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
1.聽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學目標:
1.能安靜地聆聽音樂,并知道在什么場合下要唱、奏國歌。
2.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人聲和器樂不同的音色。
3.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唱歌。
教學過程:
。ㄒ唬┞犢p《國歌》
1.引入新課。
教師簡單介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歌。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反映該國家人民的精神風貌。因此,在唱、奏國歌時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莊重、肅穆,身體不能亂動。介紹完后,請學生起立,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錄音,讓學生完整地聽賞一遍。
2.可向?qū)W生提問:在什么場合、情景下唱、奏國歌?然后播放有關(guān)唱、奏國歌的VCD、錄像帶或幻燈片及有關(guān)圖片,再請一至兩位學生補充。
3.介紹國歌的來歷,并聽齊唱和銅管樂演奏的國歌,使學生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師啟發(fā)學生簡單談?wù),用樂器演奏和人聲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給他們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國歌、升國旗的畫面,讓學生知道奏國歌、升國旗的聯(lián)系。
。ǘ⿲W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1.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國旗的形狀、顏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義等國旗知識。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
3.教師帶領(lǐng)學生將歌詞按語言節(jié)奏朗讀一遍。
4.學生跟著教師分句模唱歌曲數(shù)遍。
5.教師引導學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師唱“國旗國旗”,學生接唱“真美麗”……
教學評價:
1.是否能安靜地聽音樂。
2.是否知道在什么場合下,唱、奏國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而不喊唱。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2.認識常用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3.聽賞歌曲《吹蘆笙》。
教學目標:
1.能有興趣地聽喜樂,并知道《吹蘆笙》是表現(xiàn)哪個民族的兒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3.認識碰鈴與響板,并知道正確的演奏方法。
教學過程
。ㄒ唬⿲W唱《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1.教師掛出中國地圖和長江、黃河風景圖,介紹長江、黃河,并請學生指出長江和黃河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教師將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聲獨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詞、節(jié)奏和情感。
3.跟著教師有表情地分句輕聲學唱。
4.請幾級學生集體演唱,并評出有表情且音色較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ǘ┞犢p《吹蘆笙》
1.教師播放歌曲《吹蘆笙》,引導學生欣賞,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教師簡單介紹侗族及其吹奏樂器蘆笠的主要特點。
3.引導學生在聽賞時接唱歌曲中的襯詞。
4.在聽賞幾遍以后,可讓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
。ㄈ┱J識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1.教師向?qū)W生展示樂器實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讓學生識別兩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師將樂器發(fā)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敲擊方法。如樂器數(shù)量不夠,可輪換進行。
3.教師出示卡片
碰鈴 dang dang dang dang
響板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統(tǒng)習演奏?煞纸M交換練習,每兩人為一組作樂器交換。
教學評價
1.能否區(qū)別碰鈴與響板的音色,并能正確演奏。
2.是否知道《吹蘆笙》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兒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
教學目標:
1.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主動、大方地參加歌表演。
教學過程
。ㄒ唬┯门鲡徍晚懓鍨楦枨秶靽煺婷利悺钒樽
1.在教師指導下將歌曲集體演唱一遍,使學生感受節(jié)奏、速度和情緒。
2.教師給出節(jié)奏卡片。
學生分組按節(jié)奏拍手練習。
3.每兩人一組發(fā)給碰鈴和響板,按卡片上的節(jié)奏練習。
4.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分組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歌曲的錄音。
2.學生四人為一組學習彝族集體舞的走步與拍手。
3.教師引導每組學生隨歌曲跳簡單的彝族集體舞。
4.教師請出跳得較好的學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勵其他學生。
5.要求學生回家后將所學的彝族集體舞的基本動作大方地跳給爸爸和媽媽看,并能在家里尋找一件能敲擊出清脆聲音的物件,制作打擊樂器。
教學評價
1.能否正確地使用打擊樂器并按規(guī)定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動、大方地參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有趣的聲音世界
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學目標:
能尋找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學過程:
導入:今天是我們的第一節(jié)音樂課,大家認真聽一聽,外面是不是還在下雨?(是),同學們早上家長送你們來的時候,那時候是下的大雨還是小雨啊?(大雨)。下大雨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聲音?(嘩嘩嘩嘩)下小雨的時候呢?(學生用很小的聲音嘩嘩嘩嘩),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么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ǘ⿲W唱《大雨和小雨》
1.由教師范唱或聽錄音。
2.跟著教師學唱《大雨和小雨》。
3.討論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4.學習四二拍子的指揮,掌握四二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
。ㄈ┞犅犖覄(chuàng)造的聲音
1.我們剛才聽到的聲音都是生活中的聲音。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些聲音呢?按教材提示創(chuàng)造出聲音。
2.能不能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與教材中不同的聲音呢?
