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孫中山,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創(chuàng)始人,被人們稱為國父,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但你們參觀過他的陵園嗎?我早就聽說中山陵十分巍峨壯觀,今天我慕名而去。
一進陵園就看到一座約二十幾米高的花崗巖牌坊,上面有兩個金色的大字“博愛”,這兩個字可是孫中山先生親筆寫的。為什么要寫“博愛”呢?大概是因為他有博大的胸懷,深深地愛著中國人民,也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博愛”吧。
走過牌坊就是墓道。墓道很寬。大約四十米左右。游覽參觀者密密麻麻,但大家都秩序井然,所以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擁擠。墓道兩旁種著杉樹、梧桐樹與雪松,走在道中往兩邊看,感覺綠油油的一片,蒼翠欲滴。
穿過墓道就是通往陵門的392級臺階。每級臺階又高又陡,整個392級臺階顯得十分壯觀,令人肅然起敬,要上去真還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我的心里有點打退堂鼓了,但又轉念一想:既然來了,總得去看個究竟吧。于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到了臺階頂端。
頂端也就是陵門口,陵門頂端是青色的琉璃瓦,瓦下有三個門洞,供游人進出。三個門洞都是以花崗巖做的,非常堅固。進了陵門,就到了碑亭,里面是孫中山先生的墓碑,碑文是金色的,很大,也很簡潔,上面寫著 “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
碑亭后就是祭堂,祭堂中有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約高6米,逼真生動,孫中山先生身著中式禮服,兩手平穩(wěn)安然地放在腿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視著遠方,似乎在看著中國的新變化。祭堂的護壁大理石上刻著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與“總理遺囑”。在這兒我們仿佛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為了推到君主專制而奮斗的艱苦歷程,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他的偉大。
孫中山先生坐像的后面,有一座小門,它是通往墓室的,小門是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進了墓室,就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的棺槨,棺槨以白色大理石建成,頂部是孫中山先生的臥像,臥像中的孫中山先生雙眼合攏,嘴角浮著一絲微笑,這大概是因為中國越來越強盛,他欣慰的笑了。
孫先生一心為國家與人民工作,為大家服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雖已去世,可他愛國愛民的精神和品質長存!
一進陵園就看到一座約二十幾米高的花崗巖牌坊,上面有兩個金色的大字“博愛”,這兩個字可是孫中山先生親筆寫的。為什么要寫“博愛”呢?大概是因為他有博大的胸懷,深深地愛著中國人民,也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博愛”吧。
走過牌坊就是墓道。墓道很寬。大約四十米左右。游覽參觀者密密麻麻,但大家都秩序井然,所以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擁擠。墓道兩旁種著杉樹、梧桐樹與雪松,走在道中往兩邊看,感覺綠油油的一片,蒼翠欲滴。
穿過墓道就是通往陵門的392級臺階。每級臺階又高又陡,整個392級臺階顯得十分壯觀,令人肅然起敬,要上去真還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我的心里有點打退堂鼓了,但又轉念一想:既然來了,總得去看個究竟吧。于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到了臺階頂端。
頂端也就是陵門口,陵門頂端是青色的琉璃瓦,瓦下有三個門洞,供游人進出。三個門洞都是以花崗巖做的,非常堅固。進了陵門,就到了碑亭,里面是孫中山先生的墓碑,碑文是金色的,很大,也很簡潔,上面寫著 “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
碑亭后就是祭堂,祭堂中有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約高6米,逼真生動,孫中山先生身著中式禮服,兩手平穩(wěn)安然地放在腿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視著遠方,似乎在看著中國的新變化。祭堂的護壁大理石上刻著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與“總理遺囑”。在這兒我們仿佛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為了推到君主專制而奮斗的艱苦歷程,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他的偉大。
孫中山先生坐像的后面,有一座小門,它是通往墓室的,小門是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進了墓室,就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的棺槨,棺槨以白色大理石建成,頂部是孫中山先生的臥像,臥像中的孫中山先生雙眼合攏,嘴角浮著一絲微笑,這大概是因為中國越來越強盛,他欣慰的笑了。
孫先生一心為國家與人民工作,為大家服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雖已去世,可他愛國愛民的精神和品質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