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1.認識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理解《絕句》的詩意。
3.背誦古詩《絕句》。
教學重點:
1.認讀2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絕句》,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內容,感受春天里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
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從詩中感受自然和語言美,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了解古詩,導入新課。
1.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你們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喜歡的是哪一首?
2.師小結,板書課題:絕句。
二、初讀感知。
1.老師出示《絕句》,簡介作者。
2.安排學生朗讀詩句,把古詩讀正確,認記詩中的生字。
3.老師指導書寫“融、燕、鴛、鴦”4個生字。
三、了解大意,感受美景。
1.師范讀,出示朗讀節(jié)奏,指名讀詩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生齊讀。
2.理解詩意,思考:《絕句》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學生交流,老師點撥。
3.課件出示詩句,看看詩中有哪些景物?(日、江山、春風、花草)你能用一些修飾詞來形容這些事物嗎?讓學生用筆畫下來。學習第一、二句。理解“遲日”
4.師小結:溫暖的太陽,青青的山,五顏六色的野花,綠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風,多美呀!
這么美好的春色用詩中的兩個字概括就是“麗、香”。
5.師引導:花草散發(fā)出陣陣芳香,引來了哪些小動物?
6.學習第三四句。理解“融”的含義。小燕子來回地飛著,在干什么呢?(學生討論交流)指名說說著兩句詩的意思。
7.師小結:春景美如畫,燕子輕飛鴛鴦甜睡,讓春天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4.出示插圖,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誦讀感悟。(德育滲透)
1.組織學生交流:學了本詩,你有何感受?
2.有感情地朗誦古詩。3.背誦古詩。
2.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1.會認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熟讀并背誦《惠崇春江晚景》。
3.了解詩句意思,能從詩中描繪的場景中體會詩人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會認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從詩中感受自然和語言美,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背誦《絕句》。
2.板書詩題:惠崇春江晚景。引導解題,指導書寫課題中的“惠、崇”
3.介紹作者蘇軾。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引導學生將詩歌讀正確、流利,勾畫布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其意思。認記生字“惠、崇、蘆、芽、短”。
2.教師出示前兩句詩和相應插圖,指導學生抓住詩中的景物,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
3.出示后兩句詩,思考:這兩句詩描寫了哪些景物?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4.再讀詩句,感受詩句所描繪的美景。
三、難點探究
1.“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聯想)
1.引導學生思考: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四、總結拓展,積累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描寫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畫《春江晚景》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
1.齊讀本首古詩。
2.師提問:說說這首詩中的美景。(德育滲透)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1.對照畫面小組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
2.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3.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三
絕句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鴛、鴦”2個生字,會寫“融、燕、鴛、鴦”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唐朝詩人杜甫的《絕句》,同時能夠默寫。
3.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趣,引入學習
1.談話創(chuàng)境: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那好,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你們走進春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麗景色吧(播放舒緩的輕音樂,課件出示幾幅春天美景圖,學生觀圖感知春景之美)。
2.指名說說觀圖感受,教師適時引入:人們都喜愛春天,畫家將春色繪進了美麗的圖畫中,音樂家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優(yōu)美的樂曲。古往今來,還有很多詩人則寫出了一首首贊美春天的詩歌。你們聽(配樂朗誦《絕句》)!孩子們,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詩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經典名作(板書:絕句)。
3.引導學生簡單交流對詩人杜甫的了解,教師補充出示(唐代大詩人,有“詩圣”之稱,與詩人李白并稱為“大李杜”)。
二、初讀探究,感知詩意
1.過渡引入:同學們,要想讀好這首有趣的詩歌,我們必須首先準確認讀詩歌中的生字?,調皮的生字朋友來了,快大聲叫出它們的名字吧。
(1)課件出示生字“融、燕、鴛、鴦”,指寤朗讀.教師適時提醒他們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重點提醒“融”讀后鼻音,“鴛”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同時補充出示“鴛鴦”的圖片,并簡單介紹(鳥,外形像野鴨而較小。雌雄多只或成對生活在水邊)。
(2)引導學生交流自主識字方法:
生:因為“鴛、鴦”在一起時是一種鳥的名字,所以兩個字都有鳥部,而上半部分體現了兩個字的讀音。
師:你這是借助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方法識記生字的,非常不錯!
生:我覺得“燕”可以用順口溜的方式記住——“廿”在上頭,“北”中添個“口”,“四點”下邊走。
師:你運用了形象識字法,讀著讀著我們就準確記住了“燕”這個字,謝謝你,你真棒!
(3)指導書寫生字,教師重點強調“融”字的左下部分易錯的地方(“䒑”不能寫成兩筆短橫了);“燕”中間部分的“口”要寫得偏小,下面不能寫得太散了,要注意后面三點的方向一致;“鴛、鴦”兩個字上半部分都要寫得略扁,把下半部分的“鳥”蓋住。學生自主描寫生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強調提醒。
2.出示詩歌,引導學生將生字帶進詩歌中再次進行朗讀,注意讀準詞語,讀通句子。
(1)指名朗讀詩歌,教師適時進行范讀指導,注意提醒讀準朗讀節(jié)奏(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引導學生再次進行詩歌朗讀練習,注意讀中體會詩歌鮮明的節(jié)奏感。
3.細讀詩歌,斌著借助畫面感悟詩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借助課文中的注釋或是請教同學、老師進行理解。
(1)與同桌交流自己對詩歌大意的理解,教師巡視點撥指導。
(2)指名學生匯報對詩歌大意的感知,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借助教
材中的注釋理解詞語“遲日、泥融”等詞語的意思,并簡要補充部分詞語的意思(江山:江河和山嶺,借指國家),同時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一首描寫春天景物的詩歌。
(3)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詩歌,借助課文插圖想一想:這四句詩都描寫了哪些景象?教師根據學生的思考、問答歸納板書(景物:遲日、江山、春風、花草動物:燕子、鴛鴦)。
4.再讀詩歌,展開想象:詩歌畫面中的這些景物各自都具有怎樣的特點?試著用詩歌中的詞語來概述。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麗、香”感受自然景物靜態(tài)之美,抓住“飛、睡”兩個詞語體會鳥幾的動態(tài)之趣(補充板書:靜態(tài)動態(tài))。
5.課件再次出示美麗的畫面,教師激情小結:多美的春天呀!溫暖的太陽此時正照耀著大地,和煦的春風輕輕地吹著,花草散發(fā)出醉人的芳香。勤勞的小燕子正在忙著銜泥筑巢,可愛的鴛鴦臥躺在溫暖的沙地上美美地睡覺。祖同的山河多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呀!來,孩子們,讓我們帶著喜愛之情再讀一凄這首詩歌。
6.指導朗讀,教師再次激情范讀,學生練習有感情朗凄,可以邊讀邊配上有趣的動作。
7.指名感情朗讀,并試著進行背涌,學生齊背。
三、拓展延伸,感悟詩情
1.過渡:詩人杜甫用這首詩來贊美美麗的春天,孩子們,詩中的自然景物和動物成了這種畫面中的主角,它們有動有靜,一定也給你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么你們通過這些事物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怎樣的氣息呢?
2.學生簡單交流,教師歸納板書(春光景色美動物顯生機),同時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詩人對春天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
3.拓展學習: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其他捕寫、贊美春天的詩歌,同時讓他們進行有感情誦讀。教師適時補充《春雨》《春曉》等,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詩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詩人杜甫以及他的詩歌《絕句》。并用自己優(yōu)美的誦讀表達我們對于春天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吧(全班學生再次配樂齊誦詩歌)。
4.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四
惠崇春江晚景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惠崇春江晚景》。
2.認識本課“惠、崇、豚”3個生字,會寫“惠、崇、蘆、芽、短”5個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以及詩歌內容。
3.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詩題
1.課件出示惠崇的《春江晚景》圖,學生認真觀看圖畫,并簡要說說畫面內容。
師:孩子們,睜大你們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你們從這幅畫中部看到了哪些事物呢?
