可他們不知道,七夕所象征的愛情永遠不會老!愛是杯美酒,年代越久遠就越醇香,追求愛的新鮮、時尚,是對古老愛情的一種褻瀆,一種不尊重。
真正的愛是為愛而愛的。愛情,是人格的一種升華,靈魂的一種凈化。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忍痛割愛的放手,一絲一縷的關(guān)懷,朝朝暮暮的想念。擁有真正的愛情是人的一種境界。牽牛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已遙遙相守幾千年,愛情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我不懂愛情的滋味,只是偶爾感悟七夕,體會到了一些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愛情到底是什么,誰也說不清,也許它就是微風之中遙望牽?椗菚r,叩動你心門的那種幸福、溫暖、莫名的感覺吧!
3.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三
農(nóng)歷七月初七之夜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的日子。這天晚上,民間婦女們用彩色的線編結(jié),并穿上帶有七個孔眼的針,在庭院里擺上瓜果等供物向織女乞求智巧。
今年的乞巧節(jié)晚上,爸爸給我和媽媽做了許多好吃的,有紅燒肉、青菜、蘿卜、玉米湯……,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等吃好飯,我的肚子像西瓜一樣圓滾滾的。我們來到小區(qū)里,準備去看銀河、牛郎星、織女星。我左顧右盼,可還是看不到。從六點等到八點,銀河還沒有出現(xiàn)。我憂心如焚地說:“應(yīng)該是烏云太厚,把銀河遮住了!焙笪页蠲疾徽沟幕氐搅思,像一只不能唱歌的黃鶯鳥。
雖然今天沒看到我想看倒的星星,但我還是喜歡過乞巧節(jié)。這天不僅有好吃的,還能去看星星。我還希望牛郎和織女天天都能相會。
4.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四
乞巧節(jié)又被稱為“七夕節(jié)”起源于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nóng)歷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云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jié)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tǒng)節(jié)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七夕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
七夕節(jié)普遍的習俗,就是少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舊時風俗,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qū)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5.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五
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乞巧節(jié)。當我想起“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句詩時,就會想起牛郎織女的故事。
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未婚女子都會向天上的織女神乞求賜予她們一雙可以把布織得栩栩如生的巧手,還有一樁幸福美滿的姻緣。有的地方在七月初七這天,還要舉行扎稻草人,摘下豆苗和青蔥的活動。等到天黑的時候,姑娘們會在家門口拜上幾拜,而后把準備好的青蔥或是豆苗放進清水中,再看看青蔥或豆苗的倒影是什么樣的,如果倒影又細又長就算得巧了,如果倒影又粗又短,說明你乞巧失。‰m說每個姑娘都希望自己能有一雙巧手,可是哪能人人都如愿呢?
在乞巧節(jié)這一天,我媽媽總是要精心煮一些圣米飯去拜拜,據(jù)說這圣米飯是織女在人間時喜歡吃的甜點。媽媽先把白花花的糯米淘洗一番,再把淘米水倒掉,盆里的糯米就像一個個“胖娃娃”,正嬉皮笑臉地朝我笑呢!媽媽又把那些“胖娃娃”放進蒸鍋里,只要蒸上二十分鐘就差不多熟了,然后再放進適量的白糖或是紅糖,攪拌均勻,這些白白胖胖的“胖娃娃”立馬變成了現(xiàn)在流行的健康膚色——小麥色。望著這些擁有健康膚色的“胖娃娃”被媽媽一小團一小團地裝在精致的碟子里,我的口水都要“直流三千尺”了。不過那是需要讓媽媽拿到廟里去拜拜,然后我才能品嘗的。聽老人們說,吃了祭拜過織女神的圣米飯,可以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的。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天天吃圣米飯,是否可以變成天下第一聰明的人呢?
夜深人靜之時,我常常會想:如果王母娘娘大發(fā)慈悲,把銀河收回去,讓牛郎和織女重新回到人間,再讓老黃牛復活。這樣我就可以跑去牛郎織女家里,請他們談?wù)勗阢y河兩岸發(fā)生的奇聞趣事;我也可以請老黃牛教教其他的牛兒說話,這樣我們?nèi)祟惥湍茈S時知道牛的想法了;我也希望織女能夠辦一個織布刺繡的培訓中心,這樣我們?nèi)碎g的姑娘就不愁沒有漂亮衣服穿了。
乞巧節(jié),一個充滿趣味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喜歡這個節(jié)日!
