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王剛、李強和小莉、小芳是兩對夫妻,四人的年齡和是132歲。丈夫都比自己的妻子大5歲,李強比小芳大6歲。小莉多少歲?
解答:
若妻子都增加5歲,那么四人的年齡和為132+5×2=142歲,因此兩個丈夫的年齡和是142÷2=71歲。由條件可以知道,李強的妻子是小莉,王剛的妻子是小芳。李強比小芳大6歲,王剛比小芳大5歲,所以李強比王剛大1歲,因此李強的年齡為(71+1)÷2=36歲,小莉是36-5=31歲。
2.第一個圖形由4根火柴棍組成,第二個圖形由12根火柴棍組成,第三個圖形由24根火柴棍組成,依此類推,第100個圖形由多少根火柴棍組成?
解答:
橫向與縱向的火柴棍根數(shù)一樣。4=2×1×2,12=2×2×3,24=2×3×4,依此類推,第100個圖形共有2×100×101=20200根。
【篇二】
1.將15拆成若干個互不相同的自然數(shù)之和,要求這些自然數(shù)的乘積盡量大,那么積是多少?
解答:
15=2+3+4+6,2×3×4×6=144
2.將各位數(shù)字都不大于5的非0自然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第2010個數(shù)是多少?
解答:
實際就是將六進制的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
將2010轉化為六進制。(2010)10=(13150)6
第2010個數(shù)就是13150。
3.一條馬路長200米,在馬路兩側每隔4米種一棵樹,則一共要種多少棵樹?
解答:
200÷4+1=51(棵)51×2=102(棵)
【篇三】
1.中午12時,校準A、B、C三鐘。當天下午A鐘6點時,B鐘5點50分;B鐘7點時,C鐘7點20分。那么當晚C鐘11點時,A鐘是幾點幾分?
解答:
A鐘走6個小時(即360分鐘)的同時,B鐘走了5小時50分鐘=350分鐘,可知A與B的速度比為36:35。B鐘走了7個小時(即420分鐘)的同時,C鐘走了7小時20分鐘=440分鐘,可知B與C的速度比為42:44=21:22。
現(xiàn)在C鐘共走了11個小時(即660分鐘),B鐘應該走660÷22×21=630分鐘,A鐘應該走630÷35×36=648分鐘=10小時48分鐘,所以A鐘應該是10點48分。
2.在16點16分0秒時,鐘表盤上時針和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
解答:
分針走一圈是60分鐘,共走了360度,因此分針一分鐘走360÷60=6度。時針60分鐘只走一個刻度(即30度),一分鐘走30÷60=0.5度。
16點整的時候,時針指向“4”的位置,分針指向“12”的位置,相差120度。16分鐘里,分針追上時針16×(6-0.5)=88度,夾角還差120-88=3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