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的臥室。
寫字臺上,放著一封從朝鮮前線志愿軍總部發(fā)來的、由司令員彭德懷擬(nǐ)定的電報。
主席勛(xūn)鑒:
今晨,我“志司”指揮部遭敵機狂轟濫炸,洪學智、毛岸英將我送入安全地域。爾后,岸英又返回指揮部取作戰(zhàn)圖;胖形茨軇窀孀∷率贡粩硻C的汽油彈擊中。主席的愛子、我們“志司”的好參謀岸英同志為了人民的事業(yè)光榮殉(xùn)職……
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jīng)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岸英是他心愛的長子。當年,地下黨的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邊。后來岸英去蘇聯(lián)留學。在國外的大學畢業(yè)后,他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nóng)村鍛煉。那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爸飨,”秘書走進來,小聲說,“彭老總來電,說岸英是主席的長子,請求破格將遺體運回國!
秘書又湊近主席,輕聲說:“朝鮮金日成首相來電,向主席表示慰問,他說岸英同志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
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岸英奔赴(fù)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zhàn)爭嘛(ma),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zhàn)場上我們有多少優(yōu)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chóu)躇(chú)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àn)然的目光轉(zhuǎn)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jīng)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教案
教學要求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
4.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體會*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
教學難點:進一步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閱有關(guān)抗美援朝的資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經(jīng)過、結(jié)果、偉大意義,了解毛岸英個人及赴朝的緣由、犧牲時的實情實景。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學習了前面兩篇課文,我們領(lǐng)略了*作為詩人和領(lǐng)袖的風采。不過,領(lǐng)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偉人的內(nèi)心,去感受作為普通人的*的情感世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通順、流利,同時用筆勾畫出不理解的生詞。
2.出示生字,生讀,注意糾音:“擬”,應讀“nǐ”,不要讀成“yǐ”;“赴”,應讀“fù”,不要讀成“pù”;“躇”,應讀“chú”,不要讀成“zhù”;“殉”,應讀“xùn”,不要讀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詞,結(jié)合預習和全班討論交流解決。
殉職:因公務(wù)而犧牲。
躊躇:猶豫不決的樣子。
勛鑒:亦稱書奉語或提稱語,綴于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后。鑒,審查,看;勛,功德,功勞。勛鑒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后,*聽聞這個噩耗后極度悲痛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
5.結(jié)合收集的資料簡要談?wù)効姑涝瘧?zhàn)爭和對毛岸英的了解,為學文作鋪墊。
三、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勾畫出你深受感動的語句,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人物的情感。
2.集體交流:可以通過談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讀表達
。1)“*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上的飯菜已經(jīng)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
生談感受,體會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師提示:接到長子毛岸英犧牲的電報,作為父親*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態(tài)嗎,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2)“當年,地下黨的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邊。后來岸英去蘇聯(lián)留學。在國外的大學畢業(yè)后,他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nóng)村鍛煉。那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
可聯(lián)系交流的有關(guān)毛岸英的資料,了解毛岸英是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成長起來的,毛主席對他要求嚴格,每想到這聚少離多的日子,作為父親總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從不以領(lǐng)袖的兒子自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離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親的身邊。這,兒子真的不能回來了嗎?*感到震驚,簡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這是真的,表現(xiàn)了*的無比悲痛。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認真體會第八自然段
彭總司令要求將岸英的遺體運回祖國,這是對領(lǐng)袖的愛戴和體貼;而朝鮮首相金日成則要求將岸英遺體葬在朝鮮,這是對中國優(yōu)秀兒女的崇敬。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就讓我見見遺體吧!”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是父親對兒子很自然的一種感情,*想到兒子奔赴朝鮮戰(zhàn)場時,自己因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為父親,誰又不想和死去的兒子見上后一面呢?至此,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生練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B、“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蹦闶窃鯓永斫饷飨@些想法的?(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收集的資料中許多志愿軍犧牲在了朝鮮土地上,進而換位思考毛主席作為一名偉大的領(lǐng)袖的想法:想到還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鮮戰(zhàn)場上犧牲的兒女相見,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將兒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這是偉大父愛的延續(xù),是一位國家領(lǐng)袖從大局考慮問題的理智,是偉人的寬闊胸懷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見證。)通過朗讀體會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轉(zhuǎn)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