生:我看到了幾枝鮮艷的桃花開得非常好看。
生:地上的小草嫩綠嫩綠的.體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特點。
生:我還看到了河里有幾只鴨子正在快樂地游來游去。
師:經過你們的描述,這幅畫一下子就充滿了春天的美麗色彩。
孩子們,其實你們看到的這幅早春圖是北宋僧人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
(板書:惠崇春江晚景)指導學生讀準“崇”字的后鼻音、翹舌音,并能夠正確書寫“惠、崇”,提醒他們“惠”中間部分的橫畫右邊還有一筆點畫,且上半部分要寫得略微緊湊;“崇”上半部分的“山”寫得略小。
另外,兩個生字的橫畫都較多,書寫時需要注意橫畫之間等距的原則。
簡單介紹惠崇(北宋有名的僧人,能詩善畫)。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便是為這幅畫專門而作的詩歌。
2.師生交流對詩人蘇軾的了解.教師補充介紹: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高造詣!痘莩绱航砭啊愤@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所寫的題畫詩。
二、初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
1.學生自讀詩歌,注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之間相互檢查自讀情況,并進行正音。
3.指名朗讀詩歌,教師適時進行范讀指導,注意指導讀準“蘆、芽、豚”三個生字的讀音(同時再次指導學生識記、書寫生字,重點提醒學生“蘆、芽”兩個字上半部分的“艸”都要略寬于下半部分)。
4.課件出示詩歌,指導學生讀好詩歌的停頓與節(jié)奏(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學生齊讀詩歌。
6.再讀詩歌,想一想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詩歌主要描罵了惠崇《春江晚景》這幅畫中的景物)。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詩中找出詩人所描寫的畫中事物。教師板書:竹子、桃花、江水、蔞蒿、蘆芽、鴨子、河豚。
三、深入探究,想象意境
1.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詩句,借助課文旁邊的注釋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與同學、老師交流。教師巡視點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
2.課件出示“蔞蒿、蘆芽、河豚”的圖片,引導學生借助課文中的相關注釋認識詩中所描寫的幾種事物(蔞蒿:草本植物。葉子背面密生灰白色細毛,花冠筒形。干的莖葉點燃后生的煙能熏蚊蠅。蘆芽:蘆葦的嫩芽。河豚:魚。頭近圓形,身體圓筒形。遇敵害時整個身體能膨脹如球,浮在水面上。內臟有劇毒。常生活在近海底層半咸水中,有時也進入淡水區(qū)。)
3.學生交流對詩句大意的理解,歸納并串講詩句意思(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先察覺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葦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調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將要回游的河豚是畫家畫不出來的,詩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氣息表現得多么真切。
4.再讀并思考: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是從哪些詩句中惑受到的?
(1)學生交流(描繪了一幅江景早春圖,從桃花、萎蒿、蘆芽等景物中可以感受到……)。教師適時再次展示《春江晚景》圖,引導學生體會早春景物的特點(簡單補充鴨子對氣候變化尤其是春天到來與否感知準確的特點)。
(2)質疑:詩歌的后一句是不是詩人從畫中看到的(不是,這是詩人由畫面生發(fā)的想象)?
(3)想象體驗:假如你現在行走在這如畫的江邊,在盎然的春意里,你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感覺春光如此美好,心里充滿了喜悅之情……)?板書:喜愛春天、贊美春光。
5.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邊吟誦邊想象畫面。
四、課堂小結
1.指名有感情地誦讀并嘗試背誦詩歌,師生點評(注意處理好詩歌情感以及節(jié)奏等)。
2.教師小結:蘇軾真不愧是宋代的詩人,一首題畫詩都能夠寫得如此生動鮮活,讀后讓人如同身臨其境。同學們,課下多搜集一些他的其他詩歌,讀一讀、品一品,感受一下大詩人的美好情懷。
5.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五
三衢道中課時目標:
1.認識生字“減”,會寫“梅、溪、泛、減”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知詩歌大意,感受初夏季節(ji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回顧本課學過的兩首古詩并進行熟練背誦,學生齊誦這兩首詩歌。
2.談話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本課后一首古詩(板書詩題,
注意提醒學生讀準“衢”的讀音,同時引導他們借助教材注釋理解詩題的意思)。
3.引導學生交流對詩人曾幾的了解,教師簡單補充(曾幾,字吉甫南宋詩人,自號茶山居士。其詩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生動,詠物則重神似)。
二、總結學法。自主研讀
1.質疑交流:同學們,通過前兩首詩歌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累積了一些有效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能簡單交流一下嗎?
生:我覺得學習古詩時一定要先把古詩讀通順,所以準確辨識每個生字的讀音和字形。
師:是啊,理解詩意的重要前提就是讀通、讀順詩句(歸納出示:讀通詩句)。
生:熟讀古詩后,我們還要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說一說。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我們可以請教同學或者老師。
師:這個方法非常好,由字詞到句子再到整首詩歌,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大意啦(繼續(xù)出示:理解詩意)。
生:我們還要體會詩人想表達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才算真正讀懂了詩歌。
師:作文的高境界是“文為心聲’,詩歌亦是如此。詩人想借助詩歌表達自己內心怎樣的情感呢?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一點,使不算真正學會詩歌(出示:體會詩情)。
生:老師常告訴我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覺得我們還要反復誦讀詩歌,然后才能牢記詩歌。
師:對,詩歌的有效積累除了誦記之外.再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出示:誦讀積累)。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時試著感知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適時予以點撥、指導。
(1)課件出示詩歌,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教師提醒讀準生字“泛”(不要讀成了“乏”音),同時適時引導學生交流對四個生字“梅、溪、泛、減”的識寫認知(四個字都是左窄右寬型結構……),并重點指導書寫“溪”,提醒學生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三點以及中間的“幺”均要寫得緊湊,下面“大”的橫畫則要寫得稍長;“泛”右邊“乏”的第一筆撇為平撇,下面的“之”整體成略扁之勢;“減”右半部分的斜鉤要寫得舒展。學生根據教師的范寫提示自主描寫生字。
(2)教師范讀詩歌(課件出示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學生按照節(jié)奏再次練習朗讀,齊讀詩歌。
3.再讀詩歌,試著借助注釋及圖片理懈詩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詩歌的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與同學或老師交流。
(1)與同桌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注意相互之間進行糾正、補充。
(2)課件依次出示詩句,指名說說不理解的地方,教師適時補充部分詞語的意思(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日日晴:天氣日日晴好;不減:并沒有減少)。同時指名說說對詩句大意的理解,并試著串講詩意,教師及時予以補充(梅子黃透了的時節(jié),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我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xù)前行。山路上清涼的樹蔭,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樹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鳴叫,比來時更增添了些許幽趣)。
(3)學生在感知詩意的基礎上進行有節(jié)奏的朗讀,并通過詩意及課文插圖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4質疑探究:這首詩歌主要描寫的是哪一季節(jié)?想象你是一位畫家,你將用怎樣的色彩來描繪詩歌所呈現的畫面?
(1)學生交流對詩歌季節(jié)的理解(夏季),說說自己的理由。教師適時引導他們抓住“梅子黃時”明確詩歌所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五月份)。
(2)繼續(xù)交流對詩歌畫面色調的感知(綠……),教師適時聚焦“綠陰不減”體會初夏時節(jié)蘭衢道中茂盛蓬勃的綠色(板書:綠陰界減),同時從中感受初夏時節(jié)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板書:充滿生機)。
(3)展開想象:在如此寧靜的山路中,除了眼前所見美景。你還聽到了什么?(板書:黃鸝嗚叫),同時引導他們繼續(xù)想象如果自己此時正走在這樣的山路中,心中會產生怎樣的感受(開心、舒暢……),教師歸納板書(意趣盎然),同時體會詩人對眼前所見及耳畔所聞的無限喜愛之情(補充板書:所見所聞)。
5.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詩歌意境之美,并試著進行背誦練習。指名背誦展示,生齊背詩歌。
三、課堂小結
1.播放舒緩的輕音樂,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教師小結:大自然確實是充滿生機的美好世界,同學們,課下再找一找其他描寫大自然景物美的詩歌讀一讀、品一品,說不定你們也能夠學會用詩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美好自然的喜愛之情喲。
6.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六
池子與河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滔、涯”等8個生字,培養(yǎng)主動識字的習慣。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池子與河流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
1.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詩歌,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2.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寓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了這個寓言,我們要明白:人在一生不可荒廢年華,應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社會多做貢獻,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它同時也告訴我們,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后的毀滅。
教學重點
了解文中池子和河流的各自觀點,明辨是非。
教學難點
體味詩歌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你見過多少池塘和河流?你更喜歡池塘還是河流呢?(課件出示2:池塘和河流的圖片)
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池塘、河流。
2.有一個池塘和一條河流是鄰居,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走進這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池子與河流)
二、初讀課文,質疑感知。
1.自由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讀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把自己新學到的生字詞讀給同桌聽一聽
出示詞語:(課件出示3:出示詞語)滔滔生涯貴婦忙碌遵循尊敬
。2)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認讀生字。
。ㄕn件出示4:生字田字格課件)
滔涯婦碌遵循尊驗
自由讀,指名讀,師生糾正讀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遵”,前鼻音“循、驗”,邊音“碌”,不讀“nǜ”。
4.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偈熳旨悠裕骸芭+彐=婦”“錄+石=碌”“尊+辶=遵”“盾+彳=循”。
、谑熳直容^:稻一滔臉一驗涯一崖
認讀生字詞(以多種形式,如猜讀、開火車讀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師幫生,或生生互助,解決每個短文中不理解的詞義,如:(課件出示5:出示詞語解釋)①蜿蜒:(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
、谪灤捍┻^、連通。③哲理:本文能使人的精神新生的原理或概念。④遵循:遵從;依照;不違背。⑤應驗:原來的預言或估計與事后的結果相合或得到證實。
三、合作交流,品讀感悟。
1.池子對于河流的生活的評價是什么?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課件出示6:)
“你幾時才能拋開這樣的生涯?”“生涯”可以換成哪些詞語?(生活)
“這樣的生涯”是指?