3.用幾種聲音連在一起表現(xiàn)一定的內(nèi)容。
教學評價:
能積極參與聲音的探索,聽辨出兩種以上的聲音。會唱《大雨和小雨》。
學生能創(chuàng)造兩種以上不同的聲音。
第二課時《布谷》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記第一段歌詞。
2.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學習知識,并參與表演加強記憶。
3.通過表演,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熱愛小燕子、布谷鳥的情感。同時,讓學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萬物生靈才顯得更美。
教學要點: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能編創(chuàng)動作表現(xiàn)歌曲。
教具:琴、歌片、彩筆、動物頭飾。
教法:聽唱、故事、創(chuàng)編、表演、活動嘗試。
教學過程:師生問好。
一、新學期教育與學生溝通,激勵學生熱愛音樂。
二、表演《小燕子》
提示: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內(nèi)容?你想和小燕子說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嗎?那你該怎么做呢?
1.聽歌曲《小燕子》,并為其自由創(chuàng)編舞蹈。也可以和同桌合作,還可以自由選舞伴來完成。
2.隨琴聲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
1.師邊講故事邊在在黑板上進行繪畫。將學生帶進春天,帶進大自然,帶進火熱的生活。
2.站學生來模仿“布谷鳥”的叫聲或者動作。而且邊做邊隨老師記憶歌詞,體味歌詞。
3.師范唱歌曲。讓學生默聲表演?凑l能把老師的歌表現(xiàn)的好。
4.聽琴,體會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長,跟著音樂來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jié)拍,可以隨琴自由演唱。
5.請大家互相合作,討論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6.聽唱學習歌曲。注意旋律的的確起伏,邊學習邊讓學生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7.唱會歌曲,牢記歌曲的第一段歌詞,并啟發(fā)學生小鳥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詞,我們唱出是第三段歌詞。
8.動手操作,用彩筆標出休止符和長音的地方,看誰找的準確。
四、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來到了春天,來到了田野,讓我們這些可愛的小鳥,把春天裝扮得更美。把生活裝扮得更美。
五、板書設(shè)計:
布谷
歌詞意境彩圖
學生自己描繪的春天
第三課時:《聲音的強弱》
一、教學內(nèi)容:《聲音的強弱》
1.音樂活動:聲音的強弱
2.歌表演:《小動物唱歌》,并創(chuàng)編歌詞進行表演。
二、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感受音樂的強弱,并能正確的進行運用到歌曲之中。通過歌表演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演力。
三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投影儀教學課件、小動物頭飾、打擊樂
四、教學過程:
1.學生伴著音樂《火車開了》開著小火車進教室,來到動物樂園。(幻燈片動物樂園)。
2.師:動物樂園的小動物看到我們來了送給老師一樣禮物,同學們閉上眼晴聽聽是什么?(老師拿出鼓和碰鈴)