6.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六
七夕節(jié)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qū)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jié)網(wǎng)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jié)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zhì),類似古代斗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fā)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斗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nèi)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jié)網(wǎng)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nóng)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7.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七
七夕節(jié),源自于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我不知道,是不是凄美的故事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牛郎織女也好,孟姜女哭長城也好,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好,每一個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而流傳下來的,在人們心里刻下了深深印痕的,都是那一篇篇凄美的傳說。不止只有中國的傳說,國外的也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或者印度泰姬陵那美麗的愛情故事。
想當初看著《牛虻》流著淚的感覺,悲傷總是比歡樂更容易的抓住人們的心靈。畢竟現(xiàn)實中,很多完美的結(jié)局,只不過是人們一種自我的心靈安慰,是一種只有在童話故事里存在的真實。而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卻是那些一篇篇凄美的故事。當初網(wǎng)絡(luò)上風靡一時的《第親密的接觸》感動了多少的網(wǎng)蟲。而小說的結(jié)尾,也是以輕舞飛揚的死亡來結(jié)束。就如同人們所說的,得不到的,往往都是好的。
不僅只有愛情,看看俞伯樂與鐘子期的友情,花木蘭替父從軍的親情。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一直在人們的心底久久回蕩著……七夕節(jié),源自于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我不知道,是不是凄美的故事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牛郎織女也好,孟姜女哭長城也好,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好,每一個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而流傳下來的,在人們心里刻下了深深印痕的,都是那一篇篇凄美的傳說。不止只有中國的傳說,國外的也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或者印度泰姬陵那美麗的愛情故事。
8.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八
我有許多喜歡的節(jié)日,比如: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但我喜歡乞巧節(jié)。因為乞巧節(jié)是由牛郎和織女而來的,下面我就來給你講一講乞巧節(jié)的由來吧。
有一天,牛郎碰見一頭生病的老黃牛,牛郎見它生病了,就悉心照料。
有一天,牛郎碰見一群織女,并喜歡上了其中一個織女,那個織女也很喜歡牛郎,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又把織女抓上了天。
老牛說話了:“等我死了以后,把我的皮做成一雙鞋,你就可以騰云駕霧了!崩吓K懒艘院,牛郎把老牛的皮做成了鞋,飛上了天去找織女,可是卻被王母娘娘頭上的簪子變成的銀河擋住了去路。牛郎在對面守了許多天,后王母娘娘也被感動了,所以王母娘娘只在七月七日這一天,讓牛郎和織女見面。織女心靈手巧,女人都乞福自己也能心靈手巧。
這就是乞巧節(jié)的由來。
9.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九
農(nóng)歷七月七日,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家鄉(xiāng)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乞巧節(jié)”,俗稱“女兒節(jié)”。憶往昔,童年的乞巧節(jié)還是充滿歡樂和憧憬的。
1976年的“乞巧節(jié)”恰好在陰雨連綿的日子,當時我虛齡11歲,上小學四年級。整個雨季,除了吃不飽肚子,其他的,無憂無慮,挺快活的,因為當時作業(yè)幾乎沒有。為遺憾的是唐山發(fā)生了大地震,不敢在屋里住,大人孩子都在大街上,住“防震棚”。因為地震,村子里彌漫著一種神秘的氣氛,大人們神神秘秘地議論著,揣測著我們這里能不能“地動”,當時沒有電視報紙,家家有喇叭,老百姓叫地震是“地動”,那種神秘也瞞著我們,因為經(jīng)常挨餓,所以我猜想,大人們不知道有什么好吃點瞞著我們小孩子。
記得早上一起來,就對母親嚷嚷:“今天過七月七,磕巧餅吧!”母親說:“小嫚嫚過節(jié),你個小子的那么饞,隊里共分85斤麥子,到冬天你大哥結(jié)婚,現(xiàn)在吃了拿什么伺候客人”。心里不是好滋味,我早飯沒有吃就上學去了。中午放學我與鄰居伙伴在東水庫邊玩耍,小伙伴從家里拿了5個小巧餅,給了我1個,肚子雖然咕咕叫,但是,用舌頭添了添,聞聞小麥香味,沒有舍得吃,又想到母親難為的模樣,饑餓感也就在水庫戲玩中淡忘了,水庫邊知了的叫聲漸漸稀疏,田野里玉米、花生、紅薯等莊稼氣味兒彌散在整個水庫岸,這個“乞巧節(jié)”也就這么過去了,當時,心想什么時間能天天吃巧餅就好了。
10.有關(guān)乞巧節(jié)的作文 篇十
在我國,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yōu)橹匾暤娜兆印?/p>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椗,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椗且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jié)。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七夕節(jié)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qū)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jié)網(wǎng)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jié)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zhì),類似古代斗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谷物浸泡水中發(fā)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斗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