從毛主席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能體會出什么?(當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由*簽字時,他又遲疑了,“黯然的目光”,這是經(jīng)歷過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轉(zhuǎn)向窗外”、“指指寫字臺”、“示意”,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方面表現(xiàn)他此時仍然沉浸在對愛子的無限思念中。而一簽字,就意味著*永遠也見不到自己的愛子了,岸英將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xiāng),真是落筆千鈞啊!這一處細節(jié)描寫進一步表現(xiàn)出*是偉人,也是凡人。)
。5)“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誰來談?wù)剬@兩句詩句的理解?“馬革裹尸”出自《后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鼻宕徸哉鋵⑶叭说囊馑纪七M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名句!爸夜恰敝钢页嫉倪z骸,在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何須”指為什么要,含有“用不著,不用”的意思。“馬革裹尸”就是用戰(zhàn)馬的皮把尸體包裹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體運回家鄉(xiāng)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tài)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甭(lián)系前文”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為一個父親和一個領(lǐng)袖時的矛盾復雜的心理嗎?(我們不由得不說:*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四、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從以上的語句中我們體會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那么,這些語句在體現(xiàn)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呢?引導學生通過舉例說明。
1.通過對*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細致刻畫來反映*的內(nèi)心世界。(如語言描寫: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著兒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動作描寫:“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jīng)熱了幾遍,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還如神態(tài)描寫:“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保
2.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那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
五、總結(jié)全文
學完了課文,你對于毛主席這一偉人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如果有興趣,咱們在學完了這一單元之后可以辦一張關(guān)于*的小報,其中設(shè)立一版塊就叫作“普通的偉人”。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薄⒄J識“擬、勛”等8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在愛子毛岸英犧牲后的悲痛心情,領(lǐng)略他的偉大情懷。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在愛子毛岸英犧牲后的悲痛心情,領(lǐng)略他的偉人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在愛子毛岸英犧牲后的悲痛心情,領(lǐng)略他的偉大情懷。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
青山處處埋忠骨
一、引入
師: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七律《長征》,讓我們一起來吟誦。我讀詩題,七律《長征》一九三五年*……
生齊聲背誦──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巨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師:讀毛主席詩詞,我們感嘆毛主席是一位充滿英雄氣概的革命家,這位心胸寬廣、豪氣沖天的共和國領(lǐng)袖,作為一位父親,也同樣關(guān)愛著自己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感受毛主席那深沉、博大的父愛情懷和非比尋常的偉人胸懷。
二、讀通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師: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請幾名同學讀一讀。
學生分段讀。
師:有不理解的詞語嗎?交流一下。
擬:初步設(shè)計編制、起草。
勛鑒:綴于信首收信人的稱呼之后、多用于政界、文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鑒,審查,看。勛,功德,功勞。
殉職:因公務(wù)而犧牲生命。
躊躇:猶豫不決。
黯然:昏暗的樣子/心情沮喪。
師:讀課文,思考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讀課文并思考。
師:請幾名同學來讀一讀。
指名分段讀課文。
師:文章向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彭德懷司令員給毛主席發(fā)電報,告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毛主席很傷心。
生2:毛岸英在朝鮮犧牲了,毛主席同意把他的遺體留在朝鮮。
師:*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后,*聽聞這個噩耗后克制住極度悲痛的心情,同意將毛岸英遺體葬在朝鮮,展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板書:
。保梗担澳隊奚丛嵊诔r
三、品讀重點句子和重點段落,體會毛主席為兒子的愛和作為領(lǐng)袖的博大心胸
師:當?shù)弥约盒膼鄣膬鹤訝奚南ⅲ飨惺苤啻蟮谋,又做了怎樣的抉擇?默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主席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的句子。
生默讀并劃出相關(guān)語句。
師:讀一讀。
生讀描寫主席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的句子。
師:毛主席的悲痛和抉擇源于一份電報。這份電報來自──
生:朝鮮。
師:是誰寫的?
生:彭德懷。
師:電報的內(nèi)容是──
生讀第三段。
師:從收到這封電報起──
生讀四五段。
師:主席自收到電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煙,他在想什么?
