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一
活動目的:1、通過欣賞誦讀《小池》《江南》,感受古詩所描寫的意境,欣賞兩首詩的異同。
2、認讀有偏旁的漢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關的意義。
活動準備:詩文圖、字卡、CD碟、教材、古典樂曲。
活動過程:
一、朗讀表演:《山居秋瞑》
二、導入新課:
1、閱讀教材,聽錄音欣賞《小池》《江南》,跟讀、模仿讀詩文。
2、看詩文畫面欣賞理解詩文內容:
(1)《小池》寫了什么?泉水、樹蔭、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畫面。
(2)《江南》是怎么寫蓮花的?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塘的東、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變化生動傳神地描摹出魚戲蓮戲水的動態(tài)。
(3)告訴幼兒蓮花、荷花是同一種花。兩首詩寫的都是荷花,讓幼兒仔細讀一讀,在描寫上的有什么時候不一樣?
(4)請幼兒找到詩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師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讀出來。
《小池》:蜻蜓、荷、蔭《江南》:采蓮
根據(jù)偏旁給字歸類:蜻蜓、荷、蔭、蓮
(5)教師小結“蜻蜓”是“蟲”字邊的字,“蟲”字旁字都與昆蟲有關,請幼兒說說還認識哪些“蟲”字旁的字。教師將幼兒說出的字寫出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認讀。
(6)“蔭”和“荷”是“艸”字頭的字,“艸”字頭的字都與植物有關,幼兒說說還有哪些字是有“艸”字頭。教師將幼兒說出的字寫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認讀。
三、教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誦讀、背誦古詩。
四、活動結束。
2.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了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fā)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里來的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并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了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3.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和梅花的特點,知道“凌寒獨自開”的寓意。
2.能按照古詩的的律、節(jié)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梅花》、古等曲(漁舟唱晚)、“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擁抱冬天)。
【活動建議】
1.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古詩的意境,了解古詩的作者。
(1)引導幼兒討論畫面內容。
提問:畫面中是什么季節(jié)?梅花盛開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看了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
(2)簡單介紹古詩的名稱、作者。
教師:這首古詩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
2.請動兒傾聽古詩,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1)教師有感情地朗通古詩,引導幼兒感受古詩特有的的律和節(jié)奏。
(2)組織幼兒交流、討論,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
提問: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詩突出了梅花的特點?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結合幼兒的回答講解古詩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詩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氣里,幾枝梅花在墻角堅強地挺立著,遠遠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
3.鼓勵幼兒嘗試按節(jié)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的律美。
(1)引導幼兒嘗試模仿教師朗誦通的的律、節(jié)奏,和教師一起看圖朗通古詩。
(2)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朗通,運用表情、動作等大膽表現(xiàn)古詩所表達的感情。
(3)組織幼兒通過個人、小組、集體、配樂等形式進行朗通表演,體會古詩的意境。
(4)組織“小詩人朗通會”,鼓勵幼兒大膽朗通古詩。
4.引導幼兒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請幼兒圍繞“你認為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為什么”進行討論、交流,感受梅花高潔、堅強的品格。
4.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1、體會古詩語言的韻律,背誦古詩。
2、知道梅花不怕寒冷,在冬季開花。
活動準備:
1、幼兒通過觀賞梅花、觀看梅花圖片、咨詢家長等途徑了解梅花的顏色、生長特點等。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梅花
出示梅花圖片,讓幼兒說說梅花的顏色和生長特點。
二、學古詩:
1、教師師范朗誦古詩,幼兒傾聽。
2、教師解釋詩意,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3、引導幼兒朗誦《梅花》,欣賞配樂古詩。
4、指導幼兒背誦古詩,注意讀出詩句的節(jié)奏。
三、畫梅花
指導幼兒用手指著色點畫梅花。
四、活動結束。
5.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
2、讀中感悟,體會梅花的特點,感受梅花的美。
3、體會梅花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動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背誦和誦讀古詩。
活動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梅花的特點,欣賞梅花的品格。
活動準備:
梅花圖片、課件、古箏曲
活動過程
一、復習朗誦古詩《青松》后講話引出主題。
師:在寒冷的冬天里,不僅有勇敢高潔的青松,而且還
有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花
二、認識梅花,指導梅花不怕冷,在冬天開放。
。1)出示梅花圖片,請幼兒欣賞。
(2)認識梅花: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許多
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三、請幼兒欣賞課件,理解古詩內容
。1)播放課件欣賞,知道古詩的題目,一共有幾句?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古詩意境。
“墻角數(shù)枝梅”是什么意思?