。ㄊ侵负恿髡彰γβ德,不知疲倦地流著,身上負載著船只、竹筏。)
。2)“池子”為什么提議“河流”拋開原有的生活?
因為它覺得“河流”的生活得太累,負重太多。(3)池子是怎樣評價自己的生活?
。ㄕn件出示7:)“這樣清閑的生活無憂無慮,還有什么能夠代替?”
理解“無憂無慮”(沒有憂愁和煩惱,很自在。)
池子平日的生活是怎樣的?用“”畫出來。
。ㄕn件出示8:)“我安閑地躺在柔軟的泥土里,像貴婦人躺在鴨絨墊上一樣。”
這里把柔軟的泥土比作什么?(鴨絨墊)
。ㄕn件出示9:)“任憑人世間忙忙碌碌,我只在睡夢中推究哲理。”
2.河流的生活觀點是又是怎樣的呢?
(1)“河流”所提到的“自然法則”指什么?
。ㄕn件出示10:)“水要流動才能保持清潔!币簿褪且环N辛勤勞動的生活。
。2)“河流”為什么會受人們的尊敬?
因為它(課件出示11:)“用源源不斷的清潔的水,年年給人們帶來利益!
3.“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樣的人?
預設:“池子”比喻那些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人。(板書:貪圖安逸、不思進。
預設:“河流”比喻那些永不滿足,負重前進,永遠創(chuàng)造快樂和幸福的人。(板書:河流:永不滿足、負重前進)
4.你贊同誰的觀點,為什么?
預設:我贊同河流的觀點,人要勤勞,因為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預設:我也贊同河流的觀點,因為“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會逐漸磨滅”;懶惰只能使人一無所為,一無所有。
四、回顧整體,讀寫訓練
生活中有沒有分別河流和池子一樣的人?為什么河流的生活觀點是正確的?說一說,并寫下來。
7.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會認本課“皺、配”等9個字,其中四個多音字“稱、禁、撒、掙”,會寫“鹿、塘”等12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2):在大森林里,有一美麗的小鹿。同學們,你們喜歡它嗎?喜歡它的什么?
2.這頭鹿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還得從《鹿角和鹿腿》的故事說起。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鹿角和鹿腿)
看到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學生質疑,師總結如下:
。1)本文講了關于鹿角的什么故事?
(2)什么事情改變了小鹿對自己角的看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要求:(課件出示3)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在文中框出生字,給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標出不理解的詞句。
3.標出小節(jié)號,并作讀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寫了關于鹿角的什么故事。
。ㄒ唬⿲W生按初讀要求自主預習。
。ǘ╊A習反饋:
1.出示帶有認讀生字的詞語(課件出示4)
勻稱不禁皺眉配得上抱怨逼近撒開掙脫獅子
2.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開火車讀,并說出識字方法。
3.教師適時歸納
。1)正音平舌音“撒”,翹舌音:“皺、掙”;前鼻音:“勻、稱、禁、怨”。
另外,“稱、禁、撒、掙”是多音字,其中,“稱”在這里讀“chèn”,還有一個讀音“chēnɡ”,組詞為“稱贊”;“禁”在這里讀“jīn”,還有一個讀音是“jìn”,組詞為“禁止”,“撒”在這里讀“sā”,還有一個讀音是“să”,組詞為“撒種”;“掙”在這里讀“zhèng”,還有一個讀音就是“zhēng”,組詞是“掙扎”。
。2)識記字形。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嗎?
形聲字結構特點:皺怨撒掙
形近字比較:勻一習秤一稱福一逼
熟字加熟字:“林+示=禁”“酉+己=配”
4.鞏固記憶。男女對讀、分組比賽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師: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帶著這個問題,請大家再去認真讀課文。
一開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堪的腿,當獅子撲來時,鹿有力的長腿幫助他死里逃生,而美麗的角卻險些讓他喪了命。從此,鹿改變了對自己角和腿的看法。(板書:角:美麗險些喪命腿:難看幫助死里逃生)
小結:概括內容,脈絡清晰,層層深入,讓我們再讀讀這篇文章。
四、規(guī)范寫字,書寫指導
。ㄕn件出示6)(課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鹿塘映欣賞勻致配傳哎獅嘆
1.如何識記這些生字?
形聲字結構特點:塘映欣賞致傳哎獅
熟字加部件(偏旁):“口+又=嘆”,“唐+土=塘”“禾+爾=稱”等
觀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結構,書寫這些生字時要注意什么?
2.練習寫字,教師指導
(1)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鹿”半包圍結構,“廣”寫得寬大一些,下面的“比”筆順是:橫豎提撇豎彎鉤。
“致”:左右等寬,左邊的“至”,后一筆是提。
“獅”注意反犬旁的寫法:撇、彎勾(一定得彎下去),撇。
。2)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
。3)小結:書寫美觀、正確的,請為自己再加上兩顆星。沒有得到星的同學可要加油了!
課下討論:哪些是外在美,哪些是內在美?你覺得內在美和外在美哪個更重要?
8.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八
《我不能失信》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使學生通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課前準備
發(fā)動學生尋找宋慶齡的生平資料,閱讀有關宋慶齡的故事。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有好朋友嗎?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你的好朋友?
學生暢所欲言,當有人說出守信用時,板書。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對好朋友之間守信用的故事。板書課題,解釋題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感知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順暢。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
3、討論疏解:
a.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b.文中講到了哪幾個人?他們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c.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
三、分角色朗讀
1、交代任務:前后四位學生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位讀旁白,其余三位分別讀爸爸、媽媽和宋慶齡的話。先組內練習,然后小組間比賽。
2、組內安排角色,各組練習,教師巡視。
3、小組進行比賽。
4、同學評議,推選優(yōu)勝組。
四、課本劇表演。
五、討論深化
1、讀了這個故事,你喜歡宋慶齡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
2、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講誠實守信的人和事嗎?
9.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1.讀準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小沙的趣事。
3.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小沙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4.感受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和句段,了解把生動有趣的內容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感受秦文君語言的樸實、平和,產生閱讀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小沙的趣事。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小沙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感受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和句段,了解把生動有趣的內容寫具體的寫作方法;感受秦文君語言的樸實、平和,產生閱讀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談話激趣:童年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歌,童年是一條永遠流淌的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有趣的童年往事你還記得嗎?翻開回憶的篇章,你一定會感到格外熟悉,格外溫馨。
2.互相交流: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并互相評議。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的一篇與童年有關的課文《剃頭大師》。((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4.簡介作者: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兒童文學作家,現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兒童文學》主編。
出版作品600多萬字,其中包括《男生賈里全傳》、《女生賈梅全傳》、《寶貝當家》、《一個女孩的心靈史》、《調皮的日子》、《逃逃》、《小丫林曉梅》、《小香咕系列》和《會跳舞的向日葵》等50多部作品。作品先后50余次獲得國內外大獎、10余次被改編成影視劇,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課本,還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韓文版、荷蘭文版等發(fā)行到海外。
秦文君1971年赴黑龍江大興安嶺塔林林場插隊務農,198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第一部中篇小說《閃亮的螢火蟲》,1982年開始其文學創(chuàng)作。作品往往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展現兒童的所思所行。1984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語言文學系,后歷任上海少兒出版社編輯,上!秲和膶W選刊》主編、副編審。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委員。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ㄒ唬┟鞔_初讀要求。
(課件出示)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
。ǘz查識字情況。
1.課件出示會認字(帶注音)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課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亂原來順序的會認字。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
3.課件出示會認字所在的詞語。
剃頭執(zhí)著否則罵人仇人
習慣受刑替換厘米摸出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教師隨機抽取,學生搶讀。
。3)指名上講臺,教師讀,學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ㄈ┲笇鴮。
課件出示會寫字。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寫好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后和同學交流。
2.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小沙的性格特點
四、作業(yè):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0.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jié)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jié)嗎?
