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知道跌倒、碰撞鼻子等會可能導致流血
2、知道在活動中要注意安全
3、流血時不要害怕,要尋求和配合成人的幫助并積極配合急救處理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有關經歷或感受
5、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對孩子來說,出血時應怎樣緊急處理顯得慌亂
活動準備
1、和老師一起完成“經驗調查表”
2、演示文稿、人身體圖、標有受傷部位的布娃娃、創(chuàng)可貼
活動過程
一、一起觀看演示文稿;1老師提問;“這個小朋友怎么了?他為什么哭?你流過血嗎?”2結合調查表,讓幼兒介紹自己流血的部位和原因。3教師和幼兒一起在布娃娃身體上標出自己曾經流血的部位。
教師總結:我們的手、鼻子等部位特別容易受傷流血。
二、集體討論:怎樣才能避免流血呢?(讓自己身體靈活一些,慢慢走不要跑,不要撞鼻子,小心使用工具等。)
三、通過分享和討論,知道正確應對流血的方法。
四、利用游戲情境,探索使用創(chuàng)可貼的方法:出示創(chuàng)可貼,引導幼兒說出它的使用方法。
五、總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注意安全,在出現(xiàn)緊急情況的時候不要慌亂。
六、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各自的經歷并加以整理,加深了幼兒對易流血部位的認識和對流血感受的印象。幫助幼兒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目標
1.知道跌倒、擦傷、碰撞鼻子等會導致流血,從而知道在活動中要注意安全。
2.知道流血時不要害怕,要及時尋求成人的幫助并積極配合急救處理。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有關經歷或感受,樂意幫助需要救助的人。
活動準備
娃娃跌倒圖片,紅色標記有受傷部位的地方、創(chuàng)可貼等。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圖片,并提問圖片上的小朋友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呢?請小朋友回憶經驗,知道要盡量避免受傷流血。
2.通過討論,知道正確應對流血的方法。(可以尋求成人的幫助或使用創(chuàng)可貼等)。
3.學習歌曲。老師演唱一遍,再請小朋友學唱。
4.情景游戲。老師請一位小朋友扮演助人為樂的小哥哥或(小姐姐),一位小朋友扮演跌倒的小娃娃,后小哥哥抱起跌倒的娃娃,高高興興送她回了家。
5.老師小結:助人為樂的孩子會受到表揚,在活動中要注意安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附歌詞:
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著喊媽媽,我快快地跑過去,抱起小娃娃呀,高高興興送她回了家。
教學反思
1.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時,幫助幼兒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教師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
2.關注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分享和討論促進互動交流。
3.利用游戲加深印象。
4.安全教育需要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