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 #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15篇)#】一天即將完結,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無憂考網為大家準備的《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午、重五、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世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欽雄黃酒……
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記得愛國大詩人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的詩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很有作用,可是楚王卻聽小人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中,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非常傷心,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水中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尸體,這就是五月端午包粽子的原因。
端午節(jié)有好多風俗活動,特別是賽龍舟,當年楚人因為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屈原,借劃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不管是包粽子還是賽龍舟,人們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偉大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風格。
端午節(jié)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是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節(jié),它起源于中國,發(fā)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2.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二
“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佩戴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舟在水里!甭牭竭@首兒歌,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也叫端陽節(jié),流行于漢族、壯族、布依族等民族地區(qū)。
據說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這樣的:從前有個詩人叫屈原。當他的祖國被占領時,他絕望了。今年五月初五,他投汨羅江自盡,獻出了生命。楚人很難過,以各種方式紀念他。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說到吃粽子,這是最重要的習俗。一般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粽子的傳統(tǒng)形狀是三角形,也有長方形。一般按其瓤命名,糯米粽子,小豆粽子,紅棗棗粽子稱為粽子。粽子里撒糖,味道好極了。
另外,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救死于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從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都會舉行龍舟賽紀念他,用龍舟驅散河里的魚蝦蟹,免得吃了屈原的遺骨。
端午節(jié)也叫“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有關。記得小時候我媽在我手腕和腳踝上綁了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聽說這叫《長命百歲》。也許穿上它就能“長命百歲”。然而,這種習俗現在并不常見。另外,在一些比較傳統(tǒng)的家庭,要插“五尾”,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龍舟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jié)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3.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三
今天早晨,天色還是朦朧亮,我便聽見廚房里忙碌的聲音,忙起來瞧,原來是奶奶在包粽子。
我問奶奶:“為什么今天要包粽子呢?”奶奶說:“小傻瓜,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呀!”我拍拍腦袋,說道:“對呀!我怎么忘了,今天是端午節(jié)!蹦棠虇栁遥骸澳阒蓝宋绻(jié)的由來嗎?”我紅著臉說:“不知道!蹦棠贪参课遥骸安粫揖徒o你講講吧!
兩千多年前,楚國三呂大夫屈原為了國家的強大得罪了*臣賊子,受到陷害,楚王疏遠了他,為了剖明心跡,屈原懷著滿腔悲憤跳進了洶涌澎湃的汩羅江中。從此以后,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都自發(fā)地把許多粽子扔進汩羅江中,為的就是讓魚兒多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遺體。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車。我瞪大眼睛說:“哦!原來是這樣!”奶奶又接著說道:“端午也叫端陽、重五。但學者聞一多并不是這樣認為的,他認為端午節(jié)也叫龍神節(jié)!痹瓉恚宋绻(jié)也有這么多學問呀!我驚訝地說。
奶奶還給我介紹了南方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每逢端午,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端午大多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qū)。
今天,我終于知道,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這么多學問,生活中又何償不是這樣呢?
4.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四
端午節(jié)到了,奶奶和媽媽準備包粽子。媽媽買來粽葉,糯米、一個一個的開始包起來。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為什么要包粽子啊?”
媽媽說:“寶貝,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每個節(jié)氣都會有歷史的哦!你知道屈原嗎,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出聯齊抗秦,遭到當時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得知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憤地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yī)師則拿出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哦!原來端午節(jié)還隱含有這樣一個凄美的故事!
我不禁驚嘆到!恩,我們大功告成,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不一會兒,就聞到一股清香味。粽子熟了,真香!吃完后和弟弟進行故事比賽,我就把媽媽講給我的編寫成故事講給爺爺奶奶聽,爺爺奶奶都高興的拍手。我希望明年的端午節(jié)早早到來,明年我就可以自己包粽子啦。
5.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五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边@支兒歌你很熟悉吧?對啦,它是和端午節(jié)有關的,每當端午節(jié),小朋友們都會唱起它呢。
端午節(jié)流行于漢、壯、土家等民族地區(qū),又叫端五,端陽、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等。
它的來歷,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呢。有的說,為了紀念介子推;有的說是紀念戰(zhàn)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屈原。我最相信的還是紀念屈原一說。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人士叫屈原,整日為國操勞,為民憂心。當時的楚懷王卻是一個昏君,屈原多次勸諫都無濟于事,楚懷王懷恨在心將其貶職。由于楚懷王無能,楚國很快就風雨飄搖,面臨著滅國的危險,屈原不忍看著國家滅亡,投汩羅江而死。為了紀念屈原,人們便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并用蘆葦包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好不吃屈原的遺體。所以吃粽子便成了端午節(jié)的“保留活動”。
說起端午的習俗,那真是豐富多彩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南方過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無論南方或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灑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配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jié),作為我國的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無窮的魅力,我愛端午節(jié)。
6.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六
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如果不知道,讓我來告訴你吧!
