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某航母跑道長200m。飛機在航母上滑行的加速度為6m/,起飛需要的最低速度為50m/s,那么,飛機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彈射系統(tǒng)獲得的最小初速度為()
A.5m/sB.10m/sC.15m/sD.20m/s
2.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物塊置于繞豎直軸勻速轉動的水平圓盤上,兩物塊始終相對于圓盤靜止,則兩物塊()
A.線速度相同B.向心力相同
C.向心加速度相同D.角速度相同
3.一彈簧振子的位移y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式為y=0.1sin(2.5πt),位移y的單位為m,時間t的單位為s.則()
A.彈簧振子的振幅為0.2m
B.彈簧振子的周期為1.25s
C.在t=0.2s時,振子的運動速度為零
D.在任意0.2s時間內(nèi),振子的位移均為0.1m
4.彈簧振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簡諧運動,在振子向著平衡位置運動的過程中()
A.振子所受的回復力逐漸增大
B.振子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逐漸增大
C.振子的速度逐漸增大
D.振子的加速度逐漸增大
5.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質(zhì)量為m、速度大小為v的A球與質(zhì)量為2m靜止的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與碰撞前相反,則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0.6vB.0.4vC.0.3vD.0.2v
6.在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有一點A,當一個q=+3×10﹣6C的檢測電荷從電場的無限遠處被移動到電場中的A點時,電場力做的功為3.6×10﹣5J.已知無限遠處的電勢為O.則檢測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EA及電場中A點的電勢φA分別為()
A.EA=﹣3.6×10﹣5J,φA=﹣12V
B.EA=3.6×10﹣5J,φA=12V
C.EA=3.6×10﹣5J,φA=﹣12V
D.EA=﹣3.6×10﹣5J,φA=12V
二、實驗題
7.某學生用螺旋測微器在測定某一金屬絲的直徑時,測得的結果如圖(甲)所示,則金屬絲的直徑d=mm.另一位學生用游標尺上標有20等分刻度的游標卡尺測量一工件的長度,測得的結果如圖(乙)所示,則該工件的長度L=mm.
8.多用電表是實驗室和生產(chǎn)實際中常用的儀器。
(1)如圖1所示是一個多用電表的內(nèi)部電路圖,在進行電阻測量時,應將S撥到______或______位置;在進行電壓測量時,應將S撥到______或______位置。
(2)一多用電表的電阻擋有三個倍率,分別是“×1”、“×10”、“×100”。用“×10”擋測量某電阻時,操作步驟正確,發(fā)現(xiàn)表頭指針偏轉角度很小,為了較準確地進行測量,應換到_______擋。如果換擋后立即用表筆連接待測電阻進行讀數(shù),那么缺少的步驟是____________,若補上該步驟后測量,表盤的示數(shù)如圖2,則該電阻的阻值是_______。
三、計算題
9.一列火車由靜止開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一個人站在第1節(jié)車廂前端的站臺前觀察,第1節(jié)車廂通過他歷時2s,全部車廂通過他歷時8s,忽略車廂之間的距離,車廂長度相等,求:
(1)這列火車共有多少節(jié)車廂?
(2)第9節(jié)車廂通過他所用的時間為多少?
10.如圖30所示,某次賽前訓練,一排球運動員在網(wǎng)前距離地面高度h=3.2m處用力將球扣出,使排球以=6m/s的初速度水平飛出.已知排球的質(zhì)量m=0.3kg,排球可視為質(zhì)點,不考慮空氣阻力,g取10m/s2.問:
(1)排球被扣出到落地時的水平位移為多少?
(2)排球即將落地的動能為多少?
1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m的子彈向右以速度v0射入木塊中。設子彈在木塊中所受阻力不變,且子彈未射穿木塊。若子彈射入木塊的深度為d,求:
(1)木塊最終速度為多少?
