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教評學中我進行了一年級數學幾和幾的教學,對于剛入學的幼兒2-5的組成和分成已基本掌握,針對這一情況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通過讓學生動手分學具來找出分成中的內在規(guī)律,以此幫助學生理順以往的凌亂知識。從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由于是一年級的學生,課上有部分學生在學具上分散了注意力不能專心聽講,導致對規(guī)律理解不到位,還是按幼兒園學的進行講述。整體看這節(jié)課學生已基本有了上課的習慣:專心聽講、不亂動、舉手發(fā)言等,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學生不會同桌合作,只顧自己;后半節(jié)課學生積極性不高。今后還需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研究學生學情上再加強。
《幾和幾》這節(jié)課的認知目標是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探索5以內數的組成規(guī)律,并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能力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及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tài)度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生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我是這樣設計這節(jié)課的,先讓學生在猜一猜的游戲中明白3的組成,我兩只手共拿了3個圓片,出示給學生看,然后左手拿一個圓片,學生猜一猜,右手拿了幾個圓片。學生根據以前的基礎和所觀察到的很快才出右手拿了兩個圓片,問學生怎樣猜到的,學生發(fā)言后,我應該板書3的組成,但當時沒板書出。
我加大難度,我加了一個圓片,現(xiàn)在是四個圓片,分左右兩個手拿,可能是幾個和幾個?如此一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紛紛來猜,就有孩子猜測是2個和2個,3個和1個,1個和3個,還有孩子說是2個和3個,我讓學生自己判斷,覺得可能嗎?學生用擺小棒的方式,得出可能是2和2,3和1,1和3,但不可能是2和3,學生說明老師手中只有4個圓片,而2個和3個圓片合起來是5個圓片,我接著板書4的組成,然后讓學生試讀4的組成。我在此處的不足是沒有理清4的組成的有序性,沒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4的組成規(guī)律。
如由4可以分成1和3,將右邊的小棒向左邊移動1根,就可以變成4可以分成2和2,再向左邊移動一根,就變成4可以分成3和1了,這樣做后就不會導致在后面教學5的組成時學生將小棒分成2堆時學生不會分,只能用一種方法。在后面提問是應該問學生,怎樣更容易記住4的組成?但我在此處忘記掉了,所以孩子們掌握的不好,本來讓孩子自己分析判斷,得出記住兩種方法就可以了。
在教學了4的組成以后,我讓學生再拿一根小棒和原來的小棒合在一起,學生明白了,現(xiàn)在有5根小棒,我讓學生現(xiàn)在將手中的小棒分成兩堆,看誰的分法多?學生動手擺,此處又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由于前面4的組成教學的不是很有序,所以很多學生只擺一種就不擺了,還有學生沒有注意傾聽,擺了3堆,以后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孩子學會傾聽的習慣。學生擺好后,我讓學生對各種不同擺法進行展示,讓學生明白5的組成方法。此處4種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后,我提問:還有別的方法嗎?此處提問誤導了學生,讓學生誤以為位置不同也是方法不同,此處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后面時間不夠。
讓學生明白5的組成后,我采用對口令的游戲,拍手的游戲讓學生更進一步熟悉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提起學生的興趣,但在對口令的游戲中我所組織的語言不完整,如5的組成,“我出2,學生說我出3,2和3組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