生1:回憶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時光。
生2:回憶和兒子在一起的情景。
師:讀一讀。
生讀“岸英是他心愛的長子──這次怎么會──”
師:兒子是地下黨冒著生命危險救回來的,主席該是多么疼愛他,怎么忍心讓他去農(nóng)村艱苦的環(huán)境中?
生1:鍛煉他。
生2:為祖國建設(shè)積累經(jīng)驗。
生3:不脫離人民大眾。
師:兒子次與自己分離,又次相聚,雖然聚少離多,但父子的親情是時空隔不斷的。作為國家主席,*沒有給自己的孩子任何特權(quán),而是象鍛煉一個普通青年一樣鍛煉他。
父愛沉沉!
毛岸英是主席的兒子,又有文化,完全可以找份悠閑的工作,他怎樣會到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呢?
。保梗担澳辏保霸,為抗擊美帝國對中國的野心,*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
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準備出征的彭德懷,便要求入朝參戰(zhàn),并得到*支持。隨后,他到志愿軍司令部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
除了彭德懷等幾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這是一個活潑、樸實、能干的年輕人。
。保痹拢玻等,志愿軍總部遭到美機轟炸,毛岸英不幸倒在汽油彈的熊熊火焰之中,獻出了他年輕的生命。
師:毛岸英參加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隱瞞了他的真實身份,那是因為──
生1:不想搞特權(quán)。
生2:做普通的戰(zhàn)士。
師:他是多么惦念父親!
在烽火連天的戰(zhàn)場上,他想對自己的父親說──
生寫一寫。
師:讀一讀。
指名讀“毛岸英想對父親說的話!
師: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父子是心心相通的啊!痛失愛子,主席無比悲痛。他──
生1:整整一天不說一句話。
生2: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煙。
生3:情不自禁喃喃的呼喚。
師:毛岸英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犧牲的朝鮮首相請求──
生:把遺體安葬在朝鮮。
師:主席同意了嗎?讀7至10段。
生自由讀課文。
師:主席同意把岸英葬在朝鮮,那就意味著──
生:連遺容都看不見了。
師:岸英去朝鮮前,主席工作忙,沒見到后一面,此時的他多么希望能……
生:看看兒子的遺容。
師:他卻做出了非同尋常的決定──
生:把兒子安葬在朝鮮。
師:不能理解?毛岸英是國家主席的兒子!毛主席怎么能答應這個請求?
生1:把自己的兒子當成了普通一個戰(zhàn)士。
師:讀一讀。
生讀第七段相關(guān)句子。
師:身為國家領(lǐng)袖,忍著巨大悲痛,把自己和千千萬萬在戰(zhàn)役中失去兒女的父母一樣看待,把兒子像普通戰(zhàn)士一樣看待,這是怎樣的精神?
生1:無私。
生2:偉大。
生3:心胸博大。
師:主席心胸博大是因為心里裝著國家和人民。
他在電文上回復到──
生: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板書: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師:金日成首先收到電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是說──
學生猜詩意。
師:“青山處處埋忠骨”一句: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對聯(lián)。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精忠報國,被趙構(gòu)、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何須馬革裹尸還”應出自清朝徐錫麟《出塞》。典故出自《后漢書·馬援列傳》。
生讀:軍歌應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師:1910年秋天,17歲的*離開家鄉(xiāng)韶山到縣城讀書。臨行前,他改寫了一首言志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師:從詩詞可以看出,少年時的*就懷有遠大的理想。毛主席以詩詞做回復,是想說──
生1:毛岸英是為了國家犧牲的,無論葬在哪里,他都是人民的英雄,何必非要葬在家鄉(xiāng)呢?
師:可是主席心中是何等的悲痛,電文稿下是──
生: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師:主席再次承受失去親人的傷痛。
師:主席把一生奉獻給了新中國,奉獻給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毛岸英犧牲前,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他的五位親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已經(jīng)相繼獻出了生命。此時,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摯愛的長子,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說一句話、不吃一口飯,他黯然神傷,他淚水漣漣。但他卻毅然決然地把兒子的尸骨留在了遠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xiāng),他的愛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懷如海似山!
板書:
博大的革命胸懷。
師輔助生總攬全文。
【板書設(shè)計】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1950年犧牲悲痛葬于朝鮮
博大的革命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