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生:鼓和碰鈴。師:這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哪種聲音大一些?學生說出自己剛才聽到的感受。
3.師:小動物們不僅給老師送禮物,給你們也準備了禮物,快到自己的凳子底下找找吧。(凳子底下是老師準備好的各種打擊樂)
快拿出來敲敲吧。(孩子們隨意的敲)。老師想聽聽大一點的聲音?老師想聽聽小一點的聲音?(學生按照老師的引導敲擊大小不同聲音)。
4.游戲:《找小兔》
動物園派小兔來招待我們,我們向小兔打個招呼吧。小兔這么友好我們和它做個游戲吧。游戲規(guī)則是這樣的:一會我請一位同學上來蒙住他的眼晴,再請一位同學把我們的小兔藏好,藏好后我們請剛剛蒙住眼睛的同學睜開眼睛來找,其他同學用手中的打擊樂提示他幫助他盡快找到小兔。如果他離藏的小兔越近我們就將手中的打擊樂敲得聲音大一些,如果他離藏的小兔越遠我們就將手中的打擊樂敲得聲音小一些,直到找到小兔為止。
通過游戲感受聲音的大小。小結(jié):剛才我們說的聲音大在音樂中把它稱作強用f來表示;聲音小在音樂中把它稱作弱用p來表示。(出示幻燈片強和弱)
5.分組合作(兩人一組)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強和弱
6.動物樂園的小動物真是好客,你們聽他們唱著歌來歡迎我們來了。(幻燈片放歌曲《小動物唱歌》的曲譜和音樂)
師:剛才聽到那些小動物又來了(小貓、小狗)它們兩次的叫聲有區(qū)別嗎?(第一聲強,第二聲弱)
7師生合作:老師唱許多小動物,你們唱小動物的叫聲,注意第一聲強,第二聲弱。
8.創(chuàng)編歌詞。
師:同學們動物樂園有許多小動物你喜歡誰就和它做朋友并且模仿它的叫聲,一會我請同學帶著你的伙伴上來表演《小動物唱歌》。(老師拿出準備好的頭飾,讓孩子們?nèi)ヌ簟?/p>
9.師生共舞
今天太高興了,讓我們和小動物一起跳起來吧。一會我們唱到強的聲音大家都向圈外叫,唱到弱的聲音大家都向圈里叫。
五、總結(jié)下課
今天我們感受到音樂中的強和弱,并且和這么多的小動物成為了好朋友,真開心,現(xiàn)在太陽已落山了,讓我們和小動物再見,坐著小火車回家吧。
第四課時:《大鼓和小鼓》
教學內(nèi)容:大鼓和小鼓
教學目標:
1、感受聲音的強弱。
2、認識大鼓和小鼓,感受其音色,學會基本演奏方法,能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3、學會《大鼓和小鼓》,并能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重點:
1、學會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學會演奏大鼓和小鼓。
教學難點:
1、歌曲不同樂句的力度處理。
2、器樂的演奏。
教學過程:
一、感受音的強弱:
1、(多媒體課件出示“森林之門”)導入:
師:(伴隨著輕快、活潑的音樂)今天,我們來到森林進行探險,瞧!這有一座通往森林之門。它中間是大門,兩邊是小門?茨膫聰明的小朋友,能用兩種不同的聲音,分別敲開這扇大門和小門。
2、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用“強弱”兩種不同的聲音表現(xiàn)。
師:看見大門怎么敲?看見小門怎么敲?
3、師小結(jié),引出“強、弱”。
師:這兩種敲門聲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聲音響、聲音大在音樂中稱為“強”,聲音輕、聲音小在音樂中稱為“弱”。
4、展開想象
師:生活中、森林中有許多的聲音,哪些聲音是強的?哪些聲音是弱的?
5、畫一畫,聲音的強弱。
。1)學生繪畫圖形。
師:生活中有的聲音強,有的聲音弱,你能用圖形來表示嗎?(聲音強,用大的圖案來表示,聲音弱,用小的圖案來表示。)
。2)(課件出示:□□、〇〇、△△)
師:老師也畫了三組,你們看都對嗎?哪里有錯?應(yīng)該怎樣?
