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生態(tài)系統
一、復習要點:
1.說出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
⑴ 舉例說出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① 生態(tài)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
② 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生物的生活和生存離不開環(huán)境,同時,生物也會影響和改變環(huán)境。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是一個不可分割統一的整體。
⑵ 說出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及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作用。
②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作用:
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1: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2.列舉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
⑴ 水域生態(tài)系統:包括海洋、淡水(江、河、湖泊、池塘等)、濕地(如紅樹林)等生態(tài)系統。其中的濕地具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腎”之稱。
⑵ 陸地生態(tài)系統:包括森林、荒漠、草原、城市、農村、農田等生態(tài)系統。其中的森林在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jié)氣候、凈化空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
因此生態(tài)系統具有多樣性,一片森林、一個池塘、一座城市、一塊農田等都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各種生態(tài)系統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
3.描述生態(tài)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⑴ 說出食物鏈的正確表示方法。
① 食物鏈的概念:在生態(tài)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
② 食物鏈的正確書寫和表達:是生態(tài)系統部分考查的重點知識點。
A.食物鏈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如細菌、真菌、蘑菇等)一般不在食物鏈中體現。
B.不同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鏈條式聯系,一般用箭號表達,箭號表達的方向一般是由左向右,關系表示為“被吃→吃”。例:綠色植物→昆蟲→蛙→蛇→鷹。
③ 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功能。
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④ 有毒物質在食物鏈中的積累。
有毒物質(如農藥)在生物體內由于不易被分解,可能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因此,愈向食物鏈的后端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或有毒物質的含量)就會越多。
⑵ 說出某種生物的數量發(fā)生較大變化時對其他生物數量的影響。
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當某種生物的數量發(fā)生較大變化時,處在同一條食物鏈中的其他生物的數量會發(fā)生變化,甚至不在同一條食物鏈中的其他生物的數量也會發(fā)生變化。
4.認同生態(tài)系統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
在生態(tài)系統中,隨著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各種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但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外來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⒏描述生物圈是的生態(tài)系統。
⑴ 說出生物圈是的生態(tài)系統(生物圈的概念、范圍)。
①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個“薄層”里面,這個“薄層”就稱為生物圈。
② 生物圈的范圍:生物圈指的是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間,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表面,這里有維持生命生存的空氣、水、陽光等基本條件。
⑵ 描述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內,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種類最多及其生活環(huán)境(非生物環(huán)境),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
5.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科學家估計有1000多萬種)都生活在生物圈里面,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所有生物(包括我們人類)生存的共同家園。因此,保護生物圈,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本身;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本部分的知識概念圖如圖-2。
二、經典中考題目點撥:
【考題1】(2007年第25題)漳州的九龍江里生存著多種生物,其中甲、乙、丙、丁4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它們的數量關系如圖2-1所示。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
A.丙的數量減少 B.丙、丁數量增加
C.甲的數量增加 D.丁的數量減少
【解題指導】此題結合數學上的條形統計圖(也可以用扇形統計圖)考查有關的生物學知識,首先就得理解相關的圖形,根據該圖四種生物數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而在同一條食物鏈中,數量最多的是生產者,愈向食物鏈的后端的生物數量愈少,因此,營養(yǎng)級數量最少,根據圖中四種生物的數量,該食物網可表示為∶丙→甲→乙→丁。在一段時間內,乙的數量增加,丁由于食物豐富數量也增加;乙以甲為食,甲的數量減少;甲以丙為食,甲減少,丙的數量就增加。答案:B
【考題2】(2008年第33題)圖2-2表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網,請椐圖回答問題。
