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初中音樂教案設計五篇

時間:2017-07-21 17:43: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憂考網小編整理了初中音樂教案設計五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子之歌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會演唱《七子之歌》學會相關的樂理知識。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時間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1節(jié)課
一、情感導入與歌曲欣賞體驗
1、導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 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么關系?
3、 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代著名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chuàng)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fā)表在《現代評論》上!镀咦又琛肥且徊拷M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 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 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蕩瀾著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與處理
1、 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 師生評議、討論如何更好的表現作品:(1)要將表現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樂段要以真誠的傾訴為基調,去表現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喚為基調,去抒發(fā)離別已久的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礎上,教師用鋼琴彈奏歌譜,師生共同演唱歌譜,做進一步的體驗。引導學生以音樂為本,感悟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1)旋律線的進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節(jié)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變化。(4)演唱狀態(tài)。
4、 如歌的朗誦歌詞。
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三、聽賞《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師#教案# #初中音樂教案設計五篇#:聞一多先生創(chuàng)作的《七子之歌》抒發(fā)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jié)課做鋪墊)。
第2節(jié)課
一、欣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圖像,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 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chuàng)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fā)了香港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歷了百年滄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二、復聽作品
1、將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當中編鐘、童聲合唱、大提琴獨奏及樂隊合奏出現的順序在圖中標示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慶的場面。
2、樂曲的高潮處由弱漸強,多次出現下列節(jié)奏型:X X X X X0 , 請同學隨音樂的力度變化擊這一節(jié)奏型。
三、 播放歌曲《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出示課件歌單,請同學隨錄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兩首歌曲在音樂表現方法上的異同。
曲目 相同 不同
東方之珠 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都采用切分節(jié)奏及三拍長音。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現手法。 抒情、細膩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結構。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xù)上行幾個樂音的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香港的無比愛戀之情。
鼓浪嶼之波 A:由高到底,連續(xù)四組“遞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強歌曲的動力,形成歌曲的新鮮感。 傾訴、直白 思念臺灣親人,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渴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師演唱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臺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臺灣老人,歌詞表現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臺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國母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臺灣與大陸尚處于隔離狀態(tài),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感受:
這節(jié)課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課時,作者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老師。而創(chuàng)設情境則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兩首,另外五首首分別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在了解“七子”含義時,我展示了幾組母子情深的圖片,用來調動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的去理解一個離開母親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產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著的感情。
在本課的學習中,在讀通順詩歌的基礎上,她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她緊緊把握好教材,明確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的目的進程做到了心中有數,將有價值的疑問因勢利導,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如學生提出的為什么稱為“媽港”?擄去肉體是什么意思?對學生提出的枝節(jié)問題如生詞的意思,我靈活處理, 讓學生互相解決,從而牢牢把握課文的中心。
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
一、教材說明
《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是高山族民歌,屬舞歌類的“歡樂舞曲”,歌曲為c羽調式,2/4拍,小快板速度,單樂段結構,由4個樂句組成,歌曲情緒歡快、活潑,帶有舞蹈性。
二、教學目標
1、能夠喜歡演唱高山族民歌,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唱歌。
2、通過觀看、演唱、律動、舞蹈等藝術活動,調動各種感官感受臺灣高山族民歌特色,并對與相關的音樂文化感興趣。
3、通過讓學生欣賞、體驗、演唱、舞蹈、參與音樂實踐,能夠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并背唱歌詞。
三、教學重點:是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
四、教學難點 :是歌曲情緒的把握及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營造課前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為自然地導入新課作好鋪墊)
師播放高山族民歌《高山青》
師:同學們誰能告訴我這首曲子的曲名?是哪個民族的歌曲?這個民族主要聚居在哪里?
生:曲名《高山青》,是高山族民歌,高山族主要聚居在臺灣。
師:中國地大物博,五十六個民族繁衍生息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我們去過美麗的x疆,也到過古老而神秘的x藏,今天老師就要和同學們一起到祖國的東南沿海-——臺灣去看看,去領略那里特有的椰風海韻。
二、了解高山族知識
(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以學生自主性學習來了解高山族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在此之前,老師想請同學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高山族?(課前布置學生了解有關的高山族知識)
生:高山族主要居住在臺灣的阿里山地區(qū),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
高山族人們會用葉子吹奏出不同曲調,叫葉琴。
高山族是一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他們特有的杵舞和手拉舞。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接下來老師和同學們去感受一下高山族
師播放多媒體(地理位置、服飾、舞蹈)
師:高山族人非常善于用歌舞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一般是觸景生情,即興演唱,那么看了高山族美麗的圖片,我們同學能不能用歌聲來表現一下呢?
(出示譜曲)用歌曲中的第二樂句做為發(fā)聲練習,為后面學習歌曲打下基本。
師范唱,生跟琴聲輕聲地唱一遍譜,然后用“啦”模唱從F到D,注意后的4拍半,可以用手劃拍演唱。
三、學習歌曲(本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投入演唱,并用一種歡快的情緒演唱,以表達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師: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今天老師就要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高山族的民歌《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
師播放歌曲,請同學完整地欣賞歌曲。
師:請同學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緒?
生:歡快、活潑、帶有舞蹈性的。
1、師彈琴學生跟唱曲譜
2、解決歌曲難點:出示旋律

