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太難的題目不要做——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原則。
如果一段聽力材料你幾乎一個單詞都聽不懂,一段閱讀材料里面全是不認識的單詞,那么,翻來覆去地聽和讀既耗費時間,也收效甚微。
如果一段聽力材料你幾乎一個單詞都聽不懂,一段閱讀材料里面全是不認識的單詞,那么,翻來覆去地聽和讀既耗費時間,也收效甚微。
做簡單一點的——但也不是說高三了還要去做初一水平的閱讀理解——應該是稍微有點挑戰(zhàn)性,需要動腦筋去思考的。這個程度需要自己去感覺,別人是不知道的。我們也不要怕感覺不準——這個難易程度的彈性很大,有時候稍微難一點的或者稍微簡單一點的也一樣做,都會有好處。偶爾做一篇特難的或特簡單的,也不會有壞處。只要自己心里知道太難的可以不做,就可以了,不要像在超市購物一樣挑三揀四的。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解題而不是‘選題’上。
這個道理明白了以后,我們面對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面臨著這樣一道不是太難同時又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題目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
答案很簡單:做,做透!
很多人會做題,但是不會‘做透’題。這便是他們做了很多題卻始終成績難以提高的原因。因為對一道題目沒有‘做透’,所以體會不深,收獲有限。走馬觀花一樣地做十道題,不如認真地吃透一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