三、歌曲教學:
1、導入:
師:剛才小朋友回答得真棒?!森林之門終于打開了。瞧!動物們正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呢。(多媒體課件出示:有各種動物的森林圖)
師:看!它們是怎樣歡迎我們的?(多媒體課件出示:小熊敲大鼓,小猴敲小鼓)
師: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怎么樣?有什么不同?(聽一聽“鼓聲”)
2、學歌詞和演奏大小鼓。
。1)師:它們不僅敲鑼打鼓歡迎我們,還唱著歌呢!我們聽……(播放歌曲)
(2)聽后,師問:大鼓和小鼓在歌曲中,它們的聲音是怎么樣的?(課件出示咚咚、噠噠噠。)學生模仿。
。3)引出歌詞,指導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師:小朋友們,通過剛才讀兒歌,你們知道了大鼓和小鼓是怎樣演奏的嗎?
指出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不同,歌詞中:“擂”和“敲”。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敲敲大鼓和小鼓。
課件出示演奏大鼓小鼓的圖片,學生模仿,指名上臺演奏。
師:大鼓的聲音強,小鼓的聲音弱,那我們也用相應(yīng)的力度再來讀一讀這首兒歌。
(4)尋找音源,進行創(chuàng)編:
師:看看你的身邊有什么物體可以模仿大鼓或小鼓的聲音。
。ㄈ纾鹤屛覀冇米约旱囊巫觼懋斪鳂菲,把大鼓和小鼓的節(jié)奏敲一敲。引導學生用椅子拍出強弱不同的鼓聲。又如:身體律動,咚——跺腳,噠——拍腿)
3、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學生在鼓聲處伴奏。
4、學唱歌曲:
師:你們也能像小熊、小猴那樣,邊敲鼓邊演唱嗎?
。1)指導學生隨琴跟唱。
。2)指導學生唱出歌曲的力度變化。
師問:這首歌哪一句要唱得強?哪一句要唱得弱?
用“咚”“噠”哼唱。
。3)指導學生唱出力點,聲音有彈性,不能太連。
。4)隨伴奏輕聲演唱。
。5)加入大鼓和小鼓,或用身邊的音源,創(chuàng)編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師:這首歌加入了大鼓小鼓的伴奏,你覺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歌曲情緒)
你平時還在什么場合或者什么音樂中聽到過鼓的聲音?(引導學生結(jié)合氣氛和情緒說)
2、小結(jié):不知不覺,快要天黑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回家了。它們要跟小朋友們再見了。讓我們在音樂中結(jié)束今天的課。
課件:播放《春節(jié)序曲》片段,《喜洋洋》片段。
學生自創(chuàng)節(jié)奏來伴奏,隨音樂邊演奏邊出教室。
教學評價:
1.能認識一種以上的樂器并說出它的名稱。
2.會敲擊一種打擊樂器。
3.會唱《布娃娃彈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五課時:《青蛙音樂會》
《青蛙音樂會》教案設(shè)計
教學目標:
一、聆聽《青蛙音樂會》,感受音樂所表達的生動鮮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體動作和演唱等形式來表現(xiàn)青蛙的模樣。
三、喜歡并樂意參加音樂會。
教學重難點:
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通過欣賞音樂感受并表現(xiàn)音樂中的青蛙形象。
教學用具:
音樂、頭飾、青蛙相關(guān)動畫等
教材分析:
《青蛙音樂會》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樂作品。樂曲為3/4拍,蛙鳴聲伴隨著樂聲響起,好像夏季池塘邊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開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優(yōu)美舞蹈伴著起伏的旋律;接著樂曲再現(xiàn)了一遍,蛙鳴聲、流水聲在樂聲中漸弱,消失在暮色中。
教學過程:
一、唱歌的青蛙來了。
1.引用《動物說話》伴奏音樂唱幾遍,“青蛙唱歌咕咕兒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兒呱(拍手),咕咕兒呱(聳肩)咕兒呱咕兒呱咕咕兒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樂會》開頭部分,跟音樂模擬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學生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情緒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來了。
播放《青蛙音樂會》慢板的片段,教師戴上頭飾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著音樂邀請小朋友參加跳舞,沒受邀請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著老師動身體。結(jié)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來了。
1.可用你們的音樂書、筆、課桌等東西編創(chuàng)一些簡單的節(jié)奏模擬流水聲、鳥叫聲、鼓聲等加入到音樂中來,看誰厲害。
2.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
