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高三化學導學案【三篇】

時間:2017-08-04 10:52:00   來源:無憂考網     [字體: ]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無憂考網小編整理了高三化學導學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鹽類水解》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復習】師生共同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相關知識。
(1)根據鹽類水解規(guī)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鋁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鹽溶于水高于濃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 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 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guī)律分析!罢l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guī)判斷依據。
分析: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 溶液與 溶液的堿性強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強。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堿性強于 溶液堿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①應用“電荷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 溶液中,陽離子有 和 ,陰離子有 , , ,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 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
晶體 中,
在 溶液中:
【例題】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A.
B.
C.
D.
【講解】溶液中存在二個守恒關系
a.電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體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種: , 及
∴ …………………………………(2)
將(2)-(1)得
綜上分析,關系正確的有A.C.D。答案:[B]
隨堂練習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2.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熱攪拌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后,再加入適量鹽酸,這種試劑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質中,指定微粒的物質的量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純水中 和
C. 中電子和中子 D.明礬溶液中 與
4.下列溶液加熱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質固體的是( )
A. B. C. D.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 溶液(約1mol/L), 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體積比約是 。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若用固體 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guī)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guī)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堿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 溶液中混有雜質 。方法:加熱,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題
5.擴展
探究實驗
本節(jié)教學中以“是否鹽溶液都顯中性?”為設問,以實驗探究形式引入教學,在本節(jié)課后,也可做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如:在了解正鹽溶液的酸堿性的本質后,提出問題“酸式鹽的水溶液是否都顯酸性?”
用pH試紙分別測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種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討論分析原因。
分析:結果是有的酸式鹽顯酸性,有的酸式鹽卻顯堿性,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討論分析,拓寬知識面,活躍學生思維。
探究習題
一題多變
原題 :在氯化銨溶液中,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變題一:100毫升0.1摩/升鹽酸與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變題二:將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和后,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變題三:一種一元強酸HA溶液加入一種堿MOH反應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
(A)加入的堿過量 (B)酸與堿等物質的量混和
(C)生成的鹽不水解 (D)反應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點撥:通過改變設問角度,改變化學過程,改變或增減已知條件,能大大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一題多變有效的兩種形式為:⑴對同一知識點,按思維層次遞進一題多變。⑵對同一知識點進行題型變換和條件變換。
上題中,按照思維層次的遞進原則進行設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電離平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2.了解電離平衡常數的概念。
3.了解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由電解質在水分子作用下,能電離出陰陽離子,體會大千世界陰陽共存,相互對立統(tǒng)一,彼此依賴的和諧美。
教學過程
今天學習的內容是:“電離平衡”知識。
1.弱電解質電離過程(用圖像分析建立)
2.當
則弱電解質電離處于平衡狀態(tài),叫“電離平衡”,此時溶液中的電解質分子數、離子數保持恒定,各自濃度保持恒定。
3.與化學平衡比較
(1)電離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即弱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過程和離子結合成弱電解質分子過程仍在進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條件的平衡:當條件改變,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發(fā)生移動。
(3)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內因的主導因素。
B.外國有:
①溫度:電離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所以,升高溫度,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
②濃度:
問題討論:在 的平衡體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離子分子濃度如何變化: 、 、 、 溶液 如何變化?(“變高”,“變低”,“不變”)
(4)電離平衡常數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堿
①電離平衡常數化是溫度函數,溫度不變K不變。
② 值越大,該弱電解質較易電離,其對應的弱酸弱堿較強; 值越小,該弱電解質越難電離,其對應的弱酸弱堿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斷弱電解質相對強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電離的,一級電離程度較大,產生 ,對二級、三級電離產生抑制作用。如:
隨堂練習
1.足量鎂和一定量的鹽酸反應,為減慢反應速率,但又不影響 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下列物質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還要弱的酸,為了提高氯水中 的濃度,可加入( )
