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了兩個農夫在秋收后都從自己角度出發(fā),一個認為趁天冷之前賣牛可以從中獲利,另一個認為天冷前買牛節(jié)省金錢。買賣成交后,兩個農夫卻分別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教學目標】
1.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在做出決定,同時還不能強調偶然的因素。
2.理解課文的內容,積累本課中的佳詞佳句。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不同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揭示看待問題,處理事情。
【教學策略】
放手讓學生自學本課,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哪里有不懂的地方,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相機的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展開討論:買牛者和賣牛者還應該想到什么?用個農夫提建議的方法寫一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古詩兩首。
2.默寫兩首古詩。
3.說一說
從前面的課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課文《兩個農夫》,看看從這篇文章中你又會有哪些收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遇到重要的詞句勾一勾畫一畫,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2.說說你初讀后有哪些收獲和疑惑?
三、理解課文
1.畫出兩個農夫買牛、賣牛的原因。
。1)你認為他們的想法合理嗎?為什么?
。2)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從書中劃出相關的語句,感情讀讀,將自己的感悟可以寫在旁邊。
。3)這兩個農夫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為什么?他們還應該想到什么?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2.圍繞著文章的中心: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在做出決定,同時還不能強調偶然的因素。
抓住關鍵的詞語,人物的語言來理解體會。
四、發(fā)散思維
賣牛者和買牛者還應該想到什么?(提示:從雙方都能得到的利益提建議)
小組討論交流
五、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作業(yè)設計】
將你的建議寫下來。
【板書設計】
兩個農夫
賣牛者
買牛者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3.通過熟讀課文,引導學生學會換角度審視問題。
4.積累閱讀資料。
教學重點: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難點: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會想到什么問題?把你想到的問題和同桌交流。
師板書課題:(兩個農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2.兩個農夫各自有怎樣的盤算,結果如何?
3.你怎樣看待這兩個老農?
三、鞏固課文
1.練講故事指名講故事。
2.小組內交流。
3.選出課文好的部分,全班交流。
四、討論
組織討論
這兩個農夫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為什么?他們還應該想到什么?
小組內交流
選出好的全班交流
五、寫一寫
根據(jù)討論中大家提出的意見,分別給兩個老農提建議,然后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