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今年暑假,我讀了《小王子》這本全球銷量僅次于《圣經(jīng)》的世界名著。剛開始我有一些看不懂,可當我深入了解小王子后,便被那清晰的文筆和單純的世界所吸引了。
“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這句名言是大作家高爾基說的,他深刻地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
小王子住在一顆很小很小的星球上,只有兩座火山,一朵花,一個小人。挪動椅子就能欣賞日出和日落,三顆小面包樓就能霸占所有的空間,但是,小王子很愛他的星球,也很愛他的玫瑰花,可他還是要離開。
小王子開始了自己奇妙的旅程。遇見了自言自語的國王,愛慕虛榮的男人,醉醺醺的酒鬼,忙的不亦樂乎的商人,辛勤工作的燈夫,不把花兒放在眼里的地理學家……后,他來到了地球。
小王子遇到了一直等待愛的狐貍,那狐貍說:“馴服我吧!毙⊥踝硬幻靼资裁词邱Z服,狐貍說—建立關(guān)系。小王子有點明白了,小王子馴服了自己的玫瑰花,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不能分開。小王子整整在地球上呆了一年,他要走了,毒蛇咬了他,小王子像一顆樹一樣,沒有一點聲響地倒下去了。
小王子在自己的遍歷世界的過程中了解到原來自己從未知道的世界,但是,他卻遺失了自己的美,當他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來不及了。每個人都是這樣,當我們開始尋找,就已經(jīng)來不及了。每個人都是這樣,當我們開始尋找,就已經(jīng)失去而人們卻沒有珍惜當下,沒有珍惜尋找中的每一個現(xiàn)在。或許這就是我們哭泣的原因吧。
我認為,失去才懂得珍惜,遺失了才知道美好,我們都想擁有自己美麗的世界,遺失了才知道美好。我們都想擁有自己美麗的世界,都想著自己的未來是美好,但是,怎么可能?我們不能留住時間,不能讓現(xiàn)在成為不朽,但我們可以盡力珍惜現(xiàn)在,盡力珍惜即將隨著自己尋找而流逝的現(xiàn)在。
【篇二】
這個學期,我學習了一篇課文,題目叫《生命生命》,文章雖然字數(shù)不多,但意義深刻。
課文通過飛蛾險境求生、瓜子磚縫生長和傾聽沉穩(wěn)心跳三件小時來評價生命的意義。由此,作者杏林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命雖然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讀到這里,我想到了雷鋒叔叔的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wù)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之中去,他的話和文章不是有著共同的意義嗎?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一些有關(guān)作者杏林子的故事,他在12歲的時候患了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全身關(guān)節(jié)均告損壞,但他的寫作水平非常高,他出版了40多部劇本和很多散文。杏林子有個遺愿,就是他希望自己死后能捐獻遺體,供醫(yī)院做對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的實驗。我覺得杏林子是個偉大的作家,他不被病魔*、堅持寫作,更沒有自暴自棄、整天生活在悲傷中,而且他還主動向醫(yī)院捐獻身體,杏林子為他人奉獻的精神打動了我。
我又想到了日日可見的螞蟻,它們的生命看似嬌小脆弱,但它們匯聚起來的力量超出我們的想象。大家都認為螞蟻是只用力一踩就死去的天生弱小者,但如果我們看到一只又肥又大的青蟲被螞蟻拉進洞里的時候,又會有何感想呢?青蟲從樹上掉下來,眾多螞蟻蜂擁而上,使勁啃咬青蟲的外皮,原本青綠的葉子霎時變成了一只黑色的“蚯蚓”,青蟲掙扎著、極力掙脫螞蟻,但不一會,它就被卑微者們壓倒了,反反復復,終,青蟲無可奈何,成了螞蟻們的一頓晚餐。我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我仿佛看到了螞蟻們勇于拼搏、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頑強精神,這就是生命,無論卑微與強大,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面對熊熊烈火,螞蟻是怎樣逃離火海的?眾多螞蟻迅速集合,抱成一個黑絲的球,像雪球一樣滾動到安全地帶。我仿佛聽見燒焦的聲音,那時外層螞蟻用生命拓開的一條道路,它們不惜犧牲自己,為同伴們爭取了生命的大道。
無論是磚縫中不屈的瓜苗,還是制服青蟲、逃離火海的螞蟻,或者是險境中求生的飛蛾,它們都是一個奇跡,一個生命的奇跡,為了生命之花絢爛開放,每個人都必須付出,必須努力!
【篇三】
一天,我生病了,媽媽硬拉著我去打針,我一路上推三阻四。媽媽大聲說:“你還是不是六年級學生!”聽了這話我走進醫(yī)院。當我雄赳赳氣昂昂的走進注射室時,氣勢減了一大半,當我看見護士拿的針頭時,我心里只剩下凄涼。
針頭扎了進去,眼淚流了出來。好痛!媽媽見我這樣只是嘆了口氣。拿來一本書,輕輕放在我的腿上!秳⒑m》?
讀完此書,一股悲憤之情油然而生。劉胡蘭,1931年出生在一個中農(nóng)家里。1940年她上了村小學。1947年1月2日上午,錫山的軍隊把她抓進了廟里。敵軍特派員張全寶審訊劉胡蘭,讓劉胡蘭說是受了GCD的騙,以后不再給GCD干事,而劉胡蘭假裝沒聽見。張全寶那出刀,整個會場籠罩在一片恐怖的氣氛中。劉胡蘭從容地走向鍘刀,把頭放到刀床上。頓時鮮血像火山噴射巖漿,濺落四方……
這時我真正知道了媽媽讓我讀這本書的真正意義。我的膽小和劉胡蘭的大無畏精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劉胡蘭為了人們,為了中國GCD,英勇地死在了鍘刀下,而我的膽小,讓我表現(xiàn)在針頭下。劉胡蘭當時只有15歲,正值青春年紀。難道她沒有想過自己嗎?我想她想過,但為了人民,她已經(jīng)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而我還是那么怕針頭媽媽叫我打針是為我好怎能讓媽媽失望呢,不,我不能!我不能讓媽媽失望,應(yīng)為這也是為我好。我要鼓起勇氣面對一切困難。不能退縮。我已經(jīng)12歲了,不可以怕針頭。一個具有大無畏精神的人,即使在多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終會成為以成功者,一個英雄。
我特非常喜歡劉胡蘭。也想成為劉胡蘭一樣,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人。
我要把本書好好珍藏起來,因為是這本書讓我知道,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退縮,勝利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