3.回憶春節(jié)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了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游戲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出示從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蘇”的含義:屠蘇:古代一種酒名。師問:如果把這里的“屠蘇”理解為屠蘇酒,這句話能說得通嗎?誰來試著說說看。(春風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師告知:劉老師第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嗎?(查《辭!罚暇W查“屠蘇酒”的資料)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罚┩捞K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成的酒。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說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將春節(jié)喝的酒統稱屠蘇酒。
。ㄟ@段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學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工具書,且查到的義項要根據具體的句子來選擇;二是向學生暗示,從《新華字典》到《現代漢語詞典》,再到《辭!贰⒕W絡,功能越來越強大。
“曈曈日”:出示圖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細讀課文,體悟詩情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里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戶”,激發(fā)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快樂,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1.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總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僅是詩人,更是政治家,課下查閱資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寫作本詩深層意思。
11.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一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生能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紛亂復雜的情緒。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節(jié)課咱們走進春季里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清明。板書課題。
2、請學生介紹清明風俗,師生交流有關資料。
3、清明佳節(jié)這一日里,唐代大詩人杜牧有怎樣的經歷呢?板書:清明[唐]杜牧。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1、把這首詩多讀兒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正音: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一聽。請?zhí)貏e注意生字是否讀準了。
3、指名讀,集體正音。齊讀全詩。
三、熟讀古詩,自學詩意。
1、讀得很流利,不錯!古詩的誦讀,應該誦出情、讀出味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讀懂古詩。大家討論一下,讀懂這首詩有哪些好辦法?
。ǹ梢越柚⑨尷斫庠娨猓豢梢越柚鍒D;可以查閱字典等工具書;可以邊讀邊想象。)
2、請同學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試著理解詩意。
3、交流學習成果。
四、品讀古詩,體會意境。
1、學生質疑,教師梳理問題。預設兩個問題:
。1)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斷魂”呢?
(2)為什么詩人這個時候要問酒家在哪里?
2、學生反饋,教師重點指導:
。1)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斷魂”呢?師生對話,理解第1、2句。
、俾撓登迕黠L俗組織討論。
②聯系上句“雨紛紛”組織討論。
這“紛紛”不僅是寫雨,更是寫人心。
(板書:雨紛紛)能把這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指導朗讀第1、2句。
(2)為什么詩人在這個時候要問酒家在哪里?以演帶讀,理解第3、4句。
3、請兩名學生表演詩人與牧童的問答情景。
4、指導朗讀第3、4句,重點指導讀出“遙指”的感覺。
。ǹ梢耘浜蟿幼骰蜓凵竦谋硌菥氉x。)
5、同桌合作表演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五、美讀成誦.再現情境。
1、把整首詩連起來,在音樂聲中邊讀邊想象畫面吧。úシ排錁罚R讀。
2、剛才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現了一幕生動的情景短劇。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自然又優(yōu)美,讓人感覺很親切。咱們不就可以把它改編成一個獨幕劇嗎?
12.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二
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3、情感目標:想象畫面,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歌所承載的感情,激發(fā)學生珍愛親情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后兩句是從“兄弟”的角度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流程:
一、緊扣詩眼,從“心”出發(fā)。
1、導入
在遙遠的古時候,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的無盡思念,詩人王維就寫下一篇流傳千古的思鄉(xiāng)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讀題、釋題
題目很重要。是我們走進課文、走進古詩中的一扇門,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重陽節(jié)的資料。
②借助注釋理解“山東”不是指現在的我國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詩中指作者的家鄉(xiāng)山西省。
③題目中是指誰回憶誰?
3、再讀課題
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回憶起了家鄉(xiāng)的親人。他的心情可能會是?生讀題。
心情也可能是?生讀題。
是的,此時的王維可能難過,也可能略覺孤單,帶著你的理解齊讀詩題。
回憶源于內心,詩人在重陽節(jié)回憶起親人會有著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地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生字的認讀。
3、多形式讀古詩。
三、想象畫面,由“意”入“心”
1、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
15歲那年,王維就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想取得功名,實現個人的理想,寫此詩時王維只有17歲,恰逢重陽佳節(jié),作者孤身漂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xiāng)親人。
2、17歲的王維身處“異鄉(xiāng)”作為“異客”是什么滋味呢?哪個字能體現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在書中圈出。
、賹W生匯報,板書:獨組詞(單獨、獨自……)
沒錯,詩中的這個“獨”字就是“獨自”的意思。
、跐h字是會說話的,仔細看看“獨”字,它的背后隱藏著一幅幅畫面,透過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樣的畫面?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進王維當年的生活,尋找一幕幕他那孤獨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說話:
遠在異鄉(xiāng),當王維____時,卻只能____。
根據學生補充的內容體會情感,引發(fā)朗讀這一詩句。
、塾纱丝梢姡斖蹙S吟誦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詩句時,他心中該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換:王維啊王維,當身邊的親人都團聚時,你這個異鄉(xiāng)異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帶著感受讀。
王維啊王維,當別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時,你這個異鄉(xiāng)異客只能干什么?此時的你?帶著你這份感情讀。
王維,此時的你在想著誰?念著誰?讀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親人,你仍在異鄉(xiāng),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獨,你仍然是異客,帶著此時的感受,齊讀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華的都市,即使?jié)M腹才華被他人賞識,孤單無助的王維仍是一名生活在異鄉(xiāng)的異客,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這是魂牽夢繞的思念啊!尤其是在過節(jié)的時候,這思親之情更是深切,詩人把滿腹思念都傾吐在哪句詩中了?(生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僬自娭校@一句流傳為廣泛,每個字都凝結著詩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讀,哪個字或詞觸動了你的心弦?(板書:倍思親)
②換詞體會情感
“每逢佳節(jié)更思親”、“每逢佳節(jié)又思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a、讀一讀,你發(fā)現三句詩有什么區(qū)別?你覺得哪個字用的好,為什么?
b、“倍”組詞(加倍、雙倍……)
在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個“倍”字,既表現出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現出王維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xiāng)親人。
c、用你的朗讀表達出王維的這份思念。(個別讀、師評價,齊讀)
、邸懊糠昙压(jié)”指的僅僅就是重陽節(jié)嗎?還可能是中國的哪些傳統節(jié)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還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團聚的大好時機。人們都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邊讀邊想,在不同的節(jié)日里。遠在異鄉(xiāng)的王維都會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詩人的心情、神情說開去:
每逢__節(jié),我看到__,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____。
、芘錁贰毒旁戮诺木啤,指導朗讀。
平常也就罷了,而佳節(jié)來臨時,別人家舉杯暢飲、慶祝團圓,而詩人卻只能孤獨的回憶這一幅畫面,怎能不會使他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呢?
家鄉(xiāng)人、家鄉(xiāng)事都如放電影般頻頻從王維的腦海中蕩過,這些都令他刻骨銘心、難以忘懷,他怎能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呀!
17歲的他還是一個孩子呀,就已經背井離鄉(xiāng)。生病時沒人照顧,遇到困難沒人幫忙,因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所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啊!
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異國的海外游子,會面向祖國的方向深情地訴說:____。
4、此情此景,讓你不禁還想起了誰的詩(生補充古詩接龍中積累的思鄉(xiāng)詩。)
課件逐一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外來!R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踅ā妒逡雇隆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會想到誰?
6、家鄉(xiāng)親人的一舉一動那么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卻不能真實地擁抱、交談,這種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盡管心中倍思親,可他都只能面向東方,含淚誦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俳巧Q:兄弟啊,看著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誰?
你會對他說什么?(可以引用詩句)
你想祝愿他?