端午節(jié)的來歷有一個故事呢!古時候有個叫屈原的人,他死在了水中,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去吃他的尸體,便用面粉做成包子、饅頭,用糯米做成粽子,并在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聚集在河邊,把包子、饅頭、粽子丟入水中,端午節(jié)變由此而來了!
知道了來歷,那我們再去看看習俗吧!習俗一:喝雄黃酒。據說雄黃酒可以避邪,又能防蛇!習俗二:吃粽子。這就是上面講的屈原的故事了。習俗三:賽龍舟。原由古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就劃船追趕拯救,之后的每年五月五日就以劃龍舟紀念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區(qū)別,我就不一一細數了!對了,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我在干什么嗎?告訴你吧,我家端午節(jié)會買很多的粽子,媽媽也會買或自己做糍粑,爺爺會對上雄黃酒讓我和弟弟抹一點在額頭和肚臍上,說是可以避邪和不怕蚊子咬,哈哈,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啊,差點忘了,粽子是糯米做的,雖然好吃,但建議你別多吃哦,因為媽媽說糯米很容易把人吃停食的,要不以后你都不想吃它了!我比較喜歡吃甜食,所以,每年我都很喜歡過端午,因為端午有粽子和糍粑吃!
小朋友們,我相信你們也應該和我一樣愛過端午節(jié)吧!
7.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七
在時間的催促下,五月靜靜地走了,六月悄悄地來了。六一的木偶戲已經成為過去,端午的粽子又給大家增添了許多的歡樂。端午節(jié)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他的由來和屈原緊緊相連。據說,當時屈原跳到汨羅江,以死酬志,以死報國,人們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到江中。
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投江殉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時,各地的人們都有不同的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各有特色。我國江漢平原會吃黃鱔;甘肅會吃面扇子;南昌吃茶蛋;朝鮮族吃打糕;晉江要吃煎堆;溫州人民吃薄餅;鄒平縣日照時要給小孩纏七色線,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時扔在雨水里;長江流域的人要喝雄黃酒……我最喜歡的還是外婆親手包的粽子。白白的糯米,翠綠的竹葉,紅紅的絲線一拴,一個尖尖的粽子就成形了。不過看我說得容易,做起來那可是很難的呢,連媽媽都還只是個學徒,我就更沒有動手的份了。
我只用焦急地等待它從鍋里撈出上桌的過程——爸爸總是怕我被燙,將我趕出廚房;外公會細心地幫我剝去那綠綠的外衣……雪白的、黏黏的粽子,帶著淡淡的竹葉的清香,熱氣從粽尖飄散開來,粘上粒粒白糖——這件原滋原味的藝術品就可以進肚了。我喜歡這個節(jié)日,當然,包括任何一個節(jié)日,它都成為我們一家人休閑團聚的好時光。
8.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八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馬上又要過端午節(jié)了,每到這時我就會早早興奮起來。
因為到端午節(jié)就又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了。記得每年到端午節(jié)那天,爸爸總是一大早,走了好遠的路,趟著露水采回艾蒿和山桃枝,用紅布條分別扎上插在自家的門框窗框上,說是這樣能夠驅蚊避邪。母親則也早早起來,在我還在睡夢中時將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讓我一直帶著,直到下第一場雨時再摘下,說是這樣也能驅邪去病。我的媽媽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
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用竹子葉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竹子葉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事先在前一天晚上把糯米放在水里浸泡一宿。包粽子前再把竹子葉放在水里泡軟,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粽繩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等粽子包完后,媽媽就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很是香甜,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按捺不住自己的食欲。
我想今年端午節(jié)的粽子一定會更香甜吧。
