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中高一下冊語文課件:《涉江采芙蓉》

時間:2018-05-03 14:43: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課件# #高中高一下冊語文課件:《涉江采芙蓉》#】現(xiàn)在很多老師上課都用課件,通過課件教學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了解上課內(nèi)容,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給大家?guī)砀咧懈咭幌聝哉Z文課件:《涉江采芙蓉》,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對同學們學習語文有所幫助。

  

篇一

  一、內(nèi)容及其解析

  1、內(nèi)容:

  《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六首,這是一首游子的詩歌。全詩以游子的口吻抒發(fā)了對所思之人的想念

  2、解析:

  本課教學,其核心是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及其藝術特色,理解它關鍵是要作者在詩歌中式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渡娼绍饺亍芬辉娭械氖闱橹魅斯降资悄械倪是女的,如果是男的,在詩歌中又是怎樣來表現(xiàn)的,是女的又怎樣來理解詩歌中的“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兩句呢?教學重點是理解詩歌的藝術特色和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解決重點的關鍵是通過意象的分析,詩歌語言的賞析進行。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藝術特色。

  2、解析:掌握通過意象的分析來理解詩歌的方法!渡娼绍饺亍愤@首詩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xiāng)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為“芙蓉”,這又表現(xiàn)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nèi)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涉江采芙蓉》詩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抒情主人公的性別的模糊以及詩歌的藝術特色,產(chǎn)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這首詩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詩歌進行分析,后兩首詩歌還必須聯(lián)系作者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其中關鍵是補充講解一些古代常識。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jié)課在補充講解古代生活常識的教學過程中,準備使用PPT課件。因為使用PPT,有利于學生直觀了解,幫助他們來理解詩歌內(nèi)容。播放課文朗讀。

  五、教學過程設計

  涉江采芙蓉

 。ㄒ唬⿲

  (板書“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ǘ┪膶W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ㄈ┰姼梃b賞品味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8.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懷人

  9.“懷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是誰在“環(huán)顧”?

  明確: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才發(fā)現(xiàn)這“單純”,其實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xiàn)之中!渡娼绍饺亍肪蛯儆谶@一類。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xiàn)遠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xiāng),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對“舊鄉(xiāng)”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么?那么,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xiāng)游子無疑了。不過,游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其為“游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并不單純。我們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jié)。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nóng)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shù)不清的蘭、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fā)際、幽香襲人,豈不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你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哩!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你才發(fā)現(xiàn),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般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采摘著荷花,聲言要氫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遺送給誰?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xiàn)人物的寂寞、凄涼,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于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xiāng),長路漫浩浩!狈路鹗切撵`感誚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xiāng)。他望見了故鄉(xiāng)的山水、望見了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了么?顯然沒有。此刻展現(xiàn)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公元盡的”長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煙云!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xiāng)’的實境,從而產(chǎn)生了詩之主人公乃離鄉(xiāng)游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xiàn)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采用了“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xiāng)而嘆長途”(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xiàn)方式,與《詩經(jīng)》“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xiàn)丈夫騎馬登山望鄉(xiāng),父母在云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xiàn):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后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親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面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fā)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fā)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xiàn)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后終于匯成了飛凌山巖匠急瀑,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聲?

  六、課堂小結

  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xiāng)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于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終仍是游子思鄉(xiāng)之作,只是在表現(xiàn)游子的苦悶、憂傷時,采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游子“還顧望舊鄉(xiāng)”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七、目標檢測

  熟讀《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的題。

  1、簡要回答詩人為何憂傷?

  2、《涉江采芙蓉》里寫“采芙蓉”贈給所思之人,這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贈給親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種行為,你對這種行為怎樣理解?