、谑茄!家鄉(xiāng)的親人團聚在一起,他們又何嘗不在思念著王維呢?登高遠眺,無限的牽掛、擔憂、思念涌上心頭,他的親人們一定也會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
余音式朗誦,這幅畫面中令人遺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詩人王維此時大的痛,也是家鄉(xiāng)親人們心底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維和兄弟們的心中不斷地撞擊著,我們共同來表達他們心中無奈地吶喊,一組讀后兩句詩,其他三組接連重復“少一人”。
四、回扣詩眼,感悟詩“心”
1、回頭再看看“憶”字,單單指的就是回憶嗎?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2、王維思念親人,所以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時,王維就想到自己:獨自異鄉(xiāng)為異鄉(xiāng),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王維獨自登上異鄉(xiāng)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團圓場面,大聲地吟誦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看不見的是深深的鄉(xiāng)情,舍不棄的是濃濃的親情,當我們身在遠方,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時,我們也不禁吟誦(生齊讀古詩)。
五、升華情感,深入人心
1、詩歌,不僅可吟也可唱,讓我們跟著曲調把王維那份思鄉(xiāng)之痛傾訴出來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跟著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詩,僅僅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xiāng),曲折有致地鋪展在我們面前。歷經10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涌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xiāng)愁中,今后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xiāng)。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啊!
13.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三
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
3、透過自讀自悟,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培養(yǎng)獨立閱讀潛力。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你們看,這天老師把誰請來了?(板書:鹿)喜歡它嗎?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鹿?學生交流。
2、老師還為大家請來了(板書:獅子)誰來說說在你心中獅子是怎樣的?
3、兇猛的獅子和漂亮的鹿碰到一齊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一齊走進《伊索寓言》中的《鹿角和鹿腿》。
設計意圖: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兩個動物朋友鹿角和鹿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此刻大家面前,引導孩子去猜想鹿角和鹿腿之間到底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呢?進而激發(fā)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請大家大聲朗讀整個故事,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詞語
欣賞,勻稱,珊瑚,精美別致
抱怨,撅嘴,皺眉,沒精打采
灰心喪氣,掙脫,獅口逃生
大家讀得很認真,相信這些詞語肯定都認識了,哪位勇士愿意先來試試?誰愿意當小老師?
3、概括故事的主要資料
欣賞抱怨獅口逃生
真不錯,讀了一遍就讀準了詞語的字音,還能讀得有滋有味。但是,如果你能用這幾個詞語把整個故事說成一句話,那就更了不起了。指名說。(板書:角腿)
三、品讀鹿之美
1、故事中的小鹿到底是怎樣欣賞和抱怨自己的,請同學們默讀1―4自然段,用“——”劃出小鹿欣賞和抱怨自己的話。
2、交流
。1)誰來說說鹿是怎樣欣賞自己的角的?
欣賞的話:
“咦,這是我嗎?”
“。∥业纳矶问嵌嗝磩蚍Q,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他為什么欣賞自己的角?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角很美麗?(板書:美麗)你就是這只美麗的鹿,快夸夸自己吧!下面的小鹿都迫不及待要夸夸自己了,那就自己夸夸吧!指名讀。
。2)小鹿都快要陶醉了,但是他為什么還要抱怨呢?(板書:難看)小鹿怎樣抱怨的?
抱怨的話: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意思就是說:
你看,小鹿們都在抱怨呢?(自由讀)誰來抱怨一下(指名讀)
3、引讀2-4自然段
看你們讀得如此有滋有味,老師也想加入,歡迎嗎?老師當解說員,你們讀小鹿的話,可要聽好老師的提示。
“咦,這是我嗎?”
“。∥业纳矶问嵌嗝磩蚍Q,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師:漂亮的小鹿們,你們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這天突然發(fā)現,所以驚喜萬分,
生:“咦,這是我嗎?”
師:你們不急著離開了,對著自己的身影大加贊賞
生:“!我的身段是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師:但是,當你們看到自己難看的細腿之后,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抱怨道
生:“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樣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設計意圖:記得《語文課程標準》中有一句話這樣說道:“應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朗讀訓練中,我鼓勵學生讀出對文中情感的不同體驗,并結合具體語段來說說自己的朗讀體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同學之間互相評論,相互促進,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一朗讀訓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為下文體會鹿的思想轉變,奠定了基礎。一輪輪的朗讀,會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一步步的提升。
四、研讀獅口逃生
1、正當鹿抱怨自己的腿,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時,一場厄運正悄悄地降臨,明白將要發(fā)生什么嗎?
2、視頻播放猛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
同學們,看過“動物世界”嗎,看到過猛獸追趕獵物時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我們再來體驗一下。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還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個性是課文所描述的那種驚心動魄的場景,如果光靠講學生很難進入這種情景。視頻的引入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難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師范讀,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
對于弱者來說,這真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那么故事中的小鹿又將面臨怎樣的生死抉擇呢?那樣吧,此刻我們就到森林深處去親自體驗一下。閉上眼睛:正當鹿抱怨自己的腿,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時,一場厄運就這樣降臨了,鹿猛一回頭,(驚叫)
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
4、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情緒怎樣樣?你從哪些詞語體驗到了緊張,驚心動魄?
5、這叫有驚無險。大家體會得很好,但是,我還想提個推薦,當大家讀到,“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時,就在后面寫上三個字“好險!”;讀到“鹿使勁一扯,才把鹿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的時候,也寫上三個字“好險!”咱們再把這兩段連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6、咱們比體會得好。下面我們再讀的時候,要求提高了!昂秒U。 边@三個字,讓它們悄悄地藏在心里,只在心里暗暗想:好險。±蠋熌蠲總句子的前半部分,你們接下去!
師再次引讀,師生合作整讀課文五六自然段。
7、師總結:我想這回大家完全能夠給“動物世界”配音了。
設計意圖:課文五六自然段,正是寫鹿遇險的經過,真是有驚無險。學生初讀時,可能會顯得四平八穩(wěn),漫不經心。幾經啟發(fā)之后,學生在朗讀速度上是加快了,但讓人倒抽一口冷氣的驚險場面卻感受不到。適時地播放視頻,聽老師范讀,此時,學生就能體會到那種劫后余生的感覺,讀起來就有“驚心動魄”的感覺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可小看老師的“導悟”作用,有時老師藝術性的寥寥幾語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在這一段的朗讀訓練里,透過老師次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次主動參與到朗讀實踐中,老師把穎悟的心靈交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生機和靈性的精神世界與學生共享,潛移默化中老師就會成為學生精神文化之旅的親切導游。
五、領悟道理、拓展延伸
。、小鹿跑到了一條小溪邊,停下腳步,一邊喘氣,一邊休息,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鹿,剛才師口逃生的一幕肯定還在腦;匦,心肯定還在砰砰直跳,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么?你還會欣賞美麗的角,而抱怨難看的腿嗎!他嘆了口氣,說生:“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是啊!角雖然(),但是卻差點兒讓他送命(板書:差點送命)腿雖然(),但是卻使他獅口逃生(板書:獅口逃生)于是,小鹿經歷了這次災難之后,痛定思痛,幡然省悟,它毅然鋸掉了頭上那兩只美麗的角,同學們討論一下鹿該不該這樣做呢?
同學們明白了美麗的角不能鋸掉,他在不同的時候也是有作用的,讀到那里,你想對鹿說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好看的東西不必須有用,不好看的東西也不必須沒用。一個人雖然長得漂亮,但不必須美,而要看他的心靈是不是美。)
3、很高興同學們能從這則寓言中悟到很多東西。像我們熟悉的《龜兔賽跑》選自《伊索寓言》,它語言凝練,寓意深刻,能讓我們在讀后獲得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滿足,期望同學們能和寓言交上朋友,和書交上朋友,成為真正的讀書人,因為讀書人是幸福人。
設計意圖:思辯的這一過程,我想肯定能完全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在小組激烈的辯論中,孩子們肯定能據理力爭,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式,爭先恐后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思想的交鋒使課堂上高/潮迭起,然后老師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們推薦這一特點鮮明,又深受大家喜愛的文學作品,激起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愿望。
14.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四
【教學目標】1.能夠熟練認讀10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在語境中進一步理解“奚落、輕蔑”等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陶罐與鐵罐的對話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將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對文章的補白”以及各種特點的陶罐與鐵罐的對話中。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感悟角色
一、課前幽默談話,讓學生領會語文學習要多讀書。
二、觀看錄像,通過猜想表情、模仿、賽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陶罐與鐵罐的對話部分。
1.播放執(zhí)教者有滋有味朗讀課文的錄像(沒有聲音)。
師:你都沒聽到他的聲音,為什么就覺得他讀得好呢?