A. B. C. D.
3.濃度和體積都相同的鹽酸和醋酸,在相同條件下分別與足量 固體(顆粒大小均相同)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鹽酸的反應速率大于醋酸的反應速率
B.鹽酸的反應速率等于醋酸的反應速率
C.鹽酸產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鹽酸和醋酸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樣多
4.下列敘述中可說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強的是( )
A.溶液導電性酸甲大于酸乙
B.鈉鹽溶液的堿性在相同物質的量濃度時,酸甲的鈉鹽比酸乙的鈉鹽弱
C.酸甲中非金屬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屬元素化合價高
D.酸甲能與酸乙的銨鹽反應有酸乙生成
5.有兩種一元弱酸的鈉鹽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現將這兩種鹽的溶液中分別通入適量的 ,發(fā)生如下反應:
和 的酸性強弱比較,正確的是( )
A. 較弱 B. 較弱 C.兩者相同 D.無法比較
總結、擴展
1.化學平衡知識與電離平衡知識對照比較。
2.一元弱酸弱堿中 與 的求法:
弱電酸中 濃度: (酸為弱酸物質的量濃度)
弱堿中 濃度: (堿為弱堿物質的量濃度)
3.討論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劑)
4.擴展
難溶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存在著電離平衡。在常溫下,溶液中各離子濃度以它們的系數為方次的乘積是一個常數,該常數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積大于、等于溶度積時出現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應調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較為完全(使 濃度降低至原來的千分之一),則應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為 。
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P60一、填空題:2.3.4.
P61四、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電解質,非電解質
1.定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思考]① , 在水溶液中,不導電,它屬于非電解質嗎?為什么?
② 溶于水能導電,則氨氣是電解質嗎?為什么?
③共價化合物在液態(tài)時,能否導電?為什么?
2.電解質導電實質,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強電解質,弱電解質
1.區(qū)分電解質強弱的依據:
電解質在溶液中“電離能力”的大小。
2.電離方程式:
電離方程式書寫也不同
(1)強電解質:
(2)弱電解質:
3.強弱電解質與結構關系。
(1)強電解質結構:強堿,鹽等離子化合物(低價金屬氧化物);
強酸,極性共價化合物;
(2)弱電解質結構:弱酸,弱堿具有極性共價位的共價化合物。
三、弱電解質電離平衡
1.電離平衡定義
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濃度),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這叫做電離平衡。
2.電離平衡與化學平衡比較
“等”:電離速率與離子結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離子、分子的濃度保持一定。
“動”:電離過程與離子結合成分子過程始終在進行。
“變”:溫度、濃度等條件變化,平衡就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響電離平衡的外界因素
(1)溫度:溫度升高,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電離程度增大。
溫度降低,電離平衡向左移動,電離程度減小。
(2)濃度:電解質溶液濃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動,電離程度減小;
電解質溶液濃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動,電離程度增大;
4.電離平衡常數
(1)一元弱酸電離平衡常數:
(2)一元弱堿電離平衡常數:
(3)多元弱酸是分步電離,每步各有電離常數。如:
(4)電離平衡常數只隨溫度變化而變化,而與濃度無關。
(5)K的意義:
K值越大,弱電解質較易電離,其對應弱酸、弱堿較強。
K值越小,弱電解質較難電離,其對應弱酸、弱堿較弱。
探究活動
鈉與飽和 溶液反應,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運用電離平衡知識解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將鈉投入到盛有飽和 溶液的試管中會產生什么現象呢?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原因
1.將鈉投入到盛有飽和 溶液的試管中
2.向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學過鈉與水的反應,在這時學生能夠準確的描述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如:立即與水反應,浮在水面,四處游動,發(fā)出“嘶嘶”響聲,的溶成閃亮小球。對于 溶解度很小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知識。因此在總結實驗現象時,一般不存在問題。
本題的重點在現象的解釋上,即用初中學過的溶解平衡與剛學過的電離平衡等知識來解釋產生該現象的原因。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同學進行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得出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極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電離,以Na+與OH-形式存在。而 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電離平衡:
濃度增大后,電離平衡向左邊移動, 濃度減小,所以 的量會增加,而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質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會析出 沉淀。
復習烴的衍生物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醇、酚、醛、羧酸等極為重要的烴的衍生物的化學性質、相互轉化關系;
2、在熟練掌握這些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挖掘題給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知識講解】
一、官能團:基團指化合物分失去某種原子或原子團剩余部分,而官能團是一類特殊的基團,通常指主要決定有機物分子化學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常見官能團有:—X、
O O
—NO2、—OH、—CHO、—C—OH、—NH2、 C=C 、—CC —、[R—C—(;)、R—
O
C—O—(酰氧基)、R—O—(烴氧基)]等。
O O O
思考:1、H—C—OH應有幾種官能團?(4種、 —C— 、—OH、—C—OH、—CHO)
OH
2、 —CHO能發(fā)生哪些化學反應?(常見)
CH=CH—COOH
(提示:屬于酚類、醛類、羧酸類、烯烴類)
二、鹵代烴(R—X)
1、取代(水解)反應 R— X+H2O NaOH R—OH+HX ]
這兩個反應均可用于檢驗鹵代烴中鹵素原子,檢驗時一定要用*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三、乙 醇
H H
1、分子結構 H—C—C—O—H 用經典測定乙醇分子結構的實驗證明
④ H ③ H ② ①
2、化學性質:(1)活潑金屬(Na、Mg、Al等)反應。根據其分子結構,哪個化學鍵斷裂?反應的基本類型?Na分別與水和乙醇反應哪個更劇烈?乙醇鈉水溶液呈酸性還是堿性?
