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注意多音字“掙”“喝”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4.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資料,了解周恩來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對周恩來有更多的認識。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激發(fā)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奠定基調(diào),直入課題。
1、師介紹周恩來的簡介。(多媒體顯示配樂畫面)
2、導入課題,解題。
(1)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立下的宏偉目標:(師指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通過昨天的預(yù)習,誰能為我們說說課題的意思呢?
(3)帶著我們的理解,清晰而堅定地再讀讀課題吧(師指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聚焦“中華不振”。
1、初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
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是什么原因讓周恩來從小就樹立了這么遠大的志向呢?
(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詞語,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老師檢查大家對詞語的掌握情況。(多媒體顯示)
(2)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請大家完成關(guān)于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填空。
3、聚焦“中華不振”。
(1)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周恩來從小就樹立了這么遠大的志向呢?課文中有一個詞說明了原因。請把它找出來?(“中華不振”)
(2)對!你們都有一雙慧眼,都找出來了,是“中華不振”,這個詞正好與“中華崛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課題下方板書“中華不振”)請齊讀這個詞。
(3)讓我們走進百年前的中國,來看看當時的中國到底是怎樣的不振。
(多媒體播放歷史背景資料)
(4)觀看完短片,你的內(nèi)心有著怎樣的感受呢?請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個詞(指名讀,齊讀)
三、精讀課文,感受“中華不振”。
1、默讀課文,初步感受“中華不振”。
那么課文中又有哪些具體詞句的描寫讓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深的一些詞句劃下來。
(學生默讀課文,畫自己感受深的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同學們,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呢?(生交流)
預(yù)設(shè):
(1)“沒事不要到這里來玩,這里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沒處說理呀!”
師:(點擊鼠標顯示句子)你能從伯父的話語中感受到中華不振。你們知道“租界”是什么意思嗎?(多媒體播放關(guān)于租界的資料)
師:此時此刻,伯父的內(nèi)心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父此時的心情嗎?(擔心、無奈、憤怒、沉重)
師:指導學生帶著體會讀好這句話。
(2)“周恩來一直想著伯父的話,為什么在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他偏要進去看個究竟!
師:(點擊鼠標顯示句子,突出“一直、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 )
師:請你們這個小組的同學齊讀這句話。
(3)“在租界地里,他目睹了中國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
師:讀了這段話,你的心情怎么樣?
師:指導學生讀出憤怒之情。
4、補充材料。
(1)身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我們怎么能夠不傷心,不憤怒?但是,在當時的中國,發(fā)生這樣處處受欺辱的事情太平常了。(多媒體顯示相關(guān)事例)
(2)看了這些事例你又想說點什么呢?
(3)是啊,洋人當時就是這么欺人太甚!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洋人竟然敢這么猖狂,這么蠻不講理,欺人太甚!這是為什么!因為——(學生齊答:中華不振。)
四、感悟立志,拓展延伸。
(1)看著外國人在我們中國領(lǐng)土上的一樁樁事情。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翻江倒海的難過。從租界回來以后,周恩來常常一個人獨自地沉思,他都在想些什么呢?(小組討論)生交流
(2)周恩來忘不了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看著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哪。◣煱鍟耗模
五、感情朗讀,感受周恩來的偉大志向
(1)于是,在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同學們,你們?yōu)槭裁炊x書?”同學們踴躍回答。(師生合作讀第5段)
(2)你們愿意做小周恩來嗎?那么,現(xiàn)在你們就是小周恩來,我們合作的讀讀5、6、7段吧。◣熒纸巧首x)
(3)課文學到這里,請同學們,再來說說周恩來為什么而讀書?