完整地演唱第二遍。
3、填詞
師: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師:請說一說歌詞中要表現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 通過贊美祖祖輩輩喜愛唱歌的風俗習慣來表現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再解決難點
師演唱兩種填詞,一種正確,一種錯誤,請學生聽辨,錯的錯在哪里?然后演唱正確的。
師:歌曲我們學會了,那么怎樣才能使曲子唱得更好聽呢?請同學們再來欣賞范唱,聽聽看他和我們的演唱有何不同?比如說在力度上、速度上等等。
生:速度稍快,這樣聽起來活潑一些。用中強的力度演唱。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我們一起來演唱一遍。
師:除了強弱、速度我們能不能從演唱形式上來改變一下呢?
生:可以對唱,第一樂句1、2組演唱,第二樂句3、4組演唱,后一樂句大家一起唱。
生:也可以男女聲對唱,也可以是師生對唱
師:根據同學的建議,我們來對唱一下。
四、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歌曲
(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作一些能力的拓展。通過從易到難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合唱的能力。并對學生的演唱作出肯定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師:同學們演唱得非常好。前面我們在了解高山族的時候,講到高山族人們在演唱時經常跳杵舞為其伴奏,我們沒有木杵,怎么辦?我們是否可以用我們自身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呢?(拍手)
出示節(jié)奏XO XO
(1) 集體練習一遍。
(2) 個別小節(jié)練習:第一樂句的節(jié)奏與第二樂句的節(jié)奏幾乎相同,第二樂句比第一樂句多了一小節(jié)的X O。第三樂句開始部分與第一樂句相反是O X,結束部分有一個半拍的休止,單獨練習。
(3) 完整的打一遍節(jié)奏。
(4) 師彈奏樂譜,學生跟旋律打節(jié)奏。
(5) 請同學們邊唱邊打節(jié)奏。
師:現在老師把曲子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
出示樂譜
師:發(fā)生什么變化?
生:多了兩個樂句。
師:請3、4組的同學唱一下增加的兩個樂句。
師:好,我們按照現在的譜子接唱一下,1、2組同學唱原譜,3、4組同學唱增加的部分。
師:感覺如何?
生:很簡單
師:老師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改成二聲部合唱。出示樂譜
師:請1、2組唱高聲部,3、4組唱低部
師:請同學們談談感受?
生:音樂豐富了,有和聲的效果。
師:在合唱的基礎上加上節(jié)奏練習
(第一段由低聲部的同學打節(jié)奏,高聲部的同學跳基本舞步,第二段交換)
五、還知道哪些有關高山族的民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阿里山的姑娘〉〉〈〈采檳榔〉〉〈〈橄欖樹〉〉《我愛我的臺灣》
·結束語: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領略了臺灣及臺灣高山族民歌的特色,同學們的表現非常不錯,老師忠心謝謝你們的合作,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土,高山族也是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共同祝愿海峽兩岸同胞早日團員。
青年友誼圓舞曲
教學目標:
1、學習演唱《青春友誼圓舞曲》,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飽滿圓潤的聲音熱情爽朗的情緒演唱歌曲。
2、了解圓舞曲風格,三拍子指揮圖示和自然大調音階的基礎音樂知
識。
3、感受歌曲所表現的青年人熱愛和平、珍惜友誼,增進團結、發(fā)展