“凌寒獨自開”是什么意思?
“遙知不是雪”是什么意思?
“為有暗香來”是什么意思?
四、學習朗誦古詩
五、鼓勵幼兒嘗試配樂朗誦古詩《梅花》
6.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1. 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 培養(yǎng)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圖卡。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古詩
1.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 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 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合圖片理解古詩
1. 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 跟著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 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 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游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著它一起唱,好嗎?
7.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結合圖片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古詩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古詩詩句相關圖片、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引出題目。
1.教師講述賈島《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引出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島寫的一首古詩,叫做《尋隱者不遇》。
3.初步了解題目大意
二、初讀古詩,理解古詩大意
1.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朗誦古詩
3.幼兒嘗試跟著教師一起誦讀古詩
4.教師解釋古詩大意
我們已經一起朗誦過這首古詩,下面來聽聽這首古詩說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詩人在松樹下問一童子,你師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認真的回答說,師傅采藥去了。但我只知道,師傅在這座山里,具體在哪個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讀古詩,分段理解
1.(出示插圖).圖上畫的這兩個人是誰?(詩人和童子)
2.詩人是在哪里碰到這個童子的?從古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松下”指出了事情發(fā)生的地點。
教師小結:在一棵松樹下面,詩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問童子一些事情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一句。
3.這個童子與隱者是什么關系?他是怎么回答詩人的?
教師小結:童子說他的師傅上山采藥去了。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二句。
4.童子的師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詩里的那一句說到了?
教師小結:童子的師傅就在這座山里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三句。
5.后詩人有沒有找到童子的師傅呢?答案就在后一句里。
教師解釋第四句古詩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濃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四句。
四、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古詩
1.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古詩數(shù)遍
2.請幼兒扮演詩人和童子表演古詩,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8.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lián)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9.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九
一、活動目標:1、理解古詩的內容,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古詩,感受韻律美。
2、理解古詩中有關字詞的含義,萌發(fā)對祖國的美好河山的喜愛。
3、領會古詩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欣賞古詩,感知古詩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19頁。
2、掛圖《絕句》。
3、語言磁帶。
三、活動重點:
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古詩,感受韻律美。
四、活動難點:
理解古詩中有關字詞的含義。
五、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2、啟發(fā)幼兒講述畫面內容,學習古詩。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幼兒描述畫面內容。
。2)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用古詩的第一句話進行概括,學習相關字詞。
3、完整地欣賞古詩。
。1)這四副圖連起來就變成了一首優(yōu)美的詩,題目叫《絕句》,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2)播放錄音,幼兒欣賞,進一步學習古詩《絕句》。
。3)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
4、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古詩。
5、簡要介紹古詩的作者——杜甫。
10.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古詩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景象。
2.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有節(jié)奏的朗讀古詩。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大膽參與討論。
教學準備: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古詩,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古詩,還記得靜夜思和古朗月行嗎?讓我一起來念一下吧!
這兩首詩的作者都是誰?(李白)
李白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你們想不想見見李白?(出示李白的照片)。李白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許多多的古詩,有些是我們學過的,有些是我們沒有學過的。
二、感受古詩,理解古詩大意。
1.導入古詩,初次欣賞古詩。
師:“今天,徐老師又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李白的詩,題目叫《早發(fā)白帝城》。”(教師完整朗誦古詩)請你們聽仔細了哦!