(2)求子彈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1.跳水運動員從10m高的跳臺上跳下(不計阻力),在下落過程中()
A.運動員克服重力做功B.運動員機械能守恒
C.運動員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D.運動員動能減少,重力勢能增加
2.據(jù)報道,我國自主研制的“嫦娥二號”探月飛行器環(huán)月飛行的高度距離月球表面100km,“嫦娥三號”探月飛行器落月制動前環(huán)月飛行的高度約為15km,若它們環(huán)月運行時均可視為圓周運動,則
A.“嫦娥三號”環(huán)月運行的周期比“嫦娥二號”長
B.“嫦娥三號”環(huán)月運行的速度比“嫦娥二號”大
C.“嫦娥三號”環(huán)月運行時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二號”大
D.“嫦娥三號”環(huán)月運行時角速度比“嫦娥二號”小
3.下列幾種情況下力F都對物體做了功
、偎酵屏推著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前進了s②水平推力F推著質(zhì)量為2m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前進了s③沿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的推力F將質(zhì)量為m的物體向上推了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③做功最多B.②做功最多C.做功都相等D.不能確定
4.如圖,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頂端安裝一定滑輪,小物塊A、B用輕繩連接并跨過滑輪(不計滑輪的質(zhì)量和摩擦)。初始時刻,A、B處于同一高度并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剪斷輕繩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則從剪斷輕繩到物塊著地過程中,兩物塊
A.速率的變化量不同B.機械能的變化量不同
C.重力勢能的變化量相同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5.A、B兩個質(zhì)點,分別做勻速圓周運動,在相等時間內(nèi)它們通過的弧長比SA:SB=4:3,轉過的圓心角比θA:θB=3: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它們的線速度比vA:vB=3:4B.它們的角速度比ωA∶ωB=2:3
C.它們的周期比TA:TB=2:3D.它們的周期比TA:TB=3:2
6.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A用輕繩系于O點,如果給小球一個初速度使其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某時刻小球A運動的圓軌道的水平直徑的右端點時,如圖所示位置,其加速度大小為,則它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對球的拉力大小為()
A.B.3mgC.D.4mg
二、實驗題
7.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實驗研究小組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木塊從A點靜止釋放后,在一根彈簧作用下彈出,沿足夠長的木板運動到點停下,記錄此過程中彈簧對木塊做的功為。點為彈簧原長時所處的位置,測得的距離為。再用完全相同的2根、3根…彈簧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并記錄,…及相應的、…數(shù)據(jù),用圖像處理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乙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繪的圖像,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圖線得木塊從A到O過程中摩擦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_____;
(3)圖像斜率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
8.如圖所示,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1)實驗裝置中所用打點計時器應接______電源.(只需填A、B、C或D)
A、交流B、直流
(2)本實驗是為了探究重物的______總和是否保持不變.
A、速度和下落的高度B、動能和勢能
(3)本實驗中,必須使用的測量工具是______
A、天平B、彈簧測力計C、秒表D、刻度尺
三、計算題
9.一質(zhì)量為5kg的滑塊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滑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素是0.2,g取10m/s2,問:
(1)滑塊運動的加速度是多大?
(2)滑塊在力F作用下經(jīng)5s,通過的位移是多大?
(3)如果力F作用8s后撤去,則滑塊在撤去F后還能滑行多遠?
10.如圖所示,A、B質(zhì)量分別為mA=1kg,mB=2kg,AB間用彈簧連接著,彈簧彈性系數(shù)k=100N/m,輕繩一端系在A上,另一端跨過定滑輪,B為套在輕繩上的光滑圓環(huán),另一圓環(huán)C固定在桌邊,B被C擋住而靜止在C上,若開始時作用在繩子另一端的拉力F為零,此時A處于靜止且剛沒接觸地面。現(xiàn)用恒定拉力F=15N拉繩子,恰能使B離開C但不能繼續(xù)上升,不計摩擦且彈簧沒超過彈性限度,求
(1)B剛要離開C時A的加速度,(2)若把拉力F改為F=30N,則B剛要離開C時,A的速度。
11.如圖所示,在距地面為H=45m處,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10m/s水平拋出,與此同時,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塊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方向滑出,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A、B均可看做質(zhì)點,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A球從拋出到落地的時間和這段時間內(nèi)的水平位移;
(2)A球落地時,A、B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