多媒體顯示:周恩來不是為( )而讀書,不是為( )而讀書,不是為( )而讀書,也不是為( )而讀書,而是為( )而讀書。因為在少年時他就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欺辱,就要( )。
(4)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讀:
他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啊——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齊讀、分組、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周恩來學習目標、志向,并向其學習。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關(guān)鍵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教學思路:通過讀課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
教學教路:理清“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教學學路:讓學生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
一、揭題導入。
1、介紹周恩來
2.試著讀課文。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生字測讀,并提醒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整體感悟,綜合探究。
1、自瀆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讀文,交流讀文所得。
3、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不同的方式讀文。
4、以小組為單位提出組內(nèi)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shù)脑u價指導。
5、說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思。(聯(lián)系圖片過去的中華、現(xiàn)在的中華在你心中的樣子。)
6、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周恩來的志向同前兩個孩子是不同的,在當時那種背景下,13歲孩子的豪言壯舉足以說明他志向的遠大。
7、學了這篇課文,談?wù)勀愕母惺堋?/p>
三、誦讀。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讀。
3、個別讀課文。
四、課外延伸。
1、讀一讀周總理的格言。
2、閱讀《立志爭光》。
【篇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周恩來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深入地體會周恩來樹立志向的情感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開闊學習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師多媒體出示周總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指名讀。
4、大家想知道周總理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出他讀書的目的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請線索。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匯報: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可分為幾段?
(三)、學習生字生詞,
1、教師板書要求學會的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2、學生自由讀生字。
3、指名讀生字。
4、學生帶著以下要求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生字:
。1)、怎樣讀準要求學會的字的音?怎樣記住要求學會的字的形?通過書中的生詞和課外的詞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樣記住要求認識的字的音?
5、匯報小組學習生字的成果,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匯報要求學會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導學生讀準!皯汀笔顷柶剑瑥娬{(diào)不要讀成上聲。
(2)、引導學生用比較法記憶:租—祖振—晨嚷—囊
。3)、通過組詞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帝國主義、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后一筆是豎彎鉤,“嚷”字右邊分上、中、下三部分,這兩個字教師邊強調(diào)邊范寫,幫助學生正確記憶。
匯報要求認識的字。
。1)、指名讀。
。2)、開火車讀。
。ㄋ模⒕毩暲首x課文。
。ㄎ澹、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出示舊中國東北的“外國租界地”圖片。
2、指名匯報課前查找的有關(guān)“外國租界地”和“帝國主義列強”的資料。
3、師:12歲的周恩來看到外國租界地的燈紅酒綠、看到中國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
。ǘ、學習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關(guān)心國家大事。
1、自由讀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愛問問題、好奇心強、關(guān)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的孩子。
3、分角色朗讀第一段。
。1)、周恩來的話應(yīng)該怎樣讀?伯父的話應(yīng)該怎樣讀?
(2)、指名分角色讀,師生評議后再指名讀。
。ㄈ、學習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胸懷祖國。
1、過渡:租界地對于少年周恩來來說是一個不解的謎團,他一定要弄個明白。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段,想一想“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么?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
3、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
4、引導學生從描寫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體會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為所欲為和中國巡警的奴顏媚骨。引導學生從描寫中國婦女被欺侮的句子中體會中國人任人宰割的悲慘境遇、體會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國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
6、結(jié)合查找到的資料補充帝國主義列強是怎樣侵略中國的。
7、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8、指導朗讀:我們應(yīng)該帶著怎樣的心情朗讀這一段?(沉痛、悲傷)
。ㄋ模、學習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來報國之心的堅定。
1、過渡:看到這一切,少年周恩來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歲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讀,大家思考,周恩來常常在想什么?
3、匯報上面的問題。
4、周恩來在沉思中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
5、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
6、指導朗讀周恩來所說的兩句話。讓學生說說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么從而體會周恩來志向的異常堅定,以后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ㄎ澹、拓展總結(jié),升華情感。
1、讀后一段。
2、知道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做了哪些貢獻嗎?學生結(jié)合查找到的有關(guān)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所做的貢獻的材料匯報交流。
3、學生談聽后的感受。
4、談一談自己為什么而讀書?
課程資源開發(fā)
1、將舊中國東北“外國租界地”圖片、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的圖片制成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guān)“外國租界地”、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周總理為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及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