友誼、爭取世界和平貢獻力量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飽滿圓潤的聲音,熱情爽朗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學習并掌握自然大調音階的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請你感受一下這段視頻描繪什么場面?背景音樂奏出了什么樣的情緒?你能聽出它是幾拍子的嗎?
生:1、節(jié)日、喜慶、大型隆重的場面…… 2、歡快、熱情洋溢、歡歌起舞……
3、三拍子
師:說的非常好,我們看到的是國慶60周年晚會上的焰火表演,美麗的煙花伴隨著《節(jié)日圓舞曲》的歡快的旋律在空中飛舞著,跳著優(yōu)美的華爾茲,在與人們共同慶祝這建國60周年的重大的日子。當我們看到這場面,聽到這音樂,心情會怎樣?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生:心情很激動……想用舞蹈、唱歌的方式來表達
師:不光我們有這種想法,就連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60周年晚會上也按耐不住這喜悅的心情,也隨著青年人們一起在天安門廣場上歡歌曼舞,一同歡慶這盛大節(jié)日,我們來欣賞一下,在欣賞的同時,請你感受一下國家領導人與廣大群眾在這首歌曲旋律中歡歌曼舞,這舉國歡騰的歌舞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聽聽這首歌曲是幾拍子?
生:唱出了人民群眾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人們希望祖國和諧發(fā)展,繁榮昌盛的衷心祝福。三拍子。
師:這首歌曲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唱的《青年友誼圓舞曲》
二、授新:
1、簡介圓舞曲:
師:與焰火表演的《節(jié)日圓舞曲》相比較,這兩首歌曲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都是三拍子;旋律悠揚、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感強、有要跳舞的沖動……
師:這種風格的歌曲就叫“圓舞曲”又叫“華爾茲”,它的速度可慢可快,節(jié)奏感很強。
通過圓舞曲的典型節(jié)奏進行強弱關系的介紹、指揮圖示的介紹、基本舞步的練習。
2、作品介紹
師:這首歌曲是江山作詞,天戈作曲。創(chuàng)作于1955年,當時國泰民安,群眾安居樂業(yè),人民情緒很安康,這首歌曲是為參加波蘭舉行的世界青年聯(lián)歡會創(chuàng)作的。歌曲三段歌詞是按照友誼、和平、團結寫的。當時提倡團結青年人,提倡和平反對戰(zhàn)爭。作者當時20多歲,對世界和平,世界青年強調友誼的氣氛很理解。當時世界青年聯(lián)歡會是向世界征曲的,國內也有幾首應征,《青》入圍。
3、學唱歌曲
⑴范 唱:在老師范唱同時,請學生們給老師用四三拍的指揮圖示打節(jié)奏
⑵自然大調音階(基礎大調音階):看樂譜總結規(guī)律
1、沒有升降記號
2、音符間關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3、用科爾文手勢練唱音階
⑶分析樂句:引導學生找出歌曲共6個樂句
⑷視唱曲譜:“找一找”1、請找出哪些小節(jié)的后兩拍的音符有同音重復?并標出它們的唱名。
2、與學生合作視唱曲譜,學生唱同音重復部分,老師唱其他部分
⑸分析曲譜:1、前兩句與后兩句同音重復的樂句旋律行進的方式以大跳、小跳
為主,形成一條跌宕起伏的旋律線
2、中間兩句請同學把音符連上會發(fā)現是一條波浪線,旋律行進方
式以波浪為主,與前后樂句形成對比。
3、視唱3、4樂句,體會波浪起伏的感覺
4、感受歌曲結束音在主音do上的效果
4、模唱:用“啦”模唱。指導模唱時的正確演唱姿勢和發(fā)聲方法
5、填詞演唱: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演唱第一段歌詞1遍。
6、分析歌詞:學生朗讀三段歌詞。分析歌詞表達了什么內容?
引導學生回答“和平”“友誼”“團結”。
7、填詞完整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創(chuàng)造與實踐
舉行“音樂盛典”活動。評出兩項音樂大獎:具魅力演唱組合、佳詞曲作者
“具魅力組合”:1自由組合練唱(3分鐘練習)
2各組比賽,老師和其余沒有參與演唱的學生做評委
“佳詞曲作者”:1用《青》旋律,給歌曲填詞。主題自擬。
