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沒錯,這就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所創(chuàng)的詩。
在《有的人》里面,列舉了3組形成鮮明對比的人: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的人,一心為人民服務的人。想不朽的人,情愿做野草的人;钪鴦e人就不能活的人,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的活著的人。這三組人,形成了鮮明對比,贊揚了魯迅、雷鋒這一類為人民著想的人,又諷刺了像蔣介石那樣無惡不作的人。
在寫完這首詩后,詩人臧克家曾說:“這樣一個巨人,我只能概括他生前為了人民奮斗而犧牲和死后被人民熱烈追念。”是啊,魯迅走了,但他留給了后人很多很多,有不解,又懷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在這篇詩里,贊揚了魯迅一心為人民著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活著就是為人民而活的高貴品格,同時又暗暗諷刺了那些只知道欺壓人民,活著只為自己而活的人!
【篇二】
星期三晚上,程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江雪》這首詩。
通過程老師對這首詩的講解,我學習到:小事物放在大空間會增強詩人要表達的孤獨感!督愤@首詩表面看似寫景,實際是詩人通過詩里面的漁翁,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心境。老師還講到一種手法,叫“知人論世”法。就是要聯(lián)系詩人寫作背景分析詩歌,這樣才能了解到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老師說,讀詩有三個步驟:
1、早淺的就是背會一首詩。
2、要理解詩意和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在體會詩人的感情的基礎上,要體會其中的精神。
做到這三步,才算真正的理解一首詩。
我還知道,學習終的一點就是要學以致用。就像詩里的“悠悠”一詞,是遙遠的意思,引申為寬大。還有青絲綿長的意思,比如《長相思》,就說“思悠悠,恨悠悠”!但陳子昂的一句“念天地之悠悠”里面,就是學習古人,化為自己的。這節(jié)課,在讀詩方面,在寫作上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山雪。
【篇三】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懷著滿心歡喜讀了一篇文章《櫻桃樹下的母愛》。讀后,心頭不禁為之一震。
《櫻桃樹下的母愛》寫了一位母親和兒子蒂姆來到了一個小鎮(zhèn),由于某種緣故,母親和蒂姆都失聰了。但蒂姆對母親失聰?shù)氖聟s全然不知。蒂姆本有演奏小提琴的天賦,可蒂姆卻想放棄。神奇的母愛為蒂姆撐起一片希望之傘,后,蒂姆成名了。
文中這樣寫道:看兒子如此的痛苦,母親也不禁傷心地流下了淚……但母親卻語重心長地說:“孩子,盡管你不太可能聽清楚自己的琴聲,但你可以去用心聽,用心去感受!弊x到這里,我更是激動萬分。也許就是母親的這句話,啟發(fā)了蒂姆的心靈,讓蒂姆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陽光,在冰冷中得到了溫暖,更讓蒂姆把絕望變成了希望。這句話更是蘊藏著母親無私、深沉的愛,就像那海里的浪花一樣,一層涌著一層。
母愛雖平凡,但在蒂姆心中,它卻有排山倒海的氣勢?梢哉f,如果沒有這種排山倒海的氣勢,蒂姆根本不可能活到今天,更不可能成名,蒂姆心中那個痛苦的陰影,也難以這么快地消失殆盡。
這種母愛,動物也有。烏鴉反哺就是一個例子,成年的烏鴉沒有忘記自己父母的哺育之恩。而如今,自己的父母不能飛翔,成年烏鴉便用反哺之式,養(yǎng)育老的烏鴉,直到死去。
母愛,雖然平凡,但它卻用生命的形式去哺育每個人,它如泊淚的泉水,清澈透明;它如絢麗的火焰,燃燒自己,點亮別人;它又如蔚藍的天,湛藍湛藍,異常清麗。神圣、純潔都不能描繪出母愛的個性,母愛在我的心中卻是一個不平凡的東西。
母愛如活潑歡快的小溪,伴隨著我從無知到懂事,帶我走進了金色的童年,又帶我從童年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