(2)與氫鹵酸反應——制鹵代烴 (分析乙醇分子中幾號鍵斷裂)
NaBr+H2SO4+C2H5OH △ CH3CH2Br+NaHSO4+H2O
思考:該反應用濃還是較濃的H2SO4?產物中NaHSO4能否寫成Na2SO4?為什么?
(較濃,不能,都有是因為濃H2SO4的強氧化性,濃度不能太大,溫度不能太高)
(3)氧化反應:①燃燒——現象?耗氧量與什么烴燃燒耗氧量相同?
②催化氧化(脫氫):CH3CH2OH —H2 CH2CHO +O2 CH3COOH
(式量46) (式量44) (式量60)
即有一個—CH2OH終氧化為—COOH式量增大14
③強氧化劑氧化——KMnO4/H+褪色
(4)脫水反應:①分子間脫水——濃H2SO4、140℃(取代反應)
②分子內脫水——濃H2SO4、170℃(消去反應)
以上兩種情況是幾號鍵斷裂?
思考:下列反應是否屬于消去反應:
A、CH2=CH→CHCH+HX B、CH2—CH—COOH→CH2=C—COOH+NH3
X O NH2 CH3 CH3
C、CH3—C—O—CH2—C H— →CH2=CH— +CH3COOH
(以上均為消去反應)
(4)酯化反應:斷裂幾號鍵?用什么事實證明?(同位素示蹤法)
例:R—CH=CH—R’+R—CH=CH—R’ →R—CH=CH—R+R’—CH=CH—R’對于該反應
① ② ② ③
有兩種解釋:一是兩分子分別斷裂①③鍵重新結合成新分子,二是分別斷②鍵再兩兩結合成新分子。請用簡單方法證明哪種 解釋正確。
解:用R—CD=CH—R’的烯烴進行實驗,若生成R’—CD=CH—R’和R—CD=CH—R第一種解釋正確。若生成R—CD=CD—R和R’CH=CHR’第 二種解釋正確。
例: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可用如下過程表示:
OH
即酯化反應實質經過中間體CH3—C—O—C2H5再轉化為酯和水,以上6個反應均為可
OH
逆反應,回答下列問題:
18O
(1)用CH—C—OH進行該實驗,18O可存在于哪些物質中(反應物和生成物),若用CH3—CH2—18O—H進行該實驗,結果又如何?
(2)請分別指出①~⑥反應的基本類型。
解析:(1)根據信息:酯化反應實質是C¬2H5—O—H分子中O—H共價鍵斷裂,H原子加
18O O
到乙酸—C—氧上,C2H5O—加到—C—碳原子上。即③為加成反應,形成中間體
18OH
CH3—C—O—C2H5,根據同一碳原子連兩個—OH是不穩(wěn)定的,脫水形成酯,在脫水時,
OH
可以由—18OH提供羥基與另一羥基上的H或由—OH提供羥基和—18OH上的H脫水,
O
且機會是均等的,因此,CH3—C— O—C2H5和水中均含有18O,而反應②實質是酯的水
O O
解,水解時,酯中斷裂的一定是—C—O—,因此—C—一定上結合水中的—OH,所以,在反應物中只有CH3C OOH存在18O。
(2) ①②均為取代反應,③⑥均為加成反應,④和⑤均為消去反應。
3、乙醇制法 傳統(tǒng)方法——發(fā)酵法 (C6H10O5)n →C6H12O6→C2H5OH+CO2
乙烯水化法 CH2=CH2+H2O CH3CH2OH[
思考:已知有機物C9H10O2有如下轉化關系:
(1)寫出下列物質的結構簡式A__________C____ ______F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9H10O2→A+B
D→A
O
(答:(1)A:CH3COOH、C:CH3—C—O—CH=CH2 F
O OH CH3
(2)CH3— —O—C—CH3+H2O→ +CH3COOH
CH3
CH3CHO+2Cu(OH)2 △ CH3COOH+Cu2O↓+2H2O)
四、苯酚:
1、定義:現有CH3—CH2—、 —CH2—、C6H5—、 —、CH3— —等烴基連接—OH,哪些屬于酚類?
