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文化傳播?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播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商業(yè)貿易、人口遷徙和教育。
3.什么是大眾傳媒?
現(xiàn)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成為大眾傳媒。
4.大眾傳媒的特點?
大眾傳媒能夠限度地超越時空的界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5.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1)可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
(2)使外域文化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和進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源遠流長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fā)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文化內涵豐富,今天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編撰的史書,其規(guī)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1)表現(xiàn)在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夠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2)表現(xiàn)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qū)域性)不同區(qū)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表現(xiàn)在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其鮮明的民族性),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