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 #少兒英語啟蒙的思考:要豆芽還是小苗?#】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少兒英語啟蒙的思考:要豆芽還是小苗,歡迎大家閱讀!
兒童英語啟蒙該是個什么樣子?
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不同,定位就不同,切入點和方法以及努力方向就都不同了,所以在這里我要針對3個方面來談一下:何時開始?怎樣開始?到底有沒有一個“法寶”?
何時開始?
我曾經(jīng)偶然看到一位博友爸爸轉載的一位香港啥大學的教授在一個年會的論文,探討孩子多大的時候接觸英語合適。他主張大概5,6歲開始學第二語言。
還看到一位孩子英文據(jù)說學得不錯的媽媽指點新手媽媽說,孩子看原版動畫片不錯,但Barney就不太適合孩子,因為語速太快,“我都聽不懂何況孩子?”
前天又在微博里看到這樣的想法:“孩子英語大體五六歲掌握些詞句入門,七八歲語境融入掌握基礎聽說讀,然后放開由自己來隨興趣讀聽提高,不知這樣想對不對?”
我選的這3個例子都是涉及到如何理解兒童英語啟蒙。孩子的英文啟蒙應該是啥樣子的?
在兒童語言發(fā)育方面的原理有很多,我簡單介紹一個多窗并開理論。這個我在以前的博文就提到過,在孩子12歲之前,孩子大腦主管語言的區(qū)域有很多扇窗是開著的,是平行開著的,就是可以接受各種語言的影響,然后分別按照這種語言的規(guī)律進行整合而不互相混雜成一鍋粥。根據(jù)這個原理,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有第二語言的影響了。
其實這個在以法語為主,英語和法語都是官方語言的蒙特利爾是很平常的,因為很多孩子父母都是英裔和法裔通婚,很多人都會同時講英語法語這兩種語言。家里的語言就是英語和法語并存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有的孩子的英語帶有法語口音,也有孩子法語里夾著英文詞,但這絲毫改變不了這些孩子雙語的事實。那么對于中國孩子也一樣,早期教育階段,隨時可以開始孩子的第二語言啟蒙。
第一個例子,我認為這位教授說的不是英語啟蒙,這是英語教科書式培訓的初始。我這樣認為是因為這個和我眼見的,親身經(jīng)歷的和學到的有關原理不一致。在加拿大這樣一個移民國家,每天都有孩子隨父母移民到這里。在我工作的幼兒園,招收從18個月到學齡前的孩子。我教過的孩子的母語就有法語,西班牙語,中文,孟加拉土語,韓國語,中文,越南語,俄語還有非洲的什么語言我都不知道。小班的我經(jīng)驗不是很多。從3歲班開始,我見過太多的到班里不會一句英語的孩子,一個學期下來就和老師,小朋友語言交流沒問題了,同時和父母還能用流利的母語交流,你能說她還沒到5歲,不能接觸二外(英語),或者接觸了也過早。你能否認這不是兒童第二語言習得嗎?
后兩個例子都是父母有些英語功底,對兒童第二語言習得還是自己當年公式化學習過程的翻版理解,雖然知道給孩子些原版書動畫片啥的。這里強調(diào)一點,2歲前的孩子是不宜看動畫片的,這對孩子的視覺,注意力,腦的發(fā)育都沒有好的影響,這個是美國兒科醫(yī)學會調(diào)查研究的結果。
其實孩子對語言的習得能力是超過成人的。而且也不是一個由字詞開始,然后融入語境啥的。大家都知道邯鄲學步的故事,在對待兒童英語啟蒙的問題,邯鄲學步的故事每天都在發(fā)生。就是我們在過分關注那些所謂的具體技巧的時候,忽略了孩子所具有的自然的走路的能力。大學英語不是有泛聽和精聽嗎?孩子英語種子的孕育萌發(fā)是從泛聽開始的。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我前面3個例子中的這兩種想法是否合適了。
怎樣開始?
我剛在前面說的,孩子英語萌芽不是字詞開始,而是很多所謂不懂的積累(由聽力刺激建立語言體系的過程,泛聽)到似懂非懂,到路通了再到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字詞的掌握,再回到更豐富的泛化的過程提升,再到掌握更多的字詞螺旋上升循環(huán)往復。所以開始的時候沒啥好緊張的,找一個切入點調(diào)試。只要激發(fā)和保持孩子的興趣。在接下來的介紹我在北美的具體實踐的時候會給各位一些啟示。
有沒有一個“法寶”?
在博客里經(jīng)常有家長問我孩子開始學英語了,哪套教材好?劍橋,清華,泡泡?
在加拿大工作期間就有很多國內(nèi)的出版社,老師,家長問我,把你們的教材介紹給我們吧。曾經(jīng)有一個出版社的朋友告訴我,有一本叫《美國語文》的書,當時火爆的銷售場面讓他震撼。他問我,你能不能給我找一本類似的加拿大或美國孩子幼兒園孩子用的教科書拿到中國來出版。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這里有一個誤區(qū),認為中國孩子學了國外孩子的教材,中國孩子的英語就和外國孩子的英語水平一樣了。這種只知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的簡單平行移動是經(jīng)不起時間考驗的。
這個就是中國人的教科書情節(jié),是中國千年文化大一統(tǒng)思想在兒童英語教育上的一個體現(xiàn)罷。是兒童英語啟蒙誤入歧途的開始。
如果我告訴你,加拿大美國幼兒園小學低年級沒有教材,你會不會有些吃驚?
沒有教材,目的就是在初始階段孩子們應該有一個根據(jù)個體需求廣泛涉獵的過程,這個廣泛涉獵的過程也是有章可循的。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應該是定位在一個廣泛播種打基礎,發(fā)現(xiàn)興趣和培養(yǎng)興趣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遵循一個中式方式(培養(yǎng)具體技能),變換各種形式的教科書模式或者一味的哪種技巧學習的提前化。沒有廣褒的土地,營養(yǎng)液供出來的花草是不能持續(xù)生長和經(jīng)得起風雨的。
所以我給這些提問的家長的回答就是無論哪套教材,都要建立一個孩子廣泛涉獵,培養(yǎng)興趣,保持興趣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廣博的基礎,早早的開始所謂的技能培訓或者教科書式的英語培訓,也許短時間內(nèi),你會看到所謂有點“影兒”的效果,比如孩子能說你好再見之類的幾句英語了,但這個就是豆芽的生成,而不是有無限生長空間和潛能的種子的萌發(fā)?茨闶且寡窟是要小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