3.合著音樂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揮家也來了,舉行青蛙音樂會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來了一群會唱會跳會奏的青蛙們,看,他們多熱鬧。。ǔ鍪菊n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樂會》,青蛙指揮家(老師扮演)領(lǐng)著這幫青蛙們開始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
3.學生自由選角色,在音樂中跟著指揮表演了。演后選出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給予獎勵。
五、動物音樂會。
音樂會吸引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老虎、獅子、鳥兒、松鼠……他們也要參加,播放《青蛙音樂會》音樂,讓更多的動物也來表演。
六、動物狂歡。
課件出示動物狂歡節(jié)情景,播放《動物狂歡節(jié)》音樂一起在歌聲笑聲中結(jié)束課堂。
本堂課以審美為核心,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唱歌、跳舞、演奏、狂歡,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快樂的一天》
教學內(nèi)容:1、音樂《快樂的一天》
2、了解音有長有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
教學目標:
1、能注意聆聽《快樂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樣聆聽音樂,學可以動作的方式表達自己感受
2、知道音有長有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會看圖形譜
教學重點:
感受各種不同的情緒在樂曲中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準確的讀出走與跑的時值。
教學準備:
課件電子琴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聆聽《快樂的一天》
。◣煟骸拔覀円呀(jīng)開學兩個星期了,你能不能說一說你上學后的感受是什么呢?”
1、請學生談?wù)勛约荷蠈W后的感受
2、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一天:請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3、初聽樂曲(請孩子靜靜地聽):仔細地分析樂曲出現(xiàn)了幾段音樂,他們的情緒有什么不同?
4、“如果我們用各段音樂來描繪我們的一天的生活,你覺得每一段都描寫的是什么”起個合適的名字,復聽樂曲。
5、分析各小段樂曲的情緒,并隨音樂動作表示(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表現(xiàn)每段內(nèi)容的動作,并表演出來)
6、再聽樂曲,讓學生自由想象,鼓勵學生編創(chuàng)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了解音的長短,認讀走與跑:
。◣煟骸拔覀冊谏钪袝牭匠汕先f種聲音,但這些聲音的長短是不一樣的,有的長,有的短,我們的音樂是與生活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音樂中的音符也有長短之分”
1、講解走與跑的區(qū)別——出示卡片
觀察:兩張卡片的大小一樣,說明應(yīng)唱的一樣長,但一張卡片中有一個人(走),另一張卡片中有兩個人(跑),走一步的時值與跑步一樣多。因此:走=跑跑
2、練習:讀一讀拍一拍
3、學生用走與跑創(chuàng)作2-4小節(jié)節(jié)奏,讀一讀、拍一拍
4、有時間還可以做節(jié)奏接龍的游戲
三、課堂小結(jié):小結(jié)今天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習情況
課后反思:通過五首小曲的欣賞,使學生能初步地借助于作品的藝術(shù)形象來感知音樂,體驗聽音樂的樂趣,并初步感受各種不情緒的樂曲。培養(yǎng)兒童的音樂感受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編的一組走題音樂欣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認讀走與跑的節(jié)奏,并用編創(chuàng)節(jié)奏說一句話
2、表演歌曲《其多列》
教學目標:
1、能夠整齊演唱歌曲,學習用歌聲及動作表達歡快活潑的情緒。
2、鞏固走與跑的時值與長短,通過創(chuàng)編活動,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它的長短,并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兒歌2/4拍,五聲羽調(diào)式,歌曲輕快、活潑、旋律以級進為主,節(jié)奏變化不大,易上口,是孩子們喜愛的一首兒童歌曲。
教學重點:
有表情的進行歌唱與表演
教學難點:
用節(jié)奏創(chuàng)作一句話
教具準備:
歌曲錄音,節(jié)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學習的內(nèi)容:
1、出示節(jié)奏卡片,認一認,讀一讀(可根據(jù)書中節(jié)奏認讀)
2、拍手認讀,要求準確、均勻、速度以中度好
3、認讀老師用卡片拼出的節(jié)奏(讀、拍出來都可以)
4、請學生試著自己創(chuàng)編2-4小節(jié)的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二、創(chuàng)作練習(鞏固走與跑的節(jié)奏,培養(yǎng)創(chuàng)編與靈活運用的能力)
1、老師講解練習要求,并舉例說明怎樣做?