師:既然你們講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課文當中描寫的哪些表情?(隨機鞏
固字詞)
師:下面,就請你們帶著豐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練讀課文。
2.播放執(zhí)教者有滋有味朗讀課文的錄像(有聲音)。
師:他到底讀得好不好呢?請你們聽一聽。你覺得他哪一句讀得好?為什
么?你能學一學嗎?
師:既然他讀得不錯,那么你們就吸取他的優(yōu)點,再練一練。
3.播放執(zhí)教者驕傲地夸耀自己朗讀水平高的錄像。
(執(zhí)教者在錄像中說:“怎么樣,我的朗讀水平很高吧?你們根本沒法跟我比。如果你們有足夠的膽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讀得比我好,我就認輸。怎么樣?你敢嗎?”)
師:同學們,他剛才是因為看不起我們而在奚落我們!你們能形容他剛才
的表情和說話的語氣嗎?(隨機鞏固字詞)
師:你能讀整段話和他來比一比嗎?大家做裁判來評價。
。c評:曲調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為鏈,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觀老師的“啞讀”中感受情;在聽老師范讀中體會情;在師生挑戰(zhàn)朗讀中表達情。同時,將字詞教學,讀正確、讀通順課文貫穿其中。實現了一舉三得。)
第二部分選擇角色
三、進入具體語境,在探究性閱讀中體會陶罐優(yōu)點,初步感悟寓意。
師:讀了課文之后,你們對陶罐和鐵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變化,
你愿意變化成陶罐,還是愿意變化成鐵罐?
師:(對選擇陶罐的學生)我也喜歡變化成陶罐,我從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
罐的兩個優(yōu)點,你喜歡變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為看到了陶罐的這兩個優(yōu)點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長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塵土,清理干凈,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理由2.陶罐有文物價值。
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萬別把它損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師:那你是因為什么選擇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優(yōu)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答案:
“不敢,鐵罐兄弟!碧展拗t虛地回答。(謙虛)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是盛東西,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能同時看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好,吵什么呢!”(友好)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身邊,請你們把它也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保ㄉ屏迹
(點評:引導探究,目標明確;探究的展開,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個性要求和本質特點。老師把重點引向了陶罐的優(yōu)點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觀價值趨向,又導向了對文本的深入閱讀。言語實踐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要求,也是其本質內涵,展開探究做到了以言語實踐為載體,通過“理由”和“原因”的言語實踐,使學生的理解和表達相得益彰,同時在實踐中實現了人文熏陶。)
第三部分角色對話
四、師生、生生角色對話,隨機補白,在言語實踐深入領會課文寓意。
1、師生角色對話:(謙虛的陶罐──驕傲的鐵罐)
師:“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生:“不敢,鐵罐兄弟。”
師:“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生:“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撞碰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師:再說什么?你說啊,難道你身上還有什么可取之處嗎?難道你還敢跟我比嗎?你說啊……
生:再說()。
師:“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師:“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對話:(謙虛的陶罐和謙虛的鐵罐)(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架)
(點評:角色對話目的是什么?該設計給了我們一個直觀的詮釋,那就是為了感悟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自尊,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看自己的短處等;為了領悟語言特點和規(guī)律,促進學生言語的生成和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檢測意見】
1.你上好課后感覺怎么樣?
A很累,很沒意思,早就想著下課
B有點累,有時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不累,有點意思,不太想下課
2.你覺得你上完這堂課后,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3.你覺得下面哪一種說法是錯誤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能看到別人的長處,所以他為人很謙虛。
C鐵罐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他身上沒什么優(yōu)點。
4.你能正確、流利地讀出下列詞語嗎?你能正確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中陶罐與鐵罐的對話嗎?
陶罐懦弱爭辯惱怒羞恥流逝宮殿掘樸素
(設計綜評:有人說,現在的語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進在很可能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拐點上,我想,這是一個再貼切不過的比喻了。所謂拐點,就是說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墜,拐點上的人和事,面臨著無數選擇……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有價值的突破。
該設計從學生的年段特點出發(fā),緊扣《課標》的學段目標,抓住課文特點和難點。精選閱讀切入口,優(yōu)化學習方式,加強語言實踐,在“我的發(fā)現”中發(fā)現在課文閱讀中發(fā)現,注重閱讀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讀為本,學生在多讀中認字解詞,體驗感悟,凸現語文的可感性和整體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進行角色體驗,用讀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靈對話和“補白”實踐中,使學生得到“智”開發(fā)和“理”的感悟,使閱讀成為學生一段難忘的經歷。)
15.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五
[教學目標]1.會認11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創(chuàng)造、閱讀、攜帶、學富五車、蠶繭、薄片、粗糙、搗爛、輕便、鄰近”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3.了解紙的發(fā)展過程,說說為什么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了。
4.了解造紙術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刻也離不開紙,我們的課本是用紙做成的,我們的書寫也離不開紙。你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同學們了解的真不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紙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近義詞辨析: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發(fā)現(第看到或知道。)
1.選詞填空。
發(fā)現發(fā)覺發(fā)明(1)魯班()了鋸。
。2)科學家()了一種新的生物。
。3)我()小星這兩天不高興,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學生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2.檢查自學情況。
。1)課件出示:
創(chuàng)造攜帶保存制作蔡倫
積累朝鮮歐洲社會促進
指名讀,指名領讀,齊讀;ハ嘟涣髯R記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
3.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
術偉錄冊保存
約驗阿歐洲社
、傩〗M交流:怎樣寫好這些字。
、谌嘟涣,教師評議,重點指導。
、邸靶g”點在右上角的字,后寫點。
“社”點在左上角的字,先寫點。
、堋皞、保、存、約、驗、阿、洲、社”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⑤“歐”字是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右基本同寬,左低右高。
、蕖颁洝笔巧舷陆Y構,下半部分是五畫,不要寫成“水”。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再讀課文,探究初成。
1.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1)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2)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chuàng)造了文字。那時候人們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竹片、木片上,后來發(fā)明了帛。(板書:龜甲獸骨竹片木片帛)
(3)西漢時代,人們用麻來造紙。(板書:麻紙)
。4)我國東漢時代的蔡倫發(fā)明了紙。(板書:紙蔡倫)
。5)造紙術的發(fā)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影響了全世界。
2.小組同學互相交流,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作業(yè):
練習書寫本課的會寫字。
16.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六
教學目的要求: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趙州橋既堅固又美觀的特點,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3.體會一段話中,句子之間的關系,知道這段話是圍繞什么講的。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的第2、3自然段介紹了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和好處,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思路:
教學本課時,要從整體入手,通過看圖導入新課,初識趙州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細讀課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內容;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指導學習方法;泛讀課文,回顧總結等步驟,引導學生在理解詞句和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具體而有重點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用具: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看圖導入新課,初識趙州橋。
談話:請同學們看圖上這座雄偉而美觀的橋,誰知道它叫什么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點?是誰設計建造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讀,仔細看課文,用心記。教師讀完后,請同學們不看課文,談談你知道了有關趙州橋的哪些知識,看誰記得既準確又多。
2.同學們談談自己記憶的內容。
3.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理解不懂的詞語,并做好筆記。(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①請同學們分節(jié)讀課文,看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
、诔椴閷υ~語的理解,要求同學們不但能談出字典上的釋義,而且能聯系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③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拱形、欄板、雕刻”這幾個詞的意思。
三、細讀課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內容。
1.輕聲朗讀課文,說說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礎上,完成填空:
(1)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2)趙州橋既非常雄偉,又十分堅固。
(3)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4)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四、朗讀課文,質疑,解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五、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并用生字組詞。指導書寫“慧”字。
2.讀一讀課后第一題,聯系課文想一想這些問題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言。
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1課《趙州橋》(板書課題)。提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指導學習方法。
1.學習第1自然段(齊讀)。
(1)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請根據第一段內容用“因為……所以……”說一句完整的話來贊美趙州橋。
(3)以自豪、贊美的語氣朗讀第1自然段。
(4)回憶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第1段的學習過程是以朗讀為主線,深入理解課文。學習方法是:一讀,了解寫了什么;二讀,抓住詞語,理解作者是怎樣寫的;三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第2自然段。
(1)自讀并思考:全段有幾句話,說說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整個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2)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文中具體寫趙州橋雄偉堅固的詞語和句子。重點理解“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只有……橫跨……”、“創(chuàng)舉”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討論上述詞語在說明趙州橋雄偉堅固中的作用。
(4)練習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紹趙州橋的雄偉堅固,以及其建筑結構在建橋的創(chuàng)舉。
(5)“創(chuàng)舉”是什么意思?這種設計在建橋是一個創(chuàng)舉,是指怎樣的設計?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這種設計在建橋是一個創(chuàng)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壞,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jié)省了石料!雹賱澗部分的內容為可移動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學習朗讀。第一遍朗讀按課文原句順序進行。第二遍朗讀時可將前后兩條劃線部分內容互相交換。這樣,使學生從朗讀的實踐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內容的兩個方面,體會并列句式關聯詞語的使用。③在朗讀中要求學生說出“減輕”和“節(jié)省”的反義詞。)
(6)指導學生以贊美的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7)引導學生小結:趙州橋非常雄偉,十分堅固。
3.學習第3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討論:
、俚3自然段主要寫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內容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②第3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2)用文字投影片練習填空:
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的一樣。(①劃線部分內容為可移動的文字復片,便于學生完成填空后,變換句子的順序反復朗讀,從實踐中理解分號的作用。②在練習完畢,從實踐中使學生了解分號的實際作用后,啟發(fā)學生從感性上初步認識先總起后分述再總結的寫法。)
(3)小結:趙州橋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
4.學習第4自然段。
(1)思考:課題是“趙州橋”,課文1至3自然段已把趙州橋建造的年代、外形特點和欄板上精美的圖案作了介紹,為什么還要寫第4自然段?