⑴ 該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網包含 條食物鏈。若以X代表該食物網中的某生物,那么對于食物鏈 “草→鼠→X→貓頭鷹”,X代表的是 ,在此食物鏈中獲得能量最少的是 。
⑵ 此圖再添加非生物環(huán)境和生物部分中的 就可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
⑶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之一,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 被破壞是
導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解題指導】在生態(tài)系統中,多條食物鏈構成食物網,該食物網中,生產者是草,直接以草為食的動物有兔和鼠,經兔而形成的食物鏈有一條,經鼠而形成的食物鏈有三條,因此,該食物網有四條食物鏈!安荨蟆鶻→貓頭鷹”這一條食物鏈對應該食物網,X代表的是蛇。食物鏈越長,流經該食物鏈的能量損耗越多,食物鏈越后面的生物獲得的能量就越少。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是“草→鼠→蛇→貓頭鷹”,此食物鏈中,貓頭鷹獲得能量最少。
生態(tài)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構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該食物網中,草是生產者,其余生物都屬于消費者,生物部分還缺少分解者。
在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生產者比較單一主要是草,而其他樹木較少。因此,草被破壞是導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答案:⑴ 四 蛇 貓頭鷹 ⑵ 分解者 ⑶ 草(或草地)
【考題3】(2009年第23題)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是( )
A.森林生態(tài)系統 B.草原生態(tài)系統 C.生物圈 D.海洋生態(tài)系統
【解題指導】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這些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構成的統一的整體。其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是最多;非生物部分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范圍是的。它包含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草原生態(tài)系統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因此,它是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答案:C
【考題4】(2009年第34題)在一個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島上,各種植物生長茂盛,樹上有食蟲鳥、貓頭鷹。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在活動,還有許多昆蟲、真菌和腐爛的動植物尸體。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
⑴ 小島這個生態(tài)系統中,植物扮演的角色是 ,水肥屬于 因素。水肥主要通過植物根尖的 區(qū)被吸收,然后經過根、莖、葉內的 運輸到植物各處。
⑵ 綠色植物通過 作用所貯存的能量幾乎是小島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源泉。島上的食物網中,以一種相同的植物為起點,寫出貓頭鷹獲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鏈:
。
【解題指導】此類單純用文字而無圖形形式描述生態(tài)系統,是該部分內容經常出現的考題,作答前應仔細認真分析材料提供的各種信息。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在生態(tài)系統中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其扮演的角色是生產者;光照和水肥(水分和無機鹽)均屬于非生物因素;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植物根尖的成熟區(qū)(或根毛區(qū))的大量根毛吸收,在植物體內,它們又通過根、莖、葉內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到植物各處。
在生態(tài)系統中,大部分的生產者(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生態(tài)系統中的各種生物的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質和能量。在食物鏈中,貓頭鷹獲锝能量要最多,意味著該食物鏈應最短。答案:⑴生產者 非生物 根毛(成熟)導管 ⑵光合 植物→鼠→貓頭鷹
三、適應性訓練:
1.(2010年第3題)下列對圖-3的解釋說明,正確的是( )
A.圖中只有兩條食物鏈
B.此食物網所在的生態(tài)系統沒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
C.最長的食物鏈是:綠色植物→鼠→蛇→鷹
D.蛇的數量變化僅受鼠和鷹的影響,與其他生物無關
2.(2010年第14題)某些細菌能將水果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引起水果腐敗,這些細菌在生態(tài)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3.(2011年第2題)以下生物屬于分解者的是( )
A.貓頭鷹 B.蘑菇 C.青蛙 D.向日葵
4.(2011年第34題第⑴小題)白鷺屬于野生保護動物,喜食灘涂中的魚、蝦、貝類,以及田野中的昆蟲。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白鷺得到有效的保護,現在漳州常見這種美麗天使的身影。請回答:
⑴ 資料中屬于生態(tài)系統的是 (請舉一例)。請寫出一條與白鷺有關的食物鏈: 。
5.(2012年第28題)圖-4表示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請根據圖回答:
⑴ 作為生態(tài)系統,圖中還缺少了________部分。
⑵ 圖中細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中的_______。
⑶ 寫出圖中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3年第1題)漳州范圍內沒有的生態(tài)系統是( )
A.森林 B.淡水 C.沙漠 D.農田
7.(2013年第2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成語從食物鏈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
A.非生物部分 B.生產者 C.消費者 D.分解者
參考答案:
1.C 2.C 3.B 4.灘涂(或田野或漳州) 水稻→昆蟲→白鷺(或海藻→魚→白鷺等)。5. ⑴ 非生物(或環(huán)境)⑵ 分解者 ⑶ 樹→蟲→鳥。6.C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