例:(老師問5個字學生答5個字)
你去做什么?我要去上學!
2、學生進行創(chuàng)編練習(在節(jié)奏準確的情況下,不限制說話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問題老師及時糾正。
3、如某個班的能力強,還可變換節(jié)奏進行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歌曲教學《其多列》
。◣煟骸熬旁乱蝗者@一天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背著新書包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你們知道嗎?每年的這一天全國的一年級小朋友都開學啦!他們與我們一樣,背起漂亮的書包,高高興興地走進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你們聽......”
1、老師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其多列:哈尼語快快來)
2、板書,請大家一起來認一認歌曲中的節(jié)奏,并練習分辨音字
3、聽歌曲錄音,邊聽邊拍手,并記下第一段歌詞,然后老師輔導學生拍●○讀詞。
4、隨老師的范唱學習二、三段詞,如學生記不下詞,可用動作輔助(老師可教幾個動作,也可讓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
5、學生隨音樂完整、整齊的演唱歌曲。(老師隨時糾正學生在演唱中出現(xiàn)中出現(xiàn)的不同——尤其是姿勢及演唱方法)
6、熟練的唱下之后,可進行小組及個人的表演,鼓勵學生不僅可以與大家一起整齊的歌唱,還能勇敢自信地進行獨唱。
四、課堂小結(jié)。
課后反思:這是孩子們喜歡的一首兒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通過創(chuàng)編活動,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它的長短,并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復習鞏固走與跑組成的節(jié)奏,并練習創(chuàng)編2-4小節(jié)
2、表演歌曲《跳繩》
教學目標:
1、鞏固走與跑的時值,并準確的讀出節(jié)奏,通過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2、與大家一起整齊的演唱歌曲,并用歌曲與動作表現(xiàn)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自己創(chuàng)作歌詞
教具準備:
歌曲錄音、紅綢帶、乒乓球、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學生的節(jié)奏——出示卡片
1、2-4小節(jié)節(jié)奏,并利用節(jié)奏卡片貼在黑板上,帶領(lǐng)全班同學讀一讀。
2、用手拍出所有編的節(jié)奏,告訴學生讀好的小竅門(心中讀節(jié)奏)
3、試一試口中讀節(jié)奏,手中拍●○
二、通過畫圖形的方式感受長短
1、出示教具:紅綢、乒乓球
2、舞動紅綢,拍乒乓球感受它們的動作的長短。
3、畫出圖形,并指導學生在書中涂上顏色,從視覺上感受長短。
三、歌曲教學:
。◣煟骸斑@節(jié)課我們的游戲是跳繩,讓我們隨音樂愉快地跳起來!”
1、老師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學生邊聽邊拍●○,感受二拍子的活潑、歡快的情緒。
2、用聽唱法學習第一段歌詞,并參考書中的圖形譜辯別音字。
3、啟發(fā)學生感受“小繩”的輕巧與靈活,從而體會在演唱中應(yīng)輕巧跳躍
4、學生隨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學生可自由加入動作表演)。
5、學習第二段歌詞:根據(jù)書中給的第一、三句詞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分小組進行創(chuàng)作。要求:可繼續(xù)創(chuàng)作、也可自己創(chuàng)作第二段歌詞。
6、分小組進行表演、展示(老師伴奏)。
7、選出創(chuàng)作較好的歌詞全班有表情的演唱。
四、課堂小結(jié):小結(jié)教學內(nèi)容與學習情況。
課后反思:《跳繩》是一首活潑短小的歌曲,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律強,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組成,旋律以跳進為主,形象生動、活潑,是多年來深受兒童們喜愛的一首歌曲。所以,在上課時結(jié)合孩子們的活潑好動,我用游戲來上了一堂跳繩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