2.揭題釋題。
師:“剛剛老師把古詩念了遍,看看誰的耳朵靈,聽清了古詩的題目,請你來說說看。(引導幼兒說出題目早發(fā)白帝城)
師:“那你們知道早(早上)發(fā)(出發(fā))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
師:“今天老師把從白帝城拍來的照片也給帶來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樣的把!”(出示圖片)。這個就是白帝城。
3.再次欣賞古詩,理解整首古詩大意
師:“一大早,詩人李白乘著小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到千里之外(很遠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見了許許多多的東西,也聽見了許許多多的東西?你們知道李白看到了,聽到了什么嗎?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古詩,然后請你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完整朗誦,注意節(jié)奏)
師:“你們從古詩中聽到了什么?”(教師重復幼兒說的古詩)
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引導幼兒學說古詩)
小結:剛剛我們小朋友都聽的很仔細。那你們想知道古詩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是什么意思么?(早晨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的意思是:耳邊仍然響著沿岸猿的叫聲,輕輕的船兒早已越過千山萬嶺。出示猿,小舟的圖片。(詩人站在船頭,耳邊想起了猿猴的啼叫,這一處的叫聲還沒有停下來,由于小船飛速而下,詩人又聽到了另一處猿猴的叫聲,兩岸猿聲連成一片,可見船行的速度真快。)
我們可以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讀,先聽老師來念一遍。(邊打節(jié)奏,邊念)
三、教師指導幼兒念古詩
1.教師指導幼兒朗讀。(注意節(jié)奏)
2.幼兒集體朗讀。(教師聲音放輕)
3.請個別幼兒表演。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結束: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都表現(xiàn)的可棒了。現(xiàn)在,我們一起在來念一遍,好不好?(用好聽的.聲音,注意節(jié)奏,語氣。)
11.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一
活動目標:1.了解古詩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
2. 在剪貼游戲中理解、欣賞、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小魚頭飾,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布置成“蓮池”的場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魚游來游去,情緒愉快地參與游戲。
幼兒扮演小魚,在音樂聲中自由、歡快地游戲。
二、參與情境表演,在游戲中感受并嘗試理解古詩中的詞句。
1.欣賞“蓮池”場景,體驗首句:江南可采蓮。
欣賞 “蓮池”的場景,并為幼兒簡單介紹江南美景,同時輕柔地朗誦首句江南可采蓮,請幼兒欣賞。
2.“小魚們"欣賞“蓮池”中的蓮葉,感受蓮葉茂密的樣子,體驗第二句:蓮葉何田田。
教師用豐富的詞匯描述“蓮池”中的蓮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 “小魚”們在蓮葉中間游戲,體驗第三句:魚戲蓮葉間。
可愛的小魚們,讓我們一起在這碧綠的蓮池中游來游去,自在地游戲吧。
三、聽指令,做游戲,鞏固古詩。
1.幼兒自畫自剪小魚,每人一條。
2.分別出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請小魚們在方向盤的指示下向四個方向游戲,體驗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四、完整地欣賞、學習古詩。
1.在音樂聲中,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2.師幼共同朗誦古詩。
12.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二
活動目標: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古詩朗讀的興趣。
2、通過欣賞畫面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從而對古詩嘗試興趣。
活動準備:
一幅山水畫,音樂。
活動過程:
一、結合現(xiàn)實生活,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入場。
2、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
。1)小朋友們,春天的時候你們去山上玩過嗎?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2)大樹上住著誰呢?如果你過去抓它,小鳥會撲棱一下飛走嗎?
。3)小朋友們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鳥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帶領幼兒去看畫。
1、今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讓我們背上背包出發(fā)了!
2、帶領孩子一邊開汽車一邊欣賞路上的風景(輕音樂起,欣賞圖畫作品)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并初步講解詩句的意思。
1、教師與幼兒圍在畫的周圍,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1)小朋友看這個地方漂亮嗎?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東西?