9.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九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是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吃粽子,掛艾葉等習慣,南方還有賽龍舟和喝雄黃酒的習俗。一到這一天,人們就聚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jié)又快到了,雖然還有幾天才到,但我早就想吃香甜可口的粽子了。記得去年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還和姥姥大姨一起包粽子呢!步驟還比較麻煩,先將糯米洗凈泡上幾個小時,然后把粽葉用熱水燙過洗凈,把糯米,紅棗放入粽葉包好,最后把包好的粽子上鍋蒸熟,等粽葉變了顏色,就熟了。這時,香軟的粽子就出鍋了。
也許我們包粽子的方法還不算正規(guī),但已經不錯了,吃著我們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也不知今年的端午節(jié)怎么過,我好期待喔。我也從資料上知道有一些地方會在這一天賽龍舟。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是古代楚國人民為了紀念愛國的賢臣屈原,借劃龍舟驅趕江中的魚,并在江中放入粽子,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善良的人們以此來寄托自己對屈原的敬尊和思念。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節(jié)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如今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呢。但在我們北方端午節(jié)就顯得比較單調一些,人們在那天或自己包粽子或買做好的粽子,并且在門頭上掛艾葉。以此來度過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也許是方法不一樣罷了,但我們中華兒女的心愿都是一樣的。
我真的盼望端午節(jié)快點到來,還有那好吃的粽子。
10.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十
今天是瑞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又稱之為瑞午、夏午、五月節(jié)、女兒節(jié)。有賽龍舟、踏青的習俗。而今天踏青我選擇了去爬西山。早晨三點半起床,同媽媽、姥姥到了西山。上山的人好多呀!我們隨著人群登上了名人峰,然后往回返,沿途看到了中彈樹,彰子松,樹王,連理松等一些"年齡"比較大的樹木。
我邊走邊采路旁的黃花,我還看到野韭菜。到了山下有好多商家,有賣竹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包的、還有賣五彩繩的……我買了好多好看的五彩繩、香包、小粽子的掛件。到了家我已經很累了,加上又爬了山,好困呀,我真想倒頭就睡,“誰和我碰雞蛋”姐姐洪亮的聲音把我的睡意震沒了,趕快爬起來跑到廚房,拿起一個雞蛋,“開始吧姐姐”話音剛落,姐姐的雞蛋就把我的雞蛋碰碎了!安恍胁恍校 蔽矣行┎环䴕。
后來我知道了“先下手為強,后出手為軟”早知道我就贏了呀!碰雞蛋我輸了,吃雞蛋我可不能再輸了,再說我最喜歡吃雞蛋了,兩下三下,三個雞蛋已經被我吃完了!把笱,你困了”,姐姐見我哈欠連天,連忙叫我去睡覺了。“快起床,10點20了”,媽媽的叫聲,把我驚醒。連忙穿衣服到華彩去學古箏。中午回家,吃完午飯和媽媽到龍鳳新天地爭得“題王”,不幸的是我在決賽時被比下場了。不過還是得到了一條五彩繩和一袋洗衣粉。
這個瑞午節(jié)是我最難忘的瑞午節(jié)呀!
11.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十一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相傳,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
早上,太陽暖暖地照進我的房間。這時,媽媽推門走了進來:“快來包粽子吧!”“太好啦!我還沒有做過粽子呢!”我連忙走到廚房,只見媽媽拿出粽葉、糯米、紅棗和赤豆,然后把兩片粽葉折成漏斗形,放入糯米等食材,接著用粽葉蓋住,把繩子扎緊,一個三角粽就包好了。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但這件事看起來沒想象中的簡單,我好不容易才包好了幾個粽子,但形狀各異,自己看得都忍俊不禁。媽媽把粽子放進鍋里煮熟后,端了出來。我拿出一個,把棕葉撥開,飄出來一股粽葉清香,直鉆我的鼻子。我吃了一口,粘粘的,軟軟的,糯米里面包著紅棗赤豆,真是太美味了!
中午,奶奶拿出了一個香包,對我說:“端午節(jié)還要掛香包哦,可以辟邪,又可以驅蚊蟲,快來掛上!蔽医舆^了香包,香包摸上去很光滑,只見上面繡著一條金龍,龍口中含珠,腳下踏云,頭上長著犄角,顯得十分威武,真好看!我聞了聞,咦,怎么聞上去有股中藥的味道?奶奶告訴我:“端午節(jié)香包里面裝著雄黃和艾草等,所以有股中藥味,這味道對人體有益。”我恍然大悟,端午節(jié)還真多特別的習俗呢!
原來端午節(jié)有這么多的習俗與文化,這特別的節(jié)日真希望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12.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十二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期待的“美味節(jié)日”。
一大早,我這個小饞貓想到能吃美味的粽子,就直流口水。于是我使出“渾身解數”把媽媽叫醒,央求她帶我到街上買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帶我出門了。
到了樓下,我聞到了一片清香,是什么花兒這么香?我四處張望,在不遠處看到了一棵石榴樹,一朵朵火紅火紅的石榴花,就像新年爆竹,給端午平添了許多節(jié)日氣氛。嘴巴還沒嘗到好吃的,鼻子先收禮物了!