2、化學性質(要從—OH與苯環(huán)相互影響的角度去理解)
(1)活潑金屬反應:請比較Na分別與水、 —OH、CH3CH2OH反應劇烈程度,并解釋原因。劇烈為水,慢為乙醇,主要原因是: —對—OH影響使—OH更易(比乙醇)電離出H+。
思考:通常認為 —為 吸電子基,而CH3CH2—為斥電子基、由此請你分析HO—NO2中—NO2,為吸電子基還是斥電子基?
(吸電子基、HNO3為強酸、即—OH完全電離出H+)
(2)強堿溶液反應——表現苯酚具有一定的酸性——俗稱石炭酸。
注意:①苯酚雖具有酸性,但不能稱為有機酸因它屬于酚類。
②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以上兩個性質均為取代反應,但均為側鏈取代
(3)與濃溴水的反應
OH OH
+3Br2→Br— —Br↓+3HBr
Br
該反應不需要特殊條件,但須濃溴水,可用于定性檢驗或定量測定苯酚,同時說明—OH對苯環(huán)的影響,使苯環(huán)上的鄰、對位的H原子變得較活潑。
(4)顯色反應—— —OH與Fe3+互相檢驗。
6C6H5OH+Fe3+ [Fe(C6H5O)6]3-+6H+
(5)氧化反應 久置于空氣中變質(粉紅色)
能使KMnO4/H+褪色 OH
(6)縮聚反應:n —OH+nHCHO [ —CH2]n+nH2O
OH
例:HO— —CH=CH— 1mol與足量Br2或H2反應,需Br2和H2的大量
OH
分別是多少?
解析:—C=C—需1molBr2加成,而酚—OH的鄰對位H能被Br2取代左側的酚只有鄰位2個H原子,而右側為二元酚,3個H原子均為鄰 、對位又需(2+3)molBr2,而1mol
需3molH2,則Br2為6mol,H2為7mol。
五、乙醛
與H2加成——還原反應
1、化學性質:(1)加成反應 HCN加成CH3CHO+HCN→CH3—CH—CN
OH
自身加成 CH3CHO+CH2—CHO→CH3—CH—CH2—CHO
H OH
(2)氧化反應
①燃燒
②銀鏡反應
③新制Cu(OH)2反應
④KMnO4/H+褪色
乙醇催化氧化法
2、制法 乙烯催化氧化法
乙炔水化法
例:醛可以和NaHSO3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水溶性 α—羥基磺酸鈉:
O OH
R—C—H+NaHSO3 R—CH—SO3Na
該反應是可逆的,通常70%~90%向正方向轉化
(1)若溴苯中混有甲醛,要全部除去雜質,可采用的試劑是____ _____,分離方法是_______
(2)若在CH—CHSO3Na水溶液中分離出乙醛,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分離方法是
OH
________。
解析:(1)溴苯相當于有機溶劑,甲醛溶解在其中,要除去甲醛,既要利用信息,又要用到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油狀液體這一性質。由于醛能與NaHSO3加成,形成水溶性的離子化合物α—羥基磺酸鈉(顯然不能溶于有機溶劑),因此加入的試劑為飽和NaHSO3溶液,采用分液 方法除去雜質。
(2)根據信息,醛與NaHSO3的反應為可逆反應,應明確:
CH3—CHSO3Na CH3CHO+NaSO3,要轉化為乙醛顯然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OH
只有減小NaHSO3濃度,只要利用NaHSO3的性質即可。因此向溶液中加入稀H2SO4(不能加鹽酸,為什么?)或NaOH,進行蒸餾即得乙醛。
六、乙酸
1、化學性質:(1)酸的通性——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強。
與醇形成酯
(2)酯化反應 與酚(嚴格講應是乙酸酐)形成酯
與纖維素形成酯(醋酸纖維)
注意: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實驗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加入試劑順序(密度大的加入到密度小的試劑中)
②濃H2SO4的作用(催化、吸水)
③加碎瓷片(防暴沸)
④長導管作用(兼起冷凝器作用)
⑤吸收乙酸乙酯試劑(飽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吸收酯中的酸和醇,使于聞酯的氣味,減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羧酸
低級脂肪酸
(1)乙酸的同系物 CnH2nO2 如HCOOH、CH3CH2COOH
高級 脂肪酸,如:硬脂酸,軟脂酸
(2)烯酸的同系物:簡單的烯酸CH2=CH—COOH,高級脂肪酸:油酸
(3)芳香酸,如 —COOH
(4)二元酸,如:COOH、HCOO— —COOH等,注意二元酸形成的酸式鹽溶解[
COOH
度比正鹽小,類似于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
O O O O[
思考:CH3—C—OH+HO—C—CH3→CH3—C—O—C—CH3+H2O
O
CH3—C O
O 稱之為乙酸酐,H—C —OH CO↑+H2O,CO能否稱為甲酸酐?
