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標準要求: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
二、教材整體分析:
本節(jié)在學生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識之后,通過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的遞變規(guī)律,使學生學習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通過整合ⅶ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和探究金屬鉀的性質,使學生學習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讓學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認識元素周期表,體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結構、元素的性質(即位、構、性)的關系,初步學會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導下探究化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對化學1和初中學過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整合;同時體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導生產實踐中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為例,使學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并能用原子結構理論初步加以解釋;
2、了解元素“位、構、性”三者間的關系,初步學會運用元素周期表;
3、通過“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處理和總結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導生產實踐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R上重點、難點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2、元素“位、構、性”三者間的關系。
。ǘ┓椒ㄉ现攸c、難點
學會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導下探究和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方法,認識一些重要的官能團。
2、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分類依據和原則。
【過程與方法】
根據生活中常見的分類方法,認識有機化合物分類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動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演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簡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相似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有機化合物分類的學習,體會分類思想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認識常見的官能團;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常見的官能團,按官能團對有機化合物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引入】師:通過高一的學習,我們知道有機物就是有機化合物的簡稱,初有機物是指有生機的物質,如油脂、糖類和蛋白質等,它們是從動、植物體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國科學家維勒偶然發(fā)現由典型的無機化合物氰酸銨通過加熱可以直接轉變?yōu)閯又参锱判刮铩蛩氐膶嶒炇聦,從而使有機物的概念受到了沖擊,引出了現代有機物的概念——世界上絕大多數含碳的化合物。有機物自身有著特定的化學組成和結構,導致了其在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制備方法與應用的科學叫有機化學。
我們先來了解有機物的分類。
【板書】第一章認識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jié)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師:有機物從結構上有兩種分類方法:一是按照構成有機物分子的碳的骨架來分類;二是按反映有機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團來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