出了小區(qū),迎面走來了好幾個爺爺奶奶,他們手中不僅提著大袋大袋的菜,還不約而同地買了艾草和菖蒲。我很疑惑:“這是為什么呢?”媽媽告訴我,從端午節(jié)這天起,天氣越來越熱了,蚊子自然也多了起來,把艾草和菖蒲掛在門上可以起到驅蚊的作用。原來是這樣啊,往年還真沒注意過呢!可能蚊子也想來品嘗粽子的美味吧?
來到大街上,我遠遠就聞到了粽香。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走進粽子店。店里的粽子琳瑯滿目、形狀各異:有的尖尖的像極了牛角;有的四四方方十分規(guī)整;有的是一個精致的小三角;還有的藏在竹筒里長長一條?谖兑捕喾N多樣:有咸肉的、蛋黃的、還有栗肉的、紅棗的,就連鮑魚的也有。最后我選了自己的最愛——豆沙粽,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端午節(jié)真是個“美味”的節(jié)日,你覺得呢?
13.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十三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真有趣啊,請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奶奶就要開始忙活了,早上的時候奶奶就在包粽子,我去奶奶面前說:“我來幫你吧!蹦棠陶f:“好,我來教你吧!”在奶奶在指導下,我先拿了一些粽葉做成三角形,然后放豆子和肉。奶奶教完了,我和奶奶就開始包起來。我按照奶奶的方法,我沒包多久,就包了好幾個,但還有十幾個粽子沒有包,我很累了,就問奶奶累不累?奶奶說:"累是類,但是不能停下來,否則吃飯的時候就吃不到美味的粽子了,我聽了奶奶的話,動力十足,又開始包起來,還剩五六個了,我和奶奶用了很大力氣來包,沒包多久,終于還剩最后一兩個了。經過奶奶的同意,最后兩個我包的火腿腸味兒。哈哈,肯定好吃極了,聞著都想呢!
最后,我們把今天的成果放在盤子里拿去煮,煮好后,一陣撲鼻的`粽香味兒傳來了。我們開開心心地吃著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真有趣,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粽子了。
14.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十四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不相同的民風民俗。比如說傣族有潑水節(jié),白族有火把節(jié),漢族有端午節(jié)等。在我的家鄉(xiāng),我們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這端午節(jié)是吃粽子,賽龍舟的節(jié)日,每當節(jié)日到來大家都很開心。
傳說,端午節(jié)的起因是:在春秋時代,在楚國,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有一天,因為屈原的官盡力保護皇帝,*臣就迫他自盡。在黃河邊,屈原就跳河了,楚國的百姓為他傷心流淚,于是就定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就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
在我們家鄉(xiāng),我們起碼要吃10個粽子。因為代表著我們會“十全十美”。到下午,河邊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到一會兒河岸邊幾乎人山人海,他們都看龍舟賽,河里有兩條舟,一條長的,一條短的。兩條都劃得非常快,不分上下,還未分出勝負。河邊上的人,有的大喊大叫,加油,加油,加油!最后,長的那條航優(yōu)先到達目的點。場面十分激烈,熱鬧極了!我對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真是戀戀不忘。
56個民族,風俗不同,建筑不同,服飾不同,但,是一個團結的民族。
15.端午節(jié)初二日記500字左右 篇十五
每年的農歷初五為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本來是一個驅除瘟疫的節(jié)日。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最早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流傳到現在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江浙一帶還有吃“五黃”的風俗!拔妩S”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咸鴨蛋黃、雄黃酒。
家鄉(xiāng)鹽城過端午節(jié),門上要掛菖蒲、艾葉、吃粽子,喝雄黃酒等。艾、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故端午節(jié)也稱“菖蒲節(jié)”。現在,有的人家會在端午節(jié)前后養(yǎng)上一盆菖蒲,蔥綠蔥綠的十分好看。小孩子掛香包,穿虎頭鞋。媽媽告訴我,我小的時候,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都會給我脖子上掛個香包,里面裝了些香料,手上戴上一根編織的紅繩,腳上穿上一雙威風的虎頭鞋,別提多神氣了。奶奶還特意為我包一些小的肉棕,讓我美美的吃上一頓美味可口的粽子。端午節(jié)現在是我國的法定假日,這天我要和弟弟一起痛痛快快地嬉戲。
今年的端午節(jié)很快又要到了,想起奶奶包的三角肉棕,口水都快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