  3、試寫出本詩的主旨。(不超過50字)

  4、這是一首五言格律詩嗎?為什么?請說說理由。

  答案:

  1、①詩人遠離家鄉(xiāng)與思念的人分離;②他想回到家鄉(xiāng),但長路漫漫,欲歸不得;③他與思念的人都深愛和思念對方,但卻不能相聚。

  2、芙蓉,即荷花。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的感覺。屈原的作品里也視“荷”為香草,認為它具有美好的品質。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ú輯赡勖利悾瑫r又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以花草贈親朋,既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3、詩人借江上的芙蓉與芳草起興,流露出對愛人的思念,并抒發(fā)了欲歸不得的哀傷或惆悵之情。

  4、不是格律詩,雖然這首詩八句,并且雙數(shù)末尾一個字都押韻,符合律詩的特點,但是律詩大的特點是中間兩聯(lián)一定要講求對偶,而這首詩的三、四、五、六句就較隨意了。

  八、配餐作業(yè)

  A組題

  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春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1)這首詩的前二句寫了怎樣的春景?對下文寫情有什么作用?

  (2)作者抒發(fā)感情能突破常理,結合詩歌的后二句加以賞析。

  答案(1)這首詩的前二句寫了春草叢生、柳絲飄拂、花枝披離、花氣氤氳的生機盎然的春景。作用是從反面襯托出與這良辰美景形成強烈對照的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詩的第三句“東風不為吹愁去”,不說自己愁重難遣,而怨東風冷漠無情,不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長”,不說因愁悶而百無聊賴,產(chǎn)生度日如年之感,卻反過來說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長,擬人手法,構思新奇,曲折巧妙。

  B組題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題。(6分)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白居易

  菱葉縈波①荷飐風②,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③落水中。注: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浮動。②飐風:在水中搖擺。③搔頭:古代婦女綰發(fā)的簪子。

  (1)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

  (2)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少女形象,各表達出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答:⑴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⑵歡悅、驚喜。

  C組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1)第二句詩中“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

  (2)詩的三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給人怎樣的啟示?

  答案(1)“深藏”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又是主觀意愿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愿。

 。2)運用了反襯(對比或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以下理解亦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著對“兒輩”的殷殷教導。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nèi)在積累,在適當?shù)臅r候展露才華。)

  九、教學反思

  

篇二

  一、#課件# #高中高一下冊語文課件:《涉江采芙蓉》#設計

  師:屈原《九歌》里說,“悲莫悲兮生別離!睂坦倾懶牡碾x愁別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別離的哀音在真純的古典文學世界回響不絕。山隔水阻,風雪塞途,游學仕宦,戰(zhàn)爭行役……一朝分別,音訊杳然。漫漫時光使分別化成了一聲聲長嘆,迢迢山水讓別離釀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顯得格外真摯動人。今天,就讓我們重回兩千年前的漢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書寫題目《涉江采芙蓉》

  出示幻燈片

  師:請看學習目標:

  1.誦讀詩歌,品味詩歌含蓄雋永的語言。

  2.品析意象,體會詩歌深沉真摯的情感。

  二、學習過程

  師:那這首詩歌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一位同學來誦讀一下這首詩歌,讓我們初步感知這首詩歌。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生讀。

  師:這位同學對字音、斷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對情感的把握稍顯不足。跟著這位同學的誦讀,我們已經(jīng)初步感知了這首詩歌,這首詩歌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生:一對男女戀人分離相互思念著對方的故事。

  師:從詩中哪個地方看出來的呢?

  生:同心而離居。

  師:我具體地問問,是誰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女子

  師:你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

  生1:因為采芙蓉的應該還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這個畫面也顯得有點不倫不類。

  生2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也說:采蓮是江南的舊俗……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呢?

  生:男子。

  師:那你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呢?(你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

  生:詩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我認為古代離開家鄉(xiāng),外出生活的應該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離開家的。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一般給別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師:你們談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從詩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師覺得都不錯,但是我發(fā)現(xiàn)無論你們的答案是什么樣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認為是一對分離的戀人在彼此思念著對方。正是由于你們多樣化的思考,才使這首詩歌充滿了無窮的魅力。但是老師的想法是把它當作一位女子來看待。在古代,男子離開家鄉(xiāng)女子在家守候,是一種更常見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師:對這首詩歌有了初步的認識,那我們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首詩的情感的詩呢?