2用《青》第一段歌詞,給歌曲填曲。符合圓舞曲風格。
四、舞動青春
形式:圍成兩隊圓圈,手拉手進行舞蹈。
音樂:播放建國60周年國家領導人與廣大群眾一共同舞的視頻,讓學生一同來感受與國家領導人共舞的心情
五、小結
團結就是力量,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共創(chuàng)我們這和平、美好、富饒的家園吧!
美妙的人聲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聆聽歌曲,感受不同人聲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過程目標:在認真地聆聽、感悟、交流與討論中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
3.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了解人聲分類的基本原則,能獨立辨別獨唱、齊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
能夠全神貫注地聆聽音樂,用心感受各種人聲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能夠獨立辨別獨唱、齊唱、重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的歌聲是自然自然、豐富、有特色和值得贊美的,人聲具有無可比擬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人聲的魅力!
1.播放歌曲《吉祥三寶》。板書課題:美妙的人聲
這首歌曲里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人聲呢?
(引導學生根據性別和年齡為人聲進行簡單的分類)
板書: (印證后板書)
童聲 (清脆、甜美)
人聲 男聲 (深沉、渾厚)
女聲 (柔美、抒情)
2、這幾種人聲聽起來各有什么特點呢?(甜美、粗放、溫柔等等)
我們一起來印證一下。
二、聆聽與鑒賞
1、欣賞童聲無伴奏合唱《回聲》、童聲合唱《閑聊波爾卡》片段
板書:
聲部: 單聲部 多聲部
每個聲部的人數: 單人 多人
童聲的音色有什么特點?(清脆、甜美)
請大家從上面兩個要素總結:什么是合唱?
學生交流得出概念:歌曲為多聲部,并且每個聲部由多人演唱的演唱形式叫做合唱。
2、欣賞男低音獨唱《跳蚤之歌》
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諷刺歌曲,幽默詼諧)
男低音的音色有什么特點?(深沉、渾厚、粗放)
從黑板上的兩個要素總結:什么是獨唱?
(單聲部單人演唱的形式)
3、欣賞女高音獨唱《大地飛歌》
女高音的音色有什么特點?(柔美、抒情、明亮)
4、欣賞重唱《清晨,我們踏上小道》
這首歌曲有幾個聲部?(兩個。)
每個聲部是一個人在演唱還是多個人在演唱?(一個人。)
得出概念:歌曲為多聲部,并且每個聲部由一個人來演唱的形式叫做重唱。
5、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演唱一首歌曲《雪絨花》
播放歌曲《雪絨花》,師生自由跟唱。
像這樣多人一起演唱一個同樣的聲部,這種演唱形式叫做齊唱。
三、感受與判斷
現在請同學們聽錄音來判斷這幾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檢驗一下你的學習成果吧!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齊唱)
2. 洪湖水,浪打浪(重唱)
3. 我的祖國(合唱)
四、總結拓展
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出色!說說這節(jié)課你都有那些收獲呢?
(今天我們感受了各種人聲音色的不同,還了解了四種常見的歌曲演唱形式。)
聲樂的海洋是浩瀚的,還有更多種類的人聲和演唱形式我們沒有了解,請同學們在課下繼續(xù)收集吧!
二泉映月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二泉映月》,了解民族樂器二胡的主要特點,知道二泉映月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驗樂曲的悲涼、向往光明的情緒情感, 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