(2)幼兒討論后教師小結:好漂亮的小花,春天過去了,可小花還依然開放的很漂亮(春去花還在)。
。3)有一座山,我們走遠一些看看山寶寶今天穿了件什么顏色的衣服?
。4)幼兒討論后教師小結: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顏色(遠看山有色);
。5)(教師手指水)看山寶寶旁邊是誰呀?悄悄的走進水寶寶的身邊聽聽,它發(fā)出聲音了嗎?
。6)豎起小耳朵,再聽聽水寶寶真的發(fā)出聲音了嗎?(近聽水無聲)
(7)漂亮的小鳥,和小鳥打個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鳥怎么不理我們?我們輕輕的走過去摸一摸,奇怪?小鳥怎么不動的?(這是畫上的小鳥)哦!原來這是一幅畫!
。8)結:難怪小朋友剛才沒有聽到水的聲音,小鳥也沒有被嚇跑,這是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幅畫)在很久很久以前許多讀書人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簡單的好聽的話寫下來,變成詩讓別人朗誦。那么古時候有位叔叔就因為非常喜歡這幅畫,所以寫了首詩,名字就叫“畫”。
四、著音樂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師范讀古詩一遍。
2、兒再次靜聽錄音一遍:我們再仔細聽聽錄音機里的叔叔是怎么念的,你聽他說到了什么?怎么說的?
3、配樂朗誦古詩。
4、用動作來表演古詩內容。
13.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三
活動目標:1、了解梅花的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通過手指點畫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態(tài)。
3、感受古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體會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動準備:
1、古詩《梅花》掛圖1幅、課件、語言CD。
2、古箏《漁舟唱晚》音樂。
3.顏料、彩紙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出活動內容。
請幼兒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襲擊都凋零了,可有一種花卻不怕嚴寒,傲然挺立在風雪之中,這是什么花?
二、欣賞梅花圖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圖片,請幼兒觀察和欣賞。
2、啟發(fā)幼兒用“梅花”說一句話。
3、小結: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導幼兒想象畫面,初步感知古詩的意境。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啟發(fā)幼兒在腦海中想象出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跟隨課件輕聲朗誦,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到了什么畫面?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4、設計提問:“凌寒獨自開”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在這首詩里、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培養(yǎng)幼兒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品質。
四、啟發(fā)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朗誦古詩邊根據(jù)古詩情境進行手指點畫。
1、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2、欣賞幼兒作品,結束活動。
14.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四
活動目標: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fā)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jié)律吟誦。
3.了解清明節(jié)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tǒng)習俗。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觀察講述,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根據(jù)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你在剛才的故事里,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時候的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么了?(下雨)
二、觀看VCD,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jié)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一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事?(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jié)。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 “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注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一補感受古詩意境。
五、延伸活動。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jié)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qū)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感受古詩意境。
15.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五
目標:1、能安靜聆聽教師講述的內容,了解古詩中的意境。
2、引導幼兒能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準備:
圖片一張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
2、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
3、老師朗讀古詩。(幼兒完整欣賞)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二、理解詩歌
1、你喜歡古詩中的哪一句?為什么?(說說、讀讀)
2、你看了這幅圖、聽了這首詩歌有什么樣的感覺?
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
4、師總結:
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三、討論與朗讀
1、誰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2、多么細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斷,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此時你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3、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4、全班朗讀。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xiàn),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16.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六
活動目標1.觀察圖片理解詩句的內容,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欣賞古詩,讓幼兒體會大自然的美。
3.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對《小池》的感想。
4.理解古詩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理解古詩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活動準備
古典音樂,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啟發(fā)性談話:小朋友,誰會背古詩呀?背一首給大家聽聽好嗎?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一首新古詩《小池》。
二、展開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理解古詩的意境。
(1)圖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
小小的池塘邊有什么?