 。ɑ茫┻@是一首______的詩?

  生:憂傷相思思念痛苦

  師:同學們賦予了這首詩歌豐富的情感。

  那在這首詩中,有沒有哪個詞能直接概括這種情感的?

  生:憂傷。

  板書:憂傷

  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文本,品讀詩歌。

  我們先來看前四句: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誰來翻譯一下這幾句詩?語言要美一點。

  生:渡江去采摘芙蓉花,蘭澤上芳草萋萋。采摘芙蓉花送給誰呢?我所思念的人在遠方。

  師:翻譯得不錯。那我想問問,你剛才翻譯的“渡過江水采芙蓉”,這個“渡江”和“涉江”意思一樣嗎?“涉江采芙蓉”的“涉”是什么意思?

  生:一樣,“涉”的意思就是“渡過”(坐著船過江)。

  師:一般都怎么渡過江呢

  生:不一樣!吧妗钡囊馑际芹徦^河。

  師:蹚水過江采芙蓉和坐船過江采芙蓉,主人公的感受會一樣嗎?

  生:不會。

  (幻燈片)“涉”的本意:行走在溪水中。

  我們設想一下:清清的江水緩緩流淌,蘭花盛開的水澤里芳草萋萋,一位女子赤足走在淺淺的江水中,江水輕輕地劃過她的肌膚,也牽動著她的心!吧妗弊肿屛覀兏惺艿浇诩∧w上流過的細膩的觸感,這種觸感和主人公的內(nèi)心情感是浸潤在一起的。而如果說成了“渡江”或“坐著船過江”,作者的心可能還是那一顆思念的心,但就沒有那么真摯動人了。

  師:我們沉浸在女子涉江的美好畫面中,在這畫面中有哪些意象呢?

  生:芙蓉、芳草。(板書:芙蓉、芳草)

  在這長滿芳草的水澤,主人公為什么單就采集“芙蓉”呢?

  生:1:周敦頤《愛蓮說》中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濯清漣而不妖”,芙蓉也叫做蓮花,這里有一種君子的品質。

  生2:“芙蓉”和“夫容”諧音,在這里更能突出女子思念丈夫的心情。

  師:這位同學旁征博引,能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說明芙蓉的品質。

  師:芙蓉,在《詩經(jīng)》中叫作荷花,“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楚辭》中叫芙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人們賦予了荷花很多美好的意蘊,如愛情、相思、忠貞、君子等等,它是一種純潔與美好的象征。

  師:老師很喜歡這首詩。讀了很多遍,但是有一點小小的疑問。你看,比如去掉一句,同學們齊讀“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庇袥]有影響文意呢?

  生:好像沒有。

  師:那這句話寫在這兒不是多余了嗎?

  生沉默

  師:誰說說?

  生:“蘭澤多芳草”是環(huán)境描寫,加上這一句更突出了意境的優(yōu)美。

  師:你對詩歌品讀的很細致,我們來復活一下當時那個畫面吧:

  一位女子想采一朵美麗的芙蓉花送給她的心上人,當來到了這片長滿芳草的水澤里,滿目的鮮花,馥郁的芳香使她一下子沉浸在這美好的畫面之中。我們再讀讀這兩句: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重讀)芳草。

  而在他內(nèi)心深處深沉的情感是什么呢?是思念。于是,她突然想到了“采之欲遺誰”,卻發(fā)現(xiàn)“所思在遠道”,不禁悲從中來。前兩句是歡樂的采蓮背景,后兩句的情感卻陡然一轉,悲傷了起來。詩人寫如此美景的目的原來是為了——

  生:以樂景襯哀情。

  生讀。

  師:這么美好的景色,女子采了芙蓉花,卻突然問道:“采之欲遺誰?”難道她不知道是誰嗎?生:知道。

  師:知道為什么還要問呢?如果不問,直接就說成“采之遺遠道”怎么樣?