(2)聯系課文說說你對“趙州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樣理解的;對“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聲朗讀后一個自然段,要讀出自豪的感情。
三、讀課文,回顧總結。
1.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
2.填空:這篇課文講的是歷史悠久,世界聞名的趙州橋既堅固又美觀,它的建造是建橋的一個創(chuàng)舉,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17.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七
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哪些內容,感受《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激發(fā)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3.培養(yǎng)“圖文對照讀懂課文”等自學方法。
二、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激趣交流,學習第一小節(jié)。
1.揭題,提出希望學生自學讀懂課文的要求。
2.檢查預習成果,出示本課新詞,重點正音四個多音字“都”“作”“乘”“籠”。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名揚中外”的意思,知道這幅名揚中外的畫就是指《清明上河圖》,并板書。
4.結合預習時查找的資料,交流對《清明上河圖》的了解。
5.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同學們真會學習,你們已經預習中把課文第一小節(jié)的內容學懂了。能讀好它嗎?齊讀第一小節(jié)。
。ǘ┬蕾p感知,明確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圖》的摹本,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自己看后的體會。
2.老師激趣:從剛才同學們驚奇的眼神、贊嘆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圖的喜愛。這幅圖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們的課文對它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會更喜歡它。想用什么方法來讀懂課文呢?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3.引導學生讀讀課前的閱讀提示,明白學這一課可以用“圖文對照法”。
。ㄈ┛磮D讀文,激發(fā)情感。
1.默讀2—5小節(jié),對照圖畫找一找課文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
2.選一個你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隨機2—4小節(jié)。
。1)讀第2小節(jié)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通過讀句子,并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來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斌w會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畫出來的畫了不起。
。2)讀第3小節(jié),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tài)各異”,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睆亩w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3)讀第4小節(jié),先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體會畫的生動、精彩。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么傳神!”
。ㄋ模┦惆l(fā)情感,運用語言。
1.學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礎上,朗讀課文第5小節(jié)。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么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說什么?
2.老師出示自己寫的小詩,與學生共勉。
歷經風雨八百年,
繁華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態(tài)眾生相,
盡在綿綿畫中間。
揚名海外震國威,
驚世絕技人人贊。
絕!
中華文化真叫絕!
18.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八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留心、艷麗、蘇.醒、濕度、嬌嫩、適宜、需要、昆蟲、傳播、植物學家、修建、陸續(xù)、大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師生合作學習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課文講讀與生活情境相結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個別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花鐘。
三、教學策略
《花鐘》是以“觀察與發(fā)現”為主題的一篇課文。作者細心觀察,發(fā)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并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將不同的花開放時獨有的姿態(tài)美描寫得淋漓盡致。作者懷著一顆好奇心,進一步探索了開花的時間為什么不同,又在文章后寫出了花鐘是怎樣做成的,全文結構清晰,敘述精當。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還要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觀察、記錄的熱情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緊扣不同花朵姿態(tài)、開放特點來進行擬人化描寫的。
四、教學過程
。ㄒ唬┦崂眍A習成果,引發(fā)學生質疑
1.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花鐘的組成、花開的原因、花鐘的制造。
2.引出質疑:花鐘是什么樣子的?花鐘又是怎么工作的?
。ǘ┳哌M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第一段,了解花鐘的組成。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花鐘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來看第一自然段。
(2)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三句。我請三位同學來讀一讀。
。3)第一段三句話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你發(fā)現了嗎?
預設:學生沒有關注到中心句。
教師追問:第二句話在第一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預設:學生關注到了第二句是中心句。
教師小結:第一自然段都是圍繞著第二句話寫的。
。4)教師引導:文中說不同的花開放時間不同,請你在文中用橫線畫出花的名稱。
學生從文中畫出:牽;,薔薇,睡蓮,午時花,萬壽菊,煙草花,月光花,夜來香,曇花。
(5)教師提問:請你讀讀這句話,和書上相比你喜歡哪種表達?
課件出示:所有花都是“開放了”的句子。
預設:學生說不好,因為沒有原文美。
教師引導:原文是怎樣寫,就寫出了美呢?看看圖,再看看書上的原文,有想法了嗎?
預設:都是寫開花,但是用不同的方法來寫。
教師引導:牽;ㄊ鞘裁礃拥模克N薇呢?再結合圖片上花朵的姿態(tài)想一想。
預設:牽;ň拖窭,所以寫它開花時就寫了“牽;ù灯鹆俗仙男±取。
教師總結:把花當做人來寫,抓住了花的特點,這樣語句就更生動了。
。6)自由朗讀描寫花的語句,和同學交流你喜歡哪種花?
①當學生談到“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痹趯W生談完喜歡這句話的原因后,隨機問:做做吹喇叭的動作?牽;ù灯鹦±仍谡f什么呢?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②當學生談到“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引導學生理解“艷麗”“綻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薔薇的嫵媚風姿讀出來。
③當學生談到“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币龑W生關注“從夢中醒來”,問:我們每天早上都從夢中醒來,在這里,作者把睡蓮當成誰來寫了?指導朗讀。
、墚攲W生談到“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笨磮D,加上自己的形容,說說:午時花怎么樣地開花了?或什么樣的午時花開花了?想象著它開花時的樣子再來讀這個句子。
、莓攲W生談到“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敝攸c指導對“欣然怒放”一詞的理解。
師:看到這幅圖,看到它的花開得這么美是什么心情?“欣然”就是心里很快樂。那“怒”是什么意思呢?在不明白字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查字典。出示課件:怒:①生氣,氣憤:怒容滿面。②氣勢盛:草木怒生。
師:氣勢很盛,萬壽菊盡情地開放,快樂地開放,就可以稱為欣然怒放。指導讀出花開的氣勢。
⑥當學生談到“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理解“蘇醒”后,指導朗讀這句。
、弋攲W生談到“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做動作表演“舒展”,想象月光花“舒展花瓣”時的樣子。指導讀出花兒的嬌嫩。
⑧當學生談到“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看圖說一說,它會怎樣地開花?指導朗讀。
⑨當學生談到“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提問:“什么叫‘含笑一現’?”隨機出示一組曇花從開到謝的圖片:曇花從開花到花謝僅僅三個小時的時間,在這三小時中,經歷了開花到花謝的全過程。雖然短暫,但卻把它美的笑臉展現給我們,這就是──含笑一現。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的表達,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姿態(tài),體會作者用詞精準、生動。
(7)教師引導:師生配合著朗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要讀出不同花的姿態(tài)美)
師引讀:凌晨四點,牽;ㄎ妩c左右,薔薇──
提問:老師讀的部分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表述的準確)
預設:學生關注到了時間的不同。
教師反饋: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讓這些花組成“花鐘”。
預設:學生關注到了“凌晨”“中午”“傍晚”等時間詞和“左右”這樣表示不確定意思的詞。
教師小結:這些詞語讓我們明確了不同花大概在何時綻放,這些詞語表示的時間看似模糊,但用詞準確。有些句子沒有“左右”這個詞,也不代表就是準時準點開,但都加這個詞就會顯得重復過多了?磥碜髡叩那苍~造句是很嚴謹的。
。8)同桌兩人合作讀第一段,練習背誦。
。9)教師出示課件:
下午五點,紫茉莉_________。
半支蓮,在早上十點_______。
___的芍藥花在早上七點____。
教師引導:請你仔細觀察,想象它們開花時獨特的風姿,把句子補充完整吧。學生補充句子。
預設:學生語言單調。
教師引導:如果你是花朵,當你開放時,會希望大家怎樣夸贊你呢?想象一下,再來補充這個句子吧。
預設:學生依據花朵特點寫出了不同的開放姿態(tài)。
教師評價:你善于觀察,抓住了花朵的特點把它綻放的瞬間說得活靈活現。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
2.細讀第二段,了解花開不同時間的原因。
。1)請兩位同學讀課文,一位讀第一句,一位讀剩下的部分。其他同學思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預設:前邊是問題,后邊是回答。
。2)師小結:像這樣前邊提問、后邊回答的自然段,我們叫它因果段式。這樣的段落可以讓我們獲得問題的答案。
。3)請你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為什么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開放時間?用直線畫出原因。學生默讀畫線。
小結: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和昆蟲活動時間相吻合。
教師引導:曇花的開放是文中舉的例子,文中概括地說了影響花開時間的原因,你能找到嗎?
