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變黃了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探究筆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2、知道鉛筆的心的粗細、顏色深淺與筆桿上“H、B”之間的聯(lián)系,能獨立拆裝一般的自動鉛筆,能用一種方法畫圓。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自主探究物體的能力
重點:
1、指導學生探究筆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2、知道鉛筆的心的粗細、顏色深淺與筆桿上“H、B”之間的聯(lián)系,能獨立拆裝一般的自動鉛筆,能用一種方法畫圓。
難點:
知道鉛筆的心的粗細、顏色深淺與筆桿上“H、B”之間的聯(lián)系,能獨立拆裝一般的自動鉛筆,能用一種方法畫圓。
教法:探究法
課前準備:
鉛筆、自動鉛筆、彩色水筆、紙、1杯紅水、圖釘、硬幣、陀螺
教學流程:
研究鉛筆的奧秘研究自動鉛筆的奧秘拆裝自動鉛筆比賽探究彩色水筆的奧秘畫硬幣畫圓課后活動
教學過程:
活動1:探究鉛筆的奧秘
1、觀察三只鉛筆有什么不同
2、各組交流匯報
3、討論筆心粗細與寫字有什么關系
4、總結發(fā)現(xiàn)的秘密
5、教師講解
活動2:探究自動鉛筆的奧秘
1、提出問題:自動鉛筆的內(nèi)容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去探究。
2、開展拆裝自動鉛筆的比賽
活動3:探究彩色水筆的奧秘
1、讓學生用彩色水筆畫畫
2、討論彩色水筆內(nèi)的水是怎樣來得
3、研究怎樣解決問題
活動4:研究畫硬幣和畫圓的方法
1、研究畫硬幣的方法
2、研究用筆畫圓的方法
3、制作五彩陀螺
放大鏡
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
1、能說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
2、能說出放大鏡的用途。
二、科學探究:
1、能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
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果。
3、能與同學討論交流放大鏡的用途。
三、科學態(tài)度
1、能對放大鏡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2、能如實地講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1、了解工具是我們學習科學的好幫手。
2、了解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幫助。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放大鏡、帶蓋的瓶子、裝水的燒杯等。
二、教師與學生共同準備
小花、布條、報紙、書、指紋等要觀察的物體。
教學過程:
。ㄒ唬┣榫撑c問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東西嗎?出示放大鏡。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
1、觀察構造。大家看,你們面前的盤子里都有一個放大鏡,大家看一看,它是什么樣的?學生分組觀察,然后交流匯報。教師總結,放大鏡由鏡片、鏡框、鏡柄三部分組成。
2、掌握方法
如何使用放大鏡呢?看視頻。然后讓學生說,你知道了什么,然后老師再強調(diào)。不可死記。
A、觀察物體時,手拿鏡柄,使鏡面對著要看的物體;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上慢慢調(diào)整鏡面與物體的距離,直到看到大、清楚的時候為止;拿穩(wěn)放大鏡,仔細觀察。
B、讓放大鏡靠近觀察的物體,觀察對象不動,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然后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放大鏡,直至圖像大而清楚。
C、放大鏡盡量靠近眼睛。放大鏡不動,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
D、不要將放大鏡放在地上易碎。不要用手摸鏡片,不要接觸硬東西。
3、觀察物體。
讓學生分組看書上的字?粗讣y。學會使用。
4、交流評價。你觀察了什么物體,你看到了什么?
。ㄈ、應用與拓展。
根據(jù)《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4頁,按照上面的步驟自制放大鏡。
美味的水果
教學目標:1、在感知活動中,啟發(fā)學生去體會和表現(xiàn)物體特征、形狀及帶給個人不同的感受。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體驗生活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的有情趣的感知與回憶活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表現(xiàn)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獨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憶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各種水果(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師: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謎語,看看哪位聰明的孩子能猜出來?
師:真不錯,這兩個謎語都是有關水果的,你還能說說其它關于水果的謎語嗎?
學生四人小組自由猜、說。
。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發(fā)問者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教師與學生同游戲、同感知,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在猜跡的過程中強化對水果外形特點的認識與回憶。)
二、新授。
1、觀察和比較水果的外形和色彩。
師出示各種各樣的水果及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師:這些水果你認識嗎?你能說說它的外形和顏色嗎?
生1:這是梨子,它是黃色的,像葫蘆一樣。
生2:這是西瓜,它是綠色的,是圓圓的。
生3:它是葡萄,像珠珠一樣,是紫色的。
……
。c撥學生觀察物體的途徑)
2、觀察和比較水果的內(nèi)部。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水果的外部形狀和顏色,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瞧瞧水果的“肚子”吧!
、僭诶蠋煹膸椭,學生切開水果的橫斷面。
②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果實、果米子的狀態(tài)。
。ㄍ卣箤W生的觀察空間)
3、體會水果滋味,觀察表情。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水果的里里外外,同學們表現(xiàn)得都不錯,F(xiàn)在我們就來品嘗水果。不過在品嘗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袤w會品嘗水果時眼睛、眉毛等表情狀態(tài),可以同桌間相互觀察,也可以用上小鏡子;
②觀察嘴巴吃水果的動態(tài)。
、凵杂善穱L水果,同桌之間交流感受。
、苋嘟涣鞣答仭
生1:老師,我吃的橙子好酸,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了!
生2:老師,××吃蘋果吃笑了。
生3:老師,我的嘴巴張好大,一口就咬了一大截香蕉下來。
……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生完成作業(yè)。
師:這節(jié)課我們既觀察了水果,又品嘗了水果,現(xiàn)在老師要求大家來完成今天的作業(yè)——美味的水果。
1、學生小組討論:你想畫什么水果?是以水果為主還是以吃水果時的人物形態(tài)為主?
2、抽生交流想法。
3、學生自由選擇完成作業(yè),教師巡視,對于創(chuàng)作及制作能力不太強的同學,采取同學及老師共同激發(fā),共同幫助的方法進行輔導。
四、展示評議作業(yè)。
1、學生采取自評、互評、小組評的評價方式。
2、課后作業(yè):和家人去水果店了解各種水果的特點。
。ㄔ黾訉W生學習的自豪感和興趣)