  生1:她不想直接說出來送給誰。那樣顯得很直白,一般女子不會有那么直白的話語。

  生2:她想說出來,說出來以后會覺得心情好一些。

  主人公這一問,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也使感情的抒發(fā)和詩意的表達更委婉含蓄,曲折有致。

  師:理解了詩意,誰來讀讀這幾句詩?第一句要輕松、愉悅,第二句要低沉、憂郁。

 。ㄖ攸c引導學生好好讀,使課堂推向一個*)

  生讀。

  師點評?梢园选八荚谶h道”,重點教給學生讀讀。

  師:芬芳的蘭澤,美麗的芙蓉,卻使人感到了深切的“憂傷”。這種憂傷能否停止呢?請看下句。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師:我們常說:詩歌是濃縮的想象,散文將這種想象鋪展開來,于是有了情節(jié),有了人物,有了一顰一笑,有了一思一慮,F(xiàn)在就請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改寫這兩句詩。

  師:時間到,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

  師:加入了環(huán)境描寫更好地渲染了這種離別之愁。

  加入心理描寫,使人物形象會更加豐滿。

  加入動作描寫,給人很強的畫面感。

  師:同學們豐富的想象與描寫,仿佛使我們身臨其境。長相思,在“舊鄉(xiāng)”,佳人不見,摧肝腸。這個還在遠道上前行的男子,離家越來越遠。他不時地回望著無窮無盡的走過的路,心中對愛人充滿了思念。他又遠望著前方漫漫浩浩的長路,心想:何處才是我的歸宿?

  這兩句除了情感的綿長,語言的魅力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幻燈片)哪些詞語為傳神?能傳達主人公的情感呢?

  生:運用了動作描寫。“還顧”和“望”

  師:回答非常好!斑顧”和“望”這兩個詞的動作性和畫面性很強,(板書:還顧望)讓這種思念之情更加濃重。多少思念多少愛,全在這一深情的還顧里;多少憂傷多少桶,都在這悲情的回望里。

  讓學生試著重音讀讀“望”(讓學生把輕飄飄地讀和重音,讀讀對比一下感覺)

  師:同學們看看這兩句,還有哪個詞語用的好?

  生:漫浩浩

  師:好在哪里?

  生:運用了疊詞,更突出道路的漫長。

  師:你對語言有非常敏銳的感知。“浩浩”讀起來有那種煙波渺渺,煙水茫茫的感覺。李清照《聲聲慢》的第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用疊詞,音韻和諧,更突出了愁緒的濃重!昂坪啤闭Z義,不僅指道路漫長無際,更讓人感覺到憂傷的綿長。誦讀的時候要把“浩浩”二字的無奈與綿長讀出來。我請一位同學,讀讀這句話。

  生讀。

  教師指導學生把“浩浩”兩字拉長,引導學生逐漸讀出情感。

  師:涉江采芙蓉,目的已不是為了送到遠方,因為早已知道無從可送。還顧望舊鄉(xiāng),沒有緩解思念的焦渴,只有更深沉的憂傷。到此,郁積多年的苦痛噴薄而出:“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師:我國南朝文學批評家鐘嶸評價《古詩十九首》是“(幻燈片)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乎一字千金!薄豆旁娛攀住肥欠裾孀龅搅恕耙蛔智Ы稹蹦兀课覀儼选岸焙汀耙浴比サ,改成四言詩。

  師:同學們來齊讀一下:“同心離居,憂傷終老”(幻燈片)

  師:怎么樣呢?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

  師:那我們先來翻譯一下這句話。

  生:同心同德但是卻被迫分離,只能憂傷一直到終老。

  這個“而”是什么意思?