。4)教師提問:請你讀讀描寫曇花開花的句子,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它為什么只在九點左右開放。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因果段式并練習提取關鍵信息,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明“曇花一現”的原因,實現能力的提升。
3.略讀第三段,花鐘的制造。
教師提問:請大家自己讀這一段,有一些詞語如果去掉了,表達的意思就與原文完全不同,產生科學性錯誤,快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來吧。
生反饋:陸續(xù)、剛剛、大致。陸續(xù),表示先后出現;剛剛,表示觀察時間要恰當;大致,表示不是非常精確的時間。
小結:這些詞語讓文章的表述更具有科學性,現在用朗讀讓我們知道花鐘是怎樣制造出來的。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發(fā)現,體會科普文的用詞準確和精確表述,再通過讀的形式展示,讓學生在心里留下痕跡。
。ㄈ┛偨Y學法
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花鐘,了解了花鐘是怎樣為我們大致報時的,還知道它是怎樣被做出來的。其實只要你認真觀察、積極探索,就會發(fā)現身邊的事物有著無窮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fā)現。今天我們還練習了抓住花朵特點,寫出不同花開放時用不同的語言去形容它的獨特美,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要學以致用。
(四)布置作業(yè)
1.摘抄第一自然段中描寫花朵開放的語句。
2.抓住花朵的特點,寫一寫自己喜歡的花開放時是怎樣的。
3.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19.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十九
教學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樣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走進作者
1、今天,我們認識一位科學家,他是法國的科學家法布爾。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匯報法布爾的資料。
2、簡單介紹《昆蟲記》。
二、自學課文
1、同學們認識那些昆蟲,誰能告訴我們蜜蜂是一種怎樣的昆蟲?(會認路)
2、今天法布爾又會告訴我們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讀完后舉手告訴大家,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主要講了法布爾為了驗證密封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3、請同學們找一找,課文那些地方寫試驗的過程?哪些地方寫試驗的結果,哪些地方寫了作者的結論。
三、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法布爾是法國的科學家,他寫了《昆蟲記》這一本書,我們還學習了這一課的生字和新詞。現在,我們再復習生字和新詞吧。
2、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生字詞。
3、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篇課文講的是?(生答)法布爾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4、上節(jié)課我們也知道了,課文寫試驗的過程是第二自然段?試驗的結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結論在后一自然段?
二、精講課文
。ㄒ唬┰囼炦^程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為什么法布爾一定要加上“聽說”這個詞呢?
。ㄉR讀后,回答。)(說明他做科學研究講究事實,非常嚴謹)
2、請默讀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實驗可以分哪幾步。
3、學生畫,回答,教師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路??放飛蜜蜂
4、請男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他做實驗的步驟,你能從試驗過程中感受到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做事認真,十分嚴謹)
5、其實,法布爾寫到“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就已經說清了試驗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后面的內容呢?自由讀讀,跟同桌討論一下。(出示該段文字)
。ㄕf明法布爾邊試驗邊觀察蜜蜂的活動情況,還動腦筋思考)
我們再一起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爾的實驗過程和他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
。ǘ┰囼灲Y果
1、法布爾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證明:蜜蜂飛回來了。繼續(xù)默讀第3、4、5自然段,試驗結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時候飛回來的?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2、學生匯報,教師隨即點撥,出示句子。
。1)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兒很激動,為什么?(沒想到,而且,我也推測它們可能會不了家了)
指導用激動的語氣讀。
。2)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fā)現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的回了家。
“準確無誤”指什么?(是的,逆風沒有使它們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環(huán)境沒有讓他們偏離方向,他們準確無誤的回家。)
指導朗讀,讀出重點詞。
蜜蜂不僅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很強。請同學們看第五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呢?(出示句子)那個詞語能體現蜜蜂辨認方向能力強?(準確無誤、確確實實、盡管……但……)
請同學們看看這個詞,這是一組關聯詞,盡管他們逆風而飛,盡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的飛回來了。
指導讀出重點詞。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還有一組關聯詞也強調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請你找出來。
。ā盁o論……總是……”)
這兩組關聯詞都說明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很強,所以,試驗的結果是:(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這么強,但是還有三只蜜蜂怎么沒有回來?(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討論、匯報)
。ㄈ┭芯拷Y論,激發(fā)探究
1、法布爾通過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出示、齊讀后一段)為什么說蜜蜂靠的不是超強的記憶力?你從課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蜜蜂被裝在紙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覺得蜜蜂辨認方向不是靠記憶力。
(2)在放飛時刮起了大風,蜜蜂逆風飛行,又飛得很低,它們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遙遠的家園。所以我認為蜜蜂認路靠得不是記憶力而是一種本能。
2、什么是本能?當時法布爾為什么無法解釋?
“本能”指人和動物不學就會的本領。
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但蜜蜂的這種本能是否無法解釋呢?請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幻燈出示)
三、總結
法布爾出生于法國南部山區(qū)一個貧苦家庭。是對動物,植物的興趣把它帶入了科學研究的殿堂。他沒有上過正規(guī)大學,主要靠自學成才。法布爾的成功來源于他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和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像法布爾那樣做事抱著嚴謹的態(tài)度,像蜜蜂一樣勤勉一生。相信每個同學都能釀出屬于自己的甜蜜!
20.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二十
[教學目標]1.學會8個生字。
2.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內容是你意想不到的,在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談話激趣: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聽后要告訴老師你明白了什么?
2.講述故事: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fā)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終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師生交流: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4.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在課文中結識一位因循守舊的帽子店的主人。板書課題:方帽子店(學生齊讀課題)
5.簡介作者:
施雁冰,女,上海人。中共黨員。1947年畢業(yè)于上海新陸師范。歷任新陸師范文書,上海第一師范附小教導主任,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文藝科副科長、文藝編輯室主任,《兒童文學選刊》主編,編審。上海第xx屆人大代表,上海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
1947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3年創(chuàng)辦兒童故事刊物《故事大王》,任編輯室主任,該刊物第一冊印數就達35萬,被新華書店總店評為"1983年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創(chuàng)刊時為叢書)。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長篇小說《初夏奏鳴曲》,童話集《不要腳的朋友》,短篇小說集《外國蠟燭和鍍金戒指》,作品集《施雁冰作品選》,專著《少年習作講評》,《小學生作文指導》等。部分散文作品選入各種選集。兒童文學《外國蠟燭》和《鴉鴉》均獲上海市1987年-1989年兒童文學園丁獎、《遠去的云》獲1996年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ㄒ唬┟鞔_初讀要求。
(課件出示)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ǘz查識字情況。
1.課件出示會認字(帶注音)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課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亂原來順序的會認字。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
3.課件出示會認字所在的詞語。
櫥窗修改香蕉扣上嚷嚷一溜煙圓筒古董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教師隨機抽取,學生搶讀。
。3)指名上講臺,教師讀,學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找出故事中自己意想不到的內容。
2.把故事中自己意想不到的內容讀讀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