。ㄈ邸潢、小荷、蜻蜓),
從這幅圖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節(jié)嗎?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詩人在炎熱的夏天,來到小池邊,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樹蔭倒映在水面上,
一只飛來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葉上。
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詩人就提筆寫下了這首《小池》。
2.示范朗誦,講解詩意,介紹作者。
(1)教師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字是什么?這首是共有幾句?
小結:很久以前古代詩人寫的詩就叫古詩。古詩的詩句簡練,朗誦起來也非常上口。
(2)講解詩意,學說詩句。
泉眼悄悄無聲是愛惜細細的流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愛惜。細流:細小的流水。
樹蔭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歡晴天柔和的風光。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
小小嫩嫩的荷葉剛露出緊裹的葉尖。尖尖角:指剛出生的、緊裹著的嫩小荷葉尖。
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
。3)介紹古詩作者。
楊萬里,南宋詩人,是我國古代的寫詩做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詩以描繪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樸實清新,流暢自然。
3、欣賞錄音,學習朗誦。
提問:剛才錄音中是怎樣朗誦古詩的?你能試著像古人那樣朗誦古詩嗎?
幼兒跟隨教師學習朗誦。
4、配上古典音樂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畫家,讀完這首詩,你會想怎么畫詩中的景色呢?回家之后把它畫下來好嗎?
古詩: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17.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七
活動目標:1.初步理解詩歌內容,通過表演感知詩歌的語言美
2.鼓勵幼兒進行大自由地想象,大膽地表述
3.懂得只有愛動腦筋、從小學好本領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活動準備;
1.配樂磁帶
2.太空場景
3.VCD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薛老師為你們帶來一段沒有聲音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有什么?。
問:太空中有什么?你們想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嗎?
那怎么去呢?(激發(fā)幼兒想象)
有個小朋友他也想飛上太空,他會怎么去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詩歌欣賞
(一)完整欣賞
問:你聽到了什么?(輔助提問:我想干什么?)
(二)前三段欣賞
教師表演前三段,問:我都飛到哪里?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三)情境表演
引導幼兒學說詩歌中的問話并進行情境表演
(四)難點解決(目標3)
1、介紹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事例
2、觀看火箭發(fā)射返回的動畫片
(五)欣賞第四段
激發(fā)幼兒向科學家、宇航員學習的斗志和信心
三、結束
帶著自信離開活動室
18.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八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記憶古詩,培養(yǎng)幼兒探索精神。
活動難點
體驗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節(jié)奏感。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 看圖理解詩意
引導幼兒看書指字朗讀古詩。要求幼兒要點一個字讀一個字!兜躯X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看圖理解古詩的意思。(太陽在西方慢慢地落山了,黃河奔流向東方,直入大海。如果要想看得很遠很遠,那就要站得更高,再上一層樓。)
2 動作記憶古詩。
先由教師給出指定的動作讀古詩。
拍手讀古詩。
拍頭,拍肩,拍腿讀古詩。
3 用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節(jié)奏讀古詩。
由教師教給幼兒不同的節(jié)奏讀古詩。幫助幼兒感受四二拍和四三拍的不同。
4 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動作讀古詩。
啟發(fā)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讀古詩。
5 檢查幼兒學習情況。
幼兒和老師圍成一圈。由老師開始,接詩句。了解幼兒的熟悉程度,并給幼兒適當?shù)墓膭睢?/p>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qū)張貼《登鸛雀樓》古詩掛圖,鼓勵幼兒進行興趣識字和指字朗讀。
19.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十九
一、活動目標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
2、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并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通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里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覺怎么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溫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范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里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范朗誦古詩后,提問:詩歌里講了什么?說說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沒聽懂。
3、教師再次示范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么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第三、四句:早晨醒來,詩人看到滿地的落花,他會想到什么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結: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傳來刮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悅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并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六、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jié)假日里帶著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20.幼兒園小班古詩優(yōu)秀教案 篇二十
一、活動目標: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fā)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jié)律吟誦。
二、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xiàn)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jié),你們說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jié)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jié)。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