  生:可是,但是,卻。表轉折。如果去掉了,這是矛盾的。同心同德卻離居,然后還憂傷到老。

  生:“而”在這里是一個表轉折的連詞,形成了前后巨大的反差,更讓人感覺到被迫無奈的離居。表明了生活到老的一種持續(xù)的狀態(tài),就是“憂傷”。

  師:這兩句詩是全詩詩眼所在,也是全詩主題的升華。有了這個“而”字,情感是這樣表達的:我們兩個人是心心相印,兩情相悅的,可是啊,卻要被迫分離,天各一方。因此“而”字既表達了情感的轉折,又突出了從甜蜜相愛到痛苦分離的極大反差,把那種相愛不能相守,想念不能相見的黯然心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以”連接“憂傷”和“終老”,就把“憂傷”所跨越的時間的綿長感體現(xiàn)了出來。

  師:那在這兩句中,作者用哪個詞來表達這種憂傷的狀態(tài)呢?

  生:離居。

  師:這里的“離居”含義是什么呢?

  生:分開居住。

  師:離居就是分開居住。老師引言中說到了“悲莫悲兮生別離”,這里的“離居”就是一種“生別離”的狀態(tài)。人世間的別離有生別離也有死別離,二者哪一個更讓人悲哀呢?

  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各組派出代表來闡述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

  生1:死別。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對亡妻的思念讓他非常痛苦。因為生別還有希望再見,而死者再也不能復返了。

  生2:生別。明明知道那個人在哪里,卻只能兩地相憶,在煎熬中度過一生,這比死別更凄楚。

  生3:生別離吧。其實古人的生別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死別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一種體現(xiàn)。

  生4:死別!八廊ピf事空”,死了什么都沒有了。死了就永遠不能相見了,而生別離可能還有見面的機會,也有可能不斷聽到對方的消息,于是心里有個念想,不至于太悲哀。

  生5:生別。生別離會讓人的內(nèi)心時刻承受著煎熬,無論相隔多遠時間多久,都不能見面。

  師:同學們深入的思考,也讓老師感慨良多!岸嗲樽怨艂x別”,無論是生別離還是死別離,都是讓人心痛的。但我想,死別,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但這痛苦是爆發(fā)性的,也是性的,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接受事實的過程。而生別離,是明明知道對方還在那里卻永遠不能相見,需要時時刻刻承受著痛苦和煎熬,彼此的存在就是痛苦的根源,因此這種憂傷是綿延不絕的,是會一直到終老的。

  師:葉嘉瑩先生在賞析《古詩十九首》時,也曾經(jīng)說過:

 。ɑ脽羝┧绖e往往是一慟而絕,而生離則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遠要懸念,要悲哀。

  我想:這首詩歌告訴給我們的是:生離比死別更悲哀。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一邊則是漫漫浩浩的長路上還顧回望的丈夫。兩人之間,是層疊的山巒和浩渺的江河,他們彼此都茫然地相望,這時天地間仿佛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感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板書:畫兩顆心,“憂傷”是兩顆心重合的部分),這個聲音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

  師:同學們,本該攜子之手,與子偕老?扇缃裼屑也坏脷w,有愛卻不能守,這種痛苦、這種哀傷你誰能理解呢?

  有哪位同學能帶著情感讀一下這首詩?

  生讀。(配樂:分角色朗讀,后兩句讀兩遍,后一句加讀一遍)

  三、結語:泰戈爾說:

  “世界上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世界上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世界上遙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翱翔天際//一個卻深潛海底”。

  我們把《古詩十九首》奉為經(jīng)典,因為它和所有不朽的詩歌一樣,都唱出了平凡人的情感,他們的歡喜與惆悵,他們的遺憾與悲傷!渡娼绍饺亍芬云洫毺氐恼路,讓游子與思婦對唱表白。就像這對魚與飛鳥,它們深沉而真摯地情感在思念與渴望中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愛而不見的惆悵之情使人涕下,造句直而不野,令人滿口生香,無愧于劉勰所說的“五言之冠冕”。

  師:后,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聽老師誦讀這首詩歌,再次感受主人公的情懷。

 。ń處熍錁氛b讀,后兩句讀兩遍)

  四、作業(yè):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古詩十九首》之一

  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梢詮囊庀蟮膬(nèi)涵,手法的運用,以及如何體現(xiàn)對人生的反思等角度來寫你的理解,字數(shù)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