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兒園小班《七巧板結構游戲》課件
活動目標:
認識七巧板,學習將七巧板中的七個圖形按形狀分類。
探索七巧板中五個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對拼圖活動感興趣,能完成簡單的拼圖。
活動準備:
一張未剪開的七巧板(正方形紙板)。
幼兒人手一份七巧板
房子、駱駝、山、花等到七巧板題目圖。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認識七巧板,將其按形狀分類。
(1)、師:今天大六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什么誰嗎?(出示正方形)幼:是正方形。
師:原來是正方形,正方形上面藏著秘密,我們看看這個正方形上面還有什么?(虛線)這幾條線把這個大正方形分成了幾個小的圖形。都是什么形狀的?
(2)、老師現(xiàn)在把這個正方形沿虛線剪下來,剪成七小塊。(教師剪圖形)小朋友看看都是什么形狀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
(3)、老師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圖形寶寶。請寶貝們從托盤上把他們請出來吧。(幼兒拿出圖形)你們看看有哪些圖形?
(4)、這些圖形寶寶都有自己的家,我們怎樣把這些圖形寶寶送回家呢?引導幼兒將七塊圖形按形狀分類。師:這些圖形寶寶想回自己的家,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吧!(記住哦,三角形與三角形住一起……)
2、探索七巧板中五個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1)、形狀寶寶都回到家了。教師:我們來看看,七塊圖形中共有幾個三角形呢?(5個)它們的大小一樣嗎?(不一樣)大三角形有幾個?(2個)小三角形有幾個?(2個)中三角形有幾個?(1個)
(2)、請寶貝們拿出這兩個小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它們拼在一起變成了什么?(請幾個幼兒來說)
幼:正方形、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把中三角形與兩個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比比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樣大)
師:再拿出一個中三角形和這兩個小三角形拼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提出問題后請幼兒操作引導幼兒探索找出答案。教師再小結小、中、大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兩個小三角形拼起來與一個中三角形一樣大,兩個小三角形和一個中三角形拼起來與一個大三角形一樣大)
3、教師示范拼組圖形。
(1)、教師引導幼兒把七塊圖形圖形重新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剛才我們把把這個大正方形分成了七塊圖形,你們能不能把這七塊圖形拼回原來的正方形。請幼兒操作。
(2)、教師:這七塊圖形很神奇,除了可以拼回原來的正方形,還可以拼出很多造型。這七塊圖形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七巧板”,七巧板到底還能拼出什么造型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3)、教師出示大樹的答案圖(或直接用教師用的大七巧板拼出一棵大樹)。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棵樹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4、教師出示幾組題目圖,請幼兒嘗試拼組。
(1)、教師分別出示房子、駱駝、山、花等題目圖。老師還用各種圖形拼成了什么?請幼兒說出。
(2)、你想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成什么呢?請幼兒告訴全班幼兒。請幼兒用自己的七巧板嘗試拼組。
5、找開幼兒用書第16頁,完成練習。時間多時可做活動延伸,稍微提一下就行。
【篇二】幼兒園小班《七巧板結構游戲》課件
活動設計背景
“七巧板”是一種益智游戲,深受大人與孩子的喜歡。大班孩子愛動手、動腦,平時喜歡拼圖,本次活動不光鍛煉孩子的手腦協(xié)調能力,并對以往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孩子并能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七巧板的圖形組成,并嘗試進行不同的圖形組合。
2、愿意主動探索,對圖形感興趣。
3、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體會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七巧板的組成圖形,并嘗試不同圖形的組合。
2、對“游戲”感興趣,并能主動探索,思維得到拓展,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1、每人一套七巧板,一套大七巧板,造型模板若干;2、橡皮泥若干;3、幼兒教學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七巧板
1、教師出示七巧板大教具,一邊操作一邊向幼兒提問和介紹。
問題:(1)你認識它嗎?它有哪些圖形組成?這些圖形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叫七巧板?
(2)如果我們把大小不同的木塊組合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什么?
2、老師引導幼兒操作教學操作材料,請幼兒相互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
二、玩一玩
1、為朋友畫像。
朋友來做客,請你們用七巧板為朋友拼圖。小組內操作教學操作材料第二題,引導幼兒觀察,嘗試用七巧板拼出。
2、找朋友
操作教學操作材料第三題,引導幼兒辨別操作材料是哪種動物,嘗試自己用七巧板拼出。
提示:幼兒可用圖形組合起來表示身體或尾巴。
3、變一變
把邀請的朋友或者需要的物品變出來吧!教師引導幼兒自主操作七巧板拼出想要的輪廓圖形。
提示:拼擺的主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小組內自己提出。
4、交朋友
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也可以將擺好的圖案畫下來,做成圖紙送給其他小朋友試著拼擺。
5、一起happy!
帶領幼兒一起進入?yún)^(qū)角進行活動。(參觀、制作,把作品粘貼或懸掛在主題墻面上。)
教學反思
1、從孩子喜歡的游戲入手,讓孩子邊動手擺邊說。激發(fā)了孩子的活動興趣,使孩子在看、聽、想、擺、說的游戲過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體會到了“玩中學”的樂趣。
2、在游戲中孩子以集體、個人、小組等方式進行。特別是在小組活動中孩子體會到了合作、分享、參與的快樂。
3、此次活動雖是一節(jié)拼圖活動,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識進行了綜合運用,并有個別孩子進行了再加工,如:拼出了主題是“自己的夢”、“大地”、“家”等畫面。
如果再上這節(jié)活動課,我不僅要充當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還要充分參與到游戲中去,與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長,共同歡笑。
【篇三】幼兒園小班《七巧板結構游戲》課件
教案的基本內容
1、教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可以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或課(2-3學時)編制一個教案。
2、根據(jù)幼兒年齡和接受能力,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到年齡段,來設計內容。
3、教案設計要有自己的風格,幼兒具有極強的探索欲,可以根據(jù)他們的這一特點,利用道具、游戲、引導、手工等步步引入課程。
4、教案編制基本格式
教學章節(jié)或主題
授課時間:月日第周星期第節(jié)授課班級:
活動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說應包含知識教學、能力發(fā)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內容,教學要求是指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等層次)
活動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為了達到確定的教學目的而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就學生的接受情況而言的,學生經(jīng)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即可確定為教學難點。
活動準備:是指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都要用到什么,以及在課前需要準備什么等。在這里面有材料準備、環(huán)境準備、經(jīng)驗準備、知識準備。
活動過程:(體現(xiàn)教學步驟,包括時間分配和教學內容教學進程)
這一部分是授課的重點,因課程和不同的教師教法各異。應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等環(huán)節(jié)。這一部分的編寫要做到教學步驟、內容綱要和教法設計相結合,不僅便于教師自己課堂教學,也便于別人(甚至外行)亦能通過閱讀教案而了解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和本堂課講授的內容要點。
活動延伸:(布置手工或與家長的互動等)
(活動評價):教師可以自己做教學過程中的感想及啟發(fā)總結,便于個人的存檔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