2.通過欣賞,能夠體驗和感受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那種倔強、剛毅的性格,同時學習他那種堅決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精神。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建設國家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體會樂曲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可分為:古代音樂、民族器樂曲、民歌、戲曲曲藝音樂等,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樂曲。 (出示二胡圖片,認識二胡)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關二胡的民族樂曲,請討論后例舉中國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導入課題——《二泉映月》。

二、背景介紹

華彥鈞 (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與我國偉人毛澤東同年出生)。 阿炳是中國歷第一個灌錄個人專輯錄音帶和唱片的民間藝人。

《二泉映月》中“二泉”指什么?

“二泉”原本指無錫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當地群眾稱為“天下第二泉”。樂曲名稱為后人根據此境命名。

器樂《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的演奏樂器及形式是什么?

2.它所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緒?

背景簡介:

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慘境遇,正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一幅縮影,自然會引起人們對他的關注與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誠愛國的品格和氣節(jié),表現了一種民族的氣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必然會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極大共鳴。其次,它的旋律發(fā)展,使用了中國民間的樂句首尾銜接,同音承遞的旋法,使音樂呈現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連綿的律動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給人以“嘆人世之凄苦”,“獨愴然而涕下”之感。另外,樂曲的藝術美感還表現在于深沉中含質樸,感傷中見蒼勁,剛柔并濟,動人心魄。再則,這首樂曲體現了注重情深、著意傳神的法則,發(fā)人聯(lián)想,令人回味。

學唱樂曲的引子和主題旋律,體會反映的思想內容:

1.表露出的無限的感慨——為什么我會這樣瞎、窮?

2.從平靜轉為激昂。表現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的生活意志。

3.請同學模仿引子中嘆氣的聲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4.在教師帶領下演唱主題部分,注意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三、介紹樂器---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構造分琴筒、琴桿、軫子、千斤、弓等,張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夾在兩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為d1-d3(a3)。音色柔和優(yōu)美。本世界初,劉天華先生寫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獨奏曲和一套二胡練習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為獨奏樂器。(具體由課件展示)

4、 作品欣賞

1、播放《二泉映月》片斷,感受樂曲哀婉、凄涼的情緒。

師:讓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樂曲——《二泉映月》。

四、學習樂曲的引子和主題旋律,體會反映的思想內容

(1)感受主題音樂,并唱一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樂曲的主題音樂

生:隨著音樂用“嗯”輕輕地哼唱

(2)播放音樂主題2

a、聽到這里同學們感受到這位盲藝人內心怎樣的痛苦呢?(學生各抒己見)

b、這位街頭流浪的音樂家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孤獨地用他心愛的樂器傾訴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音樂中多次出現這樣一個感人的音調(出示音樂主題——哼唱體驗)

c、這一主題不斷變化、發(fā)展,音樂層層推進,產生了為憤慨的、激動人心的高潮,讓我們繼續(xù)欣賞,當你聽到高潮時可舉手或用合適的神情、動作表示出來(放至高潮處)

d、此時此刻,你們心中有何震撼?你從音樂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e、命運對他如此不公,生活對他如此殘酷,倔強剛毅的阿炳終于發(fā)出了激憤的吶喊(出示高潮音樂,一起唱唱、議議)

f、這是他對命運的掙扎和反抗,是他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和憤怒,是他積淀已久內心情感的全部發(fā)泄(播放高潮及過渡句)

然而苦難生活也磨練了阿炳倔強剛毅的個性:不向命運低頭,勇于向黑暗現實挑戰(zhàn)。

g、樂曲到這里似乎可以結束了,然而音樂中還有一個更為深情、細膩的尾聲,讓我們一起傾聽主題的后重現(播放尾聲音樂)意猶未盡的尾聲給了我們怎樣的遐想?

五、拓展延伸




師:出示劉天華、閔惠芬的圖片和有關資料

1.了解江蘇二胡演奏家——劉天華

2.欣賞有關的二胡曲目——《光明行》、《空山鳥語》片斷音樂

師:《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調,敘述了阿炳一生顛沛流離的悲苦遭遇。一開始是一個簡短的引子,接著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號那血淚的控訴,使聽者無不為之動容。請同學用鉛筆在音樂的伴奏下為阿炳或二泉映月畫一幅畫。并講解你的作畫意圖。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民族樂曲《二泉映月》,通過欣賞不僅了解了我國民族樂器二胡的一些知識,更主要的是體會了樂曲的如泣如訴、如悲如怒的情調及二胡的演奏效果,還有作者在充滿坎坷和磨難的生活中那種倔強不屈的精神,同時他的作品給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課后同學們多搜集欣賞一些民族器樂曲,更深的了解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