CH3—C
O
O
為什么?由此請你寫出*酸酐的形成過程(HNO3的結構式HO—N O )
(由乙酸酐的形成可以看出:必須是—OH與—OH之間脫水形成的物質才能稱為酸酐,
O
而CO是由H—C— OH中—OH和C原子直接相連的H原子脫水,因此,不能稱為酸
O O
酐,甲酸酐應為:H—C—O—C—H。同理*酐的形成為:
O O O O
N—OH+H—O—N = N—O—N (N2O5)+H2O
O O O O
七、酯
無機酸酯 (CH3CH2ONO2)
1、分類 低級酯(CH3COOC2H5)
有機酸酯 高級脂肪酸甘油酯——油脂
2、化學性質——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1)條件無機酸或堿作催化劑;(2)水浴加熱;(3)可逆反應;(4)堿性條件水解程度大(為什么?)
O O
例:寫出CH—C—O— —C—OH與足量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析:該有機物既屬于酯類,又屬于羧酸類,該酯在堿性條件下水解,形成乙酸與酚,因此1mol需3molNaOH。
O O
CH3—C—O— —C—OH+3NaOH→CH3COONa+NaO— —COONa+2H2O
例:某式量不超過300的高級脂肪酸與乙酸完全酯化后其式量為原來的1.14倍,若與足量溴 水反應后 其式量為原來的1.54倍,請確定該有機物的化學式[用 R(OH)nCOOH形式表示]
解析:由于能與乙酸酯化,證明為羥基酸如何確定羥基數目?抓住M≤300和酯化后式
O
量為原來的1.14倍,設含 一個醇—OH,則R—OH+CH3COOH→M—O—C—CH3+H2O
(式量M) (式量M+42)
M=300 假設成立。
再設烴基含y個不飽和度則 y=1
則該酸的化學式應為CnH2n-2O3 得出n=18
為C17H32(OH)COOH.
思考:式量為300以下的某脂肪酸1.0g與2.7g碘完全加成,也可被0.2gKOH完全中和,推測其準確的式量。(提示: x=3,即有3個不飽和度, 其通式為CnH2n-6O2,14n—6+32≈280,n=18,準確式量就為278)
【能力訓練】
1、化合物A[ ]的同分異構體B中無*,但有酚羥基符合此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___種,從結構上看,這些同分異構體可屬于________類,寫出每類同分異構體中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____ _____________。
2、有機物A的分子量為128,燃燒只生成CO2和H2O。
(1)寫出A的可能分子式5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能與純堿溶液反應,分子結構有含一個六 元碳環(huán),環(huán)上的一個H原子被—NH2取代所得產物為B的同分異構體甚多 ,其中含有一個六元碳環(huán)和一個—NO2的同分異構有(寫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鏈烴 [ CnHm]屬烷、烯或炔烴中的一種,使若干克該烴在足量O2中完全燃 燒,生成xLCO2和1L水蒸氣(120℃ 1.03×105Pa)試根據x的不同取值范圍來確定該烴所屬類型及其分子內所含碳原子n值。
【能力訓練答案】
1、27種,烯酚或環(huán)酚類。

2、(1) C10H8、C9H20、C8H16O、C7H12O2、C6H8O3
(2)
3、當 ≤x<1為烷烴,當x=1為烯烴,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