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nèi)。宗廟饗之(1),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2)而篤(3)焉。故栽者培之(4),傾者覆之(5)。《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6)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釋】
。1)宗廟:古代天子、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饗(xiang):一種祭祀形式,祭先王。之,代詞,指舜。(2)材,資質(zhì),本性。(3)篤:厚,這里指厚待。(4)培:培育。(5)覆:傾覆,摧敗。(6)“嘉樂君子……”:引自《詩經(jīng)·大雅·假樂》。嘉樂,即《詩經(jīng)》之“假樂”,“假”通”嘉”,意為美善。憲憲,《詩經(jīng)》作“顯顯”,顯明興盛的樣子。令,美好。申,重申。
【譯文】
孔子說:“舜該是個最孝順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擁有整個天下,宗廟里祭祀他,子子孫孫都保持他的功業(yè)。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應(yīng)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應(yīng)得的財富,必定得到他應(yīng)得的名聲,必定得到他應(yīng)得的長壽。所以,上天生養(yǎng)萬物,必定根據(jù)它們的資質(zhì)而厚待它們。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对娊(jīng)》說:‘高尚優(yōu)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yè),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他以重大的使命!,有大德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
【讀解】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居易以俟命”,總有一天會受命于天,擔(dān)當(dāng)起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到那時,名譽(yù)、地位、財富都已不在話下,應(yīng)有的都會有。就像前蘇聯(lián)故事片《列寧在十月》里的主人公瓦西里說的:“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由此看來,儒學(xué)并不是絕對排斥功利,而只是反對那種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換言之,儒學(xué)所強(qiáng)調(diào)的,是從內(nèi)功練起,修養(yǎng)自身,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然后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獲得自己應(yīng)該獲得的一切。
這其實(shí)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鋒,